登陆注册
6219000000004

第4章 铜鼓的分布地域

铜鼓的使用和流传,同古代民族的迁徒和文化交流息息相关。凡是有使用铜鼓的民族生活过的地方,都会留下铜鼓的踪迹。

在中国,铜鼓主要分布于岭南和西南地区各省,包括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但不以今天的省界为限。

广东,从文献记载铜鼓地名和出土铜鼓地点来看,铜鼓主要分布在北江以西地区,包括韶关、肇庆、佛山、湛江地区。湛江地区是出土铜鼓最多的地区,几乎每个县市都有铜鼓发现,其中尤以与广西毗邻的廉江、高州、信宜一带出土的最多,仅1950年以来就出土铜鼓五六十面。其他如徐闻、海康、化州、茂名、阳江、阳春等县、市也都有铜鼓出土。肇庆地区的罗定、云浮、高要、广宁、德庆和郁南,都有铜鼓出土。佛山地区和韶关地区偏于铜鼓分布地区的东侧,除南海县有铜鼓出土以外,中山、开平、台山、高鹤、乐昌、曲江、连山、清远、佛冈等地目前只有铜鼓地名,没有发现过铜鼓。

北江以东地区铜鼓显著减少,揭阳一座明墓中曾出土一面并非实用的铜鼓;惠来出土了一面铜鼓,则是十分例外的,普宁、丰顺只有铜鼓地名。

海南,发现铜鼓的地方也多,如琼山、文昌、万宁、陵水、澄迈、昌江和东方等县都出土铜鼓,文昌、屯昌、万宁都有铜鼓地名。黎族在40年代还在使用铜鼓。

广西,铜鼓分布区比广东广大。桂东南、桂西南各县都有铜鼓,桂东北自贺州、昭平、蒙山以南都有铜鼓出土,桂西北自龙胜、三江沿桂黔、桂滇边境各县,晚近时期仍有不少民族使用铜鼓。只有桂北少数几个县不是铜鼓的分布区。铜鼓出土最密集的地区是玉林地区、钦州地区、梧州地区南部、柳州地区及南宁地区,传世铜鼓最多的是河池地区和百色地区。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彝族仍在使用铜鼓。

云南是铜鼓的发祥地,滇池周围是古老铜鼓最集中的地区,楚雄、昌宁、弥度、曲靖、晋宁、江川、广南出土汉代及其以前的铜鼓,西部中缅边境地区是晚期铜鼓的分布区,以西盟、沧源佤族地区传世铜鼓最多,西到德宏自治州路西,南面包括澜沧、盂连、勐海、思茅、普洱、景洪、勐腊等县,东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旧名开化)、广南和富宁。

贵州铜鼓的分布范围甚广,几乎遍及全省,贵阳、遵义、安顺、毕节、兴义、黔南、黔东南、六盘水、铜仁等8个地区都有铜鼓,其中以黔南、兴义、安顺、贵阳四个地区最集中,至今布依依、苗、水等民族仍在使用铜鼓。

四川铜鼓的分布地域也比较广,西自安宁河、大渡河上游,东北至嘉陵江流域的南部、阆中等县。在此范围之内,仅见于文献记载的有20多个县、市,即犍为、屏山、雷波、会理、会东、德昌、盐边、西昌、布拖、宜宾、高县、珙县、兴文、长宁、南溪、富顺、泸州、营山、安岳、南部、阆中、雅安、邛崃、芦山、名山、成都。上述地区或有使用铜鼓的少数民族居住过,或有铜鼓流传和保存,与近年铜鼓出土地点比较,大致符合,即安宁河、南广河、嘉陵江三个中心地区之外,还增加了邛雅地区,即大渡河和青衣江流域。就时代而言,川西南地区的铜鼓较早且较多,川东北地区的铜鼓较晚且较少。

重庆铜鼓主要分布于乌江流域和綦江流域,包括彭水、黔江、酉阳、秀水、长寿,巴县、綦江、江津、荣昌等县、市。

湖南在历史上也有关于铜鼓出土和使用的记载。《宋史·蛮夷传》说: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南州进铜鼓内附。下溪州剌史田思迁也以铜鼓、虎皮、麝脐来贡"。下溪州就是现今的永顺,这里历史上一直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区,田氏是土家族的大姓之一。宋人朱辅《溪蛮丛笑》载:“麻阳有铜鼓,盖江水中掘得。"宋时麻阳即今麻阳、凤凰、芷江一带。清嘉庆《湖南通志》记述古代苗族祭祀白帝天王(即竹王)的盛况,引用王阮亭的诗说:“竹公溪口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铜鼓蛮歌争日上,竹林深处拜三郎"。

竹王庙在城北5里雅溪,即今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首府吉首附近。新晃侗族自治县于1979年出土过一面铜鼓。以上各县与贵州、重庆四川交界,可见,湖南铜鼓主要分布于湘西南地区。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个问题,不少著作在讨论铜鼓分布地域时,常常提到北到中国内蒙古和张家口以北地区,东到长江口的银岛。其实这完全是误会。F?黑格尔在《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一书的第四章(地理分布)中曾说到他所知道的许多铜鼓来历、身世不明,这些鼓大都来自寺庙,“在内蒙古和张家口以北的喇嘛寺庙中"也有这类铜鼓。分明说的是铜鼓的流传而不是铜鼓固有属地。同样他还说了:“关于Ⅱ型鼓,我知道它们分布在中国东南各省,最北的一面鼓则是在扬子江出海口的银岛上的一座寺庙里发现的",他补充说:“毫无疑问,这面鼓是从外地流传到此地的。"说的也是铜鼓的流传地。

与我国南疆毗邻的国家,如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也有不少铜鼓,再远一点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铜鼓分布。

按铜鼓的蕴藏量来说,越南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个铜鼓大国。越南北部的红河平原因与中国西南边疆山水相连,两地之间很早就有经济文化往来。在云南滇西地区发源的铜鼓文化,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已从滇池流域顺着红河东下,与越南本土的青铜文化融合,创造了著名的“东山铜鼓"。越南铜鼓主要分布于北部红河流域,以河内西南的河山平省最多,包括老街、永福、河西、河内、河东、南河、海兴、海防、广宁、北太、兴安、南定,南到清化、义安、河静,甚至平治天、嘉莱一昆嵩,到土木龙等省都有铜鼓发现。

老挝所见铜鼓不多,古老的铜鼓主要出现于下寮。曾在湄公河畔,沙湾拿吉的会桑村发现一面,在修筑巴色一乌汶公路时也有铜鼓出土,1990年巴色省孔埠地区东桑村附近一条河里又发现1面铜鼓(安派·多尔:《老挝南部最近又发现1面铜鼓》),居住在老挝东部山区的克木人和拉麻人至今还使用铜鼓。

柬埔寨在磅清扬的托斯塔和马德望近郊的特南蒙鲁寨等地都出土过古代铜鼓。泰国文献首次提到铜鼓的是公元14世纪拍昭立泰王所撰著的《三界经》。到了曼谷王朝,铜鼓仍然作为宫廷某些仪式的乐器之一。明洪武四年(1371年)暹罗(泰国)国王参列昭牙遣使奈思俚侪刺识悉替来中国进贡,贡品中就有铜鼓一项。可见泰国使用铜鼓的时间很长。据菩冲?占达维报道:在泰国有16处遗址发现铜鼓,其中南部10面,东北部7面,北部3面,中部4面。它们是加信府2面、鸟汶府2面,木达汗府1面,呵叻府1面,鸟隆府1面,程逸府3面,北碧府4面,素叻府5面,春蓬府2面,坤府2面,宋卡府1面(《泰国史前金属时代的铜鼓和工具》,《铜鼓和青铜文化新探索》,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10月)。据姚舜安、滕成达调查,春蓬府、洛坤府各3面(《泰国铜鼓概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泰国国王至今在主持国会开幕大典时仍然敲打铜鼓庆贺。泰国许多寺庙还保存着铜鼓,泰人和伧人还使用铜鼓。

缅甸称铜鼓为“巴栖鼓",其意是“蛙鼓"。制作铜鼓通常成双成对,一雄一雌,一个鼓面有青蛙,另一个鼓面无青蛙。有青蛙的铜鼓为雄鼓,无青蛙的铜鼓为雌鼓。缅甸使用铜鼓的历史也很长久,据唐人刘恂《岭表录异》记载:唐贞元中(公元801年)“骠国进乐有玉螺铜鼓"。著名诗人白居易为此还写了一首《骠国乐》诗。当时的骠国就是今日的缅甸。缅甸掸族和英塔族到1894年还制作铜鼓,而克伦族到1905年仍能制作铜鼓。

马来亚有多少铜鼓,现在得不到确切的统计。据M?W?F特威迪(Tweedle)所著《史前马来亚》(1955年版)一书所载:1926年在彭亨地区的滕贝林河畔的都巴色加南发现过铜鼓,此铜鼓后存莱佛士博物馆。1944年日本占领马来亚期间,在雪兰峨的克朗也发现过铜鼓。此外,1964年在马来亚西海岸发现了两面铜鼓,1967年在马来亚东海岸也发现了两面铜鼓。在瓜拉丁加奴、巴生、甘榜双溪朗等地也出土过铜鼓。

“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也是铜鼓分布区,铜鼓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苏门答腊、爪哇和甘尼安、松巴哇、萨拉亚尔,东边的罗地、塞卢、莱狄、塞拉卢诸岛也有铜鼓发现,甚至在卡伊群岛的土瓦岛上也出土过两面(林嘉琳:《印度尼西亚与大陆的关系,受庇护人,殖民地还是贸易伙伴》,《铜鼓和青铜文化的新探索》,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

以上所说的是历史上铜鼓分布的大体轮廓。归纳起来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各国。中国四川、湖南以北,是在铜鼓分布区之外,东部的福建、台湾也不是铜鼓分布区。东南亚的西部,与缅甸接境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都不是铜鼓分布区,东部的菲律宾也还没有出土过铜鼓。因此,世界铜鼓的分布区包括了东南亚一大片古老民族区,而中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是铜鼓分布的重心。

同类推荐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本书内容包括人的本质作为美的本质、人的外化成为丑的本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真善美批判、从动物式享受到美感、觉悟之维与美感标准等。
  •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是一部全面阐述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美国电影理念与生动的好莱坞电影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美国电影历史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主流的商业电影表现与多元的美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美国电影的文化素养。
  •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莆仙地区多姿多彩的民居样式,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古民居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对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的整体描述,也有对雕工、彩饰、门窗甚至楹联等细节的详细介绍。
  • 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

    本书探讨了生活美学,论述了人体美学、服装美学、饮食美学、建筑美学、旅游美学、环境美学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魔鬼底片

    魔鬼底片

    孟在渊不断在梦中进入同一个客栈,他还在梦中杀了人。他无意中看了一场有关湘西蛊毒的话剧,话剧的剧情居然与他的梦境诡异得重合,这到底是一个巧合还是隐藏着什么恐怖的真相?
  • 万世仙国

    万世仙国

    朕不要一世帝王,要做那天下的万世主宰。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倾世传说:鬼才二小姐

    倾世传说:鬼才二小姐

    她,冷酷薄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心中埋葬着深深的执念,对待世界万物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物竞天择胜者为王,在这喧嚣的尘世中到底该如何选择......心底那最后的几分善意被磨灭,在毁灭中沉沦,到底该如何走出绝望的深渊?
  • 有一种悲伤叫命中注定

    有一种悲伤叫命中注定

    似水流年经不起平淡,浮生若茶挽不回从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时光销殆,青春几轮;红尘岁月中你是谁桃花流水的风景?又是谁灵魂深处的期盼?缘深,缘浅,总会留下抹不去的岁月;爱深,爱浅,总是忘不了拥有的曾经;恨深,恨浅,总是用恨在牵挂着彼此;缘起,我在人潮人海中看到了你;缘灭,我看到了你在人潮人海中。------提示:1、本文正式发表,坚持日更一万字左右,写作不易,望支持。2、作者能力有限,水平不高,阅读以欣赏为主,且看且珍惜。3、感谢在茫茫人海中能和您相遇起点,您的谩骂和鼓励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多谢支持。4、仨瓜俩枣,感激不尽;希望各位客官能不吝打赏。5、垂岳顿首。
  • 朝阳天下

    朝阳天下

    爱是什么?我真的不明白!情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前世你在我身边,今生你在我心里。朝阳的天下,其实就是你,那么你的天下又是谁呢?“你是我前世的一滴泪,落在素色衣襟前,消失不见,那泪的印记,渐渐陌了;你是我前世的一滴泪,落在诗词书稿上,化了墨,那晕开的字,渐渐淡了;你是我前世的一滴泪,落在飘飞花瓣里,埋进了泥,那经过的风,早不识了;你是我前世的一滴泪,落在轻奏琴弦上,丁冬成颤,那湿了的音,随即散了;你是我前世的一滴泪,落进鹤影菏塘内,溅成花儿,那涟漪,却平了;你是我前世的一滴泪,怎奈我却忘你不去,转身回首,顾盼凝眉,只为了一句:今生为你!”
  • 逆规迷途

    逆规迷途

    黑暗与光明,只一线之隔,天堂与地狱,只一步之遥三千白发只为一夜情伤,漫天灿烂只为一人绽放痛苦,迷惘,挣扎一次次毁灭,一次次重生邪如何,正又怎样?
  •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通过梳理活跃在诗坛上的蓝蓝、森子、罗羽等18位河南先锋诗人的创作轨迹,作者引用了后抒情、叙事的熄灭、知性写作等概念,有效地打开了先锋诗人创作的秘密通道。作为诗人批评家,作者透过词与物之间的裂隙,探讨了主体与语言、诗歌民主性等前沿问题,深入剖析先锋诗歌的内涵与外延,显示了作者对先锋诗歌深沉的思考与关怀。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神魔剑主

    神魔剑主

    掌轮回,驭乾坤,我为剑主,封号神魔!......第一部作品,希望能得到书友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