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你并非踯躅单行,虽然人们各自走着自己的生命之路,但是纷纷攘攘中难免会有碰撞。如果冤冤相报,非但抚平不了心中的创伤,而且只能将自己捆绑在无休止的争吵上。
以德报怨,量大则福大
宽容是一剂良药,可以医治人心灵深处不可名状的跳动,滋生永恒的人性之美。
宽容是一种美,因为有了宽容才使许多人有了浪子回头的决心,因为有了宽容才使那颗犯错的心有了安全的回旋余地。当你选择宽容时,你就给了这个世界无比的荣耀。而你将得到这世界最美的祝福。禅者说:“量大则福大。”就是在说因为你有一颗宽容的心,所以,能获得最大的福缘。
一位在山中茅舍修行的禅师,某日夜里散步回来,发现一个小偷正在房中行窃。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时,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大感惊愕之时,禅师说道:“你不怕山路远而艰,前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了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自送小偷走了以后,便回到茅屋打坐,并逐渐进入梦境。
第二天,当他迎着温暖的阳光走出禅室时,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了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自语:“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是的,禅师正是用慈悲宽怀之心,感化了小偷的灵魂。这就是老禅师的度量,他给小偷提供反省的空间,使其悔悟,自戒自律,所以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宽容地对待别人的过错,这是何等的胸怀。学会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因为你能容得他人不能容,所以你也必将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妇人同邻居发生纠纷,邻居为了报复她,趁夜偷偷地放了一个骨灰盒在她家的门前。第二天清晨,当妇人打开房门的时候,她深深地震惊了。她并不是感到气愤,而是感到仇恨的可怕。是啊,多么可怕的仇恨,它竟然衍生出如此恶毒的诅咒!妇人在深思之后,决定用宽恕去化解仇恨。
于是,她拿着家里种的一盆漂亮的花,也是趁夜放在了邻居家的门口。又一个清晨到来了,邻居刚打开房门,一缕清香扑面而来,妇人正站在自家门前向她善意地微笑着,邻居也笑了。
一场纠纷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她们和好如初。
宽容敌手,除了不让他人的过错来折磨自己外,还处处显示着你的淳朴、你的坚实、你的大度、你的风采。那么,在这块土地上,你将永远是胜利者。只有宽容才能抚平不愉快的创伤,只有宽容才能消除一些人为的紧张。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心存芥蒂,从而拥有一分流畅、一分潇洒。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与人发生摩擦和矛盾,其实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常常不愿去化解它,而是让摩擦和矛盾越积越深,甚至不惜彼此伤害,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用宽容的心去体谅他人,真诚地把微笑写在脸上,其实也是善待我们自己。当我们以平实真挚、清灵空洁的心去宽待对方时,对方当然不会没有感觉,这样心与心之间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这样我们也会获得宽待,获得快乐。
一个人能否以宽容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是一种素质和修养的体现。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和谅解,可是自己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总是把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放大成烦恼和怨恨。宽容是一种美,当你做到了,你就是美的化身。
豁开心扉任从他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人这一生,若是能够做到心胸宽厚,使身边之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死后便会令子孙及世人有感他的恩泽流长,而不间断地思念他。如此,则是福厚无量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妻马秀英自幼亡母,被郭子兴夫妇收为义女。此后战火燎原,马秀英先后追随义父、丈夫驰骋沙场,无暇顾及裹足之事,遂成了中国古代罕有的一位天足皇后。
某元宵灯节,朱元璋与刘伯温偶来兴致,下访京城灯会。行至一商铺门前,朱、刘二人见众人在猜灯谜,好不热闹,便凑上前去。其中一幅有趣的图画谜面,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画中是一妇人,怀抱西瓜,一双大脚颇为醒目。朱元璋不解其意,便问刘伯温:“此谜何解?”刘伯温略作沉吟,答道:“此乃淮西大脚女人。”朱元璋仍不解,追问:“淮西大脚女人是谁?”刘伯温不敢直言,于是说道:“陛下回宫后问皇后娘娘便知。”
回宫后,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向马皇后提及此事,马皇后讪然一笑:“臣妾祖籍淮西,又是大脚,此谜底想必就是臣妾。”朱元璋闻言大怒:“乡野草民竟敢调侃一国之母!”遂下旨捉拿制灯谜者。马皇后见状急忙劝解:“元宵佳节,万民同乐,臣妾本是大脚,说说又有何妨?区区小事,何足动怒?以免惹得天下人耻笑。”此事才得以作罢。
做到豁达,其实并不难,无非是遇事多往开处想,不去计较些许无谓小事。豁达者心胸开阔,善以待人,少有烦恼,因此备受人们推崇。其实,纵然我们力所不及,做不了“王者至尊”,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做一个豁达之人,同样可以得到他人的肯定。
东汉时,班超一行在西域联络了很多国家与汉朝和好,但龟兹恃强不从。
班超便去结交乌孙国。乌孙国王派使者到长安来访问,受到汉朝友好的接待。使者告别返回,汉帝派卫侯李邑携带不少礼品同行护送。
李邑等人经天山南麓来到于阗,传来龟兹攻打疏勒的消息。李邑害怕,不敢前进,于是上书朝廷,中伤班超只顾在外享福,拥妻抱子,不思中原,还说班超联络乌孙,牵制龟兹的计划根本行不通。
班超知道了李邑从中作梗,叹息说:“我不是曾参,被人家说了坏话,恐怕难免见疑。”他便给朝廷上书申明情由。
汉章帝相信班超的忠诚,下诏责备李邑说:“即使班超拥妻抱子,不思中原,难道跟随他的一千多人都不想回家吗?”诏书命令李邑与班超会合,并受班超的节制。汉章帝又诏令班超收留李邑,与他共事。
李邑接到诏书,无可奈何地去疏勒见了班超。
班超不计前嫌,很好地接待了李邑。他改派别人护送乌孙的使者回国,还劝乌孙王派王子去洛阳朝见汉帝。乌孙国王子起程时,班超打算派李邑陪同前往。
有人对班超说:“过去李邑毁谤将军,破坏将军的名誉。这时正可以奉诏把他留下,另派别人执行护送任务,您怎么反倒放他回去呢?”
班超说:“如果把李邑扣下的话,那就气量太小了。正因为他曾经说过我的坏话,所以让他回去。只要一心为朝廷出力,就不怕人说坏话。如果为了自己一时痛快,公报私仇,把他扣留,那就不是忠臣的行为。”
李邑知道后,对班超十分感激,从此再也不诽谤他人。
人生在世究竟该怎样做人?从古至今都是人们争论的一个话题。是“争一世而不争一时”,还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是只顾个人私利不管他人“瓦上霜”,还是为人类做有益的事,作些贡献?这实际上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如此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满。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谓“人死留名,虎死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在人心和社会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宽厚。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宽容常人所不能宽容的,处理别人所不能处理的。只有心胸开阔,才可以宽容别人;只有忠厚仁义,才可以容纳万物。
天空可以收容每一片云彩,无论其是美是丑,所以天空辽阔无边;泰山能容纳每一块石砾,不论其大小,所以泰山一览众山小;沧海不择细流,故而能就其深;人若能容他人所不能容,则必是人中之佛。
有这样一副楹联:满腔欢喜,笑开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容人所不能容,容尽天下苍生,这是何等伟大的胸怀!这才是宽容的真谛,更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仁爱。亦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我们应为自己的心灵创设一种大格局,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若如此,则我们必能处人所不能处。
一次战争中,某部队与敌军在森林中相遇,一番激战过后,两名士兵与所在部队失去了联系,而且他们还是来自同一城市的老乡。
二人在大森林中迷失了方向,他们艰难地走着,不断地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七八天过去了,他们仍未走出森林,找到部队。这一天,二人猎获了一只狍子,靠着这份保障,他们又苦熬过了数日。或许是战争的烟火惊扰了森林中的动物们,使它们逃向了别处,此后二人再没猎过任何大型的动物,只能以一些松鼠、鸟雀充饥。
破船更遇打头风,这一天,二人再次与敌人相遇,一阵交锋过后,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追击,但是——子弹已然所剩无几,每人身上也只剩下了一些松鸭肉。就在他们自以为已经安全时,突然“砰”地一声,走在前面的士兵中弹倒地。索性“敌人”的枪法不准,这一枪打在了肩头上!后面的士兵慌忙跑上前去,他的身子在发抖,他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痛哭不已。随后,他颤抖着帮战友取出子弹,并将自己的军装撕碎,帮他包好伤口。
当晚,未受伤的士兵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中他一直喊着自己母亲的名字。这时,二人都以为自己将命丧于此,他们甚至不相信自己能熬过这一夜,但尽管这样,他们谁也没有去吃自己身上的松鸭肉。第二天,部队找到了他们……
40年后,已入古稀之年的老士兵坦言:“我知道当时是谁向我开的那一枪,他就是与我共患难的战友!——当他抱住我时,我感到了枪管的灼热。我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打出这一枪。但事实上,当晚我就原谅了他,因为我听到他在大叫自己母亲的名字。我恍然大悟,他是想要我身上的松鸭肉,他是想为自己的母亲活下来,这难道不值得原谅吗?此后30年,我一直装作一无所知。可惜的是,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便离世了。那天,我们一起去祭拜老人家,他在墓前跪了下来,要我宽恕他,我打断了他的话,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这样我们又做了10年的朋友。”
你若能容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能容下你。你不用心挤兑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不会挤兑你的心。这个世界是宽广的,你的心跟它一样宽广,你肯定会“量大福大”——至少你的心灵会是幸福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真正找到心量广大的普通人呢?能,因为能容所以他也变得并不普通。
在河南省方城县,11年前,打工汉孔某沉浸在喜得千金的兴奋中时,妻子张某却告诉了他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新生命是她和别人的孩子!经过一番痛苦挣扎,孔某最终原谅了妻子,并将孩子视为己出。然而,11年后,这个孩子却患了白血病,生命告急!孔某能够做出惊人之举、允许妻子再次怀上旧情人的孩子用脐血干细胞挽救第一个孩子的生命吗?一方面是有悖传统道德的“奇耻大辱”,一方面是对11岁花季少女生命的无私拯救,孔某一颗平常而博大的心,被亲情和伦理这两条绳索揪紧了……
2003年4月10日上午,并非孔某亲生女儿的小华(化名)在学校突然晕倒,到医院诊病,结果确诊小华患的是淋巴性白血病。
医生对孔某夫妇说,要想治好小华的病,需要张某再生个孩子,用新生儿的脐血挽救小华。这就意味着张某必须与旧情人任炎再生一个孩子,这怎么可能呢?妻子张某痛苦地低下了头,孔某更是痛苦万分:本来小华就不是自己的骨肉,怎么能再要一个又不是自己骨肉的孩子呢?
经过反复思考,孔某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让张某与任炎再生一个孩子救小华!然而,这个决定遭到了张某的坚决反对:“这十多年来,我们早就没有任何来往,况且双方都已有家室,你让我怎么跟他讲?再说,我至死都不想让任炎知道小华是他的亲生女儿,我更不能再做对不起你的事啊!”
“生命高于一切。为了小华的生命,请你好好考虑考虑吧!”孔某诚恳地对张某说。张某又何尝不想救女儿呢?只是她万分珍惜与孔某的感情,实在不愿让这份感情再受到任何玷污了。
考虑了三天,张某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和任炎有什么瓜葛。如果能用其他的方法与任炎再生一个孩子,倒还可以考虑。与孔某商量后,夫妇俩坦率地把自己的隐私对大夫讲明了,大夫说:“你们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怀孕,这样也能使孩子获救。”
2004年春节前夕,孔某找到并说服了任炎,使任炎答应献出精子。
2004年3月医生为张某做了特殊的人工授精手术。手术做得很顺利,一个多月以后,张某就怀孕了。看着妈妈渐渐隆起的肚皮,小华知道新的小生命与自己的生命紧紧相系,久违的笑容,再一次回到了她的脸上。
2005年1月5日,张某在县妇幼保健院顺利产下一个女婴。生产以后,孔某当即带上装在保温箱里的一段脐带,到省人民医院做配型化验。1月11日,从郑州传来喜讯,配型成功!2月7日,张某刚刚坐完月子,孔某和她就带着两个女儿到医院,找到了大夫,大夫马上安排孩子住院。观察七天后,为小华做了亲体配型脐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手术进行了两个半小时,非常成功。住院观察期间,小华未出现大的排异反应,于3月11日痊愈出院。小华稚嫩的生命,终于又重新扬起了希望的风帆。
显然,孔某就这样承受了有悖传统伦理的“奇耻大辱”,奉献了拯救孩子生命的大爱!尽管他因此陷入了难言的尴尬和隐痛,但他的人生却因此显现了人性的光芒,令人肃然起敬。即便人们知道了其中的隐情,谁还能忍心讥讽他?因为任何人都难以做到。所以,能做到的人才最值得别人去尊敬和赞美。
人之毁我,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对于他人的恶意,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事,我们与其与之针锋相对,莫不如任他去“撒泼”。须知,世事到头终有报,再过几载,你便可见“忍”与“逞”的区别。
世上有许多灾祸、矛盾的起因可能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只因彼此针锋相对,谁也不肯吃亏,才会将问题升级,演变得不可收拾。这其中因口角之争而引发无穷祸患的例子不在少数。如果此时可以退让一步,其实是可以将祸患化于无形的。
唐开元年间有位梦窗禅师,他德高望重,既是有名的禅师,也是当朝国师。
有一次梦窗禅师搭船渡河,渡船刚刚离岸,远处走来一位骑马佩刀的武士,大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载我过河。”他一边说一边把马拴在岸边,拿着马鞭朝水边走过来。
船上的人纷纷说:“船已离岸,不能回头了,干脆让他等下一回吧。”船夫也大声回答他:“请等下一回吧。”武士急得在岸边团团转。
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对船夫说:“船家,这船离岸还没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过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夫见梦窗禅师是位气度不凡的出家人,便听从他的话,把船驶了回去,让那位武士上了船。
武士上船后就四处寻找座位,无奈座位都满了,这时他看到了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便拿马鞭抽打他,嘴里还粗野地骂道:“老和尚,走开点!把座位让给我!难道你没看见本大爷上船?”这一鞭正好打在梦窗禅师的头上,鲜血顺着脸颊汩汩地流了下来,梦窗禅师一言不发地起身把座位让给了蛮横的武士。
这一切被船上的乘客们看在眼里,大家既害怕武士的蛮横,又为禅师的遭遇抱不平,就窃窃私语:这个武士真是忘恩负义,要不是禅师请求,他能搭上船吗?现在他居然还抢禅师的位子,还动手打人,真是太不像话了。武士从大家的议论中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心里十分惭愧,可是又拉不下面子去认错。
等船到了对岸,大家都下了船。梦窗禅师默默地走到水边,用水洗掉了脸上的血污。
那位武士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上前跪在禅师面前忏悔道:“禅师,我错了。对不起。”禅师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
很多时候我们发脾气、与别人发生冲突,都只是因为一念之差。如果当时能把火气压制住,让自己头脑冷静一下,或许就不会产生纠纷了。但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因为惯有的习气而不能宽容别人,结果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须知,隔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消除,所以对于那些无谓的琐事,我们不妨糊涂“一些”,权当不知,这样于你、于他而言,都可以说是一件幸事。
汉朝的吕蒙正刚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一天正在准备上朝时,有一位官吏躲在门帘后头说:“就是这个不学无术的小子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就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大臣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大臣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但是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我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了,始终要记着他说过我的坏话。倒不如不知道他是谁为好。这样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很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吕蒙正的同窗好友温仲舒,与其同年中举。然而温仲舒因在任上犯案被贬多年,吕蒙正成为宰相以后,怜惜他的才能,便向皇上举荐温仲舒。后来,温仲舒为了在皇上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竟常常刻意去贬低吕蒙正,甚至在吕蒙正触逆“龙鳞”之时,他还不忘落井下石。当时,朝臣们都很看不起温仲舒的为人。
有一次,吕蒙正在夸赞温仲舒的才能,太宗皇帝突然问道:“你一直对他夸赞有加,可是他却经常将你说得一钱不值,难道你真的一点儿也不介意?”
吕蒙正笑了笑:“陛下既然把我放在了这个位置上,就一定是知道我晓得如何欣赏别人的才能,并能让他才当其任。至于别人在背后怎么议论我,又岂是我职权之内所管的事情呢?”太宗闻言龙颜大悦,从此更加敬重吕蒙正的为人。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形,可能是别人不怀好意的侮辱,也可能是出于误解,甚至是平白无故的批评。如果我们不肯忍耐,非要计较个一清二白,那或许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其实,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能赢得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正如有句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面对那些无意的伤害,宽容对方会让对方觉得你心胸博大,可以消除无心人对你造成伤害后的紧张,可以很快愈合你们之间不愉快的创伤。而面对那些故意的伤害,你博大的心胸会让对方无地自容,因为宽容对方体现出的是一种境界。宽容是对怀有恶意者最有效的回击,不管别人有意还是无意伤害了你,其实他的内心也会感到不安和内疚,或许是因为碍于所谓的“面子”而不肯认错,而你的宽容就会使彼此获得更多的理解、认同和信任。自己也有犯错的时候,并会因为犯错觉得担心,不知所措,希望对方能原谅自己,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缺点忐忑,不希望被别人看不起。所以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当自己遇到不原谅别人错误的人会怎么想。
事事计较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能扭转任何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以宽容的态度待人,以理解作为基础,站在客观的角度给人评价,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优点,也能使自己对对方的不足给予善意的充分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都会有如何要求别人的时候,还有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能否把握好一个律己和待人的态度,不仅能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还能培养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取大节,宥小过
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失误,也不可能不犯错误,能容人之错,使之有改过之机,则可谓之为贤者。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成人之美俨然已经成为有德之人倍加推崇的一项做人准则,故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一说。在古代君子们看来,“美事”未必非我不可,成他人之美亦是成我之美,而“成人之恶”则是一种罪大恶极的行为,誓为君子所不容。
诚然,古君子的思想放在“计划没有变化快”的当代社会,或许会有几分偏颇。但其本质上的要义于我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还是有很大益处的。当有人冒犯我们时,只要不是出自恶意、不是重大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就不妨“成其之美”一回,取其大节,宥其小过,以春雨润物之势俘获对方的身心,这显然会令你收获颇丰。
早在唐朝时期,有一名为谢原的才子,其人擅词赋,尤以歌词见长,所作歌词广泛流传于民间。
有一年,谢原应张穆王之邀,前去做客。席间,张穆王命小妾谈氏隔帘弹唱,事有凑巧,谈氏所唱之曲,正是谢原的一首竹枝词。张穆王见谢原听得如痴如醉,便将谈氏请出与之相见。
谢原见谈氏风华绝代,又对自己的词作甚为推崇,遂心生爱慕之情。于是,他起身说道:“能闻夫人弹唱拙词,在下不胜荣幸,但夫人所唱之词,实为在下粗浅之作,恐辱没夫人。我当竭心再作几首好词,以备府上之需。”
翌日,谢原即奉上新词八首,谈氏将其逐一谱曲弹唱,谢原更感相见恨晚。此后数日,谢原与谈氏词曲往来,情愫渐生。终于有一日,谢原隐忍不住,向谈氏道出了渴慕之情。谈氏虽亦有意,但无奈已为人妾,身不由己。
于是,谢原甘冒杀头之罪,请求张穆王成全他二人。
正常情况下,若换做别人,必然拍案而起、动雷霆之怒。然而,张穆王却一笑了之:“其实我亦有此意!虽然心中尚有几分不舍,但你二人一擅作词,一擅谱曲,珠联璧合,实乃天造地设的一对!”
谢原万没有想到张穆王竟如此大度,不禁感恩戴德。为作报答,他将此事写成词,由谈氏谱曲,二人四处传唱。不多时,张穆王成人之美的美名,便在中原大地上传唱开来,很多有识之士闻讯都前来投奔。
张穆王的气度与胸怀为他赢得了天下才子的“芳心”,更赢得了千载的美名,显然,他是非常睿智和高明的。我们做人亦应以此为榜样,当然,未必要到让妻这么夸张,但对于部下或同事的失误,我们最好是不要抓住不放、小题大做、四处宣扬,而应取大节,以诚感人、用“爱语”纠错,这样自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实,每一个人都会犯错,每一个人犯错时,内心又多少都会感到惶恐与不安,都会带有几分愧疚与歉意,此时如果我们再求全责备,则势必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若如此,则世上无人才可用了。所以,人生修为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大多会视情况采用柔忍策略,用柔和之词去启发、劝导他修正错误。这样一来,失误者便会对其心悦诚服,心存感激。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领军队一举平定了斗越椒的反叛,天下太平。楚庄王兴高采烈地设宴招待大臣,庆祝征战胜利,并赏赐功臣。
文武百官都在邀请之列,只见席中觥筹交错,热闹异常。到了日落西山,大家似乎还没有尽兴。楚庄王便下令点上烛火,继续开怀畅饮,并让自己最宠幸的许姬来到酒席上,为在座的宾客斟酒助兴。文武官员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见到许姬的美貌,便忍不住多看几眼,有些人就动了心。
突然,外面一阵大风吹来,宴席上的烛火熄灭了。黑暗之中有人伸手扯住许姬的衣裙。许姬一时受到惊吓,慌乱之中,用力挣扎,不料正抓住那个人的帽缨。她奋力一拉,竟然扯断了。她手握那根帽缨,急急忙忙走到楚王身边,凑到大王耳边委屈地说:“请大王为妾做主!我奉大王的旨意为下面的百官敬酒,可是不想竟有人对我无礼,乘着烛灭之际调戏我。”
楚庄王听后,沉默不语。许姬又急又羞,催促他:“妾在慌乱之中扯断了他的帽缨,现在还在我手上,只要点上烛火,是谁干的自然一目了然!”说罢,便要掌灯者立即点灯。
楚庄王赶紧阻止,高声对下面的大臣说:“今日喜庆之日难得一逢,寡人要与你们喝个痛快。现在大家统统折断帽缨,把官职帽放置一旁,毫无顾忌地畅饮吧。”
众大臣见大王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都投其所好,纷纷照办。等一会儿点烛掌灯,大家都不顾自己做官的形象,拉开架势,尽情狂欢。后来人们都管这场宴会叫“绝缨会”。
许姬对庄王的举措迷惑不解,仍然觉得委屈,便问:“我是您的人,遇到这种事情,您非但不管不问,反而还替侮辱我的人遮丑,您这不是让别人耻笑吗?以后还怎么严肃上下之礼呢?妾心中不服!”
庄王笑着劝慰说:“虽然这个人对你不敬,但那也是酒醉后出现的狂态,并不是恶意而为。再说我请他们来饮酒,邀来百人之欢喜,庆祝天下太平,又怎么能扫别人兴呢?按你说的,也许可以查出那个人是谁。但如果今日揭了他的短,日后他怎么立足呢?这样一来,我不就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吗?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你依然贞洁,宴会又取得了预期的目的,那人现在说不定也如释重负。”
许姬觉得庄王说得有理,考虑得也很周全,就没有再追究。
两年后,楚国讨伐郑国。主帅襄老手下有一位副将叫唐狡,毛遂自荐,愿意亲自率领百余人在前面开路。他骁勇善战,每战必胜,出师先捷,很快楚军就得以顺利进军。庄王听到这些好消息后,要嘉奖唐狡的战绩。唐狡站在庄王面前,腼腆地说:“大王昔日饶我一命,我唯有以死相报,不敢讨赏!”
楚庄王疑惑地问:“我何曾对你有不杀之恩?”
“您还记得‘绝缨会’上扯住许姬的衣裙吗?那个人就是我呀!”
所谓人无完人,对人我们不能苛求完美。用人时要扬人之长,避人之短;对有过失的人,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要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更不能求全责备,以短盖长。现实生活中,对人同样如此。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许多有才能、有个性的人团结在你的周围,帮助你成就事业。
比丘常带三分呆
宽,则能容;容,则能和;和,则能平。一念间的宽容,能换来长久的安乐;一时的委屈,能换来最后的成功。
佛陀常常告诫弟子们,“比丘常带三分呆”,是要弟子们做大智若愚之状,凡事不要太计较,即使遭到了别人的无礼也要宽恕他们,因为宽恕别人,也是升华自己。
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许多商人知道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纷纷在自己的公司、店铺、饭店门口挂起了署名于右任题写的招牌,以示招徕顾客。其中确为于右任所题的极少,赝品居多。
一天,一学生匆匆地来见于右任,说:“老师,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平时常去的小饭馆吃饭,想不到他们居然也挂起了以您的名义题写的招牌。明目张胆地欺世盗名,您老说可气不可气!”
正在练习书法的于右任“哦”了一声,放下毛笔,然后缓缓地问:“他们这块招牌上的字写得好不好?”
“好我也就不说了。”学生叫苦道:“也不知他们在哪儿找了个新手写的,字写得歪歪斜斜,难看死了。下面还签上老师您的大名,连我看着都觉得害臊!”
“这可不行!”于右任沉思片刻,说道“你说你平时经常去那家馆子吃饭,他们卖的东西有啥特点,铺子叫个啥名?”
“这是家面食馆,店面虽小,饭菜都还做得干净。尤其是羊肉泡馍做得特地道,铺名就叫‘羊肉泡馍馆’”。
“呃……”于右任沉默不语。
“我去把它摘下来!”学生说完,转身要走,却被于右任喊住了。
“慢着,你等等。”
于右任顺手从书案旁拿过一张宣纸,拎起毛笔,刷刷在纸上写下了些什么,然后交给恭候在一旁的学生,说道:“你去把这个东西交给店老板。”
学生接过宣纸一看,不由得呆住。只见纸上写着笔墨酣畅、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羊肉泡馍馆”,落款处则是“于右任题”几个小字,并盖了一方私章。整个书法,可称漂亮之至。
“老师,您这……”学生大惑不解。
“哈哈。”于右任抚着长髯笑道:“你刚才不是说,那块假招牌的字实在是惨不忍睹吗?这冒名顶替固然可恨,但毕竟说明他还是瞧得上我于某人的字,只是不知真假的人看见那假招牌,还以为我于大胡子写的字真的那样差,那我不是就亏了吗?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坏了自己的名!所以,帮忙帮到底,还是麻烦你跑一趟,把那块假的给换下来,如何?”
“啊,我明白了。学生遵命。”转怒为喜的学生拿着于右任的题字匆匆去了。就这样,这家羊肉泡馍馆的店主竟以一块假招牌换来了当代大书法家于右任的墨宝,喜出望外之余,未免有惭愧之意。
宽恕,亦是一种净化。当我们手捧鲜花送给他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而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他人时,首先弄脏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手。
宽恕别人并不困难,但也不容易,关键是看我们的心灵是如何选择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少年时期曾在一家杂货店打工。有一次,一位顾客的钱包被另一位顾客拿走了,丢了钱包的顾客认为钱是在店中丢的,所以杂货店应当负责,便与林肯发生了争执。而杂货店的老板却为此开除了林肯,老板说:“我必须开除你,因为你令顾客对我们店的服务很不满意,因此我们将失去许多生意,我们应该学会宽恕顾客的错误,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
林肯一直都不接受这位顾客的无理和原谅老板的不通情理,但是很多年以后,做了总统的林肯却意味深长地说:“我应该感谢杂货店的老板,是他让我明白了宽恕是多么的重要。”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存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脱。
其实,宽恕别人的过错,得益最大的是我们自己。曾有这样一个案例,荷兰的一所著名大学的研究人员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做了一项有关“宽恕”的实验。
志愿者们被要求想象他们被人伤害了感情,并反复“回忆”被伤害时的情景。研究人员发现,此时的志愿者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同时加大,伴随着血压升高,他们心跳加快、出汗、面部表情扭曲。之后,研究人员又要求他们停止想自己被别人伤害的事情,虽然没有刚才的生理反应大,但是某些生理症状却依旧存在。最后,志愿者被要求想象已经原谅了自己的“假想敌”,这时,志愿者感到身心放松并且非常的愉快。
这样,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宽恕别人,并不意味着为犯错的人找借口,而是将目光集中在他们好的方面,从而把自己从痛苦中拯救出来。这正应了那句话: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对愤怒的人,以愤怒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这就是宽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