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5400000014

第14章 返璞归真,平淡是福——纷扰每多催华发,平平淡淡才是真

真我本性常因外物污染而迷惑,进而丧失真我,于是红尘中纷扰迭出。摒除善恶得失的相对价值观念,超越绝对便可发现本性。人只有返璞归真,恢复真我本性,才能跳出轮回的苦海。

不从外物取物,而从内心取心

尊重自己本性的人才不至于迷失自己,才能看清自己要走的路。然而,这世间有几人尊重了自己的本性?

凡法俗事的纷繁芜杂使我们渐染失于心性的杂色。每一次的呈现都多了一点修饰,每一次的语言都少了一份真实。习惯于疲惫的伪装,总以为这样就可以赢得更多,过得更好。蓦然回首,那些希冀着的,仍需希冀,那些渴盼着的,仍需渴盼。唯独改变了的是自己的本性。扪心自问:“我是否在意过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尊重过自己的本性?”心会告诉你那个最真实的答案。有多少人曾想过改变自己,以追逐想要的一切,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不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还丢了自己最初拥有的。那么,当初为什么就不能尊重自己的本性,做那个最真的自己?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彻悟。

文喜禅师去五台山朝拜。到达前,晚上在一茅屋里住宿,茅屋里住着一位老翁。文喜就问老翁:“此间道场内容如何?”

老翁回答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

文喜接着问:“住众多少?”

老翁回答:“前三三、后三三。”

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见了,只见文殊骑着狮子步入云中,文喜自悔有眼不识菩萨,空自错过。

文喜后来参访仰山禅师时开悟,安心住下来担任煮饭的工作。一天他从饭锅蒸汽上又见文殊现身,便说:“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惑乱我不得了。”

“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有时我们因总把眼光放在外界,追逐于自己所想的美好事物,常常忽视了自己的本性,在利欲的诱惑中迷失了自己。所以才终日心外求法,因此而患得患失。如果能明白自己的本性,坚守自己的心灵领地,又何必自悔自恼呢?

诗人卞之琳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带着妻儿到乡间散步,这当然是一道风景;带着情人在歌厅摇曳,也是一种情调;大权在握的要员静下心来,有时会羡慕那些路灯下对弈的老百姓,可是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不期盼来日能出人头地的;拖家带口的人羡慕独身的自在洒脱,独身者却又对儿女绕膝的那种天伦之乐心向往之……

皇帝有皇帝的烦恼,乞儿有乞儿的欢乐。乞儿的朱元璋变成了皇帝,皇帝的溥仪变成了平民,四季交错,风云不定。一幅曾获世界大赛金奖的漫画画出了深意:第一幅是两个鱼缸里对望的鱼,第二幅是两个鱼缸里的鱼相互跃进对方的鱼缸,第三幅和第一幅一模一样,换了鱼缸的鱼又在对望着。

我们常常会羡慕和追求别人的美丽,却忘了尊重自己的本性,稍一受外界的诱惑就可能随波逐流,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优点和潜力,只要你能认识到自己的这些优点,并使之充分发挥,你也必能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王羲之的伯父王导的朋友太尉郗鉴想给女儿择婿。当他知道丞相王导家的子弟个个相貌堂堂,于是请门客到王家选婿。王家子弟知道之后,一个个精心修饰,规规矩矩地坐在学堂,看似在读书,心却不知飞到哪儿去了。唯有东边书案上,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还像平常一样很随便,聚精会神地写字,天虽不热,他却热得解开上衣,露出了肚皮,并一边写字一边无拘无束地吃馒头。当门客回去把这些情形如实告知太尉时,太尉一下子就选中了那个不拘小节的王羲之。太尉认为王羲之是一个敢露真性情的人。他尊重自己的本性,不会因外物的诱惑而屈从盲目,这样的人可成大器。

所以,做人没有必要总是做一个跟从者,一个旁观者,只需知道自己的本性就足可以成为一道风景。不从外物取物,而从内心取心,先树自己,再造一切,这才是你首先要做的。

世味浓,忙自至;世味淡,乐自至

简单,每每能找到生活的快乐,平凡是人生的主旋律,简单则是生活的真谛。

幸福与快乐源自内心的简约,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人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越来越复杂,但生活其实十分简单。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因外在的影响而痛苦抉择,便会懂得生命简单的快乐。

一天晚上三更半夜,智通和尚突然大叫:“我大悟了!我大悟了!”

他这一叫惊醒了众多僧人,连禅师也被惊动了。众人一起来到智通的房间,禅师问:“你悟到什么了?居然这个时候大声吵嚷,说来听听吧!”

众僧以为他悟到了高深的佛旨,没想到他却一本正经地说道:“我日思夜想,终于悟出了——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刚说完,众僧就哄堂大笑,“这是什么大悟呀,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呀!”

但是禅师却惊异地看着智通,说:“是的,你真的悟到了!”

智通和尚立刻说道:“师父,现在我不得不告辞了,我要下山云游去。”

众僧又是一惊,心里都认为:这个小和尚实在是太傲慢了,悟到“尼姑是女人做的”这么简单的道理也没什么稀奇的,却敢以此要求下山云游,真是太目中无人了。竟敢对我们师父这么无理,可恶!

然而禅师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智通到了下山云游的时候了,于是也不挽留他,提着斗笠,率领众僧,送他出寺。到了寺门外,智通和尚接过了禅师给他的斗笠,大步离去,再也没有任何留恋。

众僧都不解地问禅师:“他真的悟到了吗?”

禅师感叹道:“智通真是前途无量呀!连‘尼姑是女人做的’都能参透,还有什么禅道悟不出来的呢?虽然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但是有谁能从中悟出佛理呢?这句话从智通的嘴里说出来,蕴涵着另一种特殊的意义——世间的事理,一通百通啊。”

世界上的事,无论看起来是多么复杂神秘,其实道理都是很简单的,关键在于是否看得透。生活本身是很简单的,快乐也很简单,是人们自己把它们想得复杂了,或者人们自己太复杂了,所以往往感受不到简单的快乐,他们弄不懂生活的意味。

睿智的古人早就指出:“世味浓,不求忙而忙自至。”所谓“世味”,就是尘世生活中为许多人所追求的舒适的物质享受、为人欣羡的社会地位、显赫的名声,等等。今日的某些人追求的“时髦”,也是一种“世味”,其中的内涵说穿了,也不离物质享受和对“上层人”社会地位的尊崇。

可怜的某些人在电影、电视节目以及广告的强大鼓动下,“世味”一“浓”再“浓”,疯狂地紧跟时髦生活,结果“不知不觉地陷入了金融麻烦中”。尽管他们也在努力工作,收入往往也很可观,但收入永远也赶不上层出不穷的消费产品的增多。如果不克制自己的消费,不适当减弱浓烈的“世味”,他们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生活。

某报纸曾登过一篇文章。作者感慨她的一位病逝的朋友一生为物所役,终日忙于工作、应酬,竟连孩子念几年级都不知道,留下了最大的遗憾。作者写道,这位朋友为了累积更多的财富,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终于将健康与亲情都赔了进去。那栋尚在交付贷款的上千万元的豪宅,曾经是他最得意的成就之一。然而豪宅的气派尚未感受到,他却已离开了人间。作者问:“这样汲汲营营追求身外物的人生,到底快乐何在?”

这位朋友显然也是属“世味浓”的一族,如果他能把“世味”看淡一些,像陈美玲那样“住在恰到好处的房子里,没有一身沉重的经济负担,周末休息的时候,还可以一家大小外出旅游,赏花品草……”这岂不是惬意的生活?

陈美玲写道:“生活简单,没有负担,这是一句电视广告词,但用在人的一生当中却再贴切不过了。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迷惘里,还不如过着简单的生活,舒展身心,享受用金钱也买不到的满足来得快乐。”

简单的生活是快乐的源头,它为我们省去了欲求不得满足的烦恼,又为我们开阔了身心解放的快乐空间!

简单就是剔除生活中繁复的杂念、拒绝杂事的纷扰;简单也是一种专注,叫做“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生活中经常听一些人感叹烦恼多多,到处充满着不如意;也经常听到一些人总是抱怨无聊,时光难以打发。其实,生活是简单而且丰富多彩的,痛苦、无聊的是人们自己而已,跟生活本身无关;所以是否快乐、是否充实就看你怎样看待生活、挖掘生活。如果觉得痛苦、无聊、人生没有意思,那是因为不懂快乐的真谛!

快乐是简单的,它是一种自酿的美酒,是自己酿给自己品尝的;它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是要用心去体会的。简单地活着,快乐地活着,你会发现快乐原来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

简单的生活,快乐的源头,为我们省去了汲汲于外物的烦恼,又为我们开阔了身心解放的快乐空间。“简单生活”并不是要你放弃追求,放弃劳作,而是要我们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本质及重心,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掉世俗浮华的琐务。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俗事本多,你又何苦让自己背负更多?为心灵做一次扫除,卸下负累,在人生路上你就会走得更快,就能尽早地接触到生命的真意。

当你发现自己被四面八方的各种琐事捆绑得动弹不得的时候,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造成今天这个局面吗?是谁让你昏睡不已?答案很明白——是你自己,不是别人。昏睡中忙碌着的你我,必须学会割舍,才能清醒地活着,也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没有一点空闲,但当你仔细回想一下,又觉得自己这一天并没有做什么事。这是因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些无谓的小事上,泛滥的忙碌只会让我们失去自由。

某杂志曾经报道过一则封面故事“昏睡的美国人”,大概的意思是说:很多美国人都很难体会“完全清醒”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他们不是忙得没有空闲,就是有太多做不完的事。

美国人终年“昏睡不已”,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不过,这并不是好玩的笑话,这是极为严肃的话题。

仔细想一想,你一年之中是不是也像美国人一样,没多少时间是“清醒”的?每天又忙又赶,熬夜、加班、开会,还有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几乎占据了你所有的时间。有多少次,你可以从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顿晚饭?有多少个夜晚,你可以不担心明天的业务报告,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应接不暇的杂务明显成为日益艰巨的挑战。许多人整日行色匆匆,疲惫不堪。放眼四周,“我好忙”似乎成为一般人共同的口头禅,忙是正常,不忙是不正常。试问,还有能在行程表上挤出空档的人吗?

奇怪的是,尽管大多数人都已经忙昏了,每天为了“该选择做什么”而无所适从,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自己“不够”。这是最常听见的说法,“我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就好了”、“我如果能赚更多的钱就好了”,好像很少听到有人说:“我已经够了,我想要的更少!”

事实上,太多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变成无可选择。即使是芝麻绿豆大的事,都在拼命消耗人们的精力。根据一份调查,有50%的美国人承认,每天为了选择医生、旅游地点、该穿什么衣服而伤透脑筋。

如果你的生活也不自觉地陷入这种境地,你该怎没办?以下有三种选择:第一,面面俱到。对每一件事都采取行动,直到把自己累死为止。第二,重新整理。改变事情的先后顺序,重要的先做,不重要的以后再说。第三,丢弃。你会发现,丢掉的某些东西,其实是你一辈子都不会再需要的。

天空广阔能盛下无数的飞鸟和云,海湖广阔能盛下无数的游鱼和水草,可人并没有天空开阔的视野也没有海广阔的胸襟,要想能有足够轻松自由的空间,就得抛去琐碎的繁杂之物,比如无意义的烦恼、多余的忧愁、虚情假意的阿谀、假模假式的奉承……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花园,这些东西就是无用的杂草,我们要学会将这些杂草铲除。

弘一法师出家前的头一天晚上,与自己的学生话别。学生们对老师能割舍一切遁入空门既敬仰又觉得难以理解,一位学生问:“老师为何而出家?”

法师淡淡答道:“无所为。”

学生进而问道:“忍抛骨肉乎?”

法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人世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

世上人都深知“放下”的重要性。可是真能做到的,能有几人?如弘一法师这般放下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与大好前途、离别妻子骨肉的,可谓少之又少。

“放下”二字,诸多禅味。我们生活在世界上,被诸多事情拖累,事业、爱情、金钱、子女、财产、学业……这些东西看起来都那么重要,一个也不可放下。要知道,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终可能会为物所累,导致一无所有。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达到人生至高的境界。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必须学会放弃。弘一法师为了更高的人生追求,毅然决然地放下了一切。丰子恺在谈到弘一法师为何出家时做了如下分析:“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座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我们的弘一大师,是一层层地走上去的……故我对于弘一大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

丰子恺认为,弘一法师为了探知人生的究竟、登上灵魂生活的层楼,把财产子孙都当做身外物,轻轻放下,轻装前行。这是一种气魄,是凡夫俗子难以领会的情怀。我们每个人都是背着行囊在人生路上行走,负累的东西少,走得快,就能尽早接触到生命的真意。遗憾的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自身无法摆脱的负累还不够,还要给自己增添莫名的烦忧。

平淡方知真味

生命是一种轮回。人生之旅,去日不远,来日无多,权与势,名与利……统统都是过眼烟云,只有淡泊才是人生的永恒。

生活需要简单来沉淀。跳出忙碌的圈子,丢掉过高的期望,走进自己的内心,认真地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原本就是简单而富有乐趣的。简单生活不是忙碌的生活,也不是贫乏的生活,它只是一种不让自己迷失的方法,你可以因此抛弃那些纷繁而无意义的生活,全身心投入你的生活,体验生命的激情和至高境界。

老赵和他的妻子小陈原来同在一家国有单位供职,夫妻双方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每逢节假日,夫妻俩都会带着5岁的女儿小燕去游乐园打球,或者到博物馆去看展览,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后来,经人介绍,老赵跳槽去了一家外企公司,不久,在丈夫的动员下,小陈也离职去了一家外资企业。

凭着出色的业绩,老赵和小陈都成了各自公司的骨干力量。夫妻俩白天拼命工作,有时忙不过来还要把工作带回家。5岁的女儿只能被送到寄宿制幼儿园里。小陈觉得自从自己和丈夫跳到体面又风光的外企之后,这个家就有点旅店的味道了。孩子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有时她要出差,就很难与孩子相见。不知不觉中,孩子幼儿园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她看到自己的女儿表演节目,竟然有点不认得这个懂事却可怜的孩子。孩子跟着老师学习了那么多,可是在亲情的花园里,她却像孤独的小花。频繁的加班侵占了周末陪女儿的时间,以至于平时最疼爱的女儿在自己的眼中也显得有点陌生了。这一切都让小陈陷入了一种迷惘和不安当中。

你是否和小陈一样经常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陷入一种不安之中,而找不出合理的理由。面对生活,我们的内心会发出微弱的呼唤,只有躲开外在的嘈杂喧闹,静静聆听并听从它,你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你将在匆忙喧闹的生活中迷失,找不到真正的自我。

一些过高的期望其实并不能给你带来快乐,但却一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拥有宽敞豪华的寓所;幸福的婚姻;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成为最有出息的人;努力工作以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能买高档商品,穿名贵的时装;跟上流行的大潮,永不落伍。要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改变这些过高期望是很重要的。富裕奢华的生活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并不能相应地给人带来幸福。如果我们降低对物质的需求,改变这种奢华的生活时装,我们将节省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清闲的生活将让人更加自信果敢,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提高生活质量。幸福、快乐、轻松是简单生活追求的目标。这样的生活更能让人认识到生命的真谛所在。

一个夏天的夜晚,小和尚对师傅说:“我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慧心常驻不灭?”师傅微微一笑,反问道:“你认为呢?”小和尚摇摇头。师傅站起来对他说:“你随我来。”于是,小和尚便随师傅到了寺院的园子里。师傅站定,盯着一株待开的昙花,小和尚也默默地注视着,过了一会儿,只听那昙花噼噼啪啪的,没有几分钟就将自己的美丽一展无遗。而其他的花,却几乎看不到那开放时的样子。到了清晨,昙花那惊艳的美渐渐消逝,而其他的花却在太阳的抚慰下,依然默默地展现着自己的美。小和尚一下子明白了师傅的用意。知道了安守平淡的可贵。

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也是如此。

有一种爱情像烈火般的燃烧,刹那间放射出的绚丽光芒,能将两颗心迅速融化;也有一种爱情像春天的小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对方的心灵。前者激烈却短暂,后者平淡却长久。其实,生活的常态是平淡中透着幸福,爱情归于平淡后的生活虽然朴实但很温馨。

爱不在于瞬间的悸动,而在于共同的感动与守候。

有一对中年夫妇,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每天早上,先生都扛着自行车下楼,妻子拿着包,一手拿一个男式公文包,一手挎个女式包。走出楼梯口以后,先生放定了自行车,接过妻子手中的两个包,把它们放在车筐里,然后再仔细地调试一下车铃、刹车,再回头让妻子在车后座坐稳了,最后才跨上车用力一蹬,车子载着他们平稳地向前驶去。

先生从来都不会忘记回过头关照一下他的妻子,只见她如小公主一般幸福地坐在车后座上,双手优雅地搂着丈夫的腰,脸上洋溢着满足。先生举手投足间则透着对妻子的关爱,而妻子满脸的幸福也是对丈夫最好的报答。

几十年来,无数个朝朝暮暮,他们都是这么平静地生活着。岁月在他们脸上毫不留情地留下了皱纹,然而他们的心却依然年轻,仿佛还是热恋中的少男少女。骑着自行车的男人对妻子的爱虽然谈不上奢侈,但却是最朴实、最真切、最贴心的,它细微而持久,有如三月春雨沥沥地轻洒在妻子的心田。

这就是地老天荒的爱情,不必刻意追求什么轰轰烈烈的感觉;生活的点滴之中,就有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默契。细水长流的爱情,像春风拂过,轻轻柔柔,一派和煦,让人沉醉入迷。

耀眼的烟花很美,可那瞬间的绽放之后,就不再留存任何开放的痕迹。平淡之中的况味才值得细细体味。因为那才是生活真实的滋味。

享受坦然,追逐自然

有话云: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便是禅了。

天气晴朗时,是享受阳光的最好时刻。让自己时刻都处在好心情之中,不要总是强迫自己去想那些烦闷的事情,这样你就会拥有快乐的生活。

江南初春常有一段阴雨连绵的天气,很冷、很潮湿,这种天气通常会让人觉得沮丧,提不起兴趣。

但是,有一天早上,天气突然转晴了。虽然还有一些湿润的感觉,但空气很清新,而且很暖和,你简直无法想象还会有比这更好的天气。

悦净大师喜欢这样的天气,觉得它总是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遐想,而且会让人对生命充满信心。

站在阳光明媚的街道上,悦净大师静静地看着来往的人群,内心平静,但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快乐在心底洋溢。

这时,一个年约50岁的男人从远处走来,臂弯里放着皱皱的雨衣。当男人走近时,悦净大师快乐地向他打招呼:“阿弥陀佛!今天天气很不错,对吗?”

然而,这个男人的回答却出乎悦净大师的意料,他几乎是极为厌恶地对悦净大师说:“是的,天气是不错。但是在这样的天气里,你简直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才合适!”

悦净大师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只是看着他很快地离开了。

或许生活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抱怨又能解决什么?莫不如放平心态,去享受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你会发现,原来“天气”一直不错。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觉得生活亏待了自己,所以总是对生活怀有很大的怨气。这些怨气发泄出来的时候,又会牵连到我们身边的人,于是很多无缘无故的争吵,破坏了我们生活的和谐。

有两个有着亚洲血统的人,后来都被来自欧洲的外交官家庭所收养。两个人都上过世界各地有名的学校,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其中一位是40岁出头的成功商人,他实际上已经可以退休享受人生了;而另一个是学校教师,收入低,并且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有一天,他们一起去吃晚饭。晚餐在烛光映照中开场了,他们开始谈论在异国他乡的趣闻轶事。随着话题的一步步展开,那位学校教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讲述自己的不幸:她是一个如何可怜的孤儿,又如何被欧洲来的父母领养到遥远的瑞士,她觉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独。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同情。随着她的怨气越来越重,那位商人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终于忍不住制止了她的叙述:“够了,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你的养父母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了别人又会怎样?”学校教师直视着商人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然后接着描述她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终,商人朋友说:“我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抱怨。”他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实际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漩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围起来。在我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才获得了现在的成功!”

那位教师深受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她的想法,打断了她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商人朋友很清楚地说明他二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历经挣扎,而不同的是他通过清醒的自我选择,让自己看到了有利的方面,而不是不利的阴影,“凡墙都是门”,即使你面前的墙将你封堵得密不透风,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

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如果你一直沉溺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中,不停地抱怨,不断地自责,这样下去,你的心境就会越来越沮丧。一直只懂得抱怨的人,注定会活在迷离混沌的状态中,看不见前头亮着一片明朗的人生天空。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的,你坦然面对,却突然发现:天没放晴,是因为雨没下透,下透了,自然就晴了。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跟家人和朋友一起,享受坦然的生活,追逐自然的幸福。

天然去雕饰,结果自然成

人之本性,就是最简单、最直率、最自然、最纯净的想法与需求!不拘于形式,率直地依照本性去做,自然就是无错了!

禅宗认为,人们先天就具有一种觉悟本性,而这种觉悟本性本来就是洁净无瑕、没有蒙受世俗间的尘埃污染的;又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其实,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来源于这种本性,一旦依照这种本性处世,得到的结果往往就是成功。

达摩祖师曾经做过一偈,名为《一花开五叶》,说的就是一种追求本性,结果自然成的境界——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许多事因为人们刻意地介入而变糟,强调的人治恰恰与事物的本质相抵触,违背了事物本身的发展客观规律。在万物面前,人们应该保持尊重、虔诚的态度,不要硬性地打上个人的烙印。不必要的机巧和智慧要退后了,这样更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减少人生的磨难。

东汉时期,蔡县是一个很穷的地方,每年的朝贡根本交不上来,因此朝廷撤掉了许多县令。

吴祐在任新蔡县县令时,有人曾给他出了很多治理百姓的点子,吴祐却无一采纳,他说:“现在不是措施不够,而是措施太多了。每一任县令都想有所作为,随意改动蔡县的制度、法令,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百姓身上,百姓都被弄得无所适从了。”

吴祐上台之后不但没有提出新的主张,而且还废除了许多不合理的规章,他召集百姓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本事,凡事要依靠你们自己的努力,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你们尽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我不但不干涉,还会想方设法地帮助你们。”

吴祐不干涉百姓的生产生活,又严命下属不许骚扰百姓。闲暇的时候,他整日在县衙中看书写字,十分轻闲。

有人将吴祐的作为报告给了知府,说他不务公事,偷懒放纵。知府于是把他召了来,当面责怪他:“听说你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分外自在,难道这是你应该做的吗?”

吴祐回答说:“新蔡县贫穷困顿,只因从前的县令约束太多,才造成今天的这种局面。官府重在引导百姓,取得他们的信任,没有必要凡事躬亲,把一切权力都抓到自己手里。我这样做是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百姓休养生息,进而达到求治的目的。我想不出一年,你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一年之后,新蔡县果然面貌一新,粮食有了大幅增长,社会治安也明显好转。知府到新蔡县巡视一遍,对吴祐说:“古人说无为而治,今日我是亲眼见到了。从前我错怪了你,现在想来实在惭愧。”

所谓的治理,并不在治而在于理,如何将人们固有的那种本性理顺、理通,能够达到一种结果自然成的状态,自然就会不治而治了。

有一个县太爷,为了教化民心,计划重新修建县城当中两座比邻的寺庙。公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筛选,最后两组人马中选: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和尚。

县太爷说:“各自整修一座庙宇,所需的器材工具,官家全数供应。工程必须在最短的时日完成,整修成绩要加以评比,最后得胜者将给以重赏。”

此时的工匠团队,迫不及待地请领了大批的工具以及五颜六色的油漆、彩笔,经过全体员工不眠不休的整修与粉刷之后,整座庙宇顿时恢复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面貌。

另一方面,却见和尚们只请领了水桶、抹布与肥皂,他们只不过是把原有的庙宇玻璃擦拭明亮而已。

工程结束时,已到了日落时分,正是评比揭晓的关键时刻。这时,天空中所照射下来的落日余晖,恰好把工匠寺庙上的五颜六色辉映在和尚的庙上。

霎时,和尚所整修的庙宇,呈现出柔和而不刺眼、宁静而不嘈杂、含蓄而不外显、自然而不做作的高贵气质来,与工匠所整修的眼花缭乱的颜色,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

事实上,庙的功能为一个心灵的故乡,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场所,太过于华丽铺陈,反而会失去其真正的功能。依照庙本身的样子建造出来的庙宇才能称之为庙宇,倘若用华丽的砖瓦来建造庙宇,那就变成了皇宫而非庙宇了,做人处世也本该如此。

同类推荐
  • 小生意 大学问

    小生意 大学问

    虽说不是任何具有金钱欲望的人都能心想事成、白手起家,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这种欲望的人是很难得到财富的。这是因为成就事业需要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当一个人具备了成功的内部因素。遇到适当的时机,就有可能脱颖而出,就如同时刻准备发芽的种子遇到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一样。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欲望,即使好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他也会白白地错过,就像霉烂的种子,无论遇到多么好的环境也发不出芽来。
  • 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圣经

    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圣经

    本书介绍了成为伟大销售员的六个步骤,包括搞懂销售这玩意儿、玩转销售、搞定销售对象绝对是一门艺术、具备大师级销售员的品质和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学习先做个杂家最终才能成为专家。
  • 借物参禅

    借物参禅

    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以他们的方式参与到这个世界中,也许你熟视无睹,但是当你洞悉了他们的生长轨迹后,你或许会为之惊叹。惊叹于生命如此的顽强,具有如此博大的气度和智慧。反观于人,有时候恰恰缺乏这种气度和智慧。与物板比,人宁不觉其陋?当效法其神韵,修吾心志,才能达到圆融之境。
  • 美在气质

    美在气质

    本书内容包括:生命律动的灵性生为女人的美丽何为出诗入画的举止与众不同的品味富有弹性的性情楚楚动人的形象以柔克刚的交际妩媚迷人的性感。
  • 我最想要的智慧成功书

    我最想要的智慧成功书

    希拉里是世界上少数极为成功的女人之一。从州长夫人到第一夫人,到国会参议员,到总统候选人,到国务卿,她走过的成功之路给予女人们很多启示。本书从塑造形象、调节心态、经营婚姻、成就事业、重视社交、珍惜亲情等方面,全面传达了希拉里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的智慧成功箴言,告诉女人们如何用希拉里的方式去生活、走向成功。通过阅读此书,你会找到一条成为魅力与智慧并举、勇敢和幸运同兼的成功女性的捷径。
热门推荐
  • 恶霸萌宠:主人,你别动

    恶霸萌宠:主人,你别动

    家庭被小三和小三她女儿破坏,父亲被害去世,母亲难产而死,还为了害她找人强奸她,最后走投无路跳下悬崖。她是云氏集团的大小姐,家中无一人不宠爱她。一天,一只来路不明的蛋里面蹦出个小孩,口里还叫着“主人”,经过一天一天的长大,他从小孩变成了男人……她为了复仇进军娱乐圈,而他为了她成为了她的经纪人,当她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女神时,也引来了许多的桃花,他就是那个掐桃花的人……【这是一个人和一只兽的故事,不喜勿入】
  • 封神独尊

    封神独尊

    一个孤儿与一位大小姐的奇怪约定。一个神奇的系统助其傲视群雄。神又如何?若妳讨厌,便弑给你看。永恒又何难?若你想,便与天共存。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我的老师是上仙

    我的老师是上仙

    “你们神仙KISS要睁着眼睛吗?”“我是为了把你印在我的心里。”“你们神仙不滚床单吗?”“我们直接洞房!”“明天就要考试了,叶卿城,借我点法术好不好?”“要不要把我也借给你啊?”人生最大的执念,莫过于等待。为了爱,一个人可以等待多久?她和他有三生三世情缘,为了爱的执念,她不惜两生两世舍弃性命。而为了第三世的相遇,他足足等待了3000年,却不见她回来。他决定放下上仙的身份来到人间寻找她……
  • 君长安之子夜歌

    君长安之子夜歌

    古书记载:引魂盏,以鲛人膏脂为芯,龙绡为身,引魂做引,可破忘川。族人被灭,失去声音,她每日子夜伴随歌声出现,为人编织一场缥缈虚无的梦境,代价便是自愿将一魂一魄入灯为引。她笑,歇斯底里,一缕青丝滑落,“你我犹如此发,恩怨两清,此生不复相见。”“阿若,若是能就此放下,杀了我!”谁即使为妖也要痴痴守护;谁执着半世只为一声许诺。是劫是缘,早已在那一瞥一笑间变得不再重要,放下年少气盛只愿一朝陪她看尽长安花。
  • 咦这个小兵会走位

    咦这个小兵会走位

    第一次进入瓦洛兰大陆后,甄翔翔发现自己的游戏帐号总是在线,而自己再次登入就能再次进入瓦洛兰大陆...甄翔翔害羞道:“我真是小演员,瓦洛兰的小演员!”
  • 中华惊梦录

    中华惊梦录

    一个是武林奇侠,一个是武林美人,一箫一剑一美人走江湖。武林当中天下第一庄天泉山庄和武林富可敌国的金山云海联姻,聘礼金翅双环莫名丢失,嫁妆天泉剑无辜被盗,由此引出了一段江湖恩怨情仇。
  • 我和人格们的迷之日常

    我和人格们的迷之日常

    说起我的人格啊,有东北纯爷们,还有学霸,额。还有萝莉啊,御姐啊,狐仙什么的....
  • 天武皇朝

    天武皇朝

    混沌初开,生灵万物俱无,茫茫宇宙一片寂静,在那混沌之源——大慌觉醒了。大慌不满天地寂静如一,便开道制法,创百族,化万物,拟订天地法则。并有盖世神物降世,分为天书、地书、人书、此三书记载了天地人三道及万千圣法。还有盖世神器,分为乾坤鼎、八卦炉、混沌太极图、东皇钟、洪荒古碑、天灯。本书是一部历史、战争、异域、血腥、悬疑于一体的小说,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
  • 良遇

    良遇

    -以女主为引线抒写多个迥异的校园故事-李熙是个偏远山区来的小姑娘,单纯无邪在校园里摸爬滚打过后渐渐懂得了很多,原来校园是一个缩小版的迷你社会,它能映射出许多社会上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