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鱼不能脱离深渊,这样才能受到保全,国家精良的先进武器不能随便展示给人们。”意在告诉世人,人只有在心中清楚而形似愚拙时才能养精蓄锐,一鸣惊人。古语又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机而动。”也就是说,我们要掌控好“藏”与“露”的尺度,待时机成熟之时,再厚积薄发,尽显锋芒。
峣峣者易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人格致清,往往易污。为人处世还是中庸一些比较好。
在北方的田野中,谷物成熟以后总是垂头而立;相反,狗尾草与谷相似,但因为它总是直昂着头,往往成为人们第一个拔除的对象。
正所谓“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那些品行高洁犹胜白玉之人,往往容易受到污损;那些性情刚直不阿之人,极易横遭物议。对此,世人很形象地描绘道“出头的椽子先烂”。文人墨客感怀于此,说得更是凄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
“树大招风,才高遭忌”这是古往今来的通病。你想要与别人不一样、你想要特立独行?那好,先过了众人这关再说,不被“群殴致伤”,说明你已经很幸运了。为什么?当然是嫉妒了!此外,大家都是这个样子,你为何要显摆?要让自己与众不同?不“围殴”你还能殴谁?
所以说,做人还是含蓄、低调一点好,切不要锋芒毕露。要知道,锋芒在彰显你个人才华的同时,很容易刺伤身边的人,燃起他们的嫉妒心理,这岂不是自讨苦吃?会为人者,应懂得锋芒内敛,韬光养晦,以免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祢衡少年时,已然才气过人,他博闻强记,过目不忘,精通辞赋,善于辩论。但是,他身上同样具有古代文人固有的清高与傲慢,常开口羞辱权贵,因而得罪了不少人。
建安初年,汉献帝迁都许昌,此地遂逐渐成为文人名士汇集之所。祢衡为求发展,亦来到此地,并写好一份自荐信,做毛遂自荐自用,但由于目中无人,一直没有派上用场。
当时,有人劝他拜会司空椽陈群和司马朗,然他却极尽刻薄地讽刺道:“我怎可与屠猪沽酒之辈为伍?”又有人劝他与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联络感情,他不屑:“荀彧徒有一副好皮囊,吊丧时可令其做司仪;赵稚长饭桶一个,做厨子正合适!”
后来,他结交了北海太守孔融及曹操帐下主簿杨修,三人气味相投,往来甚密。于是在孔融的推介下,祢衡得以入见曹操。谁知他旧态复萌,不但将曹操手下骂了个遍,还当众羞辱曹操。
一日,曹大宴宾客,命祢衡击鼓助兴,想借此打压一下他的气焰。没想到祢衡竟当众换衣,将自己脱得一丝不挂,大败宾主的兴致。其实对曹操而言,杀死祢衡犹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但当时他正在招贤纳士,不想使自己落下个心胸狭隘、妄杀名士之名,遂将祢衡送到荆州刘表处,意欲借刀杀人。
那刘表也是老谋深算,已知曹操用意何在,怎可轻易就范?于是又将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
黄祖是个大老粗,怎能容一个穷酸文人在自己面前大放厥词。有一次黄祖会客,祢衡在席间出言不逊。黄祖颜面扫地,遂呵斥祢衡,谁知祢衡不知收敛,反而辱骂黄祖:“你个大老粗,修要多言!”黄祖戎马一生,岂可容一个书生在自己面前如此放肆?便下令杖责祢衡,祢衡依然骂不绝口,惹得黄祖性起,令手下一刀结果了祢衡的性命。黄祖的儿子黄射顾不得穿鞋,光脚来救,但已来不及。祢衡死时,年仅26岁。
正所谓“显眼的花草易招摧折”,自古才子遭嫉、美人招妒的事难道还少吗?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傲人的资本,你都没有炫耀显露的必要。要知道,人性往往有阴暗的一面,一旦你大意了,张扬了,你或许本身并没有夸耀逞强的意思,但别人早已看你不顺眼。如若这时你还不能及时醒悟,赶紧用低调的策略保护自己,你就是在将自己置于吉凶示卜的漩涡急流当中,到时,即使你想抽身也难了。
君子之才,玉韫珠藏
“灵芝与草为伍,不闻其香而益香,凤凰偕鸟群飞,不见其高而益高。”人生于世,唯有善藏者,才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君子,必是高深修养之人,他的心地应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相反,君子的才华则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应该轻易炫耀让别人知道,否则必会走向取祸之道。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行军主簿,思维敏捷,甚有才华。有一次建造相府里的一所花园,才造好大门的构架,曹操前来查看之后,不置可否,一句话也不说,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是谁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杨修,曹操嘴上虽赞美几句,心里却很不舒服。又有一次,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说话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而食之。曹操问是何故,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虽然面带笑容,可心里十分厌恶。
杨修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看场合,不分析别人的好恶,只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当然,如果事情仅仅到此为止的话,也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谁想杨修后来竟然渐渐地搅和到曹操的家事里去,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
在封建时代,统治者为自己选择接班人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每一个有希望接班的人,不管是兄弟还是叔侄,可说是个个都红了眼,所以这种斗争往往是最凶残、最激烈的。但是,杨修却偏偏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不识时务,又犯了卖弄自己小聪明的老毛病。
曹操的长子曹丕、三子曹植,都是曹操准备选择做继承人的对象。曹植能诗赋,善应对,很得曹操欢心。曹操想立他为太子。曹丕知道后,就秘密地请歌长(官名)吴质到府中来商议对策,但害怕曹操知道,就把吴质藏在大竹片箱内抬进府来,对外只说抬的是绸缎布匹。这事被杨修察觉,他不加思考,就直接去向曹操报告,于是曹操派人到曹丕府前进行盘查。曹丕闻知后十分惊慌,赶紧派人报告吴质,并请他快想办法。吴质听后很冷静,让来人转告曹丕说:“没关系,明天你只要用大竹片箱装上绸缎布匹抬进府里去就行了。”结果可想而知,曹操因此怀疑杨修想帮助曹植来陷害曹丕,十分气愤,就更加讨厌杨修了。
还有,曹操经常要试探曹丕和曹植的才干,每每拿军国大事来征询两人的意见,杨修就替曹植写了十多条答案,曹操一有问题,曹植就根据条文来回答,因为杨修是相府主簿,深知军国内情,曹植按他写的回答当然事事中的,曹操心中难免又产生怀疑。后来,曹丕买通曹植的亲信随从,把杨修写的答案呈送给曹操,曹操当时气得两眼冒火,愤愤地说:“匹夫安敢欺我耶!”
又有一次,曹操让曹丕、曹植出邺城的城门,却又暗地里告诉门官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第一个碰了钉子,只好乖乖回去,曹植闻知后,又向他的智囊杨修问计,杨修很干脆地告诉他:“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的,谁敢拦阻,杀掉就行了。”曹植领计而去,果然杀了门官,走出城去,曹操知道以后,先是惊奇,后来得知事情真相,愈加气恼。
曹操性格多疑,深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谎称自己在梦中好杀人,告诫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并因此而故意杀死了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可是当埋葬这个侍者时,杨修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了之后,心里愈加厌恶杨修,于是开始找岔子要除掉这个不识趣的家伙了。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老将黄忠斩杀了曹操的亲信大将夏侯渊,曹操自率大军迎战刘备于汉中。谁知战事进展很不顺利,双方在汉水一带形成对峙状态,使曹操进退两难,要前进害怕刘备,要撤退又怕遭人耻笑。一天晚上,心情烦闷的曹操正在大帐内想心事,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心中感慨万千。这时夏侯入帐内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于是人们便把这句话当做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军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见了便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听了非常佩服他说的话,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装。曹操得知这种情况,差点气坏心肝肺,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挂在辕门之外,以为不听军令者戒。
曹操的“鸡肋”、“一盒酥”及门中的“活”字等都是一种普通的智力测验,是一种文字游戏。他的出发点并不是真为了给大家出题测试,而是为了卖弄自己的超人才智,因此,他主观上并不希望有谁能够点破,只想等人来请教他。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猜着了,也只能含而不露,甚至还要以某种意义上的“愚笨”去衬托上司的“才智”。但是,杨修却毫不隐讳地屡屡点破了曹操的迷局。
锋芒外露,显然不是处世之道。自恃才华,放荡不羁,人们难免会觉得你轻浮、不靠谱,一不小心还会招致横祸。杨修如何?其人才思敏捷,聪颖过人,才华、学识莫不出众,单从他数次摸透曹操心思,足见其过人之处。然而,他恃才放旷、极爱显摆,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命殒黄泉的下场。由此可见,做人必须要事事谨慎、时时谦虚,尽量将你刺眼的光芒隐藏起来,如此才是明哲保身之道。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可成功难免招致嫉妒,当受到别人嫉妒时,倘若你依旧不懂韬光养晦,那很可能就要大祸临头了。
形拙而心清
韬光养晦,以假示敌,无疑是对敌时的一种大谋略。对于成功者而言,只要人生目标的大方向没有改变,有时候装傻作愚,亦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一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大家一定会马上想到一个人,没错,就是活佛济公。济癫大师一生云游四海,不拘于形,破衣烂衫过闹市,酒肉每日穿肠过,其状委实“痴癫”至极。然而,他又“无烦无恼无忧愁,世态炎凉全看破”,一生广结善缘、普度众生,最终修成正果,活佛的美名、美事也一直传唱至今。由此可见,形似痴癫的人不见得愚蠢呆傻,佛法教育人们应不执于外相,而应善修己心。那些真正的聪明人,常常被人看做是愚痴,却不知他们的心比任何一个人都清醒。入世的大智者大抵如此。
曹操击败吕布,夺取了徐州,刘备因自己势单力薄,只好隐藏下自己独展宏图的宿愿,暂时依附于曹操。
曹操原本对刘备不放心,消灭吕布后,让车胄镇守徐州,把刘、关、张一同带回许都。既然归顺于他,也就得给些甜头,于是曹操带刘备进见献帝,论起辈分,刘备还是献帝的叔叔,所以后来人家叫他“刘皇叔”。刘备原先就是豫州牧,这次曹操又荐举他当上了左将军。曹操为了拉拢刘备,对他厚礼相待,出门时同车而行,在府中同席而坐。一般人受到如此的礼遇,应该高兴,刘备却恰恰相反。曹操越看重他,他越害怕,怕曹操知道自己胸怀大志而容不下他。更怕“衣带诏”事发。原来,献帝想摆脱曹操的控制,写了一道讨灭曹操的诏书,让董承的女儿董贵人缝在一条衣带中,连一件锦袍一起赐给董承。
董承得到这条“衣带诏”,就联合了种辑、吴子兰、王服和刘备结成灭曹的联盟。因为此事关系重大,一点儿风也不能走漏。
于是,刘备装起糊涂,在后花园种起菜来,连关羽、张飞都摸不透大哥为什么变得这么窝囊。
一天,刘备正在后园浇水种菜,许褚、张辽未经通报就闯进后园,说曹操有请,马上就去。当时关羽、张飞正对刘备那种悠闲自得的行为不满,一块儿出城练习射箭去了。刘备只得孤身一人去见曹操,刘备心中忐忑不安:难道董承之谋露了馅!因为心里有鬼,所以越发紧张。曹操见了他,劈头就是一句:“您在家里干的好事呀!”刘备觉得脸上的肉都僵了,两条腿直发抖,吓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幸好曹操长叹了一口气后,又冒出一句:“种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刘备这才知道曹操所说的“好事”不是指谋反,提到嗓子眼的那颗心才暂时放了下来。曹操拉着刘备的手,一直走到后花园。曹操指着园中尚未成熟的青梅果子,对刘备讲起前不久征讨张绣时发生的“望梅止渴”的故事来:“征途中酷暑难忍,将士们口干舌燥,我就用马鞭遥指着前方一片树林说,前边有一片梅林,梅果青青,可以止渴了。将士们一听‘梅果青青’,不觉人人牙酸流涎,嗓子一时竟不渴。今天,我看到这后园的青梅,不由得想起旧事,特地请您来赏梅饮酒。”刘备此时仍是惊魂未定,虽是心不在焉,却还是故作认真地听着。
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大晴的天空,现在却涌起团团乌云,急风吹得梅树刷刷地响,常言“风是雨的头”,曹操忙拉上刘备躲到小亭子里。刘备这才发现,亭中已经备好一盘青青梅果,一壶刚刚煮好的酒,知道是曹操早有准备。二人对面坐下,开怀畅饮,天南地北闲聊起天来。
曹操为什么单单要请刘备来喝酒呢?原来他也是想趁酒后话多的时候,探测刘备的真心,看他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样,有不甘人下、称王称霸的雄心。当酒喝得正来劲的时候,曹操发话了:“玄德,您久历四方,见多识广,请问,谁称得上是当今的英雄?”刘备没有提防曹操突然谈这个主题,一时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搪塞道:“我哪配谈论英雄呢?”可是曹操抓住这个话题不放,又补充一句:“即便不认识,也听别人说过吧!”刘备见曹操一定要自己说个究竟,心里已对曹操的用意猜出八九分。于是开始装糊涂了,他略一思索说:“淮南的袁术,曾经称帝,可以算作英雄吧!”曹操一笑说:“他呀,不过是坟中的枯骨,我这就要消灭他!”刘备又说:“河北的袁绍,出身高贵,门生故吏满天下,现在盘踞四个州,谋士多,武将勇,可以算作英雄吧!”曹操又笑了笑说:“袁绍外表很厉害,胆子却很小;虽然善于谋划,关键时刻却犹豫不决。这种干大事怕危险、见小利不要命的人,可算不得英雄。”刘备又说:“刘表坐镇荆州,被列为‘八俊’之首,可以算作英雄吗?”曹操不屑地说:“刘表徒有虚名而已,也不能算英雄!”刘备接着说:“孙策血气方刚,已经成为江东领袖,是英雄吧!”曹操摇摇头说:“孙策是凭借他父亲孙坚的名望,算不得英雄。”刘备又说:“那益州的刘璋能算英雄吗?”曹操摆摆手说:“刘璋只仗着自己是汉家宗室,不过是个看家狗罢了,怎么配称英雄呢?”刘备见这些割据一方的大军阀都不在曹操眼里,只得说:“那么像汉中张鲁、西凉韩遂、马腾这些人呢?”曹操一听刘备说出的尽是一些二流的名字,禁不住拍手大笑说:“这些碌碌的小辈,何足挂齿呀!”刘备只得摇摇头说:“除了这些人,刘备我孤陋寡闻,可实在不知道还有谁配称英雄了。”
曹操停住笑声,盯着刘备说:“英雄,就是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所谓大志,志在吞吐天地;所谓良谋,谋能包藏宇宙。”说罢,他仔细观察刘备的反应。刘备佯装不知,故意问道:“请问,谁能当得起这样的英雄呢?”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点点自己,神秘地说:“现在天下称得起英雄的,只有你和我呀!”一听这话,刘备不由得心中一震,吓得手一松,筷子掉到了地下。此时,恰巧闪电一亮牵出一串震耳欲聋的霹雳,轰隆隆炸得天都要裂了。刘备弯腰拾起筷子,缓缓地说:“天威真是厉害,这响雷几乎把我吓坏了!”曹操通过对世之英雄的一番议论,观察到刘备闻雷时丢掉筷子的情景,曹操还真以为刘备不但是个目光不够远大之人,而且是让惊雷震掉了筷子的胆小鬼,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自此,对刘备的戒备也就松弛了许多,最终使刘备寻得脱身到徐州的机会。
刘备正是一味藏锋守拙,隐真示假,行韬晦之计,给曹操造成一种假相,使自己的利益在假相中得以维护。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
做人不可太肤浅,即便你才华横溢,能力更胜他人一筹,也要懂得藏锋扮拙,如此方可善始善终。
俗话说:“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一个人纵然资质卓绝,才高八斗,也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很多事情,即便我们心中非常清楚,也没有必要过于表现,最好用谦虚来收敛自己。很多人清高傲世、愤世嫉俗,常以白眼视人,这显然不是处世之道,孤芳自赏只会让更多的人排斥你、甚至是打击你,所以我们务必要使自己随和一些;当我们的能力得到赏识时,切不可过于激进,而应以退为进。若能做到这些,你大抵可以安身立命、高枕无忧了。
南朝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临死托孤给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并告诫太子刘义符,在这些人中,最难驾驭的是谢晦,应对他加以小心。
刘裕是个有作为有见识的开国皇帝。但不幸的是,一没选好继承人,二没有完全正确估计这几位顾命大臣。
刘裕死后,其长子刘义符即皇帝位,史称营阳王。
刘裕的次子名义真,官南豫州刺史,封庐陵王。
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名义隆,封宜都王。即后来的南朝宋文帝。
刘义符做上皇帝后,不遵礼法,行为荒诞得令人啼笑皆非。
徐羡之在刘义符即位两年后,准备废掉刘义符另立皇帝。按刘义符的行为,废掉他是理所应当的。但徐羡之等人因为怀有私心,贪权恋位,谋权保位,竟把事情做绝,伏下了杀身之祸。
要废掉刘义符,就得有别人来接替皇帝的班。按顺序该是刘义真,但刘义真和谢灵运等人交好,谢灵运则是徐羡之的政敌。为了不让刘义真当上皇帝,徐羡之等人挖空心思,先借刘义符的手,将刘义真废为庶人。接着,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王弘五人合力,发动武装政变,废掉了刘义符,以皇太后的名义封刘义符为营阳王。
更糟糕的是,还没等新皇帝即位,徐羡之和谢晦竟主谋分别将刘义符、义真先后杀死。
他们拥立的新皇帝是刘义隆。刘义隆面临的是控制朝廷大权的、杀死自己两个哥哥的几个主凶。
新皇帝当时正在江陵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徐羡之派傅亮等人前往迎驾。徐羡之这时又藏了个心眼,恐怕新皇帝即位后将镇守荆州重镇的官位给他人,赶紧以朝廷名义任命谢晦做荆州刺史、行都督荆湘七州诸军事,想用谢晦做自己的外援,将精兵旧将全都分配给了谢晦。
刘义隆面临着是否回京城做皇帝的选择。听到营阳王、庐陵王被杀的消息,刘义隆的部下不少人劝他不要回到吉凶莫测的京城。只有他的司马王华精辟中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徐羡之、谢晦等人不会马上造反,只不过怕庐陵王为人精明严苟,将来算旧账才将他杀死。现在他们以礼来相迎,正是为了讨您欢心。况且徐羡之等五人同功并位,谁也不肯让谁,就是有谁心怀不轨,也因其他人掣肘而不敢付诸行动。殿下只管放心前往做皇帝吧!
于是刘义隆带着自己的属官和卫兵出发前往建康,果然顺利做上了皇帝,但朝廷实权仍在徐羡之等人手中。
刘义隆先升徐羡之等人的官,徐羡之进位司徒;王弘进位司空;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即享受和徐羡之、王弘相同的待遇;谢晦进号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
同时认可徐羡之任命的谢晦做荆州刺史。谢晦还害怕刘义隆不让他离京赴任。但刘义隆若无其事地放他出京赴荆州。谢晦离开建康时,以为从此算是没有危险了,回望石头城说:“今得脱危矣。”
刘义隆当然也不动声色地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官位虽不高,但侍中、将军、领将军等要职都由他的亲信充任,从而稳定自己皇帝的地位。
第二年,即宋文帝元亮二年(公元425年)正月,徐羡之、傅亮上表归政,即将朝政大事交由宋文帝刘义隆处理。徐羡之本人走了一下请求离开官场回府养老的形式,但几位朝臣认为,这样不妥,徐羡之又留下了。后人评论认为这几位主张挽留徐羡之继续做官的人,实际上加速了徐羡之的死亡。
当初发动政变的五个人中,王弘一直表示自己没有资格做司空,推让了一年时间,刘义隆才准许他不做司空,只做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直到这一年年底,宋文帝刘义隆才准备铲除徐羡之等人。因惧怕在荆州拥兵的谢晦造反,先声言准备北伐魏国,调兵遣将。在朝中的傅亮察觉出事情不对头,写信给谢晦通风报信。
宋文帝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正月,刘义隆在动手之前,先通报情况给王弘,又召回檀道济,认为这两个人当初虽附和过徐羡之,但没有参与杀害刘义符、刘义真的事,应区别对待,并要利用檀道济带兵去征讨准备在荆州叛乱的谢晦。
正月丙寅(公元426年2月8日),刘义隆在准备就绪后,发布诏书,治徐羡之、傅亮擅杀两位皇兄之罪。同时宣布对付可能叛乱的谢晦的军事措施。
就在这一天,徐羡之逃到建康城外二十里的叫新林的地方,在一陶窑中自缢而死。傅亮也被捉住杀死。
谢晦举兵造反,先小胜而后大败,逃亡路上被活捉,后被杀死。
至此,宋文帝刘义隆由藩王而进京做上皇帝,由有名位无实权到做上名副其实的皇帝,最后顺利除掉杀“二王”的一伙权臣。
做人不必过于暴露锋芒,要善于潜藏,要善于韬光养晦,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方能成就大业。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同样能把主动权掌握在手里,胜券在握,潜藏不露才是人生的真正智慧。
拙出于诚,则动人心弦
很多时候,“拙”是一种质朴,一种真诚,而质朴和真诚是最能打动别人的。
《菜根谭》中说“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枯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意识是说,文章讲究质朴实在才能有长进,道义讲究真诚自然才能有修成,一个“拙”字蕴涵着说不尽的意味。像桃花源中的狗叫,又如桑林间的鸡鸣,是多么淳朴有余味啊!至于清冷潭水中映照的月影,枯老树木上的乌鸦,虽然工巧,却给人一种衰败气象。
一个五音不全的先生,竟能以唱歌大受欢迎。每逢大家聚会时,他必然会在众多掌声中请上台。他完全无法拒绝大家的热情,只好每次都唱首歌,他就是被同事们昵称为“阿滨”的李强。
每当别人要求他唱歌时,他总会认真而真诚地唱起那首《五月的天空》。不可思议的是,只要阿滨的这首歌一唱出来,其他的美妙旋律都因而失色,完全不能与阿滨的歌声抗衡。
同事们在要求他唱歌时,一定会很整齐地用一首广告歌的旋律唱着:
五音不全的李强,唱首歌吧!
虽然唱得很烂,让人听了头痛,还是请你唱首歌吧!
千呼万唤之后,阿滨终于带着一脸的笑容走出来了。他用右手中指推推那落伍的大黑眼镜后,以立正的姿势,开口唱出:
“五月的天空,太阳又上升……”
他总是那么认真,正正经经地唱着这首一成不变的歌,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这首,而且总是固定地慢半拍。当他开始唱“五月的……”时,速度还算正常,等唱到“天空……”就很奇妙地慢了下来。阿滨既不害羞,也不恐惧,仍然以他那认真的表情,继续唱下去。
听他唱歌的人,几乎都笑弯了腰,有的女同事眼中还流出激动的眼泪,无法停止。
在大家笑得快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阿滨仍然继续唱着:
“太阳……又上升……”
大家听到这里,更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不过,大家的笑声中,绝没有一丝轻蔑,因为个性温和真诚质朴的阿滨,缓和了会场中稍显僵硬的气氛。
其实,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巧胜于拙,很多时候,“拙”是一种质朴,一种真诚,而质朴和真诚是最能打动别人的。作文章、唱歌曲是这样,我们为人处世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那些似乎是“拙”的东西,很多情况下未必是什么大的缺点,只要我们出于真,出于诚,出于自然和质朴,可能会营造出更为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