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2600000005

第5章 减缓压力,渐渐放松自己

冥想的价值

对注意力的开发、把自己的思想轻而易举地从一件事转入另一件事以及对自己思维过程更有力地控制的能力都是在冥想的实践中得到加强的。冥想这个词其实相当含糊,它有时指对某些概念的深思熟虑,它被认为是来自拉丁文meditari,意为“经常”,与印欧语中的词根med也有些干系,表示“程度”。这样追根溯源可能有用,但帮助太有限。冥想肯定是经常的、而且是一定程度的(在定期性方面)。经常和定期的冥想,即使每天只有几分钟,也可以在缓解压力程序中起到四个关键性作

用:

1.训练注意力。

2.增加对思维过程的控制。

3.提高处理情感的能力。

4.帮助身体放松。

事实上,毫不夸张地说,倘若运用得当,冥想是我们在开发所需的抵抗压力、忧郁、烦恼以及否定的心理和情感状态的对策中最有帮助的心理学技能之一。

冥想已经被使用了数千年了,尤其在精神发展方面。佛祖释迦牟尼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就对如何冥想作过详细指导。印度文学中对冥想的提及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时代。基督教派,特别是它的“东方派系”(例如俄罗斯和希腊的东正教)也有冥想的传统,而我们西方人在最近几个世纪中已普遍地忽略了这些传统,现在才又开始重新学习,师从于佛教或印度教传人,可获得的技能范围很广,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我要着重讲的就是这个主题,它的本质就是冥想,也是构成上述四种益处的核心要素。

这个主题就是意识,人的头脑已经形成从一种思想转移到另一种思想、从一条联想链进入另一条联想链、在思想像满载猴子的马车吱吱嘎嘎碾过心头时处于不断心神烦乱的状态之中的习惯。要着手所有这些问题,冥想会命令我们选择一个目标或经历,然后沉着地对它聚焦。随着思想的出现,我们便拒绝脱离已选定的目标或经历,不作任何抛开思想或阻止其出现的努力。不论这些思想好与坏、乐或悲,我们都任其出入我们的头脑,不紧紧纠缠,不让它们偏离正常的判断或联想。假如我们的头脑确实被某种特定的想法所困扰(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特别在刚开始时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多么需要冥想训练),那么,一旦意识到发生了这种情况,我们会很从容地把思维带回到聚焦点。不会对自己失去耐心,不会在憎恶中放弃一切。我们感谢自己的头脑能让我们意识到它被烦扰,并且让我们集中注意力。

我们选择用于冥想的焦点、目标和经历包罗万象。一些宗教教义教人们使用曼荼法,即通过反复念叨一个词或词组来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另一些教义则用的是曼荼罗法,此乃几何设计,凝视它就可以集中注意。还有一些教义用的是一种实践法,包括在内心目视一个标记或曼荼罗,而另一些教义则让你睁着双眼坐在一堵没有门窗的白色墙壁前,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然而,最好的一种方法是利用你的呼吸。

我们将注意力或者集中在两个鼻孔上,感觉吸入时的凉爽气息和呼出时的热哄气息;或者集中在腹部轻微的起伏之上。在两种情况下都不可把注意循气管的呼吸过程进入肺部,只可集中在鼻孔或腹部上的一点。有一个很见效的方法,就是在头几周或头几个月的练习中,数每一次呼吸,从1数到10,再由10数回到1,如此反复,倘若走了神,那么回到1从头再来。如果只数呼气数,不数吸气数,则会取得更快进步,因为只数呼气比同时数呼和吸所要求的注意力更强。

循序渐进的冥想

让我们运用这种方法逐步探讨如何进行冥想。

■ 选择一个你不太可能被打搅的时间和地点,关掉电话机和手机。

■ 坐在直立的椅子上,或双腿交叉盘坐于硬垫之上,双手轻握放在大腿上,整个过程中保持上身直立,别让头或肩倾斜或背部朝后倒,保持这种直立姿势,同时尽可能放松肌肉。

■ 闭上双眼,把注意集中于呼吸,别紧张,保持一切轻松自然。

■ 让自己对呼吸的感觉占据你的全部意识,无论你聚焦于鼻孔还是腹部,都把对呼吸的感觉作为焦点。不要从鼻孔又转到腹部,反之亦然。选择一个焦点并坚持之,别让注意力随呼吸而转向全身,可以让它在所选位置上不断休息休息。

■ 如果你在计数,那么呼第一口气时默数1,第二次数2,第三次数3,一直数到10、然后往回数每一次呼气一直数到1,又往回数到10,如此循环往复。倘若在计数过程中走了神,那么,回到1,从头开始。

■ 当各种想法出现时,既不要随它跑,也不要赶跑它,不论其内容如何,均不要判断其“好”与“坏”。只把注意集中于呼吸,不要聚焦于想法,让它出入你的头脑,既不追随、也不阻止。

■ 冥想过程结束后,慢慢从座位上站起来,在你从事各项活动时,保持住冥想过程中体验到的平衡意识(不论多简单)。用你意识呼吸的方法去努力意识周围的所见所闻,不要急于将它们概念化,不要急于对它们下结论,也不要急于脱离联想链。

在初始阶段,你每一次坐下冥想的时间长短是无关紧要的、别为自己确定不可能的目标,因为如果你无法坚持这些目标,就会变得心灰意冷,固定在每日的同一时间训练比坐的时间长短更重要,对于初学者而言,五分钟足矣。随着时间的推移,冥想的时间会主动延长,最终可能一天坐15到20分钟,甚至更多,可似乎还嫌少。

至于一天中的时间问题,有人喜欢把它作为早晨的第一件事,有人则愿意将它留作晚上最后一件事,还有人把它放在其他时间,坚持一个固定时间比随意找个时间更重要,一旦冥想练习变成生活中固定的一部分,你就会发现除了在固定时间之外,还可以在任何感觉压力的日子里或任何你有冥想打算的时间里把注意转移到呼吸上来,感受自己镇定自若的心境。显然训练正确的冥想技能需要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姿式,但你不必仅仅把它限制在这些时间里。外出散步、坐办公室或乘火车时你都可以把意识从繁杂的思绪转向你的呼吸,别担心这样做会把你带入自己的世界而分散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冥想只是一种意识的练习,一旦被固定,那么即使你在旷野冥想,也能将意识从呼吸转移到周围的事物上。例如,在绝大多数外出散步的时间里,我们并未真正看见什么适意之事,因为我们的头脑里全是内心独白,根本没有时间去观察接受周围的任何事物。比如,有多少次你发现自己在别人向你打听你家附近街道的方向时张口结舌?你肯定上百次地从这条街穿过,但从未将它的名字注明在你的意识里,我们多少熟悉(多么感到压力!)的一个经历是“我刚才还拿在手里呢,把它放到哪儿了?”这种令人恼怒的记不住事的原因正是你在放置这个不管是什么的物品时意识却在别的地方,你的注意不在那一刻的动作上,而是被遗忘在自己的头脑里了,任凭想要同时做许多事的企图把注意力拆得四分五裂。

许多人发现在进行冥想练习的最初几天效果特别好。他们发现自己更加镇定,更加冷静,于是四处宣传它的优点。这几天一过,事情就开始不太妙了,他们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一点儿也集中不起来。有时,更多的令人压抑的事不断涌现,妨碍了他们继续练习。于是,新奇感荡然无存,我们的头脑需要多样化,可没有意识到冥想就是专门对付这种需要使头脑冷静下来集中注意的手段。许多初学者在冥想产生良好效果的非常时刻向这种需要妥协了。其实,在这种单调乏味的初期阶段坚持练习直到被适当地固定下来并开始发现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为止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教训就是:确定一个时间每天冥想几分钟并且持之以恒,下一个必须警惕的危险就是在你经历一个特别压力时期产生放弃冥想的企图。人们常说“我生活平静时冥想效果好。可工作上的事一乱,脑子就会乱,对呼吸的注意总共达不到10秒钟,再继续练下去没意义了。”对此说法的回答是这些时刻正是冥想练习中的关键时刻,正是在这些时刻我们才最需要遵守把意识从思想中转移出来的原则,才真正学到该如何冥想。因此,不论你感觉如何,都应在固定时间走向你的椅子或垫子,坐下来,闭上双眼,注意你的呼吸,开始。

冥想和情感

现在该讨论冥想在何处对我们的情感有所帮助。通过处理我们的思想而不是总让思想对付我们,我们变得更加沉着,更加冷静,恢复头脑和身体正常的纽带建立起来了。然而,我们还可以把冥想用于情感方面。冥想几分钟并集中注意于呼吸,我们可以有意使白天令人愤怒和受到伤害的体验记忆进入意识。通常这种体验记忆会带来瞬间的情感反应。然而在冥想的宁静之中返回我们头脑中的记忆不再带有任何的情感震动。我们以超然的目光来审视它,这是从冥想中学会的对待任何思想的态度。处于宁静中的身体也同时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我们经历的是安之若素而不是情感激发的过程,这种过程能使记忆净化成为无害的记忆,也使我们更加坦诚地面对情感,清醒地识别自己在被情感所困、以违背常理的怨恨为“乐趣”而产生被虐待感情时的状态。

然而,倘若强烈的情感确实在冥想中激发起来,对我们而言也是比平时更客观公正地审视它们的好机会。冥想过程不是自动识别它们的过程,而是不赋予任何特殊意义地观察它们的过程。可以说我们是在凝视它们,从组成要素方面分析它们。这些奇怪的、通常使我们不知所措的、被称作“恐惧”、“生气”、“怨恨”、或“尴尬”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它们在哪儿?可以把它们放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吗?抑或放在心里?我能看见它来自何方去往何方吗?假设我视它为不愉快的事,那么这个不愉快究竟在哪儿?它究竟是什么?

经过短时间分析之后,我们认识到情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它只是比痛、比热比一种搅动要多那么一点点的感觉,仅此而已。这种认识不仅使情感失去了神秘性及其对我们的控制力,也使它在我们的注视之下烟消云散。它不是什么真实的、牢固的、客观的“外在”,而是模糊的、移动的、可变的“内在”。我们观察它的时间越长,它就变得越不牢固,我们就越能把握一个事实,即,说别人“使”我们害怕、生气或烦恼是不真实的。我们自己才是责任的承担者,没有神奇的负责开闭它们的开关,情感最终应由我们负责。

冥想与身体放松

我们可以在冥想中有意地把意识从呼吸转向情感(这里的重音在“有意地”上。我们在冥想中有意识地作出决策,而不是让思想任意浮动),也同样可以将它转向身体,这种想法就是轻柔地扫视一遍身体,识别所有白天鼓起的生理紧张袋,随后平静地排除紧张,首先聚焦于两只眼睛,它们是否被闭得太紧而不是轻轻地合上了?接下去让注意轻柔地扫视(而非迅速跳过)至前额,然后是头皮、后颈、后背,再往下是两只胳膊、两只手,往上回到下颌,向下到胸、腹部、最后是双脚。切忌操之过急,冥想中不允许有任何勉强、困难或竞争的感觉。时间已无关紧要,我们不是在赢一场比赛,任意识流动,每一次只要它遇到紧张或由于直立而感压力的肌肉时,我们就排除紧张。倘若身体非常紧张,那么每一次冥想时你都做同样的练习。当心在你刚排除紧张时它又悄然返回你的肌肉,假如发生这种情况,再把它赶走。

这种练习不仅能使你全面放松,还能提高身体的自我意识。在工作时更能意识到肌肉群开始紧张的时刻。一旦紧张起来,它们有持续一整天的习惯。然而,具备身体意识之后,我们可以在每一次紧张出现时排除它。腰背疼痛,肚子疼痛、紧张性头痛、绷紧的下颌、僵硬的脖颈和肩膀、疲劳的双眼、紧蹙的额头等都没有机会恶化下去。不仅我们的感觉会更好,而且用于保持这些紧张情结的精神和身体能量可以节省出来做更多有益之事。这样我们在一天结束时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困乏的感觉是多么少,晚上回到家中是多么愿意寻求娱乐和消遣项目,而不是把时间沉溺于电视之中。

冥想与留意

我已谈到在训练意识时(或变得更留意)我们注意到周围的事物更加清晰,不再会如此频繁地经历刚刚放下某样东西便把放的位置忘得一干二净之事。我们可以用另一项与冥想密切相关的练习来协助这个过程,由于我们一旦退出冥想便很难对任何事情保持长时间留意,因此这个练习包括用对我们眼下之事的简单描述(一种连续性默念评述)来占据我们的思想,有人感到压力是因为被迫同时做不只一件事。我们正构思一封信,电话铃响了;正要接电话,有人进屋把一些标有“紧急”二字的文件放在我们办公桌上;我们边看文件边谈话,却又发现这些文件旁边还堆着正待归档的文件,可我们又必须停下来去构思那封信,等等。不足为怪,如此下去几分钟后,我们再也回忆不起刚才做的事或放东西的地方了。然而,倘若在做某件事时促使自己去注意它,事情就会变得更加明了,我们的烦恼也会更少。

我们需要用连续评述的方式默念:“OK,我正在把文件归档,我已经记住要构思那封重要的信了,因此,我把这些需要归档的文件放在这张桌子上,先去写信。现在,我必须接电话。现在,我注意到某些文件正被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撂下电话后再去看它们,”等等。听起来荒唐,是吗?可如果让101件事在每一刻都牵制着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精疲力尽,不也同样荒唐吗?而且,如果能练习自然的留意,我们就不需要这样的内心评述,但此法确实有效,它能使头脑更冷静、更坚定、更有能力选择哪些应加以注意之事,而不是被事情牵着鼻子走。而且,我们现在能令人惊叹地在电话铃响起之时记住放置重要文件的地点,在走廊上被人拦住问路时记得自己正要探望何许人,在不速之客到达时记得正计划做何事。我们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紧张程度更小。信心十足的感觉油然而生:是我们在控制一切。

要证明冥想是否有助于减轻压力的唯一办法就是亲自尝试。但是,倘若想在花时间做这件事之前取得一些证据,那么,去和冥想者谈一谈,观察一下他们的行为,他们身上是否具有某些你想具有的东西?他们是否在对付压力方面做得更好?他们是否更宁静、更快乐,工作更有效率,更能享受人生的乐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就是你要找的证据,借助它来开头,然后再从自身的实践中找出更多的证据。

放松的另一些形式

应该清楚的是,冥想并非放松到一种昏昏欲睡、恍恍惚惚的状态,但是放松是很重要的。因此,除冥想之外,我们有必要探索一些有关放松本身的艺术。在放松状态中,精神和肉体都从意识要求中解脱出来,变得不再紧张,然而,说者容易做者难,许多人绝望地称自己就是放松不了(或“不能解脱”),他们的不眠人生过得像上紧发条的闹钟一样。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头脑从未平静过,原因之二就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身体意识准确测定出白天开始紧张的时刻;这便是为什么冥想和放松虽属不同练习却非常容易聚到一起的原因之一。冥想者通常可以毫不困难地放松自己,因为冥想练习已把他们训练得能使内心平静并敏锐地感觉身体。

论述放松技巧的书籍有许多,其中一些非常好,但其效果却有限,因为它们倾向于将放松与日常生活分别对待。它们让练习者进入一间安静的屋子,躺下来,完成放松程序,这样做的烦恼在于即使这种程序不错,但5分钟之后你又会重新回到这个世界上,体会与从前一样的紧张。放松只有与强化了的身体意识同步进行时才真正有价值。如此,你的身体在一天结束之后会感觉轻松、愉快,你会意识到肌肉紧张或呼吸节奏被打乱的那一刻,并能立即放松,使身体回复到自自然然、圆圆融融、没有压力的状态。

由于对自己的身体更具意识,你会认识到紧张的产生是促使身体行动的一种方法。紧张本身是自然的,但它后面的能量在行动中应该被放掉,身体才会随之放松。紧张仅仅是军队动员的一部分。一旦紧急状态解除,部队回宫,紧张便消失。倘若环境不允许我们解散动员起来的力量,肌肉(狭窄的血管)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在一天结束时仍像跃跃欲试的准备进入比赛的职业拳击手一样,问题便随着对压力的生理反应而产生了。

解决的办法就是一旦压力出现,立即消除之。当你感到肌肉自动动员起来准备行动时,马上示意它们这个行动没有必要,它们可以自由,解除紧张。这个过程一开始是有意识的(虽然每次只有一点意识的时间),但很快就变成半自动的。随着练习不断继续,身体能在一开始便获得没必要紧张的信息,放松会愈加成为惯性状态。

此程序同样适用于呼吸,在我们被激发起来准备应付紧急情况时,通常会有屏息敛气的意向(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是个多么自然的反应,比如在弯腰准备举起一件沉重的东西时)。当我们与某人进行有压力的交谈或甚至是愉快但热烈的交谈时,类似情况也能发生。我们屏住一口气准备发言时,却被人打断了,只得强行压住这口气,时间可能是一会儿,也可能是忍到能插进话为止,这样的最终结果便是我们的呼吸模式变得杂乱无章。随着不断增强的身体意识,我们对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刻能够意识到,而且能立刻使呼吸放松到正常节奏。

因此,放松是我们不眠人生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能跌坐在家里沙发上的那些时刻,开始你的放松练习吧,你会从内心逐渐体验到你的身体。倘若你正在冥想,那就按照前面所说的扫视技巧去做,倘若没有,那么可能的话照下列方法进行每日固定的练习,它只占去你几分钟。

放松程序1

■ 选择一间安静的屋子和一段你不太可能被人打扰的时间。

■ 宽衣解带。

■ 平躺在地板或坚硬面上。

■ 使你的右脚和右踝肌肉紧张,扭动脚趾,感觉如何?收紧肌肉,再放松,反复做几次,注意收紧和放松时感觉上的不同,记住它。

■ 左脚和左踝重复同样的练习。

■ 收紧小腿肌肉,先右后左,重复几遍收紧和放松,注意两种状态的不同感觉,记住它。

■ 接下来是大腿肌肉,也进行同样练习,注意大腿的紧张是如何影响膝盖和膝关节的。

■ 再移到臀部和肛门(容易产生不必要紧张的位置),再一次注意紧张和松弛状态的不同感觉。

■ 向上轮流练习腹部、胸部、背部和肩膀的肌肉。

■ 练习二头肌、前臂和手。

■ 最后移到脖颈、下颌、脸部、前额和头皮。

你可能会发现不管作了多大努力,某些肌肉仍不能放松。别泄气,要耐心,你不可能在5分钟里戒掉多年的习惯,别太用劲,否则只能增加紧张,每天只花几分钟练习这些肌肉,直到它们逐渐在你的控制之下。运动是有帮助的。因此,倘若下颌不能放松,那么试着在放松它之前左右扭动几下;倘若手不能放松,伸屈几下手指;倘若是胳膊,那么使劲撑住地,而后松开;倘若是腹部,试着做1到2个仰卧起坐(别做太多,除非你适合。因为腹部肌肉很容易扭伤);倘若是两条腿不能放松,到屋外骑骑自行车,等等。以此类推。

此程序可通过完成工作中相似的日程得以补充。注意当你颓然坐在办公桌旁被迫收紧某些部位的肌肉以保持姿势时的感觉;注意当你坐在椅子上跷起二郎腿时身体的平衡是如何被打乱的;注意当你从事简单活动如爬梯、开抽屉、拾东西时是如何制造紧的;注意当你做甚至是简单的事情(如洗碗、穿衣、吃饭等)时是如何徒劳地费劲收紧脸部肌肉的;注意你是如何皱眉、如何使眼部肌肉紧张、如何咬紧牙关的。多享受一下自己的身体吧,享受一下它在活动时没有紧张、彻底松弛;宁静自然的快乐吧。注意当你平平稳稳而不是急急匆匆做事时心情是多么美妙;注意当你不再神经紧张地抽动、拨弄或不停追赶某物时所体验到的安宁。站在一面标准长度的卧室镜前(假如可以最好一丝不挂)从各个角度审视你自己。看看紧张是如何影响你的姿态的。一只肩膀是否比另一只高?肩是否已成弓状?头和颈是否向前伸展,如同拉紧了要行动却根本不会行动一样?膝关节是否绷得很紧,而不是轻松地稍稍弯曲?背部和臀部肌肉是否在朝你大喊紧张?脊柱是否已不成直线?腰是否弯了,直不起来了?从旁边看,耳朵、手、膝盖是否还在一条直线上?脖子是否太向前伸了,背是否弯了?你看上去是否像一个大写的“S”字母?

倘若你在做完这些事后仍兴致勃勃,那么,放一些枕头和垫子在地板上,倒在上面,看你是否能像一袋土豆似地倒下,让地球引力帮你完成这个动作?是否有来自肌肉的抵抗?重复练习几次,如果枕头和垫子足够松软,那你应该能直挺挺地躺下去。假若你不喜欢用一麻袋土豆作比喻,那就想想演木偶戏的人松开拽着木偶线时的情景吧。你能像木偶一样迅速彻底、无拘无束地倒下吗?如果不能,检查一下原因,是肌肉妨碍了你,还是你内心不情愿那样做?不论是何原因,都应查出并排除之。开始时你可能力不从心,但坚持下去,你总会如愿以偿。这是个绝妙的、检验你在放松状态下取得进步的训练。坚持下去!

放松程序2

放松程序的另一组成部分就是使头脑平静,冥想已经为你这样做了,但你还可用下面的练习进行补充,以此开发创造性想象力的巨大潜力。

▲ 选一个你不太可能被打搅的安静的屋子和时间。

▲ 平躺在一个软硬随你选的表面上;

▲ 闭上双眼,用意识掠过全身,放松每一个紧张的肌肉群。

▲ 想象一个你非常熟悉的景致,或是你的花园、或是你住房的前半部分。选一个令人高兴具有快乐联想的景致,倘若不能明确想象,别发愁,无论想到的什么都行,想象力会随练习而提高。

▲ 一旦确定了想象之事,仔细看着它,寻找它的细微之处,假如想象的是花园,找出花丛、玫瑰丛或苹果树的确切位置,看着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尽量准确地获取它们的一切,倘若图象不太清晰或想象随即消失,也别发愁。

▲ 现在,放开想象(让它走开),代之以一个幻想中的景像。选一个海滩,风平浪静,海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熠熠,沙滩平滑如镜。或选一条河,河水穿行于茂密的森林,树影倒映水面,斑斑驳驳。或选一个绝然不同的但充溢着宁静、祥和、让你心旷神怡的景像。

▲ 随着景像越来越清晰,幻想自己越来越轻柔、越来越轻柔……直到飘飘悠悠离开躺着的地方,飘进了想象中的宁静景观,让它环抱着你,你已置身其中,与它溶为一体,再感觉身体与它的联系,阳光暖洋洋地抚摩你的脸,清凉的水、温柔的风、软软的沙、绿绿的树叶拂着你的手。

▲ 你已化为景像的一部分、宁静的一部分,没有地方要去、没有事要做、没有要求要满足、没有压力、没有最后期限,只有周围的宁静、内心的祥和。

▲ 你任意选择在这种状态下逗留的时间,然后慢慢让自己沉回到躺着的地面或床上,让眼前的景像缓缓消逝,不要过分唐突地回到现实之中,再躺一会儿,看一看景像远去后留下的空白,晴空万里的蓝天、平静似水的白云,随后缓缓地作好思想准备,睁开眼睛,回到现实。

练习完毕,不要急着跳起来立即投入应付紧急状态中,把宁静带进你的行动和思想。缓缓地行动,让每一个动作流入到下一个,在它们中间产生出和谐,以便使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支离破碎的部件的结合体来行动。让头脑保持镇静和开放,不受一时的思想冲动所支配。想着放松,把松弛扩散到你必须做的每一件事中,倘若最初这似乎不太可能,别气馁、别焦虑、别责怪自己、别责怪这项练习、也别太使劲,太使劲的结果常常是把事情办糟,不要放弃,坚持练习,即使精神和肉体在恢复了每日的平常生活后只持续几分钟的宁静状态也是一大进步,因为它表明你是能够进入宁静状态的,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它们更会变成你的一部分。

释放情感

除了通过冥想处理情感外,一些人还强烈地需要另一些手段帮助他们联系和表达情感生活,不同性格的人对情感的要求程度有所不同,但有一个普遍的共识(至少在受到心理分析和人道主义影响的心理学家中存在),即,不断地压制情感会导致心理障碍,尤其是当这种压制是总括性的(所有情感在所有时间都被压制)而非选择性的(特定情感在特定环境下被压制),这些心理障碍包括心理矛盾、心理压抑、情感纠葛、自我否定、模糊不清、漂浮不定的忧虑。

在那些对与身心相关疾病感兴趣的医生们中间也存在一个共识,即:情感压抑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发展的原因之一,包括癌症和心脏病,所有这些说明有充分的理由让你揭开情感生活的面纱,即使在不能公开表达情感之时,也至少承认它们的存在。

最基本的一步就是要允许你自己体验情感,允许自己愤怒、害怕、兴奋或什么都行,大量的压抑产生于孩提时代的条件作用,孩子们总是被引导将自己的情感与不愉快的甚至是完全罪恶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由于表达情感会受到处罚,他们渐渐变得像成年人一样,不让自己说心里话,不让自已发怒,不让自己快活,抑制的东西被强烈地制约着,以致变得呆板、具有惯性了。

因此,要允许自己享有并适当增强情感生活。假如你不能在公开场合这样做,那就私下里做吧。不愉快地工作一天下来,找个你愿意去的地方,像个怒气冲冲的孩子上蹦下跳地告诉你的老板你不会照指令去干活,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对他/她的性格发表意见。反之,如果一天很愉快,那就高兴地蹦蹦跳跳,做一些快乐的孩子可能做的事,孩子们是在身体运动中表达情感的,跳绳、跳舞、躺地、踢球。假如你从未有获大人同意做这些事的机会,那么现在就做吧,倘若你在周围并无人听见或看见时却感到害羞,那得问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在自己面前都会害羞?答案通常就是有一个内在化的父亲正注视并责备你。正视这个内在父亲,把他请走,这只是早期条件作用产生的习惯性感觉和思维方式。如果愿意,尽管嘲笑它、假如它牵涉发脾气、唱歌、跳舞,随它去吧、告诉它你将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假如你想放声大哭,随其自然,许多男人都丢掉了眼泪这个礼物,孩提时代所产生的条件作用太强烈,以致他们在欲哭的刹那关闭了哭的机制。他们应牢牢记住,许多研究表明哭泣能使身体的化学作用朝好的方向转移,改变某些有害生理压力反应,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即妇女早期心脏病的发病率较低与她们在生理需要时能够哭泣有关,由于他人的偏见,你在公共场合哭是不合适宜的,但在私下里或在你热爱、信任的群体里是可以的。流泪能释放情感,帮助你认识到自己真实的感情,比其他任何行为都有效,它还有助于你所爱所信任的人更彻底地了解你,给予你同情和支持。在你痛苦之时,流泪是你的权利。

同样,假若你对别人的情感敏感,会有助于你对自己的情感更坦率。许多不能释放情感的人被自己周围的人的情感搅得不平衡。假如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眼睛,我们就可能对别人的眼泪失去耐心;假如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愤怒,我们就可能被别人的愤怒搅得心烦意乱;假如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恐惧,我们就可能对别人的恐惧毫不同情;假如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快乐,我们就可能被别人的快乐搞得尴尬万分;假如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爱慕,我们就可能对别人的爱慕异常冷漠;假如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我们就可能对别人的缺点吹毛求疵。

部分解决办法在于承认情感的正常性、自然性、合理性,承认它是丰富人生的一部分。当然我们需要具备控制它们的能力,明白何时表达恰如其分,何时有悖常理。但这种知识必须基于我们对自身情感的彻底了解和坦率承认。少了任何一项,我们生活中的压力都会继续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在减轻压力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只要回忆一下这些影响仅仅是身体被集结起来准备采取有力行动的结果,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行动被阻止,能量就被抑制在体内,造成紧张和其他有害影响,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这种能量,有助于头脑转向其他事情从而忘掉使身体集结的失意和压抑。对某些人而言,爆发性的、竞争性的运动效果最理想,因为他们的紧张是无法表达的对别人(老板、同事)愤怒的结果。对另一些人而言,有节奏的诸如轻轻摇摆、缓缓踱步或跳舞等活动更受欢迎,大概是因为这些活动有使人安静的效果,对还有一些人来说,锻炼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走出户外,加入朋友的行列。

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从事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者具有更强的活力、更佳的心态、更不容易受与压力相关的如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侵害。从专业角度来讲,有规律的、有一定密度的锻炼能改善心血管机能(心脏每跳动一次可压出更多的血液),降低血压和血糖度,改善血类脂的平衡(特别是脂肪蛋白随着血胆固醇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增加而增加。锻炼还可提高内啡肽(与鸦片和吗啡化学成分相类似的蛋白质)在血液里的浓度,被权威人士认为是经常锻炼带来的有助于良好感情的东西。它释放掉肌肉的紧张,使血管扩张,抑制了动脉积垢(动脉粥样硬化)这个心脏病主要诱因的发生,最后,锻炼除了有助于减轻体重外,还有助于保持关节的灵活性,防止出现紧张的僵硬。

要获得这些受益匪浅之效需多少锻炼量呢?

1.锻炼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不能贮存的,年轻时爱好运动的男女如果随年龄增长减少了锻炼量,那么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不会比任何人强,寿命也不会比别人长。

2.锻炼初始,如有可能要每天坚持。一旦达到健康标准,一周练三次被认为足以保持这个标准。

3.每次练习至少持续20分钟,时间过短会影响身体朝健康方向转变。

4.锻炼过程中你的心率必须上升到一定水平方算见了成效,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就是用190减去你的年龄,得出的数就是你的心跳不能逾越的声限。再减去20,就是低限。在此低限之下对健康的影响几乎为零。当你开始一项锻炼项目时,保持在低限或接近于低限。随着健康程度在过去几周里的不断增加,你可以逐渐让自己朝高限发展,别太过分。别在与人会谈时让锻炼分了你的心。

5.在特定的健康水平之上,锻炼带给你的有益效果会使你在冠心病方面的危险迅速减小。每天坚持锻炼20分钟,直到你能在适宜于你的年龄的高脉搏限上惬意地工作,接下来每周三次20分钟的锻炼使你保持这个限度。这与(比)更长更集中的限制同样有帮助,例如一周跑20英里与跑100英里对你同样有益,除非你想当一名冠军。

就缓解压力而言,你当然可以在感到舒服并且愿意时作长于20分钟的锻炼,尽管有些证据显示我们会由于过度锻炼而变得对释放进血液中的内啡肽上瘾。(所谓的“跑步者的高峰”)

6.每天最大限度地转动每一处关节足以使你保持柔软,有一句老话叫“用它,否则会失去它”就是对关节灵活性的最好形容。

勿庸赘言,假若你相当懒散,那你应该在开始任何一项锻炼之前找医生检查一下,如果你已过35岁或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健康状况欠佳,一定要检查。同样不言而喻的是绝对不能把身体逼过分了,锻炼需要尽力,但也没必要为了对自己有利便使自己痛苦,把自己逼得太厉害不仅很危险,而且也是向多数人保证你坚持不下去的凭证。一旦你最初的热情消退,这种绝对的苦差会很快失去吸引力,一切都将如过眼云烟。因此,选择一项你喜爱的运动,保持一份愉快的体验,心理才不会产生抵抗情绪。然而请记住,某些约定和自我约束还是必要的。如同冥想时一样,头脑很快会找出理由说明你不愿意的原因(“太枯燥了”、“我看不见任何结果”、“我腾不出时间”、“我明天再做”)。不要让头脑任意选择,健康没有捷径,无论何时只要你想放弃锻炼,问问你自己“健康是什么价?”如果答案是它不值每天20分钟,便说明你对自己生活中应优先考虑的问题选择不当。

人际关系

倘若家庭和社交生活中也存在压力,那么你的职业生活压力就会更大,这种压力源于许多方面,幸福的家庭生活、与配偶或孩子之间存在的相濡以沫、亲密无间的关系对我们抵抗压力的能力会产生重大影响。被家人和朋友爱戴,需要和赞扬有助于恢复被白天事件所打击的自我形象,使我们能享受到温馨、安全的生活,还能证明他人与我们存在共识、关心我们的疾苦,我们根本就不是孤立无援的,我们有支持者!

找个人交谈

一些专家特别强调我们需要把问题与亲人或富于同情心的哪怕是陌路人交流以便成功地对付压力。毫无疑问;假如你感到需要交流,那么,能够把问题付诸言语,能够有人在身旁倾听(并表示同情、提出建议)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人各有志。有些人觉得把工作留在一天的最后时刻、回到家便把它抛之脑后是惬意之事,他们希望做的最后一种事则是家中有个人在等着准备向他们喋喋不休地询问一天过得怎样。然而另一些人则带着问题回家,宁愿有一段安静时间自己琢磨然后达成妥协,这两种反应对个人来讲都是有益的。有些人被迫相信假如不赶紧将感情淋漓尽致地显现在配偶和朋友面前,他们就没有感情联系;另一些人则被迫相信倘若不隐藏感情,他们便是幼稚可笑的,然而事实却是那些能洞察自身情感需要并能找到最好办法对付之的人才充分证明了情感联系和成熟。有证据证实外向性格的人在感情唤起或遭挫折时会寻求伙伴儿,而内向性格的人则寻求孤独。这些反应均没有谁比谁“更好”一说。不同的性格需要不同的策略。倘若当事人对这些策略怡然自得(并同样需要伴侣和朋友,可能喜欢别人对他絮絮叨叨,也可能不喜欢被人打扰),那么要想争论有一条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准则的存在则是不正确的。

转移的侵犯行为

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是我们多数人都具有一回到家便把在工作中获得却又不能表达出来的失意、愤懑和烦躁渲泄到家中最方便的目标上的倾向;或者是因为被白天之事折磨得心力交瘁,不愿再为配偶或孩子操心,拒绝他们充满善意的合理要求的倾向。这样会使家庭生活遭到毁灭,最终导致对我们的要求增加,对我们的同情减少,难以找到一条减轻压力负担的最佳途径。

一条简单易行的、有助于避免侵犯行为转移的权宜之计就是作好较充分的准备。许多人承认自己被一天的工作搞得晕头转向,以致于回到家时脑子仍乱乱哄哄,因而发生在孩子们之间的口角或配偶的烦扰行为令他们诧异。他们不把前者看作是年轻人的自然行为,也不把后者看成是一个成年人合法的自我决定权,而是立刻感到被激怒或被故意冒犯,成为不堪忍受的重压之下最后一击。倘若能更有效地重新在白天的工作和家务之间调整自己,他们会更有能力对付这一切。这种重新调整应该从工作结束的那一刻开始,持续到返家途中,以便在到家时已进入更适当的心理状态。这样做自然需要努力,因为通常更容易让头脑细细品味白天之事(哪怕是重复的、毫无创造性的),并且酝酿对同事、老板或委托人的愤懑之情。但这样做的代价却是给家庭造成了压力,而冥想中的技巧使我们更能让头脑从这些想法转向更冷静、更从家庭角度出发的思考。然而,即使没有冥想,如果我们真想熟练地将思绪从工作转向生活,那么通过经验我们也能开发必要的技巧。

重新评价你的生活

我们很容易深陷于压力不能自拔,以致于没有时间或个人空间退后一步重新评价人生目标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用的手段。然而,这种阶段性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选择的工作确实合适吗?它能使我们达到目标吗?我们有足够的本事取得成功吗?我们与同事、委托人和家庭的关系正常吗?我们的优先选择正确吗?我们为自己的情趣和休闲留出空间了吗?我们把放松、不干活儿——仅仅呆着——排在名单的前面了吗?(正是马斯洛,这位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揭示了一个事实,即:所有心理学教科书均未有章节论述“游手好闲”这个让我们有时间体验自己的存在、而不是思考我们是谁、希望成为谁或别人认为我们是谁的重要消遣)。

许多职业工作者总是像孩童一样被教导要有远大理想、远大抱负,要具备实现这些理想的素质,现在的满足要服从于远大的抱负。这种训导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如果它强调以牺牲轻松自如的生活为代价,那就是错误的导向。我们总是忙于寻找下一个胡萝卜、下一个、再下一个胡萝卜,以致从没有机会享受已经吃在嘴里的食物的滋味儿(我们的朋友和他的野草莓又浮现在眼前!)只是到了悔之晚矣之时才醒悟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在孩提时代和职业生活中都如此热衷于追逐将来的成功以致没有享受到现时的欢乐。

因此,从你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花点时间坐下来评价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亟待改进的,诸如允许自己拥有情感、拥有时间,允许自己“游手好闲”而不感到罪过。倘若你无法使自己变得潇洒,那就用处理情感的相同办法,回忆一下童年,回忆一下那些当人们总是督促你“赶紧”去“找事做”,督促你要有理想、要充实、要为了享受那虚无飘渺的将来时光而放弃现时的任何享受机会的特定时刻。那个“将来的时光”就在眼前,就在此刻,它转瞬即逝,你何时开始生活?“开始生活”,不是追逐阳光下那田园般的假日,而是在此时此地,在每一刻中体验人生的点点滴滴。别做任何特别之事。仅仅跟着感觉走,感觉自己是个独特的个体,意识到你是谁,意识到成为你自己的感觉是什么。

同类推荐
  • 山洞里的大师(上)

    山洞里的大师(上)

    1929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股灾,美国人进入了令人恐慌的大萧条时代。本书作者,当时全美国最知名的新思想大师和领袖,《宗教科学》、《心理科学》杂志的创始人拉尔森的事业也同样受到重创,然而,他发现,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信心危机,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人们内心的恐慌。拉尔森看到无数的人在股灾、失业的困境中精神崩溃,不愿面对人生。为了让更多的人们重拾信心,度过人生中的冬天,在大萧条初期间,拉尔森远离城市,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山洞里隐居达两年之久,在这两年里,他不断思索生命的真相和人类的命运,写下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著作。
  • 墨子清谈

    墨子清谈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 把世界带到你眼前

    把世界带到你眼前

    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却不知还未出门便要小心——游而无方、行李过重、心里没数、不留后路……都是陷阱;想来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却不知恋人间平等相处才是最妙——随意拍照、胡乱赞美、过于腻歪、打拼过度都可能葬送你的甜蜜;为了表示尊重而刻意早到,可却看到了不该看的反而失礼;为了显示勤奋而每晚加班,却被认为是能力不够,智商缺电……刘墉用幽默的故事将这个斑斓的社会剖析给你看,用父亲的情怀开出一剂剂或辛辣或酸辣或硬辣或甜辣的青春处方,把一个真实的世界带到年轻读者——你的眼前。
  • 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光辉

    1852年,他失业了。同年,他竞选州议员落败。1833年,经商失败。1854年,当选州议员。1835年,丧偶。1836年,患神经衰弱症。1838年,竞选州议会议长落败。1845年,争取党提名竞选联邦众议员未成。1847年,当选众议员。1848年,党再度拒绝提名他为众议员候选人。1849年,争取国有土地管理局局长一职被拒。1854年,竞选参议员落败。1856年,争取党提名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未成。1858年,竞选参议员再度落选。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是美国人敬仰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热门推荐
  • 翻天之路

    翻天之路

    当科技遇上修真,当机械遇上灵阵--夏天,一个现代技术宅,因为需要了解一些玄学中的事,而被送去了修真的世界,且看他如何搅动风云。“我不相信天,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技术将会改变一切!”他说
  • 一念成疾:首席总裁亲亲我!

    一念成疾:首席总裁亲亲我!

    她没想到家族竟然为了利益让她嫁给花名在外的三少爷!新婚的第一天,老公和嫩模亲密的照片就上了当天报纸的头版头条!新婚的第二天,老公携带者新晋的女明星堂而皇之的住进了主宅!新婚的第三天,老公竟然搞大了小三的肚子,她终于忍不可忍提出离婚的要求!
  • 浮石禅师语录

    浮石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神咒

    剑神咒

    本书抛锚中…敬请谅解请支持【超级变态之暗黑师】
  • 只计耕耘莫问收

    只计耕耘莫问收

    本书收录了厉以宁先生四年来发表于各报刊杂志,以及在大学演讲、讲话(记录稿)的文章共计42篇。2012年前后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厉以宁对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自身暴露出的重大问题的提醒与解决思路。他认为改革已进入核心领域,改革的关键是经济体制转型与政府放权。2014年前后的文章,着重反映了厉以宁关于“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理论的酝酿与成熟的过程,这个理论代表了厉以宁对中国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他“非均衡”理论与“股份制改革”主张的合理发展。这个理论深入地触及到了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也更具体地探讨了其在各个经济领域、行业的改革通路和方案。
  • 母爱深刻离别时

    母爱深刻离别时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才女,五十多年前,父母离异,她随父亲,年老的奶奶抚养长大,有继母的存在,童年总是那么悲惨,刻骨铭心,五十年后她的生母患上不治之症,想见她一面,她鼓足勇气与全部的恨见到母亲,黯然泪下
  • 逆天魔行之英雄情

    逆天魔行之英雄情

    臣服?不,我的命运我做主,何必听从!我改天逆命,不臣服于眼前的一切。仙又如何?我成魔,逆天修行,成魔疯狂。我若逆天,天地无臣;我若成魔,天地无人!!一个不知来历的孤儿,被道真所收养,离奇结拜,神秘女孩,逆天功法?为情所困,以成魔,登决顶,破虚空,穿越现在,拯救爱人!绝世大战,惊天地泣鬼神......
  • 红豆散

    红豆散

    痴情妖精奔赴人间寻爱,却被卷入帝王家的恩爱情仇。
  • 复仇老婆逃不掉
  • 好巧,又遇到

    好巧,又遇到

    我叫谭子书,在13岁的时候,我遇到她,找到了我的肋骨。我每一次都费尽心思却又装作巧合的遇上她,每一次我都在她的背后默默的跟着,她每一次的跌倒,难过,我都在。我看着她,在我的世界里一点一点的扎根,在她20岁的时候,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她牢牢困在我的世界里。在教堂上,我对她说熟于心中的话“好巧,又遇到。”我叫白棠,妈妈在8岁的时候离开了。空荡荡的房子,只剩下我和工作繁忙的爸爸。不知何时,我的邻居换了一个阳光大哥哥。后来,我才知道他是爸爸朋友的儿子。我讨厌他,因为他在怜悯我。但是,他的温柔却让我不知不觉的依赖。至此的每一次,我所到之处都可以遇到他。遇到你,是此生的不幸,因为离开你我就像失去水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