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强调人要懂得休息,说得是要懂得科学地休息,适度地休息。近年来很多人已经认识到高强度工作对人的危害性,尤其过劳死的接连发生,让一部分人开始重视休闲的重要性。可是,这部分人中的一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只重视休闲娱乐,不重视工作和事业发展,崇尚享乐主义,追求轻松生活。结果休闲已经不是休闲,而是闲散。
不懂休息只顾工作的职场女性,大多缺少睡眠,因此鼓励这些人休息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她们去睡觉。可是,不要以为睡眠时间越长越好。适度的睡眠能消除大脑疲劳,恢复精力。但睡够8小时足矣,再睡就有害身体健康了。医学研究证明,睡眠时间过长会使人体气血循环不畅,新陈代谢缓慢,器官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就好比自行车,长期不用,各部分零件就生锈老化了。倒是每天推出去骑行一段路,比常年搁置在仓库里不动,更能延长使用寿命。
适度的娱乐,也是一种不错的休息方式,比如下班后去歌厅唱唱歌,网上玩个益智小游戏,松弛一下紧绷了一天的神经,放松身心,愉悦精神。在写了一天稿子之后,我喜欢在网上玩填字游戏,或者拼图游戏,再放上一段舒缓的轻音乐,那份怡然的轻松感觉,让人从内到外都觉得松弛、舒适。可是,有人玩网络游戏一玩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上班;还有人周末两天时间全部消耗在牌桌上;也有人和朋友去喝酒,不醉不归。这种过度欢悦,过多损耗人的精力,早已不是休息,而是一种负累,很容易导致身心疲劳,比过度劳碌工作更损害身体健康。
安静独处也是一种休息方式。可有人宅起来真比冬眠的熊还要懒散和持久。有人喜欢到咖啡吧等安静的环境里,一个人静坐一会,喝喝咖啡,放松一下神经。可若一坐几个小时,就没有意义了,与其说是在休息,不如说她是无聊地在消磨时间。长时间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只是纯粹地消磨时间,这样的休息只会让人更加无精打采,只会越闲越无聊,越闲越空虚。要知道,休息不是闲散,不是懒散,更不是消磨时间。人生苦短,时间宝贵,如此消磨时间,无异于浪费生命,和拿生命去拼事业,虽是两个极端,两种人生态度,却是一种结局。
还有人把懒散的状态带到工作中。过去,我见过很多女人上班时间在办公室偷偷织毛衣,现在很少有女人织毛衣了,改上班聊QQ,逛淘宝,看电影,偷菜。有了网络,生活真美好,上班时间都有这么多供消遣的美好选择。上司管理得再松散一些的话,就干脆三五一群扯闲话,东家长西家短,叽叽喳喳就是一天。这部分人真是那些累死在工作台上的工作狂的反面典型,她们不思进取,人浮于事,每天上班就是混日子,怎么舒服怎么混,绝不委屈自己,累着自己。她们的生活已经没有八小时内外之分,也就没有工作和休闲之分。因为工作也是休闲,休闲就更是休闲了。现在“Lazy(懒惰的,没精打采的,慢吞吞的)一族”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他们把过于懒散、缺乏敬业精神解读为“懂得享受生活”,其实,是拿休闲当借口,为懒散找理由。
太忙会伤害身体,太闲,一样会闲出毛病。长时间的闲散,无所事事,会让一个人感到空虚。这是一种危害很大的消极心理,轻者总觉得生活没劲头,感觉生活无聊,而为了排解这种无聊感觉,他们往往寻求刺激,比如喝酒、赌博、玩网络游戏、八卦……重者会产生厌世心理,觉得人生没有目标,活着没意思。可以说,太闲,是空虚的万恶之源。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见。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办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意思是说:一个人整天太闲,一切杂念就会在暗中悄悄出现;整天奔波劳碌不堪,又会使人丧失纯真的本性。所以,大凡一个有才德的君子,既不愿使身心过度疲劳,又不愿整天沉迷在声色犬马的享乐中。
我们都知道,琴弦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容易断弦,太松就弹不出声音。这人生恰如琴弦,太紧易折,太松则空虚松垮,不上进。要弹奏出美好的乐章,就要松紧适度,既不能太忙,也不能太闲。说白了,就是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智慧的人总是能很好地把握工作和休闲的度,不过度劳累也不过分懒散,能很好地分配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能够平衡好工作和休息的人,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