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时,有一个叫做梁彦光的大臣,隋文帝让他做了岐州刺史。岐州民风淳朴,他在那里用清静无为的方式去治理,境内十分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后来,隋文帝将他调职相州,相州的民风与岐州大不相同。由于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有大量走江湖的杂耍艺人、郎中、做杂工的人和商贩搬迁到相州一带。这些人中,有很多是喜欢惹事生非、偷鸡摸狗的狡诈之人。因此,相州民风变得很不好,人们互相不信任,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起诉到官府。
梁彦光初次调任到这里时,由于不了解情况,还沿用了在岐州时的那种治理方法,结果那些奸诈之辈十分高兴,不仅大钻漏洞,还编歌曲骂他无能。隋文帝因此罢了他的官,但是并没有给他治罪。一年之后又将他调任到赵州做刺史。可是他对隋文帝请求道:“我以前在相州任职时,没有为百姓做实事,所以我被罢官,是理所当然。现在我请求陛下再给我一次机会,去治理相州。”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相州的那些豪强知道了这个消息,都在讥笑梁彦光,准备让他再次出丑,落得和上次一样的下场。可是梁彦光到任后,改变了过去清静无为的作风,他深入民间调查取证,将那些奸险之徒一个个揭发了出来。那些做坏事的人见自己的所作所为根本无法隐藏,便纷纷吓破了胆,抓紧时间离开相州,相州境内一下子安定了下来。这大大提升了梁彦光的威望,但是他并没有就此罢休。
为了彻底改变相州的民风,他从山东等地聘请儒学大师,到相州的乡下建立学堂,用圣贤的学说来教育学生,用先贤的事迹来感化学生,还经常进行考试。每次考试时,梁彦光都亲自到现场监督指导,如果发现有勤奋好学和智力超常的人,他便将那人请来,用美食招待,以表示对那人的嘉奖。
慢慢地,相州的人开始崇尚儒学,民风改变了许多。有一个叫做焦通的人,对双亲无礼,被他族里的兄弟告发了。梁彦光并没有责罚他,而是让焦通去看孔夫子庙里韩伯俞因为母亲打他不痛而悲伤,母亲年老而抱着母亲大哭的画像。焦通羞愧得无地自容,后来便改过了,成为了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美德感悟
孔子曾经谈到过“因材施教”。其实不单是教育学生,就连教化子民也是如此。梁彦光最初用治理岐州的方式来治理民风完全不同的相州,结果只能是失败。而他显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在经过深刻反省后,改变了治理方式,恩威并施,用严刑峻法惩治那些奸猾邪恶的人,用儒学和恩德来引导那些普通民众潜心向学,用仁义来感化像焦通这样的人改过向善。“礼”字,被他用多种方式教导给民众,他真不愧是一位有德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