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于这句话我深有感触。
高中时,我在市里的一所中等学校就读,因开学考试失利,高一被分到了普通班。班上人的成绩在年级排名中大多落后,我还算名列前茅者,这让我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我很努力的学习,也很希望自己能学得更好。平时,都会与班上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一起读书,可相对于年级中排名靠前的同学,我的成绩还是十分落后,这总让我有一种力不从心之感。
高二再举行分班考试的时候,我有幸被列入重点班级,也就是学校尖子生聚集的地方,让我更为高兴的是,与我同宿舍的女生是年级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刚开始并没有感觉有什么好处,反而觉得身在知识积累都比较牢固的学生班级里,学习起来有点吃力,甚至从来不敢与同寝室的女生同座,强烈的自卑感袭击而来。直到有一天,我为了一道数学题目绞尽脑汁熬到了晚上两点还没有任何头绪,同寝的女生见了便主动问我需不需要帮忙,于是我便向她请教。她看了以后,在半个小时内就列举了三种解决的办法,让我豁然开朗。
从此,我常常向她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每每都被她那种发散性的思维,创造性的能力所折服。渐渐地,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本来以为她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归功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后来才发现她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人,她将学习看做是一种娱乐。
比如一般同学记英语单词都是通过读或写的方法来背记,可她从来不会,她喜欢将英语单词的同音与周边的各个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看到某种东西就联想到某个单词的思维模式。
我们常常比赛谁发现解题的方法多,输的人就要受到惩罚。然后在结束比赛后,某个说笑的瞬间,她会突然在提出一个关于老师在上课时说到过的问题,最开始我还会措手不及,慢慢的,我也养成了这种习惯。
不知觉中,我感觉到我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期末考试我竟然进入了年级前十……时日至今,我都非常感谢这位朋友,她创造性的思维深深影响了我的读书生涯,让我成为了一个不那么刻板的人。
后来毕业工作,我更是倾心于与有创造力的人一起工作。对于生活,我一直都认同“它可以朝着你想要的方式发展”的观点,也就是说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生活,但其中关键在于你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2010年,巴菲特接受了“关于给年轻人忠告”的采访,采访中主持人问了一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主持人问巴菲特对于现在的年轻学生就业有什么规划性的建议。巴菲特回答道,工作最重要的是激情,而要保持这种激情,除去我之前所声明的在求职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自己有兴趣的工作之外,我认为能否有一个好的工作合作伙伴也是及其关键的。
能与一个优秀的,有创造力的伙伴一起工作,不仅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拓展你的思维,更是能让你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热情。80岁的巴菲特谈到这一点的时候满脸洋溢着满足,他喜欢他的工作,更喜欢在一起工作的人们。他把挑选工作伙伴的事情看得极其重要,他曾将其比喻为选择工作时的结婚对象。
在他所有的工作伙伴中,他最庆幸的就是能与查理?芒格共事。这位伯克希尔的副主席,是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有伯克希尔的“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
芒格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灵活地将他本身法律专业的理性特点与逻辑分析的能力运用到投资中来,然后站在投资理论系统之外想问题,使其经常可以得出一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结论。
比如巴菲特改变“捡拾雪茄烟蒂”的投资方法就是受了芒格的启迪。巴菲特曾坦诚说过,格雷厄姆教导他挑选廉价股,而芒格却不断地告诫他不要只买进廉价股。这使得他挣脱了格雷厄姆的局限观点,在芒格的力量下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巴菲特这样评价他的朋友:“我在生意上乐事多多——然而,如果我未曾与查理结伴的话,相信将不会有这么多。他以他的芒格主义带来了愉悦,并显著地塑造了我的思维方式。虽然很多人给查理冠以商人或者慈善家的头衔,我却宁愿视其为一位教师。而且,很显然伯克希尔公司正是因他的教诲,才更富有价值并备受推崇。”
50多年的投资生涯,巴菲特正是能与这样一位有创造力的伙伴同行,才有了今天的伟大成就。
创造力对于人的成功是举足轻重的,年轻人如果能与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一起工作就等于有了一双可以翱翔蓝天的翅膀。要知道,现实生活的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总是有限,或是掌握了太多的传统意义的知识,这都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得我们不由自主地被人牵着鼻子走,这个时候如果另外的人提出不同的观点给你带来启发,就会让你很快跳出局限思维,拆掉阻碍的墙,看见光。
另外,只有与有创造力的人在一起,你才能在自己发现生活新奇的同时,通过工作伙伴给予的思维方法的启迪,看到更多的生活的奥妙,由此,让你对工作、生活时刻保持激情,由此,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