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财富积累上有一个关于滚雪球的理论。
所谓“滚雪球”就是由最初很小的一团积雪捏紧,在一片有雪的地坪上反复搓揉,待眼前脚下的雪地的雪都被搓揉干净之时,一团积雪已经形成了一个有造型的小圆球。之后,再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在其他有雪的地坪中活动,你会发现,你需要搓揉的力度越来越小,而雪球随着其体积的变大所吸取的雪越多,促使雪球还在不断增大。
它很形象的比喻了一个人积累财富的过程。由最开始的艰辛、微不足道到最后的轻松、举足轻重。
巴菲特成为股神的财富历程亦是如此。
从1956年向四位亲戚和三位密友筹集资金10.5万美元创立巴菲特合伙公司,第一次以一个公司的名义,从一个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投资,从中获得的无数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喜悦,身家已上百万。再到1965年,巴菲特以所成立的合伙公司的名义买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49%的股份,成为伯克希尔的大股东。接着,巴菲特合伙公司在巴菲特的指引下将伯克希尔的股份增持到70%,1969年,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接受管理伯克希尔公司。
而伯克希尔本是一家主营纺织品的公司,巴菲特通过他独特的投资眼光,将其致力于保险公司的投资,带来大量现金流,挽救了这个历史悠久却未与时俱进,差点儿被时代冲走的帝国。
在巴菲特的精心管理之下,伯克希尔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收购企业的行业由最开始的保险到珠宝、鞋业、糖果等等,犹如滚雪球般,范围越来越大。而伯克希尔的股票在40年里上涨了40多倍,造就了巴菲特“股神”的传奇。
古语云:“不积小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财富之路的根据也是在此。从挣小钱开始滚雪球,最后才能积大财。
有个关于“一枚硬币”的故事,其内容是这样的:英国人与犹太人一同寻找工作。都是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也都怀揣着一个挣大钱的梦想。路上,有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人路过看也没有看一眼,而犹太人却兴奋地将其拾起。英国的年轻人看到犹太人的行为显露鄙视,认为一个这么大的人了,一枚硬币也去捡,太没出息。而犹太人则想,英国人竟然让钱白白从身边溜走,实在不该。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两人被同一家公司聘用。公司不大,工作也累,工资较低,当前景不错。英国人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人却高兴的留了下来。
事隔两年,两人在街头偶遇,这个时候的犹太人已经是拥有一家大集团的老板,而英国人还在寻找工作。英国人觉得非常不解,觉得为一枚硬币而折腰的人怎么会有大出息呢?而犹太人则回答说,正是因为你对一枚硬币嗤之以鼻才会发不了大财。
“一枚硬币”的两种态度换取了两种人生。犹太人重视一枚硬币的力量,知道大钱是由小钱积累而成,所以他踏实脚下,不错过任何得到小钱的机会,最后赚到了大钱;而英国人不捡一枚硬币并非不爱钱,只是因为他看不起小钱,觉得大钱才值得自己折腰,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
综观中国历史,就会发现凡是成功者都是像犹太人一样重视“一枚硬币”的人。没有谁生来就注定为赚大钱而存在,大钱都是小钱积累而成。年轻人创业挣钱更是如此,只有先做好了小生意,挣到了小钱,才能在这个过程中谋出挣大钱的路子。所以,年轻人要想创业成功必须要有为“一枚硬币”折腰的精神!
可年轻人大多心高气傲,在赚钱上更是抱着不挣小钱,只赚大钱的态度。前段时间在我姑姑七十大寿的寿宴上,碰到了工作已有两年的侄子。我们的关系一向很好,他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同我商量。当问及工作近况,他的牢骚就来了,“挣钱真不容易,找份工作呢,难挣大钱,想创业但又没有资金”。
我告诉他说,你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就在工作中积累人脉、财力然后去挣大钱;要么,就降低你的创业规模,从小生意做起,再挣大钱。
侄子听了恍然大悟。
实在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但因年轻的好高骛远而被蒙蔽。总认为自己现在手中的资金不宽裕,会影响大生意的促成,自然会阻碍成功。
其实不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创业者由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铁定不是一时之事。现实之中就有许多百万富翁都是从于纽扣、打火机、卖袜子等等行业发家,最初的销售无非是“摆地摊”、“外出沿街叫卖”、“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小店经营”等等方式。他们的生意都是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滚雪球”,由小到大,财富也随之由少到多,最终造就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可是“滚雪球”也得注意方法。
巴菲特说,成为百万富翁的过程就像滚雪球,而要滚好这个雪球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这就要求年轻人在挣小钱、滚雪球的伊始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找到高山长坡。也就是确定好的、有前途、有潜力的创业方向。不要贪婪,要专心选择一个区域,然后一直坚持下去。
第二,等待湿雪。只有雪在湿的时候最容易将其滚在一起,而湿雪是在天气变晴,气温有所回升的情况下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等待最佳的时机然后决定性地投入力量。这样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踏实地滚雪球。有了雪球的邹形之后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以最快最稳的方式将其变大。所以,创业之中脚踏实地尤为重要,因为在雪地上奔跑很容易跌倒,打碎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