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忧郁的。
不忧郁就不是天才。忧郁是他的影子。他的忧郁既深层、哲学,又雄劲、高古。富有创造力。
天才的创造本质是“以歌代哭”。哭的对象因人而异。哭的方式、语言也不同。
世界级的大导演用电影镜头去哭人生世界的荒诞结构,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爱因斯坦则以物理公式去哭。常人很难听出他的哭声。
精神病患者的忧郁则是病理性质的,既浅薄又不能感染他人。
不过健康忧郁和病态忧郁的界线并不是泾渭分明、一清二楚的。
——2002年9月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同程度和性质上有过各自的忧郁。但我们认真分析过忧郁吗?它是什么?它植根于人脑的哪个解剖部位?我们能根除忧郁吗?比如用药物或脑外科手术。
根绝了忧郁,整天乐呵呵地活着,还算是人吗?
是上帝造的原汁原味正宗的人吗?
没有忧郁的人能读懂唐诗?
没有忧郁的人能欣赏深秋的萧瑟美?
能听懂肖邦的曲子?能与古人交为知己?
没有忧郁的人,能深刻到哪里去?能有才、识、胆、力?
人在忧郁中成长,就像水稻、玉米在氮、磷、钾肥中拔高,生长。2001年8月,我在东京一家旧书店浏览一堆过期英文杂志,其中有一本是美国的Time(《时代周刊》),1997年5月5日,里面有Ch。Gorman的短文《忧郁症的解剖学》(Anatmy Of Melancholy),引起了我的注意,并当即付钱买下。然后就跑到附近一家咖啡屋坐下来反复精读。
日本咖啡屋有两大好处:第一,便宜,只相当于一碗面钱。有的自助咖啡屋坐下来喝一杯还不到一碗面钱;第二,屋里放的音乐几乎全是西方古典音乐和爵士乐,音量很轻,能催我进入白日梦或梦样状态,助我清思遐想,特来情绪。本章的标题正是那天我坐在咖啡屋读Gorman的短文写下的。这是我20年来养成的构思、草创习惯)
Gorman报道说,患遗传性忧郁症的病人,他的大脑某个部位较小,活力不足,但变得很敏感。
要知道,前额叶皮层fPreffontal Codex)在控制人的情绪方面有重要作用。如果该组织结构失灵或病变情绪或心情失常便有可能出现。
脑科学家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ET)研究了该组织结构脑细胞是如何运作的。人们发现,忧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层活动要减少8%(这就是定量研究)。
事实上,当代精神病学专家也在用脑影像技术测量脑的病理变化。比如颞叶和海马结构的选择性萎缩病变。
MRI也是诊断忧郁症的重要工具或技术。脑科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研究动机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心,而是为了帮助千百万人免遭忧郁症的袭击。他们企图弄清,当人脑被绝望控制、主宰,他的相关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究竟出了什么毛病?“9·11”事件后,美国忧郁症患者的人数有增加趋势,这是不言而喻的。
一、忧郁的不同性质、层次和级别
大致上分两大类:社会学性质的忧郁和哲学性质的忧郁。
当然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忧郁是人的诸多种情绪的一种。恰如爱慕、愤怒和焦虑……是人的几种情绪。
忧郁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也可以是人体内部的某种生理变化的反映或表现。
脑科学界用了多种理论来解释忧郁。比如情绪的丘脑理论。科学家把丘脑切除后,情绪便会消失(包括忧郁)。
我要问:没有任何情绪(包括忧郁)的人,还是人吗?
孔子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位哲人告诫我们要善于主动控制、把握情绪的“度”。哀,即哀怨、悲伤、悲哀、忧郁和伤感等。孑L子认为,在人生中,哀是无法避免的,只是不要到“伤”的程度。在这里,“伤”有两层含义:
第一,不要发展成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第二,不要悲哀到自杀的程度。
孔子很讲究一个“度”字,即凡事不要过度,要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中国古人很重视一条最高原则:“发乎情,止乎礼。”
这便是合情合理。忧郁也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度——这也是我区别天才和疯子的另一条准则。在本章中,它将一以贯之。忧郁症的英文是Melan—choly,抑郁症的英文是Depression,作为精神疾病,这两个术语在使用上没有明确区分,都是指同一类患者的同一种情绪或心境的反应。
199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了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张春兴编的《张氏心理学辞典》,在解释Depression时说:“抑郁、忧郁、沮丧。属于忧愁、悲伤、颓丧和消沉等多种不愉快情绪综合而成的心理状态。”
可见,忧郁和抑郁在使用上是相通的,就像汉语沮丧、颓丧和悲伤很难区分,意思差不多。
临床表现有轻度、重度之分。
许多情绪忧郁或抑郁的患者都曾反复出现自杀念头。自杀风险存在于整个重度忧郁症发作的过程。主要症状是心灰意懒、悲伤、沮丧、空虚、绝望和郁闷等,且有自我怀疑的思维方式——这方式是病理性质的。当然还有快感缺乏。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会描述病人明显地丧失了所有兴趣,或对所有以前感兴趣的活动(如性生活、业余爱好)丧失兴趣。这就是死水一潭或枯井不波的绝望精神状态。
所以,忧郁症或抑郁症的本质就是患者对自身、世界或生命存在本身予以否定,加以仇视。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亚洲约有5000万忧郁症患者,这会对国家经济和世界精神状况造成负面影响。由“世界精神病协会”主办的“减少忧郁症所引起的社会经济负担大会”已于2002年8月29日在日本横滨举行。预计到2020年忧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第二大原因。
美国的忧郁症患者多达2000万,病人反复遭受发作之苦。忧郁症将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在美国自杀者人数中,重度忧郁症患者占20%-35%,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其主要临床症状是病人反复坠入情绪的最低谷,万念俱灰,觉得活着不如一死了之。据统计,超过55岁的患有重度忧郁症的病人比轻度病人的自杀死亡率可增加4倍。
病因:有遗传上的、生物学上的(如脑科学方面的)、个性和环境的。一般来说源于两个层面:
第一,外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引起的,即精神受到创伤,如家庭变故,亲人死亡(9·1l便很典型)。这叫反应性忧郁,也就是我所说的“社会学性质的忧郁”。
第二,内因性忧郁(Endogenous Depression)。
那么,什么叫“社会学性质的忧郁”呢?
比如A女士,32岁,丈夫在“9·1l”中不幸遇难。一年来,她一直遭到轻度忧郁症的折磨,走不出精神创伤的阴影。后来,她重新恋爱、结婚,再次点燃起了家室炉火,身心才得以康复。
“哲学性质的忧郁”所处的层面较深。
患者并没有遭受急性心理社会(或社会学性质)的刺激或严重精神创伤性事件,便坠入了沮丧、悲哀和绝望的最低谷。
在这里我想举个例子。
埃伦菲斯特(P。Ehrenfest,1880—1933),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教授,伟大的洛伦兹退休后,建议他为继任者。1911年,他和爱因斯坦相识。按理,他是一位很有前途的物理学教授。但是他患上了忧郁症——病态的,不是积极向上、推进创造的、健康的忧郁症。最后他厌世、自杀了!为此,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悼念文章。
死因是:他对别人和世界太挑剔,而自己的创造力又有限。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他的批判才能超过了他的建设才能,这件事使他经常痛苦。”
于是他仇恨自己,仇恨造物主——这正是忧郁症的本质:人仇视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所以带有哲学的性质,不是社会学的性质。
欲望和满足欲望的可能性之间永远有段差距——这是哲学性质的差距。正是它造成了埃伦菲斯特的严重忧郁症。他的悲剧性特征是f据爱因斯坦说1:“病态的缺乏自信。”
爱因斯坦了解他。在悼念文章中他说:“直到他逝世,我们始终保持着亲密的友谊。”
病态的缺乏自信是忧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即无价值感,对自我作出过低的评价。
我之所以说埃伦菲斯特过低自我评价是病态的,因为它不符合实际。对于他,正常、健康的出路有以下两条:
1.发愤,努力从事物理学研究,争取有更大成就;
2.教好书,培养出大批一流学生,享受造物主分配给自己的一份生命乐趣。
按埃伦菲斯特的病态逻辑和忧郁,是不是没有拿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和文学家都该去自杀呢?
俄国作家契诃夫对自我的评价是健康的:
有大狗也有小狗。不冈为有大狗的存在,小狗就不敢叫。大大小小的狗都按照上帝给予自己的嗓子尽性尽情地去叫好了。
埃伦菲斯特如果读到这段话,他也许就不会自杀。
正常人的正常忧郁是可以理解的。比如A没有考上大学,悲伤、沮丧了一年,后来考上了技校,当上了一名电工,月薪两千五,正在谈恋爱,也得到了生命的一份快乐。
病理性质的、精神病性质的忧郁症是消极的,无所作为的,对己对社会都不利,自己也非常不幸,尤其是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错误地夸大了忧郁,即把人生世界忧郁化,戴上了一副忧郁的黑色眼镜去看过去、现在和将来:
由于我,才把事情弄砸了(过度贬低自己);每件事都糟透了。万事不顺心,不如意:以后的事也必然会糟透。
患者用忧郁的标签往人生世界每一件事上去贴,去武断地加以歪曲,还不是病态吗?
精神病医生在忧郁(抑郁)和轻重程度区分上有个量表(只能是定性,不能成为定量1.比如一般分4级:
1.我不感到痛苦:
2.我感到痛苦:
3.我总是感到痛苦,且不能自拔;
4.我非常痛苦,以至到了不能忍受的程度。
1.我不对自己感到失望:
2.我对自己感到失望;
3.我厌恶自己:
4.我憎恨自己(厌恶、憎恨、仇视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很深层的哲学现象)。
1.我先前感兴趣的事物,今天照样感兴趣,而且是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