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脾气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心累,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去控制它,而不能被它所控制。就如罗伯?怀特说的那样: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周遭时刻会发生很多事,有些事会让我们兴奋、喜悦,也有些事会让我们感到沮丧,甚至愤怒。在大型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甄嬛告诫四阿哥:“喜怒不形于色,心事勿让人知。”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2006年世界杯足球决赛中,法国球星齐达内,在加时赛的最后10分钟用头冲撞对方球员,裁判给了他一张红牌结束了自己的世界杯生涯,也使球队的冠军拱手让给了意大利。而齐达内之所以犯规是由于受到了对手挑衅才情绪失控的,结果一失足成了千古恨。
可见,愤怒、火气带给我们的是烦恼和悔恨,我们避免被心累所扰就要学会如何控制火气和愤怒。看一位得道高僧是如何启发妇人,学会控制情绪的故事。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说禅论道,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只是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这时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荼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在这个故事中,高僧用禅理告诉我们什么是“气”,为何要“怒”。“气”便是不加控制的情绪,是那种别人吐出而自己却接到口里的东西。吞下便会反胃,不看它时,它便会消散了。
愤怒是一种很难控制的情绪,也是最具诱惑性的负面情绪。许多人因缺少自我控制,不冷静沉着,情绪因为毫无节制而骚动不安,因不加控制而浮沉波动,因为焦虑和怀疑而饱受摧残。
心理学家曾指出,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但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的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忍无可忍,必须发泄出来。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我们愤怒,生气的最初几秒钟,是控制情绪的最关键时刻,所以,当您觉得要发脾气时,赶快提醒自己,现在应该控制一下情绪。若是遇到某种情况一定会生气,不妨试试延缓十秒钟再爆发,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对不良的情绪进行正确宣泄。
当愤怒来临时,我们不能用过激的行为去宣泄,也不能压抑在心中抑郁成积。有心理专家提出,可以强迫自己默念从1开始数数,直到心情能平静下来;或者去一个无人的地方大叫几声;摔打沙发上的海绵靠枕;找一本书大声阅读或者放开嗓音唱一首歌。有的女性朋友喜欢购物或是吃东西,这都是宣泄情绪的方式。
2、反思愤怒原因。很多时候,我们能愤怒都不是因为什么大事。当冷静下来后,要反思一下这件事对方是有意的吗?这事值得我生气吗?我生气后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吗?若是在盛怒之下,我们是根本不可能思考这些问题的,只有冷静后才能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才能明确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
3、适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当我们的情绪得到控制后,就能用聪明、明智的方式去对待刺激我们生气的人。如用语言表达,用身体语言传达,都可以直接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说明自己被伤害的感受,让对方了解自己。承认自己的愤怒,然后管理好它,然后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才是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正确方法。
其实,不要觉得控制愤怒会让欺软怕硬的人误以为胆小鬼,而硬碰硬的方式破坏力更强,只会两败俱伤。《论语》中告诉我们:“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指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在调正人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能使人们之间根据礼的要求,做到和谐。如今这句话已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道德箴言。
由此得出,愤怒、生气皆可以是烦恼之源,而控制住火气,管理好情绪,做到心平气和,就会轻松甩掉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