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完美主义的人眼里,做任何事情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也不能出现一点一滴的不足。在其他人眼中会觉得,这种做事风格有时是小题大做,没有必要。追求完美的人总是用“刁钻”、“苛刻”、“挑剔”的眼睛、思想、心理去对待他四周的人和事,在他们眼中鸡蛋都存有骨头,他们容不下半点所谓的缺点、瑕疵,那么,他们这种生活、工作方式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看看正在装修的小李家情况吧!
小李工作忙,就把装修的任务交给了婆婆。可人家三个多月就能装修完,她家四个月了还只贴完瓷砖。
原来,小李的婆婆是个完美主义者,事事都要求做到尽善尽美,瓷砖的镶嵌不能有一点马虎,她天天跟着师傅量是否对齐,弄得师傅都不敢干活。厨房的水、电改造同样如此,婆婆计划在哪个位置安装电插座,就不能差一毫米。在制作卫生间的厨柜时,事情更复杂了,婆婆不懂安装,她还指挥师傅,那师傅脾气不好问她,您干还是我干?如果您能干,交给你吧。婆婆也跟着较上劲,拿过螺丝刀就把师傅刚刚安上的门卸下来,说是师傅给上歪了。结果,婆婆哪会拧那个螺丝扣,还把腰给闪了。
“师傅不干活,婆婆卧床休息,人家三个月都装修完了,我们这进行不下去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我辛苦点自己看装修呢?”小李无奈地说。
婆婆过于挑剔使装修无法进行下去,她老人家还伤到了自己,小李家的装修也太曲折了。按小李的叙述,这位婆婆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她况且如此要求别人,那么完美主义的她对自己的要求得多高啊!难以想象,她的生活该有多累。
追求完美主义的人,他们习惯于挑剔,挑剔别人也挑剔自己。这种挑剔并不是看谁不顺眼的没事找事,而是他们的办事原则:一切都要做到最好。这样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很难得到人的理解,除非他们能够了解你的风格并能够理解你,否则,你的挑剔,尽善尽美就会给别人带来负担和不适应,你尽乎于苛刻的要求,带来的是他人的不满和不配合。而你,也会在争执和交流中受到伤害,为此,你会有心焦、没耐性、困惑、孤独的坏心情,从而导致心累,厌倦人际交流,觉得自己不被理解而讨厌生活。
过于追求完美,极度要求拥有完美的结果,在大众人群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另外,完美主义的人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很自卑。因为他很少看到优点,而总是关注缺点。如果总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机会获得信心,当然会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乐,痛苦就会常常跟随着他,周围的人也会不快乐。
黑格尔说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不完美而恨自己,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完美的事物,美都是有缺憾的。
智者再优秀也有缺点,愚者再愚蠢也有优点。对人多做正面评估,不以放大镜去看缺点,用刁钻的眼睛去挑剔生活中的不足,事物的缺陷,生活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宽容之心包容缺点。刁难之心少有,宽容之心多存。
那么,追求完美,不断挑剔的人们,若想少些烦恼,心累,那就要勇敢面对事实: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一个完美的事物。不要再幻想做一个完美主义者,不要把光阴浪费在那些毫无意义的幻想中。
请宽容一些,从心里去接受你并不是很喜欢的人或物,挑剔只是因为要求太高,你不应该总是用你的方式去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学会接纳,心里接受了就不会挑剔出你看不惯的了。
著名作家房龙在他的名著《宽容》提到: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宽容就是忘却。希腊一位哲人也说过:“学会宽容,世界会变得更为广阔,忘却计较,人生才能永远快乐。”
若是你将挑剔之心改换为宽容之态,那么你会发现,世界上的所有并不是那么无趣,美好的事物随时都会出现。
在美国的一个家庭中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最出色,一直是全家人的骄傲,两个妹妹都以大姐为榜样。
一年夏天,三姐妹一起开车郊游,刚刚拿到驾照小妹妹露丝开车发生了车祸,大姐当场死亡。露丝的父母赶到医院,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狠狠地责备露丝,但他们只是紧紧拥抱着幸存的两姐妹,泪流满面。后来,他们一如既往地关爱两个女儿,即使是对闯下大祸的露丝,也没有心怀不满。
露丝深受感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得比姐姐还好,以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宽恕。几年过去,露丝果然成了当地名声显赫的才女,成为家族的新骄傲。很多年后,她问父母,当时为什么没有责备她,毕竟是她害死了姐姐。
父母只是淡淡地说:“你姐姐已经离开了,不管我们再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能让她起死回生。但你还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我们责备你,你就会从此背上杀死姐姐的心理包袱,你会失去一个完整、健康而美好的未来。我们不要再给你造成新的伤害,我们希望你幸福。”
可见,宽容不仅可以让我们正确地面对生活,解决问题,同时能使我们活得轻松快乐,我们要拥有宽容之心,并且试着去欣赏:欣赏自己,欣赏朋友,欣赏同事,欣赏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欣赏自己能够增强个人的自信心,欣赏他人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不会欣赏别人就不可能为别人欣赏。
学会欣赏,用愉快的心情去领略美好的事物,你就能以宽容、包容之心对待自己、朋友、同事、曾经的敌人……你会发现,你的整个世界都在慢慢改变,变得美好、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