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2300000035

第35章 网络成瘾心理诊断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在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在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

——休谟

“重点技能”

网络成瘾少年心理诊断技能

网络成瘾少年心理咨询技能

网络成瘾少年心理辅导技能

网络成瘾少年心理教育方法

“案例1”

白某,因盗窃被劳动教养一年,在浙江省某劳教所服教。白某出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从小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在班里、学校里都名列前茅。12岁的时候,父母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白某在家和奶奶住在一起,没有什么人来管白某。白某去找了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父母也在外地打工),该同学迷恋上网,一有空就去网吧,白某也就跟在他后面看他上网、打游戏,觉得很好玩,白某也慢慢地学会了,慢慢地入了迷。

之后白某沉迷于游戏,下课一有时间,就和网友们讨论战术,对每次的战果更是津津乐道,慢慢地,就荒废了学业,甚至经常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开始逃课。那时家里没有电脑,白某就常扎驻网吧。成绩一落千丈。习惯了网吧气氛的白某在抑制网瘾时感到很不适,网瘾就像一只痒虫,挠得白某心头难受万分,比因成绩不好所要承受的那种责难、煎熬要难受百倍。况且,虚拟世界的快乐能够使人感到充实,因此越熬瘾头越大。白某被虚无的快乐深深地麻醉着,每天都以不真实的快乐去填充不如意的现实生活。麻木的快乐、真实的痛苦、白某不知是生活在地狱还是天堂。整个人都变得空虚,白某已经没有了现实生活中争强好胜的勇气,一心只想着把游戏打好。白某开始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饿了随便吃点东西,把零花钱全花在了上网上。结果白某没考上高中,没脸回去见家人,更不敢见父亲那张沧桑的脸,于是白某离家出走来到浙江金华,找了份工作,月工资800元,刚开始白某也很卖力地干活,公司老板对白某的表现很满意,叫白某好好努力,做好了给白某加工资,白某也努力地工作着。但下班后,闲逛在街头,网络的诱惑又让白某无法自拔,每天晚上上网到很晚,有时到凌晨一两点钟,工资基本都花在了网吧,白天也就没精力干活,也没心思上班,不久公司把白某开除了,白某成了无业游民,白某把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全花在了网吧,到最后没钱了,网吧老板把白某赶了出来,白某身无分文,连饭都吃不上了,“无奈”之下,白某想到了不用成本的生意——偷窃,做了梁上君子。一开始偷网吧里的电脑内存配件,偷上网人的自行车、手机等财物,后来发展到入室行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白某很快被当地的公安机关发现,不久便被抓获,由于白某偷的财物不少,最后他被劳动教养一年。

“案例2”

连南网瘾少年涉嫌杀妹弑母

据南都讯,2011年3月7日,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一名15岁初二少年涉嫌杀死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据清远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称,案件在3月9日已经侦破。目前,案情可以基本定性,犯罪嫌疑人孟某已羁押在清远市。

会考全镇头名,电脑游戏全镇头名,短跑速度全校头名,涉嫌杀妹弑母的15岁少年被同龄人称为“孟头”。在学校,他是“明星”人物,讲义气,爱帮助人。但他又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不能自拔,回到家里总被父母责打。“孟头”为此恨他的父母。

“我想像周星驰演的整蛊专家一样整蛊我父母,决一死战。”2010年的夏天,“孟头”在网吧上网,被寻来的父亲孟南(化名)当场扇了一巴掌,他摸着火辣的脸跑到了最好的朋友小成家,那一晚,他没有回家。

1996年11月12日,母亲黄静(化名)生下了“孟头”;2011年3月6日,“孟头”抽烟的事被妹妹告发;2011年3月7日,“孟头”的母亲和8岁的妹妹在家被杀死。

3月8日上午,“孟头”报警。向警察这样描述:“我去网吧上通宵了,回来看到妈妈和妹妹死了。”

一时,警车塞满了寨岗新市场,在这个逼仄市场的尽头,是“孟头”的家。几年前,孟南租下了这栋4层的楼房,底层是夫妻俩经营的鞋店,手工做鞋,还提供免费修补。

3月8日,回湖南老家扫墓的孟南得知惨讯后,马上晕了过去。3月9日,警方认定是熟人作案,“孟头”被抓进派出所。

据清远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称,3月8日上午,寨岗公安分局接到了报案,在第一时间保护好现场,并控制了可疑人员。清远市公安局刑侦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并在9日破案。目前,案情可以基本定性,犯罪嫌疑人孟某已羁押在清远市。该工作人员还透露,因为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更多信息不便透露,案情在进一步调查中。

为了上网努力读书

据好友透露,“孟头”每次被强制不能上网时总说要报复父母。在寨岗,最受少年们欢迎的是被当地人称为“黑地方”的小网吧。不少音像店和配匙店的隔间里,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小网吧,多的有四台电脑,少的只有两台。

少年玩QQ飞车全镇无敌

“黑地方”并没有牌照,上网只需要2元/小时。孟头上网的钱来自帮父母的店卖废品,拿到的钱都很少,只能够去屋后不远老乡家开的小网吧上网。

“从五年级到现在,他的QQ飞车是全镇无敌的。”在小网吧的一位孟头“战友”小东说,佩服之余他也经常请“孟头”玩游戏。

被爸爸发现就是一巴掌

“已经有两年多了,他爸爸找不到他的时候就来这里,来了就是一巴掌,拎着回去。”网吧老板称,自己也被老乡孟南警告过,但是每次看到“孟头”哀求的眼神,就忍不住又让他玩。网吧老板认为,“孟头”很讲信用,没有钱就不来,从不赊欠。

“因为我只有读书好,我才能上网。”“孟头”曾这样对最好的朋友小成说。每次被强制不能上网时,“孟头”习惯去小成家过夜。

“他总是咬牙切齿说要报复父母。”小成说。

考试100分妈妈依然不满

与孟南的暴躁不同,黄静对于儿子的网瘾选择了等。每次“孟头”不回来,全家人都不吃饭。

但是,黄静对于儿子的学习成绩很苛刻。“孟头”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数学考了99分,黄静并未表扬儿子,而是打电话给班主任,“数学有没有100分的?”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黄静宣布“孟头”整个寒假都不能上网吧。

以为自己考了好成绩可以上网吧的“孟头”感到很绝望。“我恨死我妈了。”当晚,“孟头”跟小成的QQ聊天记录上这样显示。

拿了奖学金买烟上网吧

在2009年,“孟头”第一次尝到了自己挣钱的滋味,他以小学会考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寨岗中学,拿到了2000元的奖学金。

他给了父母1980元,自己留下了20元。他拿着20元去找小成,两人买了包红玫王香烟、两瓶饮料,剩下的钱用来上网。那晚,13岁的他们在那间小网吧抽了人生中第一根烟。烟呛住了“孟头”,他不停地咳嗽。小成非常难忘当时孟头说的话:“这就是成就,人就是这样获得这样的成就。”

除了上网,吸烟更是“孟头”父母不允许的。2011年3月6日晚上,“孟头”在楼上偷着吸烟时被妹妹发现并告发。黄静怒不可遏地打电话给正在湖南的孟南。孟南在电话中大声训斥儿子,并说回来要打他。

“孟头”很害怕父亲打他,在3月7日中午放学的时候,把昨晚的事情告诉小成,而这是“孟头”去拘留所前两人间的最后一次谈话。

“操作步骤”

(1)网络成瘾确认。

(2)网络成瘾分类。

(3)网络成瘾测评。

21世纪是信息世纪,是互联网世纪。我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人际沟通、学术研究、信息交换和娱乐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Davis,et al。2002)。这一切均要归功于两个重要的事件:一是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二是1969计算机网络ARPANET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被组建,而后者标志着人类互联网时代的开始。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通过网络进行通信、购物、聊天、游戏、打电话、看电视、看病、看新闻、搜索信息、写作、建立社区、求学等。

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和社会限制(如身份、职业、地位等),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也导致一些用户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损害其身心健康。这种现象最先引起美国心理学家的关注,并将其命名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或“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

网络成瘾是一种新的成瘾形式,它已引起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注意(Chou&Hsiao,2000)。美国心理学会(APA)于1997年正式承认“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不像其他的行为和心理成瘾问题,网络成瘾是一个新形成的且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尽管网络成瘾在学术界和社会大众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认识和理解这种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网络成瘾可能会潜在地影响使用网络的每一个人。

据国外研究者估计,在所有网络用户中,成瘾者约占5%~10%,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使用范围的持续增长,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网络成瘾,如同其他形式的成瘾(如药物、赌博成瘾)一样,将导致一系列个人和社会问题。就个人而言,轻则导致时间管理混乱、耽误睡眠和饮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健康;重则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疏远、社会隔绝、学业荒废、工作瘫痪、婚姻矛盾、家庭破裂以及出现人格改变和精神障碍,等等。

“成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Brenner,1997)。互联网自1994年4月20日落户我国以来,网络用户便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2009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通过对30000名中国网民的调查,第24次发表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7月),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位居世界第一,普及率已达25.5%(世界的平均水平为23.8%)。调查显示,我国平均每6个网民里有1个有上网成瘾的倾向。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7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比例已达9.72%,接近10%。按照这个数据推算,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瘾人数至少有1600万,这个数字不可谓不惊人。

对青少年而言,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恶化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互联网“成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公共精神卫生问题。

单元一 网络成瘾相关研究

网络成瘾一开始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第一次被Goldberg以玩笑形式提出,后由Young开始对其进行正式研究,可是直到现在人们对这一概念还在不停地争论。

网络成瘾这一术语现在已成为概括不同的与网络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的比较流行的且最具概括性的术语(Soule,et al。2003;Thatcher&Goolam,2005a)。

其他还经常被用于网络成瘾的术语还包括“病理性网络使用”(Davis,2001)、“问题网络使用”(Davis,Flett&Besser,2002)、强迫性网络使用(compulsive Internet use,Greenfield,1999)〇10和过度网络使用(excessive Internet use,Hansen,2002)〇1等。

选择不同的概念往往意味着选择不同的起因,如选择网络成瘾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意即把这个现象当成一种像列在《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里的精神障碍。过度或问题网络使用也是较常用的概念。这个概念的使用者将这种现象视为一个问题行为,但还不是一种像强迫或冲动一样的症状。

第一个对网络成瘾进行正式研究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Kimberly Young。他在1996年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发表了“网络成瘾:一种新的临床疾病”一文,公布了自己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实证研究(Young,1996a)。

在检视过DSM-IV(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上所有的成瘾诊断,Young(1996b)认为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的状态最像网络成瘾,因此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intoxication)的“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control disorder),即“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他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笼统的名词,涉及广泛行为与冲动自制等问题,其在性质上与病理性赌博极为相似,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

1997年Goldberg提出的“IAD”(即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网络成瘾症)是一个让人很不愉快的术语。它听起来就像是与服用海洛因等成瘾物质导致使用者的各个细胞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一样,但是我们在网络使用中却看不到这样的影响。因此,Goldberg建议将“网络成瘾”一词改为“病理性计算机使用”(pathological computer use),并将其定义为因为过度使用网络而造成沮丧(distress),或是对身体、心理、人际、婚姻、经济或社会功能带来的损害。

Goldberg还认为,若要与其他非正式的成瘾行为作一个比较,IAD可能很像工作狂热症(workaholism);若是要跟正式的成瘾症状比较,IAD则像“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一样。在这点上,Goldberg和Young的观点是一致的,即IAD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

此后,Armstrong对网络成瘾的概念作了较为全面的描述,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成瘾者存在大量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例如:网络性成瘾(cyber-sexual addiction),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网络关系成瘾(cyber-relational addiction),指沉溺于通过网上聊天或色情网站结识朋友;网络强迫行为(net compulsions),指以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着迷于在线赌博,网上贸易或者拍卖、购物;信息收集成瘾(information overload),指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电脑成瘾(computer addiction),指强迫性地沉溺于电脑游戏或编写程序。

但网络成瘾的概念也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addiction)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网络用户对网络的着迷不同于对化学物质的依赖。基于此,Davis主张以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来取代网络成瘾的提法。

不论使用“网络成瘾”(IAD)的术语,还是“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术语,也不论如何定义这两种内涵,其共同的弱点是都没有将互联网的媒介作用和媒介内容区分开,也没有把用在网络上的时间是处理一般工作事务还是病理性使用区分开。针对这一缺陷,Davis(2001)把“病理性网络使用”分成两类:即特殊性PIU和一般性PIU。特殊性PIU是指行为人依赖网络内容的某种特殊功能,包括过量使用(滥用)在线色情物质或性服务、在线拍卖服务、在线商品交易、在线赌博等。其所依赖的内容原本就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互联网不过是一个中介媒体。一般性PIU是普通的多维度过度上网,包括在网上毫无明确目的地浪费时间,如在线聊天和E-mail依赖等。也就是说,Davis区分了病理性网络使用(PIU)的不同内容,把它分成了特殊性的(有特定内容的)和一般性的(无特定目标的)使用两个概念。

广义上讲,成瘾被定义为“强制性的、不能控制的在物质上、行为上的一种依赖,当停止这种依赖时会引起严重的情绪、精神或躯体上的反应。”(Mosby’s Medical Nursing&Allied Health Dictionary,1998)

一些学者认为,成瘾这一术语只能用于与药物摄入有关的成瘾(e。g。Rachlin,1990;Walker,1989)情形,而有些学者认为,成瘾也包括一些与物质摄入无关的行为成瘾,如冲动性赌博(compulsive gambling)(Griffiths,1990)、打计算机游戏(video game playing)(Keepers,1990)、过度饮食(overeating)(Lesieur&Blume,1993)、锻炼(exercise)(Morgan,1979)〇10、爱的关系(love relationships)(Peele&Brodsky,1979)〇1、看电视(television viewing)(Winn,1983)〇12等。

但过于迷恋这些行为能否归类于病,这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虽然近年来,网络成瘾的概念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但它能否被合法化,能否被DSM-V或ICD-10所接受而成为一个新的精神障碍病种仍有待时间的考验。

单元二 网络成瘾分类与诊断

一、网络成瘾分类

(一)从临床表现分五类

从临床表现来看,IAD(即网络成瘾)至少包括下列五种类型:

1.色情网络成瘾

色情网络成瘾(Cyber-sexual Addiction)包括网上的色情音乐、图片和影像等,此类成瘾者经常沉迷于观看、下载和交换色情作品。

2.网络交际成瘾

网络交际成瘾(Cyber-relationship Addiction)包括用MUD、聊天室等在网上进行游戏、人际交流,网恋等,这些成瘾者将全部精力投注于在线关系或是虚拟偷情之中。在线朋友很快变得比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成员和朋友更为重要。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导致婚姻危机与家庭的不稳定。

3.网络强迫行为

网络强迫行为(Net Compulsions)包括强迫性地参加网上赌博、网上拍卖或网上交易。

4.信息收集成瘾

信息收集成瘾(Information Overload)包括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此类成瘾者花费大量时间致力于在网上查找和收集信息,伴有强迫性冲动倾向和工作效率下降两个典型特征。上班族更容易患上此类网瘾。

5.游戏成瘾

游戏成瘾(Computer/Game Addiction)包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各种电脑游戏,此类成瘾者通常见于青少年,他们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上游戏之中,往往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容易引起暴力倾向,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二)按成瘾性质分成两类

Davis提出了另外一种分类的方法。他按成瘾性质将网络成瘾分成两类,即特殊病理性网络使用(special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SPIU)和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general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GPIU)。特殊病理性网络使用指行为人依赖网络的某种特殊功能,包括过量使用(滥用)在线色情物质或性服务、在线拍卖服务、在线商品交易、在线赌博等,其依赖的内容原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互联网是其成瘾行为的一个中介媒体;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普通的多维度上网过度,包括在网上无明显目的地浪费时间,如在线聊天和E-mail依赖等。

二、网络成瘾心理诊断标准

对网络成瘾的测量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出现(Chou&Hsiao,2000),大部分的测量研究都是围绕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来进行,DSM-IV(1994)是美国心理协会的一个诊断手册,它常被用于对精神障碍的诊断。DSM-IV里对依赖行为的注释是针对一种物质或是一项活动,它常与无节制、变化的耐受力、戒断症状、失去控制有关。(Thatcher&Goolam,2005a)

但网络成瘾尚没有被APA作为正式诊断收录到DSM-IV里,但该手册里有一个病理性赌博的诊断,作为行为冲动—控制障碍的一个病种被收录其中(Johansson&G testam,2004)。

(一)Goldberg的IAD量表

Goldberg(1996)是网络成瘾概念(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IAD)的提出者,同时他也为IAD制定了一个适合DSM-IV测量的IAD量表,其中包括希望增加上网时间,经常做与网络有关的梦,有持续性的生理、社会或心理上的问题等。

参照DSM-IV对于“病理性赌博”的定义,Goldberg(1996)认为网络成瘾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以下七项:

(1)为求得满足,上网时间显著增加。

(2)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将导致在数天或一个月内发生下列状况:心因性运动不安、焦虑、对网络上所发生的事情反复思念、产生与网络有关的幻想,以及自发性或非自发性地出现手指打字动作。

(3)网络的使用逐渐超出原来预期的频率与时间。

(4)曾努力想要控制或停止网络使用,却徒劳无功。

(5)会花更多时间在与网络有关的事务上(例如上网订购书籍、测试新的浏览器、研究网络上的厂商资料及整理下载的档案等)。

(6)重要的社交、工作及娱乐等活动,均深受网络使用的影响而放弃或减少。

(7)即使发现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心理、生理、社交及工作上不断出现问题(例如睡眠时间减少、婚姻困境、迟到及玩忽职守等),也不会停止使用网络。

(二)美国心理学年会IAD诊断标准

在1996年和1997年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形成了一个比较一致的IAD诊断标准。

即病人如果在1年内表现出下列七种症状中的三种以上即可确诊为IAD。

(1)耐受性。指符合下面任意一条:需要明显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上网时间不变,满足感明显下降。

(2)停止上网后,表现出以下任何一种症状:显著的脱瘾综合征:A1停止或减少严重的长时间的上网行为。B1在A1之后的几天到1月内出现下述两项或更多的症状:a1精神运动性烦躁;b1焦虑;c1强迫性思考网上发生的事情;d1幻想或梦想有关互联网的事情;e1随意或不随意地做手指敲击键盘的动作。C1由于标准B的症状导致了忧郁或社交、工作以及其他重要领域功能的损害。急于使用网络或相似的网上服务来减轻或避免脱瘾症状。

(3)上网的次数比计划的多,时间比计划的长。

(4)一直希望能努力减少或控制网络的使用,但却没有成功。

(5)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与使用网络有关的事情上,如购买网络书籍、尝试新的浏览器、整理下载的资料。

(6)因为使用互联网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工作或娱乐活动。

(7)尽管知道上网可能已经导致了持续或复发性的身体、社交、工作或心理问题,但仍无视这些情况而继续使用互联网。

(三)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大多使用Young(1998)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the Internet Addiction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来对网络成瘾进行测定和研究。其量表内容如下:

全神贯注于互联网或在线活动,下线后仍继续想着上网的情形。

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线才能获得满足。

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但总是失败。

企图减少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会觉得沮丧,情绪低落易发脾气。

花费在网上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久。

为了上网,宁愿冒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或教育机会损失的危险。

曾向家人或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涉入网络的程度。

上网是为了逃避问题或释放一些感觉,诸如无助、罪恶或焦虑、沮丧。(负面结果)

Young的诊断采用的是“八分之五”的模式。即被试对以上八个问题的回答,如果有超过五个肯定的项目,就认为已经网络成瘾。

Young的这八项标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过度使用网络(问题、);(2)冲动控制障碍(问题、);(3)戒断的负面影响(问题、、、)。

对这一标准我们要强调的是,判定网络成瘾一定要看他们的上网活动是用于工作和学习还是用于休闲娱乐或逃避等非工作学习的目的,还要看问题的持续时间有多长。Young同时也强调,网络成瘾者一般上网活动大多出于非工作和学习的目的,而且成瘾时间已经超过六个月,只有这样,才可以考虑为网络成瘾。

但Bread认为Young给出的八项标准,只有前五项是必须的,另外三项标准中至少具有一项才可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也就是说,Bread采取了“5+1”的模式(Beard,2005)。

(四)Griffiths诊断标准

Griffiths(1998)将网络成瘾视为与计算机成瘾、电玩成瘾、电视成瘾类似的科技性成瘾,认为网络成瘾也是科技性成瘾的一种。Griffiths参考DSM-IV的诊断标准,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分为七个指标,认为如果符合其中三个以上,便可判定为网络依赖(Internet-dependent)者。诊断标准如下:

(1)网络使用随着时间而不断增加(即一般所谓耐受性)。

(2)网络使用时间比原先计划所使用的时间还要长。

(3)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网络活动。

(4)社交性、工作性、娱乐性活动时间的显著减少,以满足网络使用时间。

(5)即使网络的使用已经造成工作、学校、经济或家庭问题,但仍然没有减少网络的使用。

(6)会尝试减少上网的时间,但最后仍然失败,或是完全没有减少上网时间的想法。

(7)停止使用网络时会产生如闷闷不乐、忧郁等不愉悦的心理感觉与生理反应(即一般所谓戒断性)。

(五)Shapira等的诊断标准

Shapira等(2003)制定了一个比较简便的关于网络使用的诊断标准,同时加入了一个排除标准,这点是他与过去的诊断标准不一样之处。

(1)与网络使用有关的先占性,至少具有下列表现之一:有不可抗拒的上网体验;网络使用的时间比原计划的要长。

(2)由于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带来了很大的苦恼或引起了社会、职业或其他领域的功能损害。

(3)过度的网络使用不是基于轻度躁狂或躁狂症或其他的DSM中的轴I障碍。

(六)Beard诊断网络成瘾

Beard认为,用自我报告的方式诊断网络成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把病理性赌博的标准应用到网络成瘾是否合适还有待研究;另外,很多的成瘾者不仅存在网络成瘾,往往还伴随其他的成瘾行为和行为障碍。针对这种情况,Beard在成瘾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型(biopsychosocial model of addiction)的基础上,提出应该综合考虑被试的生物化学、遗传、心理、家庭、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诊断网络成瘾。他认为临床访谈(clinical interview)是诊断网络成瘾的重要方式,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操作:

(1)评估网络成瘾者的动机水平以确定成瘾的不同阶段;

(2)获得成瘾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信息,以此评估对生活的影响和诊断网络成瘾。Beard认为把临床访谈与标准的量表相结合是诊断网络成瘾的最好方式,它可以弥补单一诊断方法的不足,对网络成瘾的诊断更加全面。

(七)Shapira等的诊断三标准

Shapira等则从精神病学的角度,结合精神病诊断量表对网络成瘾进行评估,以研究网络成瘾和精神障碍之间的共病性(comorbidity)。结果发现,所有的被试都符合DSM-IV中未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ICD NOS)的标准。研究认为网络成瘾行为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ICD),从临床上验证了Young当初的推断。依据所进行的研究,Shapira等建议对于网络成瘾的诊断应该从冲动控制障碍的角度制定诊断标准,并提出了诊断网络成瘾的三个标准:

(1)沉迷于网络使用,至少具备下列一项:具有不可抵抗的强烈欲望;超过原计划的时间。

(2)对网络的沉迷引起临床上显著的痛苦,对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造成影响。

(3)过度的网络使用不是出现在轻度躁狂或躁狂期,同时不能够由其他轴Ⅰ障碍来解释。并且在其研究中结合临床案例对这个标准进行了解释和验证。结合临床对网络成瘾进行诊断,考虑到了网络成瘾和其他精神障碍可能的共病性,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诊断网络成瘾,也为寻找网络成瘾的成因和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八)我国第一个网瘾诊断标准

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等研究人员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网瘾诊断标准,虽然引起了社会的非议,但仍然是一个较好的诊断参考。其具体内容如下:

长期、反复使用网络,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符合如下症状: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3)下述五条内至少符合一条: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固执地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严重程度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如社交、学习或工作能力方面)。

反复使用网络,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符合下列两项:

(1)过度使用的行为经常受到他人的批评,并导致严重的后果;

(2)尽管个体对网络过度使用的危害有所认识,但仍继续使用。

因为网络成瘾目前还没有一个被接受的统一定义,它合法的诊断地位仍然没有得到确立,所以与之有关的测量工具也就难免出现混乱的局面。更好的、更有效度和信度的量表的产生将有赖于对其定义的统一和其诊断标准的确立。

单元三 网络成瘾的心理测量

一、网络成瘾各种心理测量

(一)Kimberly Young博士第一份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最早对网络成瘾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Kimberly Young博士,她认为,网络成瘾和毒品、酒精以及赌博成瘾的形式相似,并且把网络成瘾界定为不涉及麻醉药物的冲动控制障碍。她认为网络成瘾的实质是冲动控制障碍,而不是成瘾。参照DSM-IV中病理性赌博的诊断标准,她将原来10个诊断标准中的标准6和8剔除,选取比较适合网络成瘾的八个标准,进行修改后编制成第一份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只要被试对其中五个及以上题目给予肯定回答就可以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二)Young网络成瘾测验

后来Young根据这个标准编制了一个20道题目的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 Addiction Test),用于评定网络成瘾及其成瘾状况。Young的标准虽然没有有效的信效度指标,但是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Young的标准对于网络成瘾的诊断具有开创性意义,此后有一系列的研究都采用这个标准来界定网络成瘾的被试。

后来Beard等学者对Young的八个标准进行了修改,认为前五个标准是网络成瘾必须满足的标准,缺一不可,而后面三个标准中,至少有一个符合就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这个修改不仅完善了Young的标准,也使得这个标准对网络成瘾的诊断更加准确和有效。

(三)Brenner网络相关成瘾行为调查表

除此以外,其他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对网络成瘾的诊断问卷和量表。比如Brenner编制了由32道是否判断题构成的网络相关成瘾行为调查表(Internet-Related Addictive Behavior Inventory,IRABI)。这些问题包括:“我已经被不止一次地被告知上网时间太多”、“因为上网我一夜的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我尝试减少上网时间,但我没有成功”,等等。

(四)Morahan-Martin和Schumacher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

Morahan-Martin和Schumacher(2000)设计了一个测量病理性网络使用的量表,该量表有13道是否题,内容主要是以DSM-IV为参照,被调查者只要回答“是”多于四个以上的题目,就被归到病理性网络使用的行列。

(五)Caplan一般性问题网络使用量表

Caplan编制了一般性问题网络使用量表(Generalize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Scale,GPIUS),它由心境改变、在线知觉到的社会益处等七个因素构成,量表的信效度良好。

(六)Davis认知量表

戴维斯(Davis)根据自己的认知行为模型编制了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Davis Online Cognition Scale,DOCS)。

(七)Thatcher和Goolam网络成瘾量表

Thatcher和Goolam(2005a)也设计了一个测量网络成瘾的量表,该量表以DSM-IV里的病理性赌博诊断标准为参照。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者试图只用一个问题来界定网络成瘾(Soule,et al。2003;Petrie&Gumn,1998),如上网时间。而上网时间是最常用来预测网络成瘾的指标(Thatcher&Goolam,2005a),虽然一个指标比较简便高效,但常常会受到限制,或是误判,因为判断是否网络成瘾有很多指标。

尽管出现了很多的问卷和量表,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来建构这些问卷和量表,对网络成瘾应该包括的因素和维度还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

(八)我国的网络成瘾量表

我国一些学者根据国外已有的工具修订和编制了适合中国群体的测查量表。其中台湾学者周倩对Brenner的量表进行了修订,成为汉语版的IRABI(Chinese-IRABI version Ⅱ)。台湾学者陈淑惠自编了“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该量表包含网络成瘾耐受性、强迫性上网行为、网络退瘾症状、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共四个维度。崔丽娟等根据DSM-Ⅳ中赌博成瘾的标准,并参照Young和Goldberg的标准,编制了12个项目的测查量表。白羽、樊富珉等以大学生为样本,对陈淑惠的量表进行修订,建构了19个题目的四级自评量表。江楠楠等则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的物质成瘾标准编制了九个因素共30道题目的大学生上网成瘾诊断问卷。

二、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

从目前网络成瘾的心理测量问卷和量表来看,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还是依据Young的诊断标准改编而来。虽然这些问卷和量表作为区分网络成瘾和非成瘾的重要工具,对于网络成瘾的评定和诊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效度指标,而且问卷和量表的编制者大多依据主观经验,导致这些诊断量表在具体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指导语:下面是有关您上网情况的一些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考。本测验为匿名填写,您做完问卷之后,由您亲自交给我们,我们为您绝对保密。

本测验题为是非题,每个题目后只有两个答案:是或否,请在符合您的选项上画圈。

注意:每个题目后只能选择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圈;每个题目都要回答。

总分:

《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1)量表记分方法:每个题目选“是”或“否”来回答,选“是”者计1分,选“否”不计分;(2)量表结果分析:得分多于5分则判定为“网络成瘾”。(3)量表适用范围:有能力使用网络的所有人群。

指导语:下面是有关您上网情况的一些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考。本测验为匿名填写,您做完问卷之后,由您亲自交给我们,我们为您绝对保密。

每个题目后都有五个等级供您选择,分别按照程度高低用1、2、3、4、5来表示:1.无;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

注意:每个题目后只能选择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圈;每个题目都要回答。

总分:_________

《Young的网络成瘾评定量表》量表记分方法:每个题目分五个等级评分,“几乎没有”计1分,“偶尔”计2分,“有时”计3分,“经常”计4分,“总是”计5分;量表结果分析:40~60分为轻度网络成瘾,60~80分为中度网络成瘾,80~100分为重度网络成瘾;量表适用范围:有能力使用网络的所有人群。

同类推荐
  • 怎样打赢官司

    怎样打赢官司

    本书选择了农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或事例,按照所涉及的不同法律知识进行分类,通过深入的分析,总结出每个案例运用到的相关法律知识,让读者朋友在读懂案例和分析的同时,学会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 《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

    《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

    本书是适应当前各地学习、培训工作需要而编写的。该书多数作者直接参与了《条例》的起草工作,对《条例》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有较深的理解、认识。《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的出版,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及其他法律工作者,学习、宣传、理解、执行《条例》,是有所裨益的。
  • 法律常识全知道

    法律常识全知道

    为了帮助读者轻松掌握日常必知必备的法律常识,以法律的思维理智判断世间的是非曲直,从而规范行为、明白生活、理智处世、合法维权,《法律常识全知道》汇总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2000个法律常识,通过案例、法律解析、法条链接3个板块,对我们在婚姻家庭、遗产继承、合同纠纷、物业纠纷、房屋买卖租赁、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赔偿、消费理财、著作发明、刑事犯罪、诉讼程序等方面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使我们快速、便捷地找到法律上的解决办法,自己就能轻松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是个人、企业经营、家庭必备的法律工具书。
  • 商法学

    商法学

    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属于特别私法。源于中世纪商人法的商法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关于商人的法,相应商事主体与商事行为制度均与具有商人特殊身份有关,与商人商行为有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热门推荐
  • 办公室战争:职场人士不可不知的办公室攻略

    办公室战争:职场人士不可不知的办公室攻略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分清敌友,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稳固自己的地位,如何与上司建立和保持牢固的关系,如何防范办公室内的陷阱,如何找到办公室的同盟军……掌握了这些技巧,会使你在处理办公室人际关系时得心应手,攻防自如,游刃有余。职场就是战场,身处办公室,难免会遭遇惊心动魄的办公室战争。战斗无从避免,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迎接挑战。浩然编著的《办公室战争:职场人士不可不知的办公室攻略》以真实的职场案饲为主线和主体,辅以精辟的分析和点评,在内容上涵盖了同事之闻、上司和下属之间以及新人秘老员工之间的斗争和冲突,旨在帮助读者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限恐怖之舍生忘死

    无限恐怖之舍生忘死

    生意场上的顺风顺水,使得王宇坤对于一直以来的安逸顺利的生活产生了厌倦,在美国谈妥生意之后,纽约酒店中王宇坤为了寻求刺激,选择了恐怖游戏。在这疯狂的游戏中王宇坤的心境渐渐的得到了超脱,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王宇坤进入了一个恐怖片世界之中,奇异的养殖小队,可怕的一场场恐怖片中的生死挣扎以及恐怖片位面的一切,使得这个普通人从绝望中慢慢的走了出来,通过不断的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逐渐的掌握了自己的生死,向着强者之路和那未知的未来不断的迈进......
  • 行垠迹

    行垠迹

    时间长河流溯,滚滚向前……葬歌也好,赞歌也罢。史上人杰浩瀚如同漫天繁星,他们是成为水面上腾起的白沫浪花?抑或是沉在江底泥沙覆盖下等待腐朽的白骨?一堵门,少年途行异域,开启另一个世界的缤纷………后世吟唱流传的,是谁的神迹?
  • 绝世武尊

    绝世武尊

    少年杨真,苍厄天生,与魔鬼交易,以命换力,逆行征途,沿路斩尊神,长枪所向,动乾坤,逆日月,终成绝世武尊!
  • 莽荒奇缘

    莽荒奇缘

    神话时代魔域黑无天欲吞噬融合天之邪念统御三界苍主携八帝决战黑无天于天之涯苍主以道陨的代价与八帝组成八卦封天阵终将黑无天封印于天之涯下万年之后黑暗再次降临九州大地看如何再续神话情缘
  • 爱情尔尔

    爱情尔尔

    或许是过于简单的,校园里面随处可见的,小爱情。谨以此文纪念那些曾经让我们辗转反侧,放不下却收不起,预定千百种结局而终化记忆的爱情尔尔。爱情而已,该是取悦自己,形式自定义。这是我反复不能确定的题目,如何才能更好的传达我定义的这个故事,害怕捧着它的人不懂。或真正害怕的是捧着它的人不站在我的同一边。但是,你捧着它,它就已经离开我,变成你的。但愿故事中的人能让你想起谁,是怀着平静的心;更让你想起某一时的自己,是怀着理解、珍惜、鼓励的心。
  • 武破七杀

    武破七杀

    玄奇山崖,普通少年,神秘钥匙,古神老师?一段奇遇,开启了一个少年的强者历练之路。翻手云,覆手雨,只手遮天笑傲天地。
  • 锦薄凉:媚妃不承欢(免费全本)

    锦薄凉:媚妃不承欢(免费全本)

    推文:九歌也就是俺的都市重生,豪门小三文:《浮生醉卿心》:文文任意门:http://novel.hongxiu.com/a/401438/(开始可能更新的比较慢,因为要存稿子,乃们懂的……嘿嘿,如果喜欢的话就尽情的毫不犹豫滴收吧~~亲~俺可是包邮滴哦~)爱为何,情为何?终究不过一场算计,一场阴谋。============偶是分割线============【白紫蕴】她,幼时亲眼目睹爹娘惨死在自己面前,一场火,白府刹时变成灰烬。从此,她的眸染上妖艳的红,她的心化作坚硬的石。十年的艰苦蛰伏,她遇上了那个拥有一双美丽眼眸的男人,他说会助她完成复仇大计,而她的心竟深深陷入他深邃的眼眸之中,无法自拔。但是,却不知,那美丽深邃的眼中,埋藏着的竟是惊天阴谋,而她,只是他的一颗棋子。耳畔边,依稀回响着他波澜不惊毫无感情的声音:“蕴儿,随他的意,今晚,你去倾天居侍寝。”她惊,难以置信,他竟亲自下命令让她去服侍另外一个男人。心,终还是会痛的。这个男人为何会如此狠决?【洛翼铭】万人敬仰的圣上,独爱青楼女子白紫蕴,为她倾尽自己的柔情。却不知,他的痴情换来的只是她的不屑与绝情。终记得那晚衣衫凌乱的她,眸带倔强的她,字字如箭:“我,白紫蕴,从来都不曾爱过你,一刻都没有。”心不是没有痛,只是被爱伤的千疮百孔,再也感觉不到痛了……这个女人,如若不爱,他也不会放她,他要将她牢牢锁在身旁,囚禁在身旁。【夜夕】他是暗夜主上,心有抱负。她遇上他,是他一手策划,她知道,他的抱负只有这个魅惑众生的女子才能实现。但是,她爱上他却不在他的计划之中,但这却成为了他套紧她,防止她背叛逃离他的筹码。他没有爱,对她也只是虚情假意。但是为何,在看到那泛着冷光的剑刺进她的胸时,他的心感到一丝的疼?*************她不曾想过自己会进那阴冷的冷宫,一年的时间,再度重见他时,他的身边却不再有她的位置,而被一个大肚便便的柔美女子所代替,他望向女子的眼神亦如他以往望向她,柔情,宠溺,他唤她云儿。而她却成为了这个他宠爱女子的宫女,赐名:无情。======================偶是分割线===============================无情如何,有情又如何,悲欢离合,人生在世,终究逃不过红尘
  • 只愿做你的一霎烟火

    只愿做你的一霎烟火

    公园的一次邂逅,机场的一次错位,换来了她别样人生。不一样的人生,自然有不一样的烟火,是否绚烂精彩,只愿做到问心无愧。他,因为她的到来,从此心里多了一丝光亮,冷酷的外表下究竟隐藏了多少?会因为她的出现而敞露心扉吗?这个绚烂的暑假,究竟隐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