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1700000065

第65章 65在《莽原》周围

《语丝》虽然力图表现出反抗的精神,慢慢地,却有了疲劳的颜色了。《现代评论》的小圈子不是鲁迅愿意涉足的,其中多是名人,可是灰色的调子很明显。《京报》的有些周刊多载关于花草或旦角之类,已入于无聊庸俗一流了。于3月间创刊的《猛进周刊》倒不失其勇,而谈论新闻政治的文字却又太多。北京的出版物,屈指数来,使鲁迅真正满意的似乎还没有。

他这个人,生来是不会听命于人的。作为文艺运动的战略家,他的工作必然带有开拓的性质。这时候,一个新的计划在他的心里酝酿成熟了,就是:由自己着手办一种刊物,作为《猛进》的友军。

设想中的刊物,当然不能等同于《语丝》。他认为,最大的特点应当是,把青年的力量摆到首要的位置上。无论编者和作者,都必须是青年。青年单纯、热情、敏锐、大胆,没有太多的人际纠葛和精神负累,因此战斗起来也就无所顾忌,不易妥协。虽然,其中也有保守分子,但世界的新锐力量,毕竟只能在这部分人中间寻找。在北大,前些年支持新潮社和春光社,基本上是出于这种动机,只是那时候,培养文学新人的成分要更多一些。现在,白话文学基本上取得了对复古派的胜利,比起思想革命的任务,制作一些小说诗歌之类,实在已经算不得很急迫的事情了。所以,应当有更多的刊物起来,造成战线,开展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

他曾给《猛进》的主编徐旭生写信说:“现在的各种小周刊,虽然量少力微,却是小集团或单身的短兵战,在黑暗中,时见匕首的闪光,使同类者知道也还有谁还在袭击古老坚固的堡垒,较之看见浩大而灰色的军容,或者反可以会心一笑。”那么,未来的刊物自然也不必求大,而以类似的“小周刊”为宜。

4月11日夜间,鲁迅买酒邀高长虹、向培良、荆有麟、章衣萍五人共饮,大醉方休。他难得这般畅快地喝酒;平时醉酒,几乎都是赶上极苦闷的时候。正是在这次酒会上,他们共同决定了一个刊物的命运,从而使鲁迅的设想现实化了。

《莽原》诞生了!

事情的进行本来没有这么快。当它还只是一种计划的时候,有人向邵飘萍透露了消息,他就立即把广告给登了出来,并且夸大得厉害。报人的手眼来得特别快,这使鲁迅非常气恼。第二天,他草拟了另外一份广告,硬令登载,且不许改动。邵飘萍添了几句不相干的按语,便一同发表了。

鲁迅在预告中这样表明刊物的宗旨:“总期率性而言,凭心立论,忠于现世,望彼将来。”不管“将来”是否有这么大的诱惑力,他总是喜欢使用它。

邵飘萍为了改革《京报》,扩大它的影响,除聘请孙伏园主编副刊外,还请各文学团体和学术团体代编了一些周刊或半月刊,随《京报》附送,广告说明,由鲁迅编辑的刊物,将取代原来的《图画》周刊,作为《京报》的第五种周刊,于每星期五出版。

刊物的名目叫“莽原”,也是采用《语丝》的办法,从字典上随手翻捡得来。报头是找一个八岁的孩子写的。鲁迅十分喜欢那歪歪扭扭的笔迹,而以幼稚为佳兆。“莽原”二字也不错,有大旷野的精神,意义比《语丝》要好得多。

为了对外联络的需要,他们把荆有麟在西城的住址定为莽原社的社址。其实,除了办刊前的那次酒会外,莽原社并无其他集会和任何组织章程。他们是散漫的一群,不需要什么纪律之类的约束。自由结合才是重要的原则。鲁迅被推举为编辑,只是出于思想的凝聚力,比起他们,显得更为老练和能干而已。

《莽原》出版不久,向培良往河南办报去了,章衣萍平时又不大做文章,所以具体的编务和撰稿工作,主要落到鲁迅、高长虹、荆有麟三人身上。

高长虹出身于山西的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他从小养成孤僻和反抗的性格,敢于叛逆自己的封建家庭。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在教员们的严厉监视下剪掉了辫子。十五岁时,父亲要他到天津报考法律学校,遭到他的断然拒绝。可是,他却服从了祖父之命,跟一个没有文化而且缠足的乡下女子结了婚,更不幸的是接着有了一个令他终生眷恋的孩子。袁世凯复辟称帝时,他还在中学读书,偏不肯参加学政界开提灯会的劝进活动,还写了一首《提灯行》的诗,对山西的复辟势力加以痛斥。这样,他当然要受到学校当局的压迫,不得已逃离太原,回到孟县老家。

1924年下半年,高长虹离开山西,来到北京。在一条僻静的胡同里,他创办了《狂飙月刊》;在这以后,又创办了两种周刊:《世界语周刊》和《狂飙》周刊,积极从事“狂飙运动”。

10月初,他带了两期《狂飙月刊》和一首新诗《离魂曲》,拜会了孙伏园,他表示希望得到支持,使诗作能在《晨副》发表,并且谈了争取出国深造的打算。孙伏园热情地接待了他,愿意给予资助。但不久,孙伏园辞去了《晨副》的职务,《离魂曲》不能发表,他的出国计划也便随之落空了。

当孙伏园起手办《京副》的时候,高长虹再次访问了他。他告诉高长虹说,前些天跟鲁迅、王品清等一起吃饭时,鲁迅曾经问起“长虹”是谁;接着,大家打听鲁迅对《狂飙周刊》的印象,鲁迅回答说是好的。

高长虹听到这个消息,精神极为振奋,决定找机会拜访鲁迅。

是将近岁暮的大风的夜晚,高长虹第一次来到西三条,携着他编辑的几份《狂飙》。

据高长虹后来的回忆,这一次,鲁迅的精神特别奋发,态度特别诚恳,言谈特别坦率。此时,鲁迅正在《语丝》上发表“野草”系列,长虹则在《狂飙》上发表“幻想与做梦”。对于“野草”,长虹十分惊异于它的深邃,意象与辞采。谈起这方面的创作来,鲁迅说:“‘幻想与做梦’光明多了!”这句话留给长虹的印象相当深刻。但是,长虹也毕竟体会到了彼此思想的不同,觉得同《工人绥惠略夫》中的亚拉藉夫与绥惠略夫会面时的情形相仿佛。

高长虹以绥惠略夫自况,亚拉藉夫自然是鲁迅了。可是到了后来,鲁迅却被诅咒为“无灵魂”,“倒卧在青年脚下的绊脚石”,“用捣鬼与造谣而假装其若有权威者”;而亚拉藉夫则始终是“理想家”,“为爱做了牺牲”。这是很有戏剧意味的。

也许如高长虹感觉的那样,鲁迅是一个“直觉力很好的人”。他几乎一开始就确定高长虹是安那其主义者,因此谈起话来,多有意见不合的地方。高长虹有才气,很能作文章,至于文章的晦涩难解倒在其次,艺术这东西也不必一定求同。重要的是不失为旧轨道的破坏者。在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和研究系,批判传统的文化观念,改造国民性,提倡世界语等方面,彼此大的方向还是颇为一致的。至于有点骄傲,鲁迅想,青年人大约总是难免的吧?但也不要求之太苛;他还在发展的途中,谁能估计他将来不会改掉这些呢……

对于《莽原》的工作,高长虹是肯干而且能干的。不论个人事务如何繁忙,也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他总是在刊物截稿的前一天将稿子送去。《莽原》几乎每期都有他的作品,有时甚至同期刊登好几篇。此外,他还约请了尚钺、高沐鸿等人撰稿,扩充刊物的实力。

《莽原》的出版,是没有编辑费和稿费的。鲁迅知道高长虹困难,所以特地关照出版者,破例每月单独付给他十元左右的酬金。在鲁迅个人,也会送给他一些书籍,或者资助他一点旅费。总之,应当设法保证一个人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人是要反抗的,而生活总是宁静些为好。

作为莽原社同人,鲁迅与高长虹之间的来往颇为亲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两人会面不下一百次。高长虹经常是一个人到鲁迅的家里来,只是鲁迅不知道,暗暗地,他竟也爱上了许广平。

尚钺原来是鲁迅所熟悉的学生,只是没有直接交往过,他第一次到西三条,是由高长虹陪同前往的。

有一次,严重的气管炎刚刚好转,尚钺便带着在病中写的几篇短稿,一个人跑到鲁迅家里去。经过这次造访,对于鲁迅,便不复有先前的敬畏之感了。

鲁迅早已得悉他卧病的消息,所以他一进门,便马上问起疾病的情况。尚钺仔细地诉述了在气管炎以后,又得神经衰弱症时,鲁迅安慰他说“研究文学的人,最易患神经衰弱,以后只要不再深夜读书写稿子,也许会好起来。这一回,你恐怕是受了气管炎的影响,需要充分的休整。我有一个治神经衰弱的方子,曾经试验有效的,你买来试试看。”说着,开了一个药方,又从抽斗中取出三块钱交给尚钺,叮嘱道:“大病才好是不宜多走路的,还是坐车吧,大概有三块钱也就差不多了。”

不久,轮到鲁迅病了,虽然他常说自己不会生病。星期五的下午,尚钺到北大一院上课,看见鲁迅请病假的条子,下课立即赶到高长虹那儿,探听了病情以后,径直跑到西三条里来。

鲁迅正端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稿。

尚钺走进屋内,很注意看他的面孔,发现那脸色比平日红润了许多,眼皮却有些微肿,该不是发烧的现象吧?问起鲁迅,他却说:“没什么,大约是感冒,休息两天便会好的。”

“先生怎么不休息呢?”

鲁迅沉吟了一下,摩挲着手头的样稿说:“这是这一期《莽原》的校样,前天就拿来了,直到今天我还没有动手。”

“让我和长虹两个校对好了,先生多休息两天。”尚钺取过样稿,自告奋勇地说。

鲁迅又从桌面上取出一叠原稿交给尚钺,说:“好吧。仔细一点。要知道文章上的争执,常常因为一个字的错误,引起很大的误解。”停顿了一下,才又微笑着说,“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

尚钺一面点头回答,一面打开样稿来看,发现头一篇就是自己的,而第一页已经校对完了。鲁迅凑过来说:“这一页已经校对过了,你没有校对过吧?有错误就照着这样子改。……不过,最好明天能校完。”

尚钺从来不曾校对过,看见这个校样,心里非常不安。现在,他才知道自己的潦草字体是怎样地令先生烦恼,消磨着先生的宝贵的时间和生命。而先生呢?却从来未曾要求他把字体写工整,或者重抄一遍稿子。

“先生早就应该叫我把稿子重抄一遍的。”尚钺赧然地说。

“青年总有一个时期要草率一点的,”鲁迅笑道,“如果预先规定了一种格式或一种字体来写,恐怕许多好文章都写不出来,要消灭到格式和字体中去了。目前的问题,只是写,能写,能多写就好。”

这时,尚钺忽然记起前不久许多朋友在这里闲谈的情景来。

鲁迅曾经幽默地提出稿子字体的比较问题,并且随手拿出在座许多人最近的稿子来排名次。大家跟他开玩笑,都说他的字体要列入最坏的等级,他就笑着指着尚钺,提出抗议说:“还有他的,我的还不能列到最劣等。”大家听了大笑,一致承认了他的看法……

当时,尚钺只当先生说笑,所以并没有引起注意,现在看了校样,才深深地感觉着罪过。

第二天,他把校完的样稿送给鲁迅。鲁迅接过以后,又按照原稿找出几个错字来,温和地说:“你昨天走后,我忽然想起这几个错字来。我虽然在顶上点出来,但并未改。本来是想等作者来,问一问是否有特别的用意再改的。现在时间来不及了,都给他改正好了。”

事实上,尚钺校对时并没有看出错字,自然连错字顶部注的小点也没有看见。这时候,他虽然按照先生的意见一一改正过来,心中却惭愧万分:自己太不负责任了!而先生为了使自己认识错误而又不伤害一个青年人的自尊心,却是曲折婉转地绕尽了圈子!……

接着,鲁迅从校对问题谈到创作的态度。他说,无论创作或翻译,都同校对一样必须十分精细,此外并无窍门。

尚钺笑着说了一句:“霹雳火秦明要是也来写小说,做翻译或者当校对,一定要失败的。”

鲁迅抓住这个机会,随即提出“忍耐”两个字。尚钺觉得,好像这是特意针对自己说的,因为先生曾经几次提到过自己性情急躁的毛病,于是怀着感激,仔细地聆听他就这两个字所做的出色的发挥。

他说,无论创作长篇或短篇,第一个问题当然是思想,而能使思想充分表达的便是“忍耐”。忍耐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只有忍耐,才能对问题或材料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周详的思考;只有忍耐,才能深入开掘,由皮肤直进入到血肉里边去;也只有忍耐才能使浮游在意识中的字句,恰当地运用到人物的动作、背景和情感表现上面。如果作者缺少了深切忍耐的功夫,人物便会出现二重或多重人格的分裂现象,严重的,还会因作者的复杂经验而互相对立起来,比辜鸿铭在北大讲皇恩更加使人感觉不调和。这样,一篇作品的全貌,便因一句一字而使人感到灭裂了。文字虽然是小缺点,影响却是很大的。

他一面说,一面在尚钺过去的作品中举例说明,最后恳切地鼓励说:“你有你的特殊作风,只要努力,这些小障碍是不难克服的,现在,你已经比写《黎明》那时候进步得多了。”

尚钺告辞出来,顿然觉得世界光明了许多。一个从来不曾感受到人间的挚爱而为苦闷和孤独困扰着的青年,一旦受到一位他所敬爱的长辈的充满期望的抚弄,他的心,便由于某种自信的启示而突然变得平静起来,一如无风的春水。过去所经历过的一切,此际都如游丝一般在上面浮动:破败的家庭,学校,朋友,时时的梦想……只是刹那间换了一种颜色,沐浴在一片清朗的阳光之中了……

夜饭过后,几个青年朋友在老虎尾巴小聚,谈关于《莽原》的问题。

鲁迅说,外来的稿件并不少,可惜大多都属“言中无物”之类;只要言中有物,即使文字技巧差一点,也当非常欢迎的。因为《莽原》本身,就并不是什么“纯文艺”或具有什么崇高水准的刊物。

但有一点,大家的观点同鲁迅是一致的,对于“脂粉骷髅”式的小说或散文,以及“祖母教训”式的新诗,即使作者的名望很大,也不得不表示奉还的歉意。《莽原》所追求的不是什么优美与空灵,如果不能保持它的粗糙泼辣的青年态度,它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

“名气”这东西是不能照顾的。鲁迅谈着,顺便提出一位发表过很多文字的作家来。

这位作家第一次投稿当然使用原名,看罢之后,鲁迅认为不必借重,便把稿子退回去了。不久,他变了名字,又投来了一篇。鲁迅认定稿子是他做的,但是为了他的热心,不得不多看几遍,结果还是决定:《莽原》不需要这种“光荣”。

接着,大家便把这位作家搁到一边,由文学家的问题胡乱扯开去。从托尔斯泰到高尔基,从西洋文学到林纾,还有文学史上的各种轶事趣闻,谈得津津有味,尚钺向鲁迅提出问题说:

“文学史上许多文学家为什么大多都要前一辈的老文学家来提拔?好像拔萝卜一样,即使拔起来,许多根须都被拔断了,就算被拔出头也很痛苦呵。”

这个比喻精彩极了。大家深有同感,好像每个人一下子都变成了萝卜;而鲁迅,正是一个专拔萝卜的人。他带病给长虹校稿,直至咯血也不肯休息。荆有麟的稿子,发表前必定经他过目与修正,甚至有时候想不出的字词,也都空出格子来由他代为填写。他很欣赏朱大枬,连续发表他的作品,可是在文坛上,有谁会认识这个十八岁的小青年呢?……

鲁迅笑着回答:“萝卜所以要拔,还是因为他有块茎,如果没有这点块茎,”他说着,双手向上一提,做出拔萝卜的样子说,“像那位作家一样,提起来只是像所有的草一样的一点细根,谁又肯费这个气力?”

这时候,座中又有一个发问道:“像林纾有那样的文字技术,为什么不创作几本中国名作,而偏偏去做西洋名作呢?”

鲁迅幽默地说:“如果没有一个‘西洋通’做助手,给他设计取材,恐怕林先生做的西洋名著也很难出版,至于这些名著的作者是谁?还得有‘考古癖’的人去研究一下。”

突然,女工拿着一张名片走进来。鲁迅一看,立刻把片子交回给她:“说我不在家。”

他继续说道:“林先生所以要做这些西洋名著,大概是想到了什么危言,才连带想到利用某些中国人自庚子以后的崇洋心理。”

女工又手擎片子笑着跑进来说:“他说他下午看见先生回来的,有事要见先生。”

鲁迅立刻沉下脸来,拿过片子走到门前去,提高了嗓门向女工说:“你再去对他说:我说不在家是对他客气。”

这人是谁?也许是哪位作家吧?或是别的什么名人?大家都在猜想。可是,见鲁迅回来后改变了脸色,便也没有谁提出询问。

鲁迅站到窗前,背着大家,没有说话。

窗外。枣树傲兀地刺向天空……

《莽原》出版后,立即成为北京青年热心的读物。冬芬在《京副》上发表《读过〈莽原〉》一文,充分说明了它在青年读者群中的影响。

文章说:“盼望,盼望了好久,有几个带着多少呆气的青年叛徒,揭起竹竿,举起投枪,对于伶俐地领着柔顺的一大群绵羊的聪明人,即是在虚伪、卑贱、微弱和欺诈的中国国民性里面抬头的聪明人,也即是以保守为稳健,以中庸为达道,以泥古为博学,以圆到为得体的聪明人,起了一个大大的反动,或说是打得他们落花流水,最好是斩草除根。我的盼望,如果是一部分有朝气的青年所共有的话,那末,我要跳跃着告诉他们我的盼望已有了归宿了!因为思想界的‘梁山泊’已发现在‘首善之区’的北京了,他们那‘没有什么宗旨’,‘只在道出自己’的告白,已开始贴在青年人的心底里了!简单一句话,在我们中国的思想界,已有了一伙青年底的叛徒了!他们的头领,却不是专爱招降的宋江,那是一个偏爱打人的李逵。你道他们的窠穴是什么?原来就是我们早已读到的《莽原》——伏着青年叛徒的《莽原》!他们的头领是谁,就是被学者骂过的鲁迅先生——不爱妥协的鲁迅先生。”

随着鲁迅离京,《莽原》解体,周围的青年开始背叛他。其中,反对最力者就是他最为爱惜的高长虹!

同类推荐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2)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刘永好抓住机遇、借改革之东风迅速崛起成为大陆首富的非凡经历。刘永好,1951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市。1982年,刘永好同三位兄长一起辞去工职,用筹集来的1000元开始了创业。1988年,积累了第一个1000万元。1992年,注册成立希望集团。2001年度的《福布斯》个人财富排行榜上,刘氏四兄弟以8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位居排行榜榜首,成为大陆首富。我们是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所以先富要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感到担子更重,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发展,更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回报社会。国际上很多大公司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对社会责任感的注重。
  • 阶下囚:宋徽宗

    阶下囚: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其人很有文采,但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最终落个国亡被俘、折磨而死的下场。当政期间,他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大肆搜刮民财,大建宫观,并且信奉道教,发给道士俸禄,自称是“道君皇帝”;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对外进行战争,在1120年,与金朝订立盟约要夹攻辽国。结果导致后来金军南下攻宋。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阶下囚徒:宋徽宗》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宋徽宗的一生。
  •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本书与读者分享俞敏洪的创业经验、处世哲学、人才策略、管理之道、危机应对及发展之道,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集中了俞敏洪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俞敏洪的人生江湖》将从不同的角度带你走进俞敏洪的人生,翻开的每一页都将为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故事,为你带来不一样的视野!本书是对创业者、管理者的忠告与提醒,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它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精彩的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其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
  •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从居里夫人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为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再现了居里夫人坚毅、勇敢、热忱的品质和为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能够真切地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坎坷而的人生历程,铭记她为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热门推荐
  • 胭脂泪芸

    胭脂泪芸

    本书只是纯属虚构,请大家不要见外,而且,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文笔不好,请见谅。这是一本套书,这是第一本,以王源为主,下一本是一千玺为主!第三本是以王俊凯为主!最后,清穿!
  • 七哥探阴阳

    七哥探阴阳

    一个从出生就各种不顺各种坎坷,机缘巧合拜师学道降妖除魔,五行八卦,奇门遁甲,风水占卜,亲情,友情,爱情,看一代阴阳先生如何除魔卫道闯荡江湖,跟着老七一同去探索玄学背后的重重谜团。
  • 仗剑贯长虹

    仗剑贯长虹

    问:“世上明明不相关的两个人为什么会走到一起?”答:“宿命。”问:“故事里面为什么总这么多的恩怨情仇?”答:“欲望。”问:“故事的结局是什么?”答:“无果。”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就像是岚山派建派祖师爷刻在山门上的两个字随缘。好比珠玑子十多年前在岚山下拾到火麟儿,在她五岁的时候收她为徒,为徒儿背负罪责,是劫还是缘?十多年后火麟儿偷入藏剑阁取走禁忌之剑饮血,下岚山遇到南国逃难王子南诺和南皓,卷入了一段江湖与领土的你争我夺,是劫还是缘?缘起如风起,缘散如烟去。一切的故事就如同慢镜头定格在一幅幅画面上,逝去又抹不去。
  • 桃花源之寻爱

    桃花源之寻爱

    寻爱的历程漫长与心酸,能与你擦肩而过是多么奢求的事,我们生活在同一空间我们能否相遇。
  • 青春进行时:学霸学神都别闹

    青春进行时:学霸学神都别闹

    当学霸遇上学霸,会是怎样的一番风采呢?一个富家兼学霸女,小时被一个小男孩救下,并许下啦承诺,几年后再见当初的“救命恩人”却不识,却错识啦恩人,兑现本不该对“他”兑现的承诺,最终女主会和谁在一起?
  • 凤落九泉:妖孽王爷暖心宠

    凤落九泉:妖孽王爷暖心宠

    在一次意外中,她赶上了穿越时空的潮流;而她,幽无大陆大名鼎鼎的废柴小姐,因家姐的陷害而失去生命。当她变成她,废柴变成天才,这个世界又将发生什么改变?她说:欺我者,我必十倍百倍还之;辱我者,直接杀之!随着时间的流逝,她身边出现的人各种各样,绝世好男人,神秘强者,甚至连花心种马男都甘拜下风,为她洗心革面。而她,面对他们,最后,将会是选择谁?花落谁家?敬请期待……简介无能,请看内容!
  • 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

    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

    王逸凡始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当初她有男朋友,他还能不懈追求。在说好了“好好做同事”后,却又在年终晚会结束,再次招惹她。
  • 妃常财迷之王的金牌妃

    妃常财迷之王的金牌妃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杀手界的第一名,虽然是倒数的,代号妖夭,凡是出任务皆失败而归,最终终于看破这个行业是多么特么的不挣钱,誓死也要脱离。然而却不幸的惨死,唉!宝宝下辈子在完成挣很多钱的任务吧!临死前,她是这样对自己说的!再次醒来竟然意外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朝代,爹爹不疼舅舅不爱,小妈还太坏,真是让人忧桑!每天勾心斗角玩的不亦乐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之问道系统

    异界之问道系统

    杨小云玩问道的时候不小心穿越了。来到了一个与地球完全不一样的异世大陆。重点是,他还带了一个问道系统
  • 和希望一起飞

    和希望一起飞

    中考时,因没考上重点高中,我不禁感到心灰意冷。父亲的斥责在我眼里成了唾弃,母亲的鼓励也被我视为唠叨。一种难于道明的青春年春年少时期的叛逆使我开始憎恨这个世界,开始与父母、老师甚至自己作对。班主任曾私下不止一次对我的同学断言,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有出息的话,那一定是上天瞎了眼。对此,我从来深信不疑。那时候的我是学校最鲜活热辣的反而教材,老师可随时毫无顾忌地当着同学的面将我贬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