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1600000010

第10章 八、秦之兵家

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造就了一批研究战争的人物,这便是兵家。兵家也就是军事学家。他们与专门带兵打仗的将军不同。他们也带兵打仗,但是却主要从事军事理论的研究,注意战略问题。孙武、孙膑、吴起、尉缭等便是这样的人物。秦国在军事上的战略决策,便是出自这类军事学家尉缭等人的主张,这些主张获得通过,并使秦最后统一了六国。

(一)战国的兵家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兵家放在《兵书略》中。《兵书略》又分《兵权谋》十三家,是“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兵形势》十一家,是“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变化无常,以轻疾致敌者也”;《阴阳》十六家,是“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兵技巧》十三家,是“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他对兵家的起源、作用及发展,作了如下的叙述:

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洪范》八政,八曰师。孔子曰:为国者,足食足兵。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明兵之重也。《易》曰: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用上矣。后世耀金为刃,割革为甲,器械甚备。下及汤武受命,以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司马法》是其遗事也。自春秋至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繟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

他所记录的兵书共53家,790篇。这是一段简要的汉以前的军事史。从班固所列的书目及作者名单,已可见战国时军事家人数的众多。频繁的战争,使军事学也成了一门热门学问。《兵书略》一开头便有两个孙子。一个是《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师古曰:孙武也,臣于阖闾。一个是《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师古曰:孙膑。

孙武,字长卿,齐国人。齐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四姓之乱”,田、鲍两姓与栾、高两姓贵族为争权而相攻。孙武出奔吴国。吴王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闾曰:可以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百八十人”。这便孙武操演美女,不从令者斩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孙子兵法》经孙武所著的是十三篇。《艺文志》所说的八十二篇,是汉代成帝时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时,将后来附益的部分杂入,故成八十二篇。曹操所注的《孙子》也是十三篇,流行于今。1972年,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300余枚,十三篇都有文字保存,与宋刻本《十一家注孙子》基本相同。青海省上孙家寨也曾于1978年出土过《孙子兵法》木牍。孙武在吴帮助阖闾攻打楚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认为,军队是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支柱。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有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所谓道,是“令民与上同意也”,即上下同心。天是天候、气象。地是地形、道路。将是统帅的素质即才能、修养、品质。法是军队组织、将吏职责、供应、管理等制度条令。从这五个方面来看“圣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他把战争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来考虑分析,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思想的、自然的各种因素。因为战争是经济的消耗,所以他主张速战速决。他说: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战争究竟是有损失的,他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因此,“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但如果要打,就应该打歼灭战,“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在战略战术上则要求“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的军事思想十分丰富,被称之为“兵学鼻祖”。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卫国人,曾任鲁国将军,魏国西河郡守。他早年曾拜曾申(曾参之子)为师学儒学,以后改学兵学。吴起在鲁,不得重用而入魏。魏国正在变法,李克说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吴起在魏为将,率军攻秦,两年中占领秦的临晋(陕西大荔东南)、元里(陕西澄县南)、洛阴(大荔南)、繠阳等地,黄河以西至洛河的大部分地区为魏所有。魏任吴起为大将,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即位,受奸臣挑拨,被免去西河守。吴起赴楚,时年约57岁。吴起在楚国后,被任为令尹,佐楚悼王变法,变法后的楚国,“南收扬越,北并陈蔡,兵震天下,威服诸侯”。楚悼王病死后,楚国贵族在悼王治丧期间聚众射死吴起。吴起伏在楚王身上,以致群臣虽射死了吴起,但也射中楚王。楚肃王即位后,追究起射中王尸的事,楚国作乱的70余家,被依法夷三族。吴起临死也设计了死法,也算报了大仇。《艺文志》载吴起兵书《吴起》四十八篇。他的兵书在当时也很流行。韩非在《五蠹》中说,当时“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战国学者也盛赞吴起:

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

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吴起与秦战,舍不平陇亩,朴繡盖之,以蔽霜露。

吴起的著作传至现在,仅余六篇。他的军事思想是“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近战;不和于陈,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对于治国治军,他的思想是:“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这和他曾学过儒家的思想有一些关系。对于六国之军的特性及对付的办法,他也有一套措施。如,对付秦军:

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

对于齐、楚、三晋,也各有措施。其他几篇,分别为《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对《吴子兵法》,近人有怀疑为伪作的。这是清人以后的说法,在明代以前还没有这种说法。但是,从其中的事迹及内容看,怀疑者的证据尚不足。它是先秦吴起的作品大约不成问题,经过后人整理、编次是显然的。它被汉以后各朝重视,宋人曾编入《武经七书》。在国外的日本、英、法、俄、德都有译本。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孙膑是齐国人。阿为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为今山东鄄城北。孙膑生于公元前356-前301年。孙庞斗智是广为流传的故事。其实,传说故事毕竟不是历史,庞涓也是一位军事家。《汉书·艺文志》在《兵书略》兵权谋家中有《庞繢》三篇,在《诸子略》纵横家中有《庞繢》二篇,为燕将。我以为,庞繢即庞涓,一音之转。纵横家多数知兵,范雎、张仪是其例。庞涓的对手是孙膑。

孙膑到齐国后作了齐将田忌的门客。在齐威王与田忌赛马时,他给田忌出了一个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王上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的办法,取得三比二胜的结果。这是运筹学的妙用。诸葛亮认为“此兵说也,非马说也”。将之称为三权。“兵之有三权也”,“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三权也者,以一权而致三者也。管仲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呜呼!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诸葛亮将这“三驷之法”上升到军事理论上,给予了高度评价。孙膑在齐国帮助田忌于齐威王三年(公元前354年)用围魏救赵之法,使赵国免遭魏国围攻。于齐威王十四年(公元前343年)马陵之战中,解了韩国之危,同时杀了庞涓。孙膑兵法班固在《艺文志》中已有著录,《隋书·经籍志》已不见其名,可知是东汉以后失传了。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共440余枚,11000余字,被定为《孙膑兵法》。这些残简记录了孙膑的战争观以及选将、选兵、阵法以及处理不同形势的措施等。他认为:

夫兵者,非士恒世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存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

简中“士”借为“恃”,恒势者常势也。指出在战争中不要依靠永远不变的形势,因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他还指出战争的后果,要求不要好战,也不应贪胜,要有充分的准备。自己要有准备,对敌人则“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样就可以以少胜多,“以一击十”。简中还讲了各种兵力作战的方法、各种阵法适应场合、作战失利的各种可能、选兵等问题。

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这批著名的军事家。他们的军事战略思想孕育了当时的许多著名的战将,如白起、伍员、田单、李牧、廉颇、王翦、李信、蒙恬、王贲、蒙毅等人。其中一些将领在秦国最后统一六国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这些军事学家的军事思想还长期地给予后代兵家以营养,有些人甚至对世界军事理论也有不朽的贡献,如孙武、吴起等。

(二)秦之兵家

秦国从穆公以来,一直招徕列国人才为己用,这也是当时的列国形势形成的人才流动的大氛围所给予秦国的。百里奚、蹇叔等人是穆公时期的军事家,也是政治家。秦孝公以后的商鞅,既是变法的主角,也是军事战略家。他提出农战思想,提出要发展农业经济,足兵足食,认为这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对当时六国如何统一,他认为解决的办法是用战争解决问题。他说:“名尊地广以至王者,何故?战胜者也。名单地削以至于亡者,何故?战罢者也。不胜而王,不战而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他为了鼓励士卒努力作战,制订了赏罚规定,以在战场上的勇敢表现作为检验的标准和赏罚的尺度。在他的治理下,秦国的军队成了战国时最勇敢善战的军队。荀子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这便是秦国的军队。对此,张仪在游说六国君主时也曾以秦军的勇武来恐吓六国君主。他说秦军作战时,不戴头盔,赤膊光脚向前冲锋,左手提着敌人的头颅,右腋下挟着俘虏。就是凭这样一支军队秦王政才能扫平六合,虎视神州。秦王政喜欢这支军队,在他为自己死后灵魂回归的陵墓旁,还安置了七千多尊陶俑,作地下冥军,以陪伴他在泉下孤独的灵魂和保卫他地下王国的安全。有的军事史将秦始皇帝也说成是军事家,这是有点过分了。不能因为他是皇帝他也就成了军事家。这恐怕是帝王万能论了。

促成秦王政统一六国的军事战略家另有其人。向秦王政作攻六国战略的有一位叫顿弱的人。他向秦王政说:

山东战国有六。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秦王曰:山东之战国可兼欤?顿子曰: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资臣万金而游,听之韩魏,入其社稷之臣于秦。即韩瑰从,而天下可图也。秦王曰:寡人之国贫,恐不能给也。顿子曰:天下未尝无事也,非从即横也。横成则秦帝,从成则楚王。秦帝即以天下恭养,楚王即王虽有万金弗得私也。秦王曰:善。乃资万金使东游韩魏,入其将相;北游于燕赵,而杀李牧。齐入朝,四国毕从。顿子之说也。

从顿弱说的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来看,这是秦王政平了繣?之乱以后将其母赶出咸阳的事。顿弱的建议,一是说明了韩魏在秦统一中的重要地位,欲统一六国,应先占有韩魏;二是以重金贿赂六国大臣。在此之前,秦昭王时,范雎便曾建议:“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则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这是对穰侯提出的越过韩魏而攻齐的战略的否定。其后,有尉缭。

尉缭是魏国人。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关于尉缭的生卒年钱穆先生定为公元前270年-前220年。尉缭向秦王政建议:“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王从其计,见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后来尉缭认为秦王政“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便走出咸阳。秦王政派人追上,封为秦国尉,成为军事长官。但以后未见尉缭消息。尉缭有兵书一部,曰《尉缭子》。过去有人认为这是一部伪书。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中,有《尉缭子》一书的残简,可证此书不伪。《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形势中有《尉缭》三十一篇;诸子略杂家中有《尉缭》二十九篇,六国时,师古曰:刘向《别录》云,缭为商君书。对于战争,尉缭认为战争应该是“诛暴乱,禁不义”,“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主张义战,“凡挟义而战者,贵从我起”。他认为,“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植是支干,种是根本。这便是军事与政治的关系。他认为在战争中要注意人事,而不同意利用占卜等迷信手段。“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举贤任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获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对于战术、料敌以及壁垒、号令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三)《吕氏春秋》的战争观

《吕氏春秋》是文化整合的产物。吕不韦所召集的学者中也有兵家人物。这从《吕氏春秋》的有关章节中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关于战争的观点,关于战略的有些论述,既是参加编书的兵家人物的观点,也基本上是吕不韦的观点,起码一些最主要的观点是吕不韦的观点。因为它要得到吕不韦的认可,或者说事先便有吕不韦的意图。

《吕氏春秋》的作者认为,在人类发展史上,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

古圣王有义民而无偃兵。兵之所自来者尚矣,与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武者不能革,而工者不能移。兵所自来者久矣。

他从黄帝与炎帝之战叙述起。他认为,有人说蚩尤发明了兵器,其实不对。蚩尤只是改良了兵器而已。没有蚩尤以前,人们便互相打斗。那时交战用的是树枝等,胜者为长。他对战争的这种认识,是具有朴素的唯物史观的价值。因此,他认为,“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故圣王有义民而无偃兵”。兵不能没有,但是“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关键在于用得善还是不善。这是对战争的辩证的看法。他主张用兵来“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所以,他不主张息兵。如果禁兵,是“息有道而伐有义也。是穷汤武之事而遂桀纣之过也”。顺着这个观念,他对战争提出了义的命题:攻伐之战都是义兵吗?他认为,如果不是义兵,便要救守。救守之法,首先是说服,说服不了便只有动武了。

行说语众以明其道。道毕说单而不行,则必反之兵矣。反之于兵,则必斗争之情,必且杀人。是杀无罪之民,以兴无道与不义者也。无道与不义者存,是长天下之害,而止天下之利。虽欲幸而胜,祸且始长。先王之法曰:为善者赏,为不善者罚,古之道也,不可易。今不别其义与不义,而疾取救守,不义莫大焉,害天下之民者莫甚焉。故取攻伐者不可非,攻伐不可取;救守不可非,救守不可取,惟义兵为可。兵苟义,攻伐亦可,救守亦可;兵不义,攻伐不可,救守不可。

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是一个极为睿智的命题,是对战争分类的杰出理论。而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是以民来作标准的。他举出夏桀、殷纣、吴夫差、智伯瑶、晋厉公、陈灵公、宋康公这些无道的国王来说事的。这七位国君,“大为无道不义,所残杀无罪之民者不可为万数,壮佼老幼胎?之死者,大实平原,广堙深溪大谷,赴巨水积灰,填沟洫险阻,犯流矢,蹈白刃,加之以冻饿饥寒之患。于今之世,为之愈甚。故暴骸骨无量数,为京丘若山陵。世有兴主仁士,深意念此亦可以痛心矣,亦可以悲哀矣。”这是以人民受不受苦难来区别正义的战争与非正义的战争。如果是发动战争去攻打像桀纣一类的国君,那便是正义的战争。在论述的后边,他指出当今之世(战国当时),比桀纣更甚。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凡是有作为的君主、有仁心的志士,都为之痛心和悲哀。因此,对于诛伐这种无道的战争,如果提出救守,这是不分义与不义,不分是非,是助纣为虐,是“不肖者之幸”。

战争是从有人类以来便有的,如今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息兵禁兵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能的;对于战争不应一概反对,战争有正义(义兵)与非正义(不义)的区别;其区别的标准便是对民的态度,挨打的是为民兴利,还是残害人民,如果征伐的是后者的话,那是义兵,就不应去救守,因此,要分明是非,看清是义还是不义。这些观点,从今天的观点看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思想充满了辩证法的智慧,而且他把民作为义与不义的评判标准,这是吕不韦的民贵思想在战争义与不义上的反映,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在《怀宠》中,他进一步论述了,如果是为救民的义兵,即使进入被伐之国,“则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他的这种观点,也多次为历史所证明。唐朝时黄巢入长安,民夹道聚观。以后因为黄巢自己对民不好,又走出了长安。李自成进北京也受到民的欢迎,后来因为骄傲和腐化退出北京。这是历史证明了吕不韦论说的正确。

在战略战术上,他主张“凡兵欲急疾捷先。欲争疾捷先之道,在于知缓徐迟后而急疾捷先之分也。急疾捷先此所以决义兵之胜也。而不可久处。”在战争中,要抓住时机,快速进攻,这是决定胜负的重要环节。对于将帅、士兵、兵器的关系,他指出:

凡兵势险阻,欲其便也;兵甲器械,欲其利也;选练角材,欲其精也;统率士民,欲其教也。此四者,义兵之助也,时变之应也,不可为而不足专恃,此胜之一策也。

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能战斗。“军大卒多而不能斗,众不若其寡也。”因此,要使兵士“必义必智必勇”,这是兵的“本干”。“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则实,实则勇。”智在于因。什么是因?“因也者,因敌之险以为己固,因敌之谋以为己事”。这些智、勇,都要教之以义。教之以义,要人君爱人行德。“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乐为其君死”。

《吕氏春秋》从理论上论证了关于战争、将士、兵器、兵士、教育等各个方面,对秦的军事思想及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兵家与秦统一

秦王政访问顿弱,尉缭入秦,《吕氏春秋》出台,这三件事都发生在秦王政平了繣?之乱,重整朝纲,准备有更大动作的时期前后。这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必然,是必然中的偶然。访问顿弱是秦王政平息了内乱以后睁开眼虎视东方时的一个行动。尉缭说秦王失意(不得志)时常自以身下人。繣?事件是秦王政行加冕礼后的一声当头棒喝。这一棒把这位青年人打醒了。他平息了叛乱,也感到了吕不韦的威胁,他觉得孤独。要知道,相党(以吕不韦为首)、后党(以繣太后为首)不是两个人,而是朝中的两大帮人。王党(秦王政为首)羽翼未丰满,秦王政的孤独感不是无因而生的。在孤独中他去找了顿弱。尉缭入秦,是看到了邻国发生“地震”之后,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而这时在孝公及以后几代秦王的辛苦经营之下,秦国统一之势已成,尉缭便到秦国来谋一碗饭吃,或者说展示胸中所学,成一番事业。这颗新星给了秦王政希望。《吕氏春秋》则是吕不韦要给统一过程中及统一以后的国家奉上一份治国蓝图,或叫治国大纲吧,也可以说是给秦王政的一本教科书。除了《吕氏春秋》是早有准备的以外,顿弱、尉缭之事都是内乱的启示。三件事因缘巧合,便相对集中到了这个时期。

战国以来的兵家孙武、孙膑、吴起等人的军事学说和战术思想,对秦国国君及将军们的影响自在不言中,他们接受了这份遗产。《吕氏春秋》关于兵的一些论述便是继承的产物,也是发展的结果。到了秦王政时期,前有范雎,后有顿弱、尉缭,将这些战略思想具体运用到秦国向东统一六国的实践,提出了远交近攻及高价收买豪臣的战略思想,使秦军东向的目标更加清晰,目的更为明确。战略既定,剩下的便是由著名的将领王翦、蒙恬、王贲、蒙毅、冯劫、冯去疾、杨端和、桓繥运筹帷幄,进行一城一国的具体战斗了。

战略思想已定,也得师出有名。在这样的情况下,《吕氏春秋》中的义兵思想便派上了用场。吕不韦在提出义兵的命题以后,举出了桀纣等人的无道,接下来的论述便是“于今之世”比桀纣更严重,人民更受苦。指的是谁呢?当然是除了秦国以外的东方六国了。那么,攻伐六国当然便是义了。《吕氏春秋》不是为理论而理论的。它的每一个重要命题,都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它将战争分为义与不义,是为秦攻攻六国作理论依据的。六国不义,秦出兵是义,打它们是?民伐罪,是伸张正义。我们说它将战争分为正义与非正义是进步的、有积极意义的,在于它以智慧的分析,对后人的理论及思想都有深刻的影响。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志得意满地数落六国君主时说的话,便是《吕氏春秋》义兵论的观点。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故举兵诛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这是始皇帝宣告的秦灭六国的原因。从这段状似檄文的言论看,六国确实不义,理当诛灭。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这又是一例。他用的便是义兵的理论。这一理论,始皇帝在东行郡县中仍然频频使用。《琅邪刻石》:“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士卒”。“诛乱除害,兴利致福”。《之罘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繦旁达,莫不宾服。”《东观刻石》:“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碣石刻辞》:“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会稽刻石》:“六王专倍,贪戾繧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这些语言,不仅观点与《吕氏春秋》同,连文字也袭用《吕氏春秋》。

战略已定,师出有名,十年之间,六国一统,兵家之惠于秦大矣哉。

附:出土兵家资料

1972年4月,山东省博物馆和临沂文物组在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一号和二号汉墓里,发现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竹简。一号墓出土竹简4942枚,大部分为兵书。《孙膑兵法》有简440余枚,11000余字。经整理为《孙膑兵法》,上编有《禽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强兵]。下编有《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三度九夺]、[积疏]、《奇正》。文物出版社编有《孙膑兵法》单行本。([]号是原编辑所拟的篇名)

《孙子兵法》竹简,有三分之一与今本《孙子》大体相同。有1300字左右为今本孙子所无。计分为《吴问》,280余字,是吴王问孙子关于“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及孙子的回答。《四变》是说军队经涂、军、城、地四事,君命有所不受。《黄帝伐赤帝》、《地形》二、《程兵》。《孙武传》记孙子训练女兵事。郑良树《论银雀山出土〈孙子〉佚文》一文有较详考证。

《尉缭子》亦银雀山墓出土。郑良树有《尉缭子繨证》,以其他兵书,参以简本证之,多有新说。另有整理小组编的《简本尉缭子残简释文附校注》一文,载《文物》1977年2-3期。

1974年4月,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三坑的发现,为有关秦军的猜测提供了实物资料。一号坑为方阵,车骑军组成,6000余俑,战车54乘。二号坑为矩尺形,有车、步、骑三个兵种,有陶俑1300余尊,立姿射俑172尊,坐姿射俑160尊,战车89乘,骑士116组。三号坑为指挥部。它以真实的面貌展示了秦代军队的兵种、兵器、阶层级别、装备、壁垒、指挥机构、号令等。

1998年,在秦始皇帝陵封土东南200米处,发现一个13000多平方米的陪葬坑,试掘的153平方米中,出土石质铠甲87领,石儿鍪43顶,马甲一副。

同类推荐
  • 中国禁忌风俗

    中国禁忌风俗

    世象百态,无奇不有,然而禁忌风俗常常习焉不察。这是它的奇怪之处,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学界称之为“隐示文化”。一方之民,由于共同的禁忌,都不做某些事,都不说某些话,没有行为的表现,只在心里犯嘀咕,怎么观察?有什么办法?难,的确是难了些,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光用眼看不出来,那就再动动嘴;走马观花不行,那就深入田野。习俗要传承,禁忌有变化;横向比较,纵向考察。梦可勘,心岂不可度乎?于是,民俗学者的兴致来了,三翻七捣,普查钩沉,扑扑拉拉,没几多光景,竟把中国的民间禁忌搜罗了一大箩筐,资料、专著连篇累牍,禁忌的大门再也关不住了,禁忌的研究也渐渐深入,蔚为壮观起来。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北国卧龙(耶律楚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是抗战期间蒋经国游历考察大西北的见闻。对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提出了要种树蓄水、改善交通、治理风沙、振兴农业、发展教育等主张,并鼓励青年到西北去进行开发建设。今天重读书中对“开发西北”的积极倡导,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蒋经国“一个中国”观念的形成脉络。
热门推荐
  •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妻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妻

    她是不被承认的私生女,因为母亲不肯放下的执念,和处在崩溃边缘的神智,她决定拼尽全力让她坐上她想要的位置,于是她处心积虑勾上豪门姐姐看上的男人,本以为只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他却勾起她的下巴,“做场交易,怎么样?”他是A市赫赫有名的豪门总裁,本以为和她之间只是各取所需的利用关系,却渐渐沉沦在她狡黠的笑容下,直到初恋情人的归来,她绝望离去,才惊觉,原来他爱她,早在多年以前。(不太会写简介,反正就是一部腹黑女主与禁欲系男主斗智斗勇,并狂欺女配的这么一个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不朽天启

    不朽天启

    一个怪物偶然来到神陨天界,打破了原有的和平,成为恶魔,奇怪的是最后一场大灾变产生,救世主却是这个恶魔!!希望大家看内容,简介不好!不论好坏多多评论!
  • 辞玺瓷徙

    辞玺瓷徙

    结婚前不过见了三面,韩玺和苏瓷就结了婚,十二月严冬,鹅毛大雪,政要皆至。苏瓷对韩玺说:“韩玺,不要骗我,我害怕别人骗我。”韩玺说:“平平,我会对你负责。”结婚半年,他对她千般万般好,她以为上天真的这么眷顾她。她丢了拘束,一点一点依赖上他。后来坏事一件一件发生,她的父亲病重,公司破产,她和骆连川的事情让韩玺知道的一清二楚。再后来她看到他的丈夫亲吻另一个女人。她说:“韩玺,你还是骗了我。”“这一切,都是你做的?”“不是我,还会是谁呢。”“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不去和别人结婚...为什么不和蒋曼秋结婚...”她已泣不成声。“因为你身上有我想得到的东西,当然,现在没有了。想报复我?没有机会了,十点的飞机,去加拿大安安心心度过你的下半生。”他亲自押送她去机场,看着她进安检的时候,他总以为心里的难受是出于愧疚。“韩大,苏瓷的飞机,失事了。”手里温润的瓷杯子落在地上,变成碎片。哈,总归不是无情到底。某年某月,韩玺站在大街上,想着自己老婆怎么就没有守时的时候。等到凌晨四点,有刚玩了一晚上的年轻人吵闹着路过。他总归是失去了他的平平。
  • 你是人间孤独的神

    你是人间孤独的神

    她是万年前的一只灵狐,本该无忧无虑,可惜却被卷入一场误会与纷争;他在权力与亲情间该如何抉择;他在爱与放弃间该如何抉择;而她又能否得到心中的答案?大概所有的悲伤都是因为无法遗忘,人如此,妖如此,神亦是如此。这段牵扯出人妖神鬼的爱恋,谁又是谁的归宿。
  • 医品嫡女

    医品嫡女

    她一个现代军医,一场意外穿越到玄月国纨绔太师之女花了了的身体里面,渣男渣女在身边,恶毒继母如猛虎,她四面楚歌,皇帝一道圣旨让她嫁给残废王!坑爹啊!残废王居然还要杀她,可是身体自带系统居然要她救他?切!她才不救呢,可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神再起

    武神再起

    诸雄争霸,逐鹿天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州一个落魄家族的少年,因为身怀绝世神脉而被人陷害。遭人摧毁后,被流放发配到边荒燕州地区。不巧,让武起看到了他最不想到的一幕……
  • 斩瞳之命运战争

    斩瞳之命运战争

    这是一个异世生灵穿越异界,与悲惨命运抗争的故事!在这里有日常——“塔兹米,今天有好吃的么?”塔兹米懒散的回道:“恩,炸酱面。赤瞳,你该减肥了!”少女默不作声的抽出村雨,平静的眼光如同看着死人。感受着惊人的杀气,塔兹米一脸讪笑:“貌似我想起来了,今天的主餐是烤啾啾!”在这里有战斗——冷酷的一笑,少年目光森冷的注视着眼前的杂兵,呢喃自语:“战争要怎样才能结束呢?”顿了下,他的眼神越加冷酷,内心默然:“只有其中一方流干血液才能结束!”自此天空中寒气凝聚,无数寒冰利刃浮现空中,塔兹米右手轻挥,转瞬间眼前只剩下无数残肢断臂。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世界的神话将由我来创造——塔兹米!
  • 特工帝后风九少

    特工帝后风九少

    这些家伙咋回事?平时不是气得要宰了她,就是要跟她拼了,这下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一路的爱情,尔虞我诈,布满荆棘,沾满血腥,弥漫硝烟,谁与谁倾心相付,谁与谁背道而驰,谁与谁仇深似海,谁与谁生死与共,谁与谁视如不见?有时候,向来缘浅,奈何情深,所以恨浓……
  • 余音袅袅,绕梁三晖

    余音袅袅,绕梁三晖

    那时,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我却在你空灵的青春之弦,轻轻掠一曲弦外之音。却也知,余音纵是三日不绝,也终究会有曲终意尽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