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堵物”作为钱的称呼,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但了解了它的历史仍然是有益处的。在了解阿堵物之前,还是先了解一下“阿堵”这个词,免得闹误会。
“阿堵”一词来源于顾长庚画人物数年不点眼睛的事。顾长庚就是顾恺之,字长庚,东晋画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博学多才,曾任桓温等僚属,转任散骑常侍,他绘画人物尤其重视点睛传神,甚至有“点精(睛)便语”之说。当时称他是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人物。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中载:“顾长庚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段记载大意是说,顾恺之画人物像,有时几年都不点上眼睛。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四肢的美丑,和精神并没有什么关系,最能够传神的,就在这眼睛当中。”
文中提到的“阿堵”一词,是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代词,相当于口语的“这”、“这个”。因此,后世就把“传神阿堵”用来表示绘画生动逼真,能够充分呈现事物的神情意态。
那么,为什么古人把钱又称为“阿堵物”呢?
“阿堵物”一词,源自《世说新语·规箴》:“王夷甫(王衍)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这里的“阂”是堵住、阻碍的意思。这里的“阿堵物”就是指“钱”王衍,西晋大臣,字夷甫,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好老庄玄学,崇尚“贵无”之说。常执玉柄尘尾,清谈虚无,遇义理有所不当,随口更改,时称“口中雌黄”。曾任中书令、尚书令、太尉等职,位虽居三公,但不以国事为念,专谋自保。王衍以清谈著称,时人称其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
魏晋时代知识分子的哲学谈论,多以老庄思想为谈论内容,不涉及任何现实,即所谓的“清谈”、“玄谈”。
由于王衍一向崇尚玄学,常常憎恨他的妻子贪婪卑污,因此他口里不曾说过“钱”字。王衍的妻子想试探他,一天晚上,趁王衍熟睡,她叫婢女拿钱绕着睡床摆放,让他起床后无法行走。
王衍早晨起床,看见床四周摆满了钱,妨碍自己走路,就唤来婢女说:“举却阿堵物”,意思是拿走这些东西。这里的“阿堵”仍然是“这个”、“这些”的意思。“物”是东西,指代“钱”。随着这件事渐渐传开,“阿堵物”一词慢慢地就成为钱的代称了。
王衍不谈“钱”是他的“清高”,其实他每一天都离不开钱。有一句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离开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人需要钱,但要靠劳动所得,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总要付出才能有收获。一个钻在钱眼里的人,贪污受贿的人,买官卖官的人钱是多了,但是不会有好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