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表示鄙薄、厌恶的意思;“青眼(青白眼)”是表示对人的喜爱、尊重。两个词语意义完全相反。
白眼即露出白眼,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翻白眼,即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时现出白眼,表示鄙薄、厌恶、不欢迎对方的意思。古籍中多有记载。
唐朝王维《过崔处士兴宗林亭》:“科头萁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科头”是不戴帽子,舒服地坐在长松下,而看不起那世上人。唐朝戴叔伦《行路难》:“白眼向人多意气,宰牛烹羊如折葵。”这句诗中的“意气”指馈送财礼。“如”是“同”。“折”是折断。清朝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我以人不齿数故,遂与母偕隐;今又返而依人,谁不加白眼?”
那么,为什么古人用“白眼”来表示对人轻视之意呢?
“白眼”一词源自于《晋书·阮籍传》中的记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阮籍是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博览群书,才能出众,个性放诞不拘,为人旷达不拘礼俗,喜好老庄之学,是“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散骑侍郎、受封关内侯。阮籍禀性极为孝顺,虽然不拘礼教,但说话言辞深远,不随便评论他人好坏。但是,阮籍特别爱喝酒,把酒看成是朋友,《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记载:“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据传说,阮籍五十四岁时和刘伶醉死在步兵酒窖里。
《晋书·阮籍传》记载:“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后一段原文的大意是:阮籍能够用青眼和白眼看人,见到拘泥于礼俗的人,就用白眼对待他。他母亲去世时,阮籍因为太悲伤,有两次喝完酒后,放声大哭,传说吐了几升血。嵇喜来吊唁,阮籍却用白眼对他,嵇喜十分不高兴地离开了。“白眼”的典故由此而来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后,就拿着酒夹着琴去吊唁,阮籍就用青眼对待嵇康。
嵇康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叔夜,曾任中散大夫,与阮籍齐名。嵇康风姿俊逸,博学多通,好庄老之学,善鼓琴,工书画,反对儒家繁琐礼教。嵇康与阮籍平时就是好朋友,这次又带着酒来,《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大悦,乃见青眼。”
“白眼”也作“眼白”,同样表示轻蔑、看不起。唐朝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途穷返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青白眼即青眼,眼珠在中间,表示对人尊重或喜爱。青,黑色的意思,古人称黑眼珠为“青眼”。人们正眼看人时眼珠在中间,眼睛正视,“青眼”就是指眼睛在正常的状态,是表示对人的喜爱、尊重。人们现在常使用的青睐、青目、青眼、垂青等都是由此典故而来。
所以,“青白眼”、“白眼”是一种看人的姿态,其实更是一种心态,表现出对人的尊敬与轻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但愿世上少一些“白眼”,多一些“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