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即出发的意思。《后汉书·冯衍传》:“发轫(rèn)新丰兮,裴回镐京。”明朝徐霖《绣襦记·结伴毗陵》上载:“已发轫,亲友皆无赆(jìn,临行时赠送的财物)。”这里发轫的意思是要动身出发了。
“轫”是马车刹车的支撑木。“发”是撤去,拿走。“发轫”是拿走支撑木,让马车走起来,这就意味着出发。
那么,为什么出发又称为“发轫”呢?
据传,中国最早的车是上古帝王黄帝所造,当时以圆形木板作为车轮,叫做“辁”。到了夏朝大禹时,薛人奚仲担任车正(管车的官),他把黄帝造的车子加以改良,并开始使用带辐条的空心车轮。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及《世本·作篇》:“奚仲作车。”
黄帝最早发明的车是靠人力拉动,虽然费力、速度慢,但行止易操纵。后来奚仲改用牲口来拉车,马车因快速、灵活,遂成为古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驾驭马车,也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古代教育学生的“六艺”中,御就是其中之一,御成为教育学生驾驭车马的一个科目。
古人驾马车,驾驭者只要拉紧缰绳,马自然就会停住。车辆停止不用时,为了防止车轮滚动,古人就在车轮下垫一木块,这木块就称为“轫”,如《说文》曰:“轫,碍车也。”及《淮南子·兵略训》曰:“车不发轫。”注:“车下支”。
此外,轫也作“阻止”用,如《后汉书·申屠刚传》:“光武尝欲出游,刚以蜀地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这段是说,东汉光武帝曾想出外游览,大臣申屠刚以陇蜀尚未平定,规谏武帝不适宜宴游逸乐。不过光武帝不接受他的劝告,他就把头当作轫,用头去顶住车轮,光武帝于是停止出游。
由此可知,古人用车时也要先把轫木拿开,轮动而车行,故称为“发轫”,所以启程、出发都叫做“发轫”。如《楚辞·离骚》曰:“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朱熹集注:“轫,搘(zhī,支撑)车木也,将行则发之。”
后来,发轫也用来比喻事情的开端,如清朝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上载:“此奴终身发轫之始,不可草草。”
现在“发轫”多指事情的开端,“不可草草”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有多少“草草”开始的事情,没有给我们带来利益,却带来了灾害。比如污染企业开工前没有环保意识,或者说只注意赚钱不管环保,生产后严重地污染了农田、河流,附近的居民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历史的教训还不该让人清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