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7100000098

第98章 人一生要掌握的生活法则

马太效应

钢铁大王卡耐基曾亲自写好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的人懂得在他干事业的过程中重用比他更优秀的人。”

任何青年人一旦步入社会就要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结交朋友,以便互相帮助、互相借重,否则,单枪匹马是很难发展的。

钢铁大王卡耐基曾亲自写好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的人懂得在他干事业的过程中重用比他更优秀的人。”

很多美国人都有一种特长,就是善于观察别人,并能够吸引一些才识过人的好朋友一起合作,这是美国成功者最宝贵的经验。

任何人要想成为企业的领袖,或在某个领域获得巨大成功,他们首先就要有鉴别人才的眼光,只有认识到他人的优点后,才能在事业上利用他们的优点。

一位著名的银行界领袖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得益于鉴别人才的眼力。这种眼力使我能把每个职员都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且从来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他还会使员工们明白担任此项任务的重大意义,使他们明白怎样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

鉴别人才的眼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许多经营失败的人都缺乏这样的眼力,他们常常把工作随便分配给不恰当的人去做。这些人自己工作很努力,但因为他们忽略了那些有真正才学的人,而把工作交给能力平庸的人去做,而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他们不明白,所谓的人才,并非是样样都精通的人,而是在某一方面特别出色。比如会写文章的人,不能因为他们有文才,就片面认为他们的管理能力也不错。其实,一个文人不一定是个合格的管理人员,管理和写作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管理人员必须在制定工作、分配计划、组织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这些并不是每一个文人都能具备的。

世界上好多失败者,他们把不适合员工本身的工作压在他们的头上,根本不管他们能否胜任,是否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

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安排工作的人很少遇上不愉快的事。他们对每个员工的能力都了如指掌,也会尽力把他们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那些不善于管理的人却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总是去操心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很多精明的领导人很少呆在办公室,他们经常在外旅行,但却毫不影响公司的业务,而且生意还相当不错,他们为什么这样轻松呢?他们有什么秘诀吗?有的,他们的成功秘诀只有一条:就是把不同的工作分给适合他们的人。

如果你挑选的人与你才能不分上下,那么你就好比用了两个人,如果你挑选的人职位在你之下,但才华在你之上,那么,你用人的水平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好多员工的能力在雇主之上这并不稀有,这些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自创事业。有很多具有建功立业的人,因为没有抓住机会而一生默默无闻。也有不少青年人,开始工作时才华出众,可是当他们成家之后,干劲大不如从前,也不会像老板那样搏击一番,虽然他们也想:如果我自己独立,也不比老板差。

这种推测也是很合乎情理的,有许多人之所以有了惊人的成就,是因为受了环境或外界的一些压迫。比如,美国政治发生重大变故,国内大乱,人们居无定所的时候就有林肯、格兰特、法拉格特、谢尔曼、李将军等人便挺身而出,担起国家重任。如果那时美国安居乐业、风平浪静的话,那么,大人物即使有满腔热血,也可能会安于现状,平平凡凡地过一生。

所以,现在有很多美国人的才能都还在沉睡着,也没有太多的人注重他们。但只要一发生变故,这些人便会振作精神、挺身而出、创造出惊人的成就。等到一切风平浪静之后,他们又会回到毫不注意的地方安度余生。

如果一个人能被委派一种重大的工作,又是上司坚决信赖的,他往往会在坚定的使命和求胜心的激励下,做得非常出色,他们一定会将自己所有的才华、能力施展出来,努力让上司称心。反之,如果上司分配的工作不合他心意,同时,上司又无端地限制他、怀疑他,那么,他对这份工作一定会心灰意冷,并认为自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这样,他只会听从上司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工作,而不会把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出来。他深知,自己虽有成就大业的才能和力量,但由于雇主不信任,自己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发挥不出来。

蘑菇定律

世界上有许多雇主对雇员过分刻薄,以致于店员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们经常听一些老板抱怨找不到得力的助手。他们费尽心思到处寻找、探问、登报,但仍找不到让他们心满意足的员工。这些雇主大都很骄傲,他们自认为了不起,加之脾气又坏,所以雇员在他们手下工作并不快乐。试想,一个整天听老板的指责和怒骂的人,谁还有心去认真工作呢?这样的老板还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也不许员工辨护和申述,更不许员工说半个不字,否则,他们就会给雇员以严厉的惩罚或是辞退他们。

在老板眼里员工是下人、是奴隶。他们给员工很低的工资,却想让员工做特别多的事情,甚至还想控制员工的所有时间,他们想让雇员怎么做,雇员就得怎么做。老板不准雇员有主意、有意见、有建议,更不会让雇员有进修发展的机会。在他看来,雇员必须把自己的欲望、精力、功名、幸福、家庭全部抛开。

一个老板开出了很少一点工资,又没有什么物质和精神上的安慰和奖励,就想把一个员工所有的体力、智慧、技术、忠诚全部买下来,还希望雇员能愉快地胜任目前的工作,能够做事迅速,反应敏睿,工作无误;他希望把员工身上所有的油水全部榨干,更希望买下雇工的前途——这怎么可能呢?

根据我们的经验,我深知明智的老板和愚蠢的老板是有很大距离的。一个明智的老板对手下员工的才能了如指掌,他们能巧妙让这些员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他所用。这种做法就是以自己为榜样,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任何人对外来的刺激都会做出反应。比如,别人满面笑容时,我们必然也会回报给一个温馨的微笑。同样,当我们对别人表示愤怒、批评、指责、鄙视时,那么,别人对你肯定也会怒目相向。你的雇员对你的反应如何,这要看你对他们的态度。

的确,有很多职员不愿意在现行的职业上好好工作,对这样的职员,我们应分析他不好好干的原因。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在甲商行一无是处、毫无才能的职员,到了乙商行竟然是非常出色的员工。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有许多被原企业辞退的雇员,他们的确在各方面有缺点,比如常发脾气、与上司吵嘴、不肯服从命令等。但这些员工到了另一家企业却会担任很高的职位,而且样样都做得非常出色,这并不是他们被辞退后良心发现、改过自新,而是因为新老板对待他的方式有所不同。以前的老板不信任他们、不尊重他们,又给他们很低的待遇,还常常大声喝斥他们。但现在的老板恰恰相反,处处重用他们、尊重他们,薪水也不错,老板有时还会在精神上给他们安慰和奖励。

世界上有许多雇主对雇员过分刻薄,以致于店员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而苛刻的条件、冷酷的态度更是磨灭了雇员的忠诚敬业之心。

同样一份工作,如果机械地、不情愿地去做,和那些主动积极、用心地去做,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一个雇主对雇员苛刻严厉、毫无情义,那么,他的员工一定是机械地工作;而那些对下属亲切友善、宽宏大量的雇主才会用到积极主动的员工。

一个精明的老板随时都会让员工知道,他对他们的工作很感兴趣;他对员工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要让雇员明白:老板是他们的同事、伙伴和朋友,一个与他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奴隶的奴隶主。

在一个明智的雇主手下工作的员工,他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雇主一起团结协作、奔向目标。这样的劳资双方既互惠互利,也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但是,对雇员要求苛刻、态度顽固的雇主,恐怕只能雇到做事马虎、敷衍了事的员工。而且这些雇员也不会对他提有益的建议,更不会关心他的事业成功与否。恰恰相反,当他失败或破产时,员工会满心欢喜,手舞足蹈。因为雇员还可以在其它公司工作,但雇主却会从此颓废不振。

在那种工作环境中,一个雇员的堕落会让人吃惊,他简直会成为一个没思想、没脑子、没有一点创新意识的机器人,除了机械地动动手脚外,其他什么也不会。

世上有许多雇主不知道,自己事业的成败盛衰与雇员息息相关。他们以为自己付出薪水,别人就会为他们工作,根本没考虑到雇员的忠诚与效力是金钱买不来的,他们不去关心员工有什么要求或欲望,希望得到什么福利。他们只认为一张用人合同就是一切,这种想法真是荒唐。

有一个年轻人,不到二十岁,是一家磨坊里的监工,年薪一万美元。他自我夸耀说,自己可以使工人做两份工作只拿一份工资。为了使工人夜以继日地劳作,他使出了所有卑劣的手段,一旦工人休息,他便大肆责骂别人是饭桶。还有一位美国东部城市的老板,也以同样的方式压榨工人的血汗钱,他还颇以此自傲。

以上这种做法不仅与人道背道而驰,而且对雇主本身的利益是也有害的。因为,虐待斥责员工会使他们心情沮丧,会打消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的员工干起活来呆滞死板,工作成绩会很糟糕。其实,雇主这样做是自作自受,得不偿失的。

无论雇员是男女老少,都很在意雇主对他们的态度,你是真的关心、体谅他们,还是把他们当作一部赚钱的机器,他们都心知肚明。

雇主的利益要以雇员利益为基础,雇员的利益则是与雇主的利益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一个雇主有了能干的雇员才能创造出利润与价值,雇员能帮助雇主动脑子,发展生意,雇主才会赚更多的金钱。

当雇员得到优厚的待遇时,一定会觉得应该尽职尽责,做事定会考虑雇主的利益,他们会处处节省原料,抓紧时间;在工作上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并想方设法使雇主的业务发展壮大。

有时雇主的几句赞美之辞,会使员工倍受鼓舞,从而增加工作热情;相反,若是员工听到了雇主的埋怨与不满,则会心灰意冷,消极怠工。不良的态度,会给雇主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有很多雇主认为:自己的夸奖会使一些工作干劲足的人骄傲、怠惰起来,因此,他们十分吝啬自己的赞美与奖励,这真是大错特错,他们对人的心理太不了解了。现实中,哪个人不需要夸奖与赞美呢?那些曾经受过雇主优待、赞美的雇员工作起来是多么认真啊!

若想使雇员真正为企业效力,雇主一定要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如果雇主对雇员稍微流露出一点怀疑与不信任,一旦传播出去,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就会心灰意冷、无心效力了。

雇主的不信任最能打消雇员的热忱和信心,有时还会造成隔阂,使雇员不关心公司的经营、盈亏,甚至对工作的兴趣也完全丧失,他们会天天盼下班,然后如脱笼的鸟一样,快速飞回家。

如果雇主能处处体贴雇员,时常给雇员以热切的期望、诚恳的赞美与鼓励,用自己的真诚感动员工,那么,员工就会把自己智慧与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为企业带来利益。

工作环境的优劣对雇员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年轻的雇员最易受工作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雇主的言行、思想、态度都会影响雇员,雇主肯守纪律、反应敏捷、做事迅速、忠于职守、关心业务、学识渊博,雇员们都会去模仿,去追随,一步步跟着雇主前进。

相反,如果雇主做事迟疑不定,经常坐失良机,做事没条理没耐心,雇员也会受到影响。假如雇主经营企业不是光明正大的,本人品格也很糟,脾气也暴躁、又言而无信,员工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年轻的员工还会因此断送前程。

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年轻人受到了那些道德败坏、品行恶劣的雇主的影响而学坏,跟着走上邪路。这样的雇主对社会危害很大,雇员从他那里也得不到一点好处。

另外,劳资双方缺乏了解和信任,双方在权利和义务上没有达到恰当的平衡,缺乏亲密关系,也容易引起劳资纠纷,但若能及时纠正错误,这些问题是可能解决的。

酒与污水定律

他们也会看到那些时时进取人的姿态,勇于创新者永远是时代的领军人物,也终究会走向成功。

有一个士兵自己踩错了步伐,却反过来说全队的士兵踩错了步伐,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笑话。在商业社会中,有些刻苦努力、积极向上、抱负远大的人常常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些人过于固执己见,他们不肯努力学习新的经商方法,还老对一些新的事物说三道四。有了这种愚蠢的观念,终究会失败。

我们看到许多报社被关闭,原因就是根不上时代,他们不会用新的编辑方法,也不知道歌曲可以制成锌版来印,更不知道花一些开支去买电报机,他们没计算多花一些钱去请一些高手特约撰稿,写出好稿子,可以增加销量。他们请人校对,只图薪水便宜,认为水平不是重要问题,他们希望在新闻采访费用方面节省,大部分新闻东抄西抄。新闻界的常识是:好的新闻一定要舍得花钱去买,但在他们眼里认为这是不值得的。

于是他们的报纸销路下降,商家看到销量下降,自然不会问津,也就不会再去登广告,报社最后只能关门大吉。

但新闻界其他同行却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知道,我们的时代飞速发展,所有人都在追求新的事物。无论一份报还是一本书,人们都买那些进步的、赶潮流的。商人做广告也喜欢销量大、版面式样新的日报杂志。你的事业一旦沾染了落后的毛病,谁都不会再光顾于你,你也就没钱可赚了。

很多教师起初业绩都不错,但因为他们自己老古董,教来教去都是老一套。他们没有一点更新的观念,更不愿意创建一些新的方法,渐渐地,他们就落伍了,最终被时代抛弃。

许多律师用的是很多年前陈旧的法律和辩论方法,这些学问在几十年前曾所向披靡、处处胜利。但如今法律有了新的发展,辩论方法也大为进步,这些律师一点也不注意学习,他依旧用老一套方法。最后,当他们的生意都被那些还没有资历的后起之秀夺走后,他们才发出惊讶的叹息。

有些医生从医科学校毕业后,诊断疾病和开的药方还依旧用老方法,于是,他们渐渐地也走到末路。他明明应该重修诊所门面,应该购置新发明的医疗仪器和最新上市的药品,但是却不舍得花钱,他们也不肯花时间读新出版的相关刊物,不肯努力研究、实践新的临床疗法,所以,他们的诊疗方法见效很慢,他们开的药见效也不快,或者有些病人不愿再用老药品。

他也没有发现,附近诊所新来了一位年轻的医生,他有最新、最完美的医疗设备,各种器械全是最新产品,药方上的药也是新发明的药,所读的专业书刊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这些诊所门面美观,病人一进去就觉得愉悦、轻松。老医生的生意不知不觉地都跑到年轻医生那去了,等他发现,已经难以挽回了,这位老医生之所以失败也是不进步、赶不上时代所导致的。

一个只知道按照传统方法种地的人是不会成功的,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业绩,他既没有注意化肥的功效,也没有考虑去添置新的器具,尽管他们也想有新的收获,可到头来却仅仅能糊口。但那些善于研究学习的人就不一样了,与那些守旧的农夫相比,他们所用的器具新颖,耕作方法独特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舒适,他们还会抽一些时间去学习新的农业知识。

有很多大画家名扬海内外,可后来因为作画过于陈腐,又不肯创新去发现新的技巧,最后别人看烦了,也就开始没落了。

我认识一位造诣深厚、名望很高的老画家,他作画精益求精,就是在很多细致琐碎的地方也力求完美。他对别人说,他作的画,即使一些很细小的地方,别人拿放大镜也不会发现漏洞。起初,他的确享有盛名,得到了人们的赞扬。但后来,很多新流派如印象派、野兽派崛起了,但这位老画家对新流派不屑一顾,结果由于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终于走向古董画的坟墓里。后来,老画家的作品逐渐被人遗弃,他也因生活日益窘迫,潦倒离世。

在这个年代里,不管经营任何一种生意、事业都要事先去其他单位、公司、机构、工厂去参观学习一下。看一下别人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通过学习,他可能会发现自己想使用的某些方法可能都已被淘汰了。

只有那些不肯创新、固步自封的人,才会一成不变的采用那些老套、陈旧的方法。他们终有一天会发现思想陈腐、观念守旧的人就像是患有偏瘫一样,难以行动。他们也会看到那些时时进取人的姿态,勇于创新者永远是时代的领军人物,也终究会走向成功。

一个能够紧跟时代的年轻人、与那些资格老、有名气、思想落后的人相比,要强好多倍。以经商为例,以前经商只要有谋略,反应迅速、敏捷就会成功。可如今不同,现在的社会,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比如国内外的地理、风土人情,比如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等,都需要了解。除了这些以外,还要有进取精神、坚持不懈的忍耐力和永往直前的信心。

否则,一直用那些过时的、无效的方法经营,就好比抛弃火车、汽车、飞机不乘,偏要骑毛驴赶路一样。

能适应时代的商人不仅要有敏睿、准确的判断力,还要有精细的头脑、锐利的眼光和出色的鉴别能力。如今市场上所有商品都飘浮不定,早晚不同。一种热销的出口商品,几年之内也可能无人问津。

任何人都要有进取心,都应赶上时代。目前,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可以用“创新”来判断,也可用“最新”来衡量。

一个见识广博、眼光独特的人,时时都会把眼光放在日新月异的新需求上,并把满足这些新需求作为企业战略的依据和企业发展的基础。

有些商人在乡下开了好多年的店,因为没有花样创新,店里只售有一种老古董,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眼光,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最后只能关门大吉。

一个善于做生意的人研究顾客的需求,应像医生研究病人的病根一样专心。

如果你的商店里有很多的存货卖不出去,要么尽快把它收起来,要么低价出售,千万别让它摆在那影响其他商品。

一个年轻人最怕沾上“落伍”的名声,他要像善于烹饪的厨师一样,不断研制新花样,这样才能满足顾客的口味。许多商店摆一些过时的商品,结果顾客连看也不看,有些不仅不买,还作负面广告,长此以往,就这家商店也就无人问津了。

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无论从事什么生意,人们都喜欢去那些流行的商店转转,比如你想买帽子,你当然要知道帽子的款式和质量,你绝不想买一顶多年以前早已过时的帽子。不管买什么,道理都是一样。

一个聪明干练的年轻人,应时刻关注潮流的变化和时代的演变,与那些墨守成规的老店主竞争,年轻人胜算的机率很大。那些顽固守旧的人只是唱着老调,不肯创新,把自己封闭在古老的城堡里,他们说的话似乎是停留在十八世纪的语言,做的事也陈旧迂腐、没有新意。

迄今为止,不知有多少人的宝贵时间都白白的浪费在既没有意义又守旧的事情上了,这称得上是一大损失。一个善于利用自己精力的人,是一定会抓紧时间,追赶潮流的。

你留恋过去的时光是没有用的,你所要把握的是今天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所以你要抓住时机,从现在开始努力。

有很多跟不上潮流的人,似乎还停留在十九世纪,他们总认为今不如昔,仿佛做人也不如以前有趣了。他们说出的自己认为很聪明的话,别人听了会大笑不止,在人们眼里,他简直就是一个呆头呆脑的老古董。

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重要的是赶上时代的步伐,不要被人看成是“落伍”者,从而获得一个不好听的名声。年轻人只要赶得上潮流,就是一种进步。

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文化普遍革新,科技上的各种发现与发明层出不穷,所有的一切与前十年相比都差距甚大。如果一个年轻人所想的仍是十年前的东西,那实在是太悲哀了,因为这预示着现代社会已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比如,一个精打细算的年轻人,在十年前只要会写、会算、会接待顾客就可以了,但现在他必须还要专注于其他方面。比如,社会的发展态势、流行的时尚、文化科学等等,这些都需要密切关注。

当今世界,如果什么都是一知半解就难以生存了。无论想成就什么事业,都要对各方面有全面的了解,深刻的研究。不仅如此,还要随时关注国内外大事、小事以及市场的各种情况等。

今天的社会一切采购和销售的方法都成了专业的技术,而世界各地的商业竞争仍在激烈的进行着。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一个目光短浅、对社会发展熟视无睹的商人,怎么可能会成功呢?

就拿电器行业来说,这个行业汇集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由于电器用途越来越广,其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多,所以,需要一些兼学其他知识的人,就好像50年前学医学和学法律的情况一样。

倘若你想做某一行业的领袖,千万别放弃目前学习各种知识的机会。

与以前相比,今日的青年比以前已有了很大进步,但要想在社会中立足,还要不断的努力。

无论你是做工的、行医的、经商的、当律师的,你都要永远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俗话说:“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人一旦停下来,一旦对自己的才能学识感到满意,那么不久之后,他们就会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

唯有振奋你的精神,拿出你的全部力量,充分发挥你的才干,不断地进步,不断追求,不断研究思考,才能使你的一生永远不落后,而一个落后时代的人是永远没有立足之地的。

华盛顿合作定律

“朋友”一词的解释:“当所有人都离我而去时,仍然在我身边的那个人。”

爱默生曾说过一句有关友谊的经典之语:“无数个狐朋狗友也不抵一个真挚的朋友。”的确,除了自己的才能,只有真挚的朋友才能帮助你。

真挚的朋友,思想与我接近,了解我的优势及弱点,理解我的志趣,能鼓励我竭尽全力去干一件事,能消解我做任何坏事的不良意念,可以给我增加无限的力量与勇气,使我有不达成功不罢休的决心。

一个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交上朋友、建立真挚的友谊的人,往往在竞争中、事业中得到朋友的帮助是无可估量的。

知心的好友可以在精神上慰藉我们,使我们身心得到快乐。另外,只从经营事业的角度去考虑,好朋友对一个人的价值也是不可限量的。

有一次,英国伦敦的一家报社征求对“朋友”一词的解释,其中有一条是“当所有人都离我而去时,仍然在我身边的那个人”。这是一个既不典雅,也不严格的解释,却道出了“朋友”的真谛!

当一个商人在经济上遇到了困难,或遇到出人意料的重大变故、或因别的不幸,而万分焦急时,若能得到一位朋友的帮助、支持,使自己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得以重新振作,这样的朋友才算得上真正的朋友。

有些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由于结交了很多朋友,而在工作与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在现实中,人们被交易与金钱蒙住了双眼,真正的友谊越来越难找到了。

交朋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能随便对待,可惜多数人没有认识到。

有些人,因不珍惜而失去老朋友,又懒得去交新朋友,到最后朋友越来越少了。

我曾看见过很多对朋友冷酷无情的人。有一次,一个人怀着满腔的热忱和喜悦去看一个久违的老同学,可那个老同学却因忙生意,很冷淡地对待他。在那人心中“生意第一,友谊第二”。他们为了发小财,而牺牲了自己难能可贵的友谊,很不值得。

一个人结交不到新朋友,即使他见识过人,能力很强,很聪明,收入很高,也不能说是真正的进步。因为“一个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择友是否成功”。

假如一个人很孤独地生活,肯定会阻碍他的进步与成功。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埋头干自己的事,对社会上的发展形势与经济动态漠不关心,那就是脱离了社会,走到了另一个世界。有朋友来,他总会找借口或敷衍,这样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所有朋友。当他遇到什么灾祸或什么急难之事,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最终也只能后悔莫及了。

有许多人是靠朋友而成功的,他的成功过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位作家曾经说:“现代社会,人们靠一个建立在对人格互相尊重的、大规模的信用组织维持着,谁也不可能脱离朋友的帮助与拥护,单枪匹马地在社会这个大竞技场上取得胜利。”

交友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人格,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帮助我们。朋友可以为我们介绍更多的朋友。这些朋友能随时帮助我们,提携我们,他们诚心诚意,不论是我们的生意还是职业都能替我们宣传。比如,我们出了什么书,或者我们的外科手术很高明,或者我们能治好某种疾病;或者告诉别人,我们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律师,最近又赢了某场官司;假若我们又有了什么发明,或者说我们的生意非常兴隆他们更是会到处传播,津津乐道。总而言之,真挚的友人是可以帮助我们,鼓励我们的。

有人信任我们真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它能使我们的自信得到很大的增强。假如一些已经成功的朋友,一点也不怀疑、轻视我们,而且还十分信任我们,经常鼓励我们,那么,相信我们一定会创下一番事业的,还有什么比真挚的友谊更能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呢?

当那些胸怀大志的人遇到了困难,正在恶劣的环境中拼搏、挣扎,为自己拼得一点立足之地而奋斗时,突然得知朋友恳切地期待与祝福会使他们更有勇气、更有力量。

有些命运坎坷、经过了很多艰难险阻的人,在前进的路途中正心灰意冷、犹豫不决,突然想起牧师的临别赠言,慈爱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和殷切期待,会激发他重新振作精神,以百折不回的意志与无限的忍耐力去争取成功。

大部分人都认为别人期待与鼓励的话对自己很重要,只有那些生性粗鲁、过于自负的人是感觉不到的。

许多天性聪明、善良的人没有成功,原因是没有人对他表示有力的支持和真诚的信任。

有些年轻人本来很有魄力,也有成功的条件,但因受到了朋友的鄙视与奚落,以及师长和父母的打击,使他信心顿失。那些朋友和长者对他的不信任,使他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他感到前途一片黑暗。

这种年轻人如果能得到朋友真正地爱护与信任,并受到朋友真诚的鼓励与督促,那么,他就会很快乐,就会努力不懈、信心百倍地去争取成功。

无论对于哪一个孩子,如果你信任他,并且看出他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其实,任何人生下来都有在某一领域成功立业的能力),并这样鼓励他: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大人物。你如果这样做了,用坦率诚恳的态度去鼓励他了,效果会比给他的物质援助好出数万倍。

彼得原理

真正的成功是道德、品质、学识、才华都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从而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想让别人敬重、佩服自己,是很难的;但是让自己自暴自弃,却是很简单的。人如果没有了自尊、自重的观念,其结果必是一事无成。

一个人有了自知之明,并了解了自己,才有希望走上成功的道路。有些人平时喜欢批评别人所做的事、妒忌别人的成就,而私下里,他们又偷偷模仿别人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必定会因为缺乏获得成功的真实本领而遭遇失败的命运。他们不知道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诚心诚意、毫不掩饰地剖析自己、改善自己。事实上,适当的发展环境和优越的外在条件,是在具备了前提条件后才可以获得的。

如果为了获得舒适的享受或“美好”的名誉,就去用违背良心的手段,那么,无论利益有多大,得来的都不会比按照天理良心做事获得的成就更让人满意。俗话说的好,走正路去获取成就,就算再苦,也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如果他的谋生手段与工作方式是违心的,那么即是不考虑对别人的损害,自己身心所受的痛苦,也会使他寝食难安、坐卧不宁。

一个喜欢装腔作势、装点门面的人,总有被人拆穿的一天,当他春风得意、神气十足时,因然可以耀武扬威,但是真相一旦被人揭穿以后,他必然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无论你是何种职业、何种身份,一定要实事求是、决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一个人的信誉、勇气和才能决不会有可靠的基础。只有这么做,才能走向成功,才能度过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危机。

真正的成功并非要建立奇功伟业,或是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亿万富翁,或使自己的名字见诸于报端,举世闻名,人人敬仰。真正的成功是道德、品质、学识、才华都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从而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能够顺应自然趋势、恪守职责和本分的人,就是成功的人;而那些到公共场所或大城市沽名钓誉的人,却往往是失败者。两者的差距十分明显。

每个人都要记住,成功并非是由金钱或者是名声造就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

礼仪作为人类交际的表现形式之一,同其他诸如文字、绘画等文明表现形式一样,是人类不断摆脱愚昧、野蛮,逐渐走向文明、开化的标志和见证。

那么,礼仪的含义何在?今日丰富多彩的礼仪,其最初的根源又是什么?

礼仪的含义

在中文里,最早的“礼”和“仪”是分开使用的。在古代典籍中,“礼”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政治制度,二是礼貌、礼节,三是礼物。“仪”也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容貌和外表,二是指仪式和礼节,三是指准则和法度。而将“礼”和“仪”连用始于《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

中国古代的“礼仪”从本质上更偏重于政治体制上的道德教化。

在西方,“礼仪”一词始于法语Etiguette,它的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的法庭为保证法庭秩序,把各种规则写在进入法庭的通行证上,让人们去遵守。后来,“礼仪”一词进入英语,演变成“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它同样有三种涵义:一是指谦恭有礼的言谈举止,二是指教养和规矩,也就是礼节,三是指仪式、典礼、习俗等。

纵观中外对“礼仪”涵义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意思:

其一,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见了面不自觉地要伸出手,临走时下意识地要说声“再见”。没有人非逼着你这样做,但你却觉得只有这样才算合适和正确。

其二,礼仪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当然,不可能全世界每个人都遵从同一礼节,但相对于偶然性的行为,礼仪却是普遍的。现在,国际上通用见面打招呼说“你好”。

其三,礼仪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如约束人类欲望,保证社会秩序,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当然,这是概念上的认知,和外在表现是有区别的。

礼仪的根源

关于礼仪的根源问题,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颇感兴趣的,但至今并无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乐山乐水,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的观点:

祭祖说 即认为礼仪源于祭祖,它是原始人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规则,后来才逐渐发展为调整相互关系的风俗习惯。

风俗说 即认为礼是由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来的,进入文明社会后,由所谓的“圣人”加以改造,变成系统的礼。

父权制说 即认为是为了划分尊卑贵贱的需要,类似于家长制的说法。

需求说 即认为礼仪是人类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源于人际交往的需要。

我们认为,不能以某种行为或需要作为礼仪的最初起源,若从时间上分析,它肯定源于原始社会;若从缘由上分析,它是人性的要求。

关于握手的起源,就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

有人认为,在远古时代,人类以打猎为生,不同部落的陌生人在路上相遇,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恶意,便主动丢掉手中所握的石块或利器,并让对方触摸、检查手掌,以表示对对方的信任和友好。这种礼俗沿袭下来,便诞生了见面之时要握手的礼节。

还有一种观点是,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之间为了超越对手,证明实力,要进行格斗,败者摘下头盔,甘拜下风,乞求胜者宽宏大量,饶其不死。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格斗双方势均力敌,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使用动作来谈判。他们把平时持剑的右手伸向对方,相互上下摇晃,直到达到满意的协议才分开。这种骑士的规矩后来便传播到广大民众中,而成了当今遍布全球的握手礼节。

据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材料证明,我国原始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了颇具影响的礼仪规范,宗教礼仪、婚姻礼仪等初具雏形。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说法,在一些保留着很多原始特征的民族中,可见一斑。

我国东北的鄂伦春族,在解放前仍沿袭着原始社会的一些礼仪规范,如相信万物有灵,他们对熊的崇拜,正像某些汉族人对龙的崇拜一样,十分虔诚。打猎归来,若捕到了熊,大家都伤心地痛哭一场,吃完熊肉后,还要再哭一次,并对熊骨进行天葬。

在国外的某些民族,原始的礼仪形式同样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但这种约束是自觉的。某些风俗习惯也很有意思。

在非洲喀麦隆一带的西非庞圭人,往往瞧不起到他们那儿去的白人考察人员,认为他们“缺乏教养”,原因很简单:这些人连“我要去拾点柴”或“我去看看捕兽陷阱”是暗示大小便的话都不懂。

这就是庞圭人的原始礼仪,忌讳直言粪便、尿液的排放。颇有礼貌的庞圭人来到其他村寨,首先便是婉言询问“村长的住处”,或者问:“如果有人追捕我,我能到什么地方去躲避呢?”上述说法概出自“讲礼仪”的人之口,他们总是用其他词句表达“上厕所”这一意思。

在西方,礼仪的演变与中国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大的特殊性,这不仅表现在礼仪的具体形式上,还在于关于礼仪的哲学论述上。换句话说,孔孟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不一样。

爱琴海地区和希腊是亚欧大陆西方古典文明的发源地。约自公元前6000年起,爱琴海诸岛居民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此后,相继产生了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进入因《荷马史诗》而得名的“荷马时代”。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这部著名的叙事诗主要描写特洛伊战役和希腊英雄奥德赛的故事,其中也有关于礼仪的论述。如讲礼貌、守信用的人才受人尊重。

古希腊哲学家对礼仪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例如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年)率先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的观点;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年)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谈天说地,而在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植人的道德观念。他不仅教导人们要待人以礼,而且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理想的四大道德目标: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指出,德行就是公正。他说:“人类由于志趣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

公元1世纪末至公元5世纪,是罗马帝国统治西欧时期。此间,教育理论家昆体良撰写了《雄辩术原理》一书。书中论及罗马帝国的教育情况,认为一个人的道德、礼仪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而诗人奥维德通过诗作《爱的艺术》,告诫青年朋友不要贪杯,用餐不可狼吞虎咽,但追求情侣的男子,却可以用手指蘸酒写情书。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封建化过程,12~17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中世纪欧洲形成的封建等级制,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将封建主与附庸联系在一起。此间制订了严格而繁琐的贵族礼仪、宫廷礼仪等。例如于12世纪写成的冰岛诗集《伊达》,就详尽地叙述了当时用餐的规矩,佳宾贵客居上座,举杯祝酒有讲究……

14~16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该时期出版的涉及礼仪的名著有:意大利作家加斯梯良编著的《朝臣》,《朝臣》论述了从政的成功之道和礼仪规范及其重要性;尼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1466~1536年)撰写的《礼貌》,《礼貌》着重论述了个人礼仪和进餐礼仪等,提醒人们讲究道德、清洁卫生和外表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指出:“一个人若有好的仪容,那对他的名声大有裨益,并且,正如女王伊莎伯拉所说,那就‘好像一封永久的推荐书一样。’”

17、18世纪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兴起的时代,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相继爆发。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逐渐取代封建社会的礼仪。资本主义社会奉行“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但由于社会各阶层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因此未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平等。不过,资本主义时代也编撰了大量礼仪著作。英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于1693年写作了《教育漫话》。《教育漫话》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礼仪的地位、作用以及礼仪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英国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勋爵(1694~1773年)在其名著《教子书》中指出:“世界最低微、最贫穷的人都期待从一个绅士身上看到良好的教养,他们有此权利,因为他们在本性上是和你相等的,并不因为教育和财富的缘故而比你低劣。同他们说话时,要非常谦逊、温和,否则,他们会以为你骄傲,而憎恨你。”

西方现代学者编纂、出版了不少礼仪书籍,其中比较著名的如美国教育家卡耐基编撰的《成功之路丛书》等。

总之,礼仪的历史演变到今天,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礼仪文化和礼仪规范。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法国人的浪漫情调、美国人的洒脱自由、日本人的男女有别等等,已为世界所共知。但另一方面,当今世界也形成了一些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礼仪惯例。个性与共性并存,特色与惯例同在,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礼仪的亮丽风景。

破窗理论

礼仪的本质特点是它的文化性,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由经济基础制约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一般而言,礼仪具有五性:时代性、地域性、具体性、操作性、理智性。

时代性

西藏在和平解放前基本上是农奴制社会。那时,农奴主外出,农奴既要备马,还要跪伏在马的一侧,供主人当“阶梯”。对当时的所有人而言,这就是天经地义的礼节。

农奴主根本不会对农奴的尊严、人格有丝毫的牵挂,从农奴的背上上马,耀武扬威,非常合乎礼节。而农奴制一旦被推翻,日月换新天,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礼仪,若再有,在法律上违法,在礼仪上将被视为“无礼”。

这就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世移事异,变‘礼’宜矣”。

20世纪初,在欧美如果有一位少妇外出遛狗,将被视为极大地丧失风度,有辱礼节。即使那只哈巴狗很有“教养”,同样证明少妇是没教养的,周围的异样眼光将使她陷入尴尬境地。

但是20年之后,欧美遇狗成风,成为最有风度的少妇最有风度的行为。在人们羡慕的眼光里,这不但符合礼节,而且是一种上层生活的表现。

由上可见,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必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历史的进步而进步,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后人对前人的礼仪规范也没必要墨守成规,要正视礼仪的变异性、现实性,正如黑格尔所说:“传统并不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东西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传给后代。它也不像自然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式的无限变化和活动里,永远保持其原始的规律,没有进步。”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逝者如斯夫”,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礼仪。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来更高阶段的礼仪,必然适应更高度的义明,从而更能为所有的人自觉遵守。

地域性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国家、民族,同一国家的不同地方,也都有着不同的礼仪,甚至截然相反。

中西礼仪的差距是共知的,它基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别,呈现了各有的地域特色。

中国人崇拜龙,就是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开始的,进入君主时代,龙又成了“真龙天子”的象征。到今天,龙又成了吉祥喜庆的代名词。然而,在英国以至整个西方世界,龙是凶残阴险的标志,人人惧怕,人人厌恶,而且很多关于龙(蛇)的故事中,它总是落个被宰杀的下场。所以,圣诞节给中国人送龙的贺卡(当然,送“龙卡”的还不多),则很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若对英国人也如此,则是大大的失礼了。

关于“老”的理解,中西也是毁誉不一。

在我国,虽然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但是人们依然尊敬地称呼上了岁数的工人为“老师傅”,称德高望重的老师为“吴老”、“钱老”,称年事已高的先生为“老伯”或“老大爷”等。“老”象征着经验丰富,“姜还是老的辣”。而老当益壮者更是令人钦佩。不过,假如我们满怀敬意用“老”字称呼一些西方人,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在美国,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美国一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欢迎校长的母亲光临时,尊称她为“老夫人”,结果“老夫人”竟拂袖而去。对她来说,“老”意味着“魅力丧失”,“风韵不存”。无独有偶,一群欧洲游客在北京附近登长城时,热情的导游想搀扶一位外国老人,却遭到老人的“白眼”。“我不是‘老先生’,我自己能行”。在西方,“老”意味着“精力不济,走下坡路”,“老”有时就是“不中用”的代名词。谁愿意被人瞧不起呢?而独立意识强、不愿麻烦别人、不想拖累子女的西方老人,更是不言老,不服老,自然也不乐意被别人尊称为“老人”。故此,当我们与西方老人打交道时,要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意愿。

在宴请语言方面,更是有趣。

宴请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东西方人士都乐于此道。但是,同样是请客,中国主人和西方东道主致辞的风格却截然不同。

中国人请客,主人动筷子时,往往客气地说:“没什么菜,请随便用。”一些西方客人听了此话好生奇怪,明明是满满一桌子菜,主人怎么说没什么菜呢?西方客人之所以疑惑不解,皆因不熟悉中国人的生活习性。中国人一向认为,“满招损,谦受益”,因此,视谦虚为美德的中国人说话时十分谨慎,甚至过分谦虚。相比之下,西方人请客时很少上许多菜,但却振振有辞:“这是我的拿手好菜。”或者热情洋溢地说:“这道菜,是我夫人特地精心为你做的。”在中国人看来,这些西方人似乎有点狂妄,真不知天高地厚。但这则恰恰表现出西方人的热情与直爽。这里顺便指出,中国人请客时,桌子上的食物若被客人一扫而光,主人的面子会很不好过。因为,这表明饭菜不够丰盛;而西方女主人见此情景,定会感到欢欣鼓舞。她若瞧见盘子里还剩下不少菜,反而会垂头丧气,因为剩菜说明其烹调水平有待提高。

礼仪的这一特点,要求在社交和礼仪活动中,我们既要注意各民族、国家、区域文化的共同共通之处,又应十分注意谨慎地处理相互间的文化差异。既要保持自尊,又要尊人,科学恰当地处理礼仪活动中不同文化的碰撞问题,把地域差别作为交流、互补的条件。

具体性

这也可称为礼仪的阶级性,即礼仪并非都是符合人们所设定的美好理想,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并非都能在礼仪中反映出来。

特权社会必然以掌握稀缺资源的阶级为核心,礼仪很大程度上包含着他们的利益和需求。

《礼记·曲礼上》有一句名言:“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意即“礼”所赋予的各种待遇、权利是奴隶们根本不能享受的,而“刑”所规定的各种罚则,与君王、王族、达官、贵人是无缘的。礼、刑与阶级地位如此紧密地连在一起,其阶级性何其鲜明。

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而断言“礼仪都具有阶级性”。试想,原始社会还没产生阶级,但有礼仪,那么礼仪的阶级性从何而来?

《礼记·曲礼上》中有两个例子: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其他如西餐具的摆法、用法;给老人让座;别人帮助了自己说一声“谢谢”等,给这些日常礼仪形式带上阶级性的帽子,恐怕就荒唐可笑了。其实许多礼仪都是不带任何阶级色彩的。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礼仪是超阶级的呢?当然,也是不准确的。

礼仪既有阶级性,又没有阶级性,这种两重性是由于它的形成和发展的两个驱动力不同而产生的。一是全地区、全民族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驱动力是约定俗成的、自发的。另一个驱动力是统治阶级利用礼仪、改造礼仪,把礼仪纳入本阶级的思想观念之中,用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这个驱动力是有意识的、自觉的。

对礼仪的阶级属性问题应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由于礼仪的双重性,对于某个礼仪的属性问题,更应慎重对待,准确把握,绝不能把一切事物都打上阶级烙印。

毕竟,礼仪的表现形式受时空的限制,它不可能超越现实为未来人服务。礼仪的阶级性意味着在礼仪行为的处理上,要真切地把握礼仪的具体性:背景环境、类型规范、目的内容等等。

只有处理好具体性,才能在行为上获得最佳效应。孔子先生就是一个榜样型人物,他在本乡本士上十分恭顺,好像不能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朝廷上,有意见便明白而流畅地说出来。上朝之前,若君主没来,他同下大夫讲话,温和而快乐;他同上大夫讲话,正直而恭敬,君主已经来了,恭敬又不安,表现出行步安祥的礼节。

操作性

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便于操作,是礼仪的一大特征。但并非所有的礼仪都是如此,宫廷、官衙中的某些礼节十分烦琐,所以很难推广,是特权意识的表现。

礼仪不该是纸上谈兵、空洞无物、不着边际、故弄玄虚、生编硬造。“礼者,敬人也”,这是礼仪的精义。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就看能不能敬人、敬大多数人,而不能为虚伪而礼仪,为造作而礼仪,为礼仪而礼仪。

所以,要对礼仪的实质作具体化的规范,但绝不能无中生有,毕竟,现代人的时间非常珍贵,“效率就是生命”,“扼杀对方的生命”总是不好的,于己也不方便。

总之,要促使礼仪简便易行、容易操作,“言之有物”、“行之有礼”是最佳的选择。

理智性

礼仪,实际上是以对美、善、真的人性追求为基础,它将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加以概括提炼,然后规范化而成为行为活动的模式。它体现着对人性的关怀,它满足人性的饥渴,是做人做事的自觉和理智。

因为它并不能遗传,所以必须通过后天理智地学习才能获得,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日趋合理。

若不懂装懂,就可能闹出笑话,如:

李鸿章第一次请几位法国客人吃中国餐。那几位法国客人从来没有吃过中国餐,于是他们就想,李鸿章怎么吃,他们就怎么学。李鸿章先用筷子夹了一个饺子,一不小心,饺子掉到酒杯里,李鸿章夹起来放进嘴里。

法国客人看了,都学着李鸿章的样子,用筷子把饺子夹起来,然后掉到酒杯里,再夹起来吃。李鸿章接着吃面条,他想到刚才法国客人学他吃饺子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忍不住笑,半根面条从鼻孔里喷出来,法国客人看了,连声赞叹道,中国餐的吃法太奇妙了,这一着他们学不来。

假如这些法国客人懂得吃中国餐的礼节的话,大概就不会有这个笑话了。

可见礼仪是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知道怎么做是有礼的、规范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更自觉、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很好地符合礼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个人的礼仪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这是个长期的系统过程,需要掌握礼仪知识,在实践中去琢磨,去推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才能养成习惯,使你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抬足都彬彬有礼,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交规范化,为社会环境的更加文明尽一己之力。

木桶定律

礼仪的原则,是指行礼致仪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具体的礼仪规范内容庞杂,又因民族、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无论何人、何时、何地,在行礼致仪时都有些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现实生活中,不合乎某地域、某民族风俗习惯的礼仪规范常能为人们所谅解,但如果违反了礼仪的基本原则,则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甚至抗议,导致关系的恶化。因此,礼仪的原则是礼仪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平等原则

现代礼仪的平等原则,是指以礼待人,有来有往,既不能盛气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平等原则是现代礼仪的基础,是现代礼仪有别于以往礼仪的最主要原则。

传统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有形或无形的等级制度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古代印度把人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中国周代将人分成天子、卿、大夫、士、庶人五个等级。礼仪成了维护等级秩序的有力武器。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瓦解了旧的等级社会存在的基础,平等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洞察了历史的需要,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人生来平等,这就为现代礼仪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心理学家证明: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心理要求。人们渴望自立,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平等地同他人沟通。与人交往,只有既不盛气凌人、高人一等,又不卑躬屈膝、低人一头,才能愉悦地沟通,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访问苏联,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遇到了一位聪明伶俐的苏联小女孩,便与她玩了很长一段时间。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小姑娘望了望萧伯纳,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安妮娜。”这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太傲慢了。后来,他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感慨万分地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这就是苏联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平等原则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家庭到组织,从亲朋到公众,从国内到国际,都存在着平等问题。夫妻平等、长幼平等,同事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上下级之间,都应当平等相待,既要反对上级对下级的颐指气使,也要反对下级对上级的阿谀奉迎,低三下四;在亲朋中,应以礼待人,礼尚往来,反对排定座位,论等分级;在公众形象中,应自尊而不自傲,自信而不强奸民意;在国内事务中,坚持平等的人际关系;在对外交往中,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对待。

在实践中贯彻平等原则,不仅需要具有平等观念,而且还要讲究艺术。

一位教授回忆在延安见毛泽东时的情景说:“我去见主席,主席拿出纸烟来招待我,可是不巧纸烟只剩下一支了。我想,主席怎么办?他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当然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客人肯定不同意。而主席将这支烟分成两半,给我半支,他自己半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主席的随和、诚恳、平等和亲切,这使我很感动,终生难忘。”毛泽东就是这样把别人看似非常尴尬的事情,艺术地处理好,既礼貌,不摆架子,又给人以亲切、诚恳的感觉。

比如,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长者对年幼者可以直呼其名,而年幼者对长者也直呼其名则被视为无礼;介绍客人要同时介绍几位客人,介绍者应先将社会地位高、年龄较大、女士介绍给相对应的人;拍照合影,如果是家族成员合影,辈份高或年龄大者应安排在中间。改革开放后,中国又接受了西方国家盛行的女士优先的礼仪,发表演说,称谓上应先女士,后先生;男士应主动邀请女士跳舞;待客时,主人应首先征询客人的意见。这些礼仪形式的差异以及礼宾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并非“看人下菜碟”,而是平等原则的必要补充。

此外,礼仪中的优先,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有很大关系。以“女士优先”原则为例,在一些国家如巴基斯坦,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在公共场合,如果男女出双入对,卿卿我我,则被认为是不合礼仪。但是,在这个国家里,男士非常尊重妇女,对待女士谦逊有礼,见了女性,一般不得主动握手,除非女士先伸手。尽管公共汽车非常拥挤,男士也会让女士们先上车,车上的座位分得很清楚,女性坐前面,男性坐后面。餐厅的情形也一样,男女桌位分开,一般的餐厅里都设有“女人巴”或“家庭巴”,陌生的男士们是决不可以随意过界或上前搭讪的。在任何时候排长龙,女性都可直接走到队伍的前端去。在中国古代,则是男士优先的传统,这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在现代,应当提倡尊重妇女,因为妇女从整体上讲,仍然处于社会生活的弱者地位。在目前,没有女士优先,就不会有男女平等。所以,女士优先是实现男女平等的一种有效途径。

互尊原则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谐。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分两类,即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然而,当缺乏自尊时,就会感到自卑、无望,甚至可能导致绝望和神经失常的行为。而最稳定的,因而也是最健康的自尊是以别人给他应得的尊敬为基础的,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名声、荣誉和谁谄。

上海国泰电影院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年末,电影院经理把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都请到电影院来参加一个茶话会。会前,专门制作了这些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生活录相片,会上放给大家看。每个人,尤其是离退休职工非常感动。原因很简单,这些人一辈子干的工作就是给别人放电影,从来未感受到自己上银幕是什么滋味。今天他们有机会在给人们放了一辈子电影的电影院里,看自己走上了银幕,感到国泰影院领导没有忘记自己一辈子的辛苦,他们能不感动吗?因而很自然地加深了对自己单位的感情,同时也使在职职工感到振奋,团体的凝聚力大增。

互尊是礼仪的重要原则。与人交往,不论对方职务高低,身份如何,相貌怎样,才能大小,只要与之打交道,首先就应尊重他人的人格,做到礼遇适当,寒暄热烈,赞美得体,话题投机,让人感到他在你心目中是受欢迎的和有地位的,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与你交往的心情很愉快,这样才可能深入沟通,建立感情,达到目的。

要想在与人交往中通过礼仪的形式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与人交往,要热情而真诚。热情的态度,意味着对别人的隆重接纳,会给人留下受欢迎、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而这本来就是礼仪的初衷和要旨。当然,热情不能过火,过分的热情会使人感到虚伪和缺乏诚意。所以,待人热情一定要出自真诚,是尊重他人的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如果心存不敬,却又要故意表现出热情,只会让人感到做作,引起反感。

第二,要给他人留有面子。所谓面子,即自尊心。即便是一个毫无廉耻之心的人,也存在着一定的自尊心。失去自尊,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难以容忍的事情。所以,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失礼的行为。如果是故意而为,那就更不道德了。我们中国人爱面子,讲面子,古人有“宁折勿弯”的训诫,说到底都是自尊心的问题。维护自尊,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所以,与人交往,一定要避免有可能伤害他人自尊心的言行。比如,谈话中不要涉及他人的隐私;不要提到对方的生理缺陷,更不能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对他人做错的事,要善意地委婉指出。

第三,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表现自身的愿望。社会的发展,为人们弘扬个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丰富的个性色彩和多元思想的共存,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现代礼仪中的互尊原则,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彼此宽容,尊重他人的思想观点和个性。与人交往,就应给人表达自己思想、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应尊重他人的这种权利。当他人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与个性特征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交往,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

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是指遵时守信,“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

《韩非子》中记载着这么一则寓言:有一户有钱人家的围墙被大雨冲塌了,隔壁的邻居提醒他:“要及早修复,免得盗贼侵入。”有钱人家的儿子也同样说道:“爸爸,及早修理吧,不然小偷会来的。”结果当天晚上小偷果然来了,偷走了不少东西。有钱人家的反应是:儿子预先说在前,意见很对,有先见之明,心里却对邻居起了疑心,怀疑邻居就是小偷。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中国人自古以来是家天下,血缘关系是亲不可分的纽带,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公正的判断;另一方面,就是人的心理反应,产生“自己人效应”,更易于相互吸引。当你信任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想:既然是这个人说的,大概不会错的;你不信任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想:既然是这个人说的,靠不住。所以,常常是别人信任你,才认为你是对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你必须博得人们的信赖,才更有利于你的成功。

要想取信于人,应做到言行一致、遵守时间、一诺千金、诚实、自信以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自信也是获取信任、取信于人的方法。一个人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因为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败或小挫折就以为自己不讨人喜欢了,从而失去自信,放弃了自己。其实,一个人有失败并不奇怪,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关键是要有勇气,跌倒后还能爬起来,还能保持自信,自信自己能努力做到最好。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只帮助自助的人。”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孟子也曾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有人说过,一个人别人是打不倒的,除非你自己倒下。一位科学家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心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树立自信心,需要平时训练和培养,也需要一定的实力作后盾。这种实力包括文化水平、家庭和本人的地位、财产、智力、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等。

宽容原则

宽容就是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能原谅别人过失,也是一种美德,被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礼仪素养。

法国有句谚语,“了解一切,就会宽容一切”。人性中必定有恶的成分,但人又追求善,通悟了这一点,还有什么不好解释的呢?

宋代宰相吕端也有句名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不能钻牛角尖,只要原则上不出现过错,许多现实中的小过失都可以一笑了之,没必要斤斤计较。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看你的修炼了。

芝加哥人茅谈在林肯竞选期间频频发出尖刻的批评,可谓修炼得不到家。而林肯当选总统后,却为茅谈在大饭店举行了一个欢迎会,虽然茅谈大声辱骂过林肯,但林肯仍很有风度地对茅谈说道:“你不该站在那儿,你应该过来和我站在一块。”

当天的欢迎会十分热闹,宽容的林肯给了不够宽容的茅谈极多的荣耀,之后,“茅”便成了“林”的“死党”了,成为了好朋友。

那么,如何在礼仪中体现宽容原则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做到“入乡随俗”。如中东一些国家,受宗教信仰的影响,禁止女性向家庭成员以外的男人裸露肌肤,严格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去这些国家访问做客,就应尊重他们的礼仪规范。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些国家的有关部门在外国记者、使者入境时甚至直接告知她们“穿好衣服”。

第二,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对他人不求全责备。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表现在礼仪方面,有些人擅长于礼仪交际,说话办事滴水不漏;有些人则不熟悉礼仪知识,形似粗俗。

有一个小品节目,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民到城里来看望一名因病住院的退休局长。这位农民一身乡下人的装束,穿着带有泥土的鞋,衣帽上布满尘土,进门后非常实在,将帽子摘下用手拍打起帽上的尘土,女主人拿来拖鞋让他换一下鞋又遭拒绝,弄得女主人哭笑不得,欲赶不能,欲留不成。但当女主人得知,这位农民是那位退休局长当年下乡时的老房东,而局长在位时,这位农民从未来打搅过。现在听说局长退休后病倒住院,特意带着礼物前来看望。女主人不禁深为感动,对这位老农民肃然起敬,刚才的气恼烟消云散,并为自己的失礼表示歉意。

第三,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即使批评错了,也要认真倾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后允许他人批评指正,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尊重。有时,批评者的意见是错误的,但只要不是出于恶意,就应以宽容大度的姿态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特别是在工作中,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例如,某消费者从某公司买了一辆摩托车,由于行驶中操作不当,在公路上翻倒。这位消费者怨气冲天地来到公司,说摩托车的刹车有问题,公司不负责任,置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于不顾。负责接待的公司公关小姐听完消费者的指责后,并没有发怒或还以颜色,而是连忙关切地问:“人摔伤了没有?摔着了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小姐的一席话,马上缓和了气氛。接着,两人就摩托车的操作问题平心静气地进行了交谈,越谈越融洽。最后,这位消费者对自己的言行深感惭愧,并对小姐的态度表达了敬意。

自律原则

礼仪宛如一面镜子。对照着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品质是真诚、高尚还是丑陋、粗俗。

《礼记·典礼》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毋不敬”,但这又是造作不来的。真正领悟礼仪、运用礼仪,关键还要看你的自律能力。

日本是个经济大国,也是个高度注重文明的国度。当1997年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6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因为没有一张废纸,令全世界惊讶。

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举行。据报道,因为赛会方面的球票丑闻,日本数千名交了钱的球迷抵达图鲁兹赛场后却无票进场,但他们不骂不闹,服从东道主安排,在体育馆内通过大屏幕观赛。更令人感动的是,转播结束后,工作人员清理现场时,同样没有发现一点垃圾,所有的弃物都被日本人装进自备的塑料袋带走了。日本队在第二场比赛中以0:1输给克罗地亚队后,在场的日本球迷边流着伤心的眼泪,边向法国工作人员鞠躬致谢,没有一个人泄忿闹事。

另据报道,德国队对南斯拉夫队的比赛期间,一群德国足球流氓聚众闹事,残暴地把一名法国宪兵殴打至重伤,受到国际足联和全世界舆论的谴责。

再看看中国,在国庆节升旗后,人群散去,整个广场是满地的废纸,被风刮起,四处乱飞。就这一个现象,就说明人们没注重自己的礼节,这样的人不配在国庆节看升旗。

有些事,我们总觉得应该做,总觉得那样做才是正确的,但我们往往做不到,为什么?内心修养和素质不够!

通过礼仪的教育和训练逐渐使人们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礼貌修养准则,这样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力量。在这种力量下,人们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在与他人交往时,就会自觉按礼仪规范去做,而无须别人的提示与监督。如果自觉依据这些规矩来待人处事,就能使大家相处和谐、愉快,反之,就容易使人产生反感冲突。因为,谁都喜欢和一个彬彬有礼的人相处,而不愿意和一个粗鲁无礼的人接近,可谓“礼多人不怪”。

社会生活中的礼仪细节并非人人都能全部学到,但只要我们把礼仪的原则铭记在心间,贯穿于言行,那么,礼仪这种文化现象就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鲇鱼效应

中国古代的颜元曾就礼仪的价值作过如下描述:“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礼仪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礼仪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要求,也是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尽管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礼仪的内容和形式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但它始终是人类社会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礼仪与人际交往

礼仪的产生和存在,并没有凭借外力,或者说它主要还是取决于人类的自觉。这恰是因为它的重要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际交往之初,由于交往的双方相互之间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产生某种戒备心理或距离感。如果交往双方在交往之初都能做到施之以礼、还之以仪,则可以消除当事人之间的心理隔阂,拉近双方的距离。

注重交往礼仪,无疑会增加对方的好感,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圮桥进履”的故事便是这方面的一个生动例子。

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据传是因为得《太公兵法》一书之故。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成,逃匿到下邳。一天,张良信步在圮水桥上,见一穿着十分寒酸的老人当道,张良出于尊老的想法欣然让路。继则,老人又故意将鞋丢落桥下,并以命令的口气要张良将他的鞋子捡回来。面对如此无理的要求,张良一想他年事已高,尊老忍让为上,便下桥拾鞋,拂去灰尘,跪下给老人穿好。老人有所感动,随即约张良五天后一早原地见面。张良感到事有蹊跷,跪下答应而退。五天后张良大亮时赴约,见老人已先在桥头,老人指责张良:“小人,赴老人之约,为什么迟到?过五天后早点来!”五天后,张良三更鸡鸣便去,无奈又落在老人的后面,老人告诉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赶去,等了一会儿老人才赶到。老人见张良先己而到桥头,显得很高兴,感叹说“孺子可教也”,这才把《太公兵法》交与张良。获此兵书,张良潜心研读,如虎添翼,不仅成了一位大军事家,而且成为一位大智谋家。他担任刘邦的首席谋士,为破秦灭楚,建立强盛的汉王朝立下了奇功。

“圮桥进履”带有明显的传奇色彩和演义成分,但其中的道理对今天的人们不无教益。

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人有感情。宽容待人,通情达理,才能化解矛盾,增进友谊。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社会里,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由于利益的冲突,人际交往中发生一些矛盾和纷争是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纷争以后,首先应当发扬“礼让”的美德。如果个属于原则问题,当事双方应相互谦让以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即便是原则性问题,也应以理服人,以礼感人。我国民间向来就有利用节日或喜庆典礼等时机化解矛盾、消除隔阂的习俗。如平素两人有矛盾,互不往来,到春节时,甲到乙家给乙拜年,乙方感激而还礼,双方从此就可能言归于好。人们耳熟能详的“将相和”的典故,便是一个古人讲究礼让、调解矛盾的典型例子。

战国时,赵惠文王因惧怕强敌秦国的入侵,不拘一格,重用了出身卑微但却有雄才伟略的相如。由于相如西入强秦,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的任务,赵王破格任用相如为上卿,位居老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满,便说:“吾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吾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此话传到相如耳朵里,他不以为意,相反却顾全大局,每次出门,总是避让廉颇,还时常以生病为由不上朝,以免与廉颇因排位次序而发生冲突。相如谦让有礼、坦荡大度的胸怀与行为,终于感动了自命不凡的廉颇老将,他“负荆请罪”,登门向=相如请罪。从此二人结为“刎颈之交”,将相和睦,一心报国,使秦国长期不敢冒犯赵国。

礼仪与公众形象

一个人以何种形象呈现给公众,归根到底是由他在公众场合的具体作为决定的。要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先要尊重别人。所以,举止得体,以礼待人,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赢得公众的好感和尊重。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1912年3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举行盛大的就职典礼以后,他亲自把代表送到大堂阶下。代表们请孙中山留步,他说:“我是国民的公仆,诸位是国民的代表,所以就是主人,我应当送你们到大堂阶下。”

一位年高八旬的盐商肖先生,专程从扬州到南京求见大总统,孙中山立即把肖老先生请到办公室。肖老先生一进门就行三拜九叩礼,孙中山立即把老人搀扶起来,并说:“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离职后呢?”孙中山答道:“总统离职,就和老百姓一样。”大总统如此平易近人,是老先生始料未及的,他感慨万千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又有一次,孙中山去国民党党部演讲,门口的卫兵拦住他不许进去,说道:“今天孙大总统来,不许别人进去。”孙中山说:“孙大总统不也是个普通人吗?他不过是百姓的公仆。”然后把名片拿出来,那个卫兵看后,不胜惊慌,但孙中山毫不介意,微笑着走了进去。孙中山的言行举止,体现了一代伟人的风范,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这种公众形象,与他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驱,受到举世尊重与爱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除此之外,礼仪还是公共场所文明的标志。

公共场所是社会组织开展各种公共活动的场地,也是人群相对密集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场所的范围越来越扩大,从而大大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由于公共场所中人群比较集中,增大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加强礼仪修养,在公共场所中尽量做到讲礼重仪,互谅互让,和谐相处。否则,不仅有失体面、伤风败俗,还可能会引发纷争。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场所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检验地。公共秩序如何,代表和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或许能给大家以某种启迪。

1996年的一天,某地的一家医院在市内一广场举行糖尿病义诊,并免费赠送价值约60元的药品。是日,广场上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许多人不顾起码的礼仪,争相拿药,毫无秩序,摆放的义诊桌椅被挤得歪歪斜斜,参加义诊的医生根本无法开诊。取药处更是拥挤不堪,一名中年妇女被挤倒在地,哭喊着,但无人理睬。最后,举办单位只好草草收兵。面对这样的场景,任何一个稍有礼仪修养的人都不免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悲哀感,不文明的行为举止,严重地损害了所在城市的形象,使之蒙受了耻辱。

礼仪与国际交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之间的交往增多,所以礼仪也超越了一地、一国的范围,在国际交往中,必须注重更为讲究的礼仪。只要你做到了,就肯定能“有‘礼’走遍天下”。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连任了两届总统,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经验与管理能力,同时,他那谈笑风生、幽默平易的形象也使美国公众为之倾倒,为他当选及连任总统赢得了选票。

实际上,里根总统的良好形象并非与生俱来。在他竞选总统及任职期间,就有一整套人马在尽职尽责地为他服务,精心设计着他的服装、发型、表情、动作、手势等所有与他的形象有联系的因素。

1984年,里根决定在他第一任总统期满、即将开始竞选连任时访问中国。美中关系是自双方建交以来,历届美国总统都十分注重的问题。里根总统访华能否成功,直接影响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关系着里根本人在美国本土与国际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

针对中国是一个以平民为主体的东方大国,里根决意要在中国公众面前树立一个“平民总统”的形象。于是,在来华之前,总统的顾问们为他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与设计,决定访华的内容除了正式的国事活动外,总统还将携夫人在北京街头散步1小时,并以平等的姿态与北京市民随意交谈,以及访问上海时到复旦大学作一次演讲。

北京的活动结束后,里根总统来到了上海复旦大学。演讲前,里根微笑着说道:“我来中国之前,碰到了一位你们复旦大学去美国的留学生,她要我代她向谢希德校长问好。说着,他把身体转向站在旁边的谢希德女士说:“现在这个口信我带到了,请您打个电话告诉那位女同学,她的电话号码是……”这个精彩的开场白赢得了全场百余名师生代表的热烈掌声,也赢得了人们对“平民总统”里根乃至美国政府的好感。

里根很聪明,因为他知道怎样的礼节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能够达到国际交往的目标。

礼仪与文明水准

这是礼仪在不知不觉中体现的一个作用。

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看,社交礼仪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它的学习与培养,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延续和文明水准的提高。一个具有良好文明素养的民族,必定是一个讲礼仪、懂礼貌的民族。现代社会,无论是政治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人的文明素养程度与民族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许多外商在国内投资时,不仅重视厂房、资源、设施这些“硬件”环境,而且十分重视企业及其员工科学的管理、诚实的信誉、优良的品格、良好的礼貌风度这些“软件”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环境的创造更为不易。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节”,往往是一个人文明修养水平的直观反映。有人因注意小节获得成功,也有人因不拘小节而告失败。尤其是在公关活动中,个体形象代表着组织形象,因而个体形象的成败得失也直接关系到组织利益的成败得失。

国内有一生产医疗设备的厂家,准备和国外客商签约长期合作,在双方的业务洽谈中,厂长通晓生产线行情,考虑问题缜密,给外商以精明能干的良好印象。双方决定第二天正式签约。由于时间尚充裕,厂长请外商到车间参观。车间秩序井然,外商也感到满意。不料,就在这时厂长突然感到喉咙不适,本能地咳了一声,到车间的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连忙用鞋擦去,地上留下一片痰迹。第二天一早,翻译送来了外商写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尊敬的厂长先生,我十分佩服您的才智和精明,但是您在车间里吐痰的一幕使我彻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将生产的是用于治病的输液管。贵国的成语说得好: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由此证明一条公关准则:“公关无小事。”组织形象是大事,而良好的组织形象又是由千千万万桩小事、千千万万个员工个体行为体现出来的。在人们社会交往的举手投足之间,是否拥有礼仪,能否讲文明、懂礼貌,已成为衡量人们文明修养水平的尺度。一个组织的文明水准程度是与组织内员工的文明水准程度密切相关的,它依赖于每个员工的学习和修养。组织员工通过公关礼仪的学习,用礼仪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可以提高个体的素质水平,进而提高组织整体的文明水准。

帕金森定律

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所谓气质指的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态性特征。气质使每一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染上一种色彩。它不仅表现在人的情感活动的强弱、快慢、隐现和意志行动的力量、速度上,而且表现在思维的灵活或迟钝上。

气质的类型

古往今来,对气质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古代有阴阳五行说,古希腊有体液说,现代则有血型说、体型说、激素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等等。不同的学说对气质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斯的分类方法。

希波克拉斯认为人体内有4种液体: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他根据4种液体在人体内所占的比例不同,把人的气质分为4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气质类型,一直沿用至今。

多血质型 此种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现明显,反应迅速而灵活,表现为情感发生迅速,对人对事易发生情绪反应,但情绪不稳定,心境变换较快。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他们举止敏捷,姿态活泼,有生动的面部表情。言语表达能力和感染力强,思维敏捷,善于交际,情感外露,但体验不深刻。待人热情亲切,但又显得粗心浮躁。办事多凭兴趣,富于幻想,缺乏忍耐心、毅力,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胆汁质型 此种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情绪体验强烈而持久。表现为情绪产生迅速,带着爆发式特点。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外倾明显,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热情积极,易于激动,情感深刻而稳定,性情直率,精力旺盛,坚韧不拔,持久不渝,言语明确,富于表情,处理问题迅速坚决。但自制力差,情绪急躁,办事粗心,有时刚愎自用,傲慢不恭。

黏液质型 此种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性都较低,内倾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稳定性强。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情感不易发生和暴露,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但情绪一旦被激起,就变得强烈、稳固而深刻。他们行动稳定迟缓,说话慢且语言不多,遇事谨慎,三思而行。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的事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但往往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容易固执拘谨。

抑郁质型 此种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低但体验深刻,不随意反应性低,反应速度慢且不灵活,具有刻板性、内倾性。感受性高,耐受性低。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多愁善感,情绪体验少而微弱,许多以心静的方式出现。他们沉静含蓄、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但遇事缺乏果断和信心,生话中常有孤独的表现,工作易疲劳,疲劳后也不易恢复。

以上4种类型是基本类型,是从现实表现中抽出来具有典型化的类型。实际上,人的气质往往是多种多样的,纯属某一种气质的某些特征,或者介乎两种类型之间的中间型或混合型。所以,我们观察和测定哪个人的气质时,主要是看他具有哪些气质特征,而不一定机械地划为某种气质类型。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不能笼统地认为某种气质类型好,某种气质类型不好,因此在人的外在表现中也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更不能 个人品德好坏和成就大小。因为我们在不同生活领域的杰出人士中都可以找出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拿俄国几位著名的文学家来说,普希金属于胆汁质类型,赫尔岑属于多血质类型,克雷洛夫属于黏液质类型,而果戈里则属于抑郁质类型。他们虽属于不同气质类型,却都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杰出成就,都为后人所敬抑。

当然,我们说气质在人的外在表现中不起决定作用,并不等于说它对行为表现毫无关系和影响,实际上它对一个人的性格、职业选择、身体健康乃至交友择偶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譬如,气质给一个人的性格涂上独特的色彩:勤劳,这个性格特征在一个气各于胆汁质的女孩身上可涂上精力饱满的色彩,而对气质属于抑郁质的女孩则会涂上踏实细心的色彩。从职业选择来说,胆汁质的人由于易于冲动,缺乏自制力,就不适宜从事南非要长期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如精密零件加工和当汽车司机。由于他们缺乏自制力。从事前者容易生产废品,从事后者则容易发生交勇事故。对人的身体健康来说,医生们发现,气质特征与某些疾病发病率有密切关系。美国两位医生对同一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进行了30年的观察发现,感情暴怒的胆汁质型学生有77.3%的人患了癌症、高血压病、心血管病。而安静的黏液质型和开朗的多血质型学生中患有各种病症的只分别有25%和26.7%。因此,认识自己的气质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健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

既然如此,我们能否在气质上扬长避短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虽说我们也常听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这只是说“难移”,并不是说不能“移”。只要通过气质测验,认识了自己的气质特征或气质类型,就可以经常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的消极方面,发扬它的积极方面,扬长避短做自己气质的主人。

气质美的表现

(1)气质美表现在丰富的内心世界。

理想是内心丰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理想是人生的动力目标,没有理想的追求,内心空虚贫乏,是谈不上气质美的。

品德是气质美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为人诚恳,心地善良是不可缺少的。

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生活的气氛和后代的成长,此外还要胸襟广阔。

(2)气质美看似无形,实为有形。

气质美是有形的,它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语行为等表现出来的。

(3)气质美还表现在举止上。

一举手,一投足,走路的步态,待人接物的风度,皆属此列。朋友初交,互相打量,立刻产生好的印象,这个好感除了言谈之外,就是举止的作用了。要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做作。

(4)气质美还表现在性格上。

这就要注意自己的涵养,要忌怒,忌狂,能忍让,体贴人。

温柔并非沉默,更不是逆来顺受,毫无主见。相反,开朗的性格往往透出天真烂漫的气息,更易表现内心感情,而富有感情的人更能引起别人的共鸣。

(5)高雅的兴趣也是气质美的一种表现。

爱好文学片有一定表达能力,欣赏音乐且有较好的乐趣,喜欢艺术而有基本的色彩感等等。有许多人并不是大诗人,但在他们身上却洋溢着夺目的气质:聪明、洒脱、敏锐;如工作的认真、执着、精明、干练,这是真正的美,和谐统一的美。

气质与性格

“气质”是指个人在情绪上反应的特征,对于外在刺激所产生的感受、反应的习惯和强弱程度。一个人的固有心态和情绪表现等,都可称之为“气质”。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有许多争论,但一般学者都相信,“性格”是属于意志方面的特征,而“气质”则属于感情方面的特征,是内心情绪向外流露的表现状况。

心理学上将气质定义为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的灵活性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人们不禁要问: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吗?一个人能改变自己的气质吗?古代的人的气质与现代的人是否一样?一个地方的人的气质与另一个地方的人的气质有可能一样吗?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由于气质问题正随着历史的脚步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气质的问题也就特别多了。他们关心气质,因为他们知道气质对生活、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那么,气质是不是与生俱来的呢?

先看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的一段话:“在许多儿童中,这些气质的原始特征往往在随后的二十多年发展阶段中保持。”

他是针对发现了儿童天生的气质差异以后说这番话的。也就是说,出生不久的儿童,他们就已经具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气质了,这种气质又将长期保持。即,这种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是相当稳定的。而这种天生的差异与稳定性是与作为气质的生理基础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具有的先天性与稳定性相联系的。也就是说,由于气质的形成有一个生理上的基础,因而它们的形成,与他们出生时的状况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婴儿刚刚出生,为什么就产生了区别呢?比如说,一个婴儿与另一个婴儿,他们哭的方式、闹的方式,为什么是不同的?又为什么有的婴儿非常吵闹而有的则比较安静?

这个时期,作为婴儿,他们还没有受外界的种种影响,所以,他们所具有的这些气质的差异可以说明,气质是有着先天性的因素的,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由于人的神经系统的先天性造成的。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长期致力于这个方面的研究,他通过对高等动物的实验发现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一些特征。他对自己得出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和耐力的标志是它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在一定限度以内,高等动物的条件反射和条件刺激物之间保持着强度规律,大脑皮层中发生的兴奋是与刺激物的强度相适应的。兴奋过程强的动物能够忍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并形成条件反射;兴奋过程弱的动物,在刺激过强和过于持久时,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已形成的反射也会遭到抑制和破坏。”

蝴蝶效应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讲究礼仪是符合道德的,是符合真善美的要求的,正如古人所云:“丹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局限性。”那么,礼仪与道德有什么内在联系?我们应如何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礼仪水平呢?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形于外而诚于中”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礼仪是一种修养,是多层次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如文明举止、谦恭礼让、礼貌待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师敬长、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益、尊重与爱护他人的劳动等,这些既是礼仪规范的要求,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仪不仅显示出人的道德情操和知识教养,也能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因而礼仪也是评价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之一。

(2)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任何一种礼仪都离不开道德,“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以礼待人,按礼行事,正是道德高尚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仪也是待人处世的规矩,是维系社会生活的纽带。它能帮助人们约束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从而创造出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人们之所以讲究礼仪,称赞礼仪,并非因为喜欢表面形式,而是看重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涵,即对交往对方的真诚敬重。礼仪既依赖道德,又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礼貌和必要的礼节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人际矛盾的缓冲器。”这同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是相通的。尽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可能都通过礼貌或礼仪来解决,但它确能帮助人们艺术而巧妙地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减少冲突,缓和气氛,软化矛盾,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对于礼仪和道德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有过精彩的论述:“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它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敬和好感。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夸、自负、无用和愚蠢。”“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凡是一个能够受到人家欢迎的人,他的动作不仅要具有力量,而且要优美……无论办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悦。”这就是说,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人的高尚的道德修养,使他获得人们的尊敬和好感。当然,也只有优良道德修养的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形式和可人的仪表风度。

礼仪类型

从施礼者的不同动机来分析,礼仪也有不同的类型。历史上和现实中大体存在3种礼仪类型。

君子礼仪 这类礼仪所要传递的信息并非完全是出于对交往对方的尊敬,而是为了表白自己有教养,从这种礼仪形式中获得洁身自好的主观满足。这种礼仪只有形式而缺乏道德信息,实际上无助于人们之间的道德交往和相互理解。

功利礼仪 这种礼仪通常出于功利,为了获得实利、效益而讲礼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礼仪服务在商业竞争中的经济功能,是实现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因而愈益受到重视。然而,功利礼仪服务意识尽管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在经济发展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其狭隘性,有待进一步升华。

道德礼仪 这类礼仪出自对交往对方的真诚敬意。道德信息与礼貌言行的表里一致是这种礼仪的特征。这正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的道德礼仪。只有这类道德礼仪才是现代礼仪发展的方向。

道德修养的含义和内容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做人的规矩和行为准则。道德是用善恶标准进行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教育的力量来维系的。

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习惯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道德意识修养和道德行为修养。道德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学习道德知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从社会主义道德意识修养来讲,主要包括4方面的内容。

(1)了解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五爱”要求,履行“五爱”的道德义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把“五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建立和发展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五爱”是评价和判断我国公民道德行为的普遍标准,加强道德修养,首先就必须了解和履行“五爱”的道德义务。与此同时,还应当在全社会积极提倡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勇于献身的最高境界的道德修养。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认真履行角色道德。

为了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是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它要求做“官”有“官德”,治学有“学德”,行医有“医德”,从艺有“艺德”,经商有“商德”。作为商业工作者就要自觉坚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平等竞争、童叟无欺、优质服务等职业道德标准,以维护商业信誉,创造最佳效益。尽管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但其核心内容是相同的,这就是履行角色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有社会公德的修养。

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在我们的社会公共生活中,要大力倡导和发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社会公德,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自觉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等。

社会公德具有共同性、群众性、简易性和继承性的特点。遵守公德,人人有责,不管何人概莫能外。而讲文明,重礼仪,则是社会公德的集中表现。

(4)要有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修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从伦理道德上调节社会成员家庭生活的最好方式,是大力倡导和发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巩固和发展夫妻间的爱情、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并使之具有崇高的伦理道德内涵。爱情、亲情与其相应义务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基础。一个在家庭伦理道德方面修养不好的人,在社会交往和商务活动中也很难成为佼佼者。

道德行为修养,就是要努力把自己的道德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为。道德行为是构成道德品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和道德品质好坏的客观标志。看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品德,不在于他的言论是否动听,而在于他的行为是否高尚、言行是否一致,是否始终如一地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贯穿在他的实际行动中。

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人物,他们的行为都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意识和习惯性。形式主义和违心的道德行为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即使眼前有效,但难以持久。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品德,就必须加强道德行为的修养。

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

列宁曾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高尚品德的形成,同样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因此,进行道德修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知识,学习先进人物的高尚人格和品德,而且要广泛地学习人类社会文明的成果,使自己能从多种知识中认识社会和人生。而学习礼仪知识,注重礼仪美,也是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躬行”。进行道德修养也是如此。在当前,就要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坚持知和行的统一,“从我做起”,坚持“躬行实践”的修养方法。

在进行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也会伴随有新旧道德观念的斗争。因此,要严于解剖自己,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违背道德原则和规范。这就是古人说的“内省”的方法。

进行道德修养,贵在自觉,重在“慎独”。“慎”是谨慎;“独”是独处。就是说,当只身一人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也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只有时时处处用“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进行道德修养,必须从小事做起。也就是说,对一些小事情,也要认认真真、一点一滴地去做,要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

光环效应

在我们这个注重美、追求美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特别是那些职场中人由于职业关系,他们需要比一般人更要讲究仪表,遵循必要的仪表礼仪。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服饰、仪容、姿态、神态、气质等。在人与人的交流之中,相互传递的信号主要有三种,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阿尔伯特·马哈宾博士称其为3V:视觉信号(Visuel)、声音信号(Vocel)和语言信号(Voal)。视觉信号指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如服饰、容貌等;声音信号指的是人怎样使用他的声音;而语言信号则是指我们的遣词造句。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服饰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鲜明的,一个商务人员的服饰是否得体,不仅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同时也反映了对他人的态度,因此应谨慎对待。

服装的种类、样式、花色千差万别,因场合不同、季节变化、个人爱好及不同民族特点而使穿着显示出多样性。在社交场合,人们穿着的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服两种。在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多着深色礼服,一般场合则可着便服。无论着何种服装,都应注意清洁、整齐、合体。清洁、整齐自不必说,单说合体,所谓合体,不单是指衣服的尺寸和人体的体型相适应,还包括把衣服的颜色、线条、样式和人的肤色、脸色等统一起来,比如,上身着深色高级毛料西装,下身如穿浅色布料裤子,这就有失合体,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的服饰不符合一定的场合所要求是会引起误会的。国内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型企业的厂长某日在车间正参加劳动,忽闻某国一家公司的经理不期而至。这位精明强干的厂长为了表示热情友好,连满身油污的工作服都没顾得上去换,便驱车前往机场迎接。那位经理见到这位厂长上下打量了半天,连连摇头。他表示:一位连自己的衣着都“管理”不好的厂长,能够治理好一家大企业吗?很值得怀疑。后经多次解释,这个误会才得以消除,而实际上,这个误会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男士礼服一般有三种,白天参加仪式、婚礼,可穿晨礼服;晚间参加晚宴、音乐会可穿小礼服;极其郑重的场合则要求穿燕尾服一类的大礼服。目前,国际上正逐渐以黑色西装套服和灰色西装套服取代礼服,三件一套的黑色西装配以白色衬衫和黑色蝴蝶结,会给人以典雅高贵的印象,效果绝不亚于燕尾服。在正式场合穿西装,要精心选配衬衫和领带。白色衬衫使男士精神焕发,领带最好选用丝质的,而且要注意使之与西装的颜色协调。除穿宝蓝色西服外,黑色领带几乎可以同任何颜色的西装搭配。交际场合中男士的衣着不应有过多的颜色变化,大致以不超过三色为首要原则。另外,穿西装套服最好配上西服背心,因为让别人看到了自已衬衫与裤子的连接处是不应该的,也很不雅观。有时不穿西装套服也可以,但西装上衣和西裤的颜色要一致,既不要看上去“头重脚轻”,也不要看上去“头轻脚重”。

我国男士参加涉外活动可穿西装,也可穿中山装或民族服装。通常以西装和同色同质的毛料中山装为礼服,而以各种式样的其他中式服装和夹克为便装。在参加正式的外交活动时应穿礼服,普通的参观游览活动则可穿便服,民族服装在涉外活动中也可以作为礼服穿着。参加涉外活动,要尊重外宾习惯与东道主要求,如果我方人员接到的请柬上注明请穿礼服,则应当依照要求去作。

另外要注意上班服装与休闲服装的区别。在正式场合,穿着运动服、牛仔服或沙滩装是不允许的。业余时间里,穿夹克衫、运动服、牛仔服以及羊毛衫都是可以的。

女士在对外场合中的着装应当体现出女士的职业特点、个人风格和女性的魅力,并且要与出现的场合、环境相协调。

在西方的交际场合,一般要求女士穿礼服。女士的礼服也有三种。常礼服为质地、色泽一致的上衣和裙子;小礼服为长及脚背不拖地的露背式单色连衣裙式服装;大礼服为袒胸露背的拖地或不拖地的单色连衣裙式服装。其他日常穿的服装称为便装。

女士衣着上的选择余地是极为广阔的,既使是职业女性也是如此,既可穿最能展现女性魅力的裙装、西装套裙,又可自由自在地选择西装、夹克衫、牛仔装、衬衫、长裤等等。

职业女性在公司企业上班,一般要穿灰色或蓝色的西装套裙,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威信,选择色彩柔和一点的衣裙则显得平易近人一些,但是穿着显得过于散漫的运动服式牛仔装或野味十足的服装在社交、工作中则是不应该的。我国女士在涉外活动中,选择衣着的范围也比较大,可以穿西装套裙、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连衣裙、旗袍及其他民族服装。在比较正式的场台,我国的女士通常穿着西装套裙、连衣裙或旗袍作为礼服。旗袍是中国女性最佳礼服,它既能把中国女性柔美婀娜的身姿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又能使女性显得端庄典雅。在社交场合中,我国女士穿旗袍参加往往会受到外宾由衷的赞美。

女士着装不但要干净、整洁、合身,而且要注意在不同的场合服装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参加宴会,要注意自己的衣着同宴会场所的色彩相和谐,而且要考虑同自己男伴的衣着相得益彰。参加婚礼时,不要穿同新娘的礼服同色的服装,本来是想去祝贺一对新人的,不要因为穿着不当引起别人的非议。而参加丧礼时,宜穿黑色或颜色柔和的衣裙。

国外关于穿戴有所谓的“TPO原则”,T代表时间,P代表地点,O代表目的。“TPO原则”要求穿戴必须与时间、地点、目的相适应。

在社交活动中,不但要使自己衣冠楚楚、仪态大方,同时还要遵从有关的礼节。

服饰的整洁是头等大事,参加社交活动前要换上整洁的内衣和鞋袜,领口、袖口不允许有污垢,衣服鞋袜上不允许有污渍,浑身上下不允许发出汗味或其他异味。

穿西装时,衬衫的袖子要比西装的袖子长1至2厘米,并使衬衫的袖口露出来。西装上衣外面的口袋切忌让它成为“实用”的口袋。上衣的袖口和下衣的裤脚是不能够在他人面前卷起来的,西裤在穿着之前一定要熨出裤线,这一类常识礼仪必须遵守。

在社交活动中,不要主动把他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服饰上面来。假如有人赞美你的服饰,应大大方方地说一声“谢谢!”,但是不要在对方刚刚赞美完你的服饰后,就马上去赞美对方的服饰。

在社交活动中,一旦进入室内,就应当主动脱去大衣、风衣和帽子,但西装上衣、夹克是不能随便脱的。有的公共场所没有衣帽间,可自行去存放衣帽。有的地方有专门的接待人员或秘书为客人拿走刚刚进门时脱下来的衣帽,对此不要拒绝,应当接受其服务,并表示感谢。在他人办公室或居室内,不要乱放自己的衣帽,只有当主人允许自己这样做时,才可以规规矩矩地将脱下的衣帽放好。

服饰除了服装外,还包括手饰、戴饰等一类饰物。在我国,男子的饰物比较少,仅有戒指、领带夹等,而且戒指主要是作为信物来佩戴的,装饰作用不大。女子的饰物则多一些,有戒指、项链、手镯、耳环、头饰等。佩戴这些饰物应注意同自己的形体协调,并考虑与服装风格的统一。一般来说,在接待工作中,是不宜佩带过多的饰物,以免给人以不稳重的感觉,从而降低信任,但在参加商业宴会时配戴合适的饰物则是适宜的。

首饰的佩戴也有一套规矩,它是一种沉默的语言,既向他人暗示了某种含义,又显示了佩戴者的嗜好与修养。对此虽然不必完全遵从,但在交际场合中也不能不慎重。

戒指通常应戴在左手上,这大概是因为左手较少地用于劳作。拇指是不戴戒指的。把戒指戴在食指上,表示无偶而求爱。戴在中指上,表示正处在恋爱之中。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订婚或结婚。而把戒指戴在小手指上,则暗示自己是一位独身主义者。在不少西方国家中,未婚女子的戒指戴在右手而不是左手上。修女的戒指则总是戴在右手无名指上的,这意味着她已经把爱献给了上帝。一般情况下,一只手上只戴一枚戒指,戴两枚或两枚以上的戒指是不适宜的。参加涉外活动,佩戴的戒指以古典式样为好,太时髦了反则不好。

手镯和手链的佩戴讲究差不多。如果在左臂或左右两臂同时佩戴,表明佩戴者已经结婚。如果仅在右臂佩戴,则表明佩戴者是自由而不受约束的。一只手上不能够同时戴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镯和手链,因为它们相互碰撞发出的声响并不好听。手部不太漂亮的人手上戴得东西不宜太多,否则容易暴露自己的短处,那些注意你手上首饰的人不可能不同时注意你的手。

项链的佩戴因人而异,如脖子细长的人不宜选择细且长的项链,脖子短粗的人则宜选择细且长的项链,这样才利于弥补自己的缺陷。选配项链上的挂件,活泼好动者,可选配三角形挂件;成熟稳重者,可选配椭圆形挂件;女强人型可选配方形挂件。

佩戴耳环要使之同佩戴者的脸型相“适合”。脸圆的人不要选用又大又圆的耳环,而应选用链式耳环或耳坠。脸方的人不要选用过于宽大的耳环,而应选用小耳环或耳坠。脸长的人不要选用长而下垂的耳环,而应选用宽宽大大的耳环。在一切正式场合,都应当避免佩戴发光、发亮、发声的耳环。

胸饰的花色品种很多,选用时要兼顾年龄、装束、场合等因素,只要使人看起来不刺目就行了。

总而言之,佩戴首饰必须坚持以下几条礼仪要求:

第一,应当遵从有关的传统和习惯,在社交场合中最好不要靠佩戴的首饰去标新立异。

第二,不要配戴粗制滥造的首饰,在正式场合不戴首饰是可以的,戴就要戴质地、做工俱佳的。

第三,佩戴首饰要注意场合,上班期间不戴或少戴首饰最好。运动或旅游时也不能够戴太多的首饰。准确地说,只有在交际应酬时佩戴首饰才最合适。

第四,佩戴首饰必须考虑性别差异。在一般场合,女士们可以样样首饰都戴一戴,而男士佩戴最多的只有结婚戒指一种。场合越正规,男士戴的首饰就应当越少。

此外,佩戴首饰还有一些特殊的禁忌需要注意,例如女士参加丧礼时,只允许佩戴结婚戒指和珍珠项链。

服装的配件在人的整体装束中至关重要,一件用得好的配件,好似画龙点睛,可使您光彩照人、靓丽非凡,而一件用得不好的配件,好比画蛇添足,只能够败坏您的形象,因此在交际场合中,对服装的配件应当给予必要的注意。

在正式场合穿礼服时,可配以黑色或白色领结,但打上蝴蝶结参加社交活动,给人的感觉就不郑重了。

领带被称为西装的灵魂,选择上应当下一番功夫。系领带不能过长或过短,站立时其下端触及腰带为好。穿西装背心或毛衣时,领带要塞进背心或毛衣里。在正式场合不宜松开领带,而假日休闲时则不必打领带。男士应当多备上几条领带,以供不同场合使用。

领带夹也是比较重要的男性饰物,它实际上是领带棒、领带针和领带别针的统称,起着固定领带的作用。在欧洲一些国家里,使用领带夹被当成一种坏习惯。那里的人认为,男士在行走中听任领带在胸前轻轻飘动,正是系领带的妙处,而用领带夹把领带夹得紧绷绷的,样子并不好看。如果使用领带夹的话,也不要用粗劣的产品。领带夹的位置不能太靠上边了,以从上往下数衬衫的第4粒钮扣处为好。西装上衣系上扣子以后,领带夹应当是看不见的。它不能够用来夹在上衣的领子上。

男士的腰带有工作时使用和休闲时使用之分。在工作中使用的腰带以黑色或棕色皮革制品为佳,宽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而配休闲服装的腰带,多么夸张都是可以的。中年人腰围较大,可以系稍宽一些的腰带,但颜色和式样都不宜太醒目。系腰带不是扎绳子,因而不能太长了,通常以不超过腰带扣10厘米为标准。

女士系腰带应考虑同服装相配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与体型搭配问题,如果自己柳腰纤细,那么系上一条宽腰带,会更显楚楚动人。如果腰围太粗,可系一条环扣粗大的腰带,外罩一件不系扣的外套或背心,使腰带的环扣成为他人瞩目的焦点。

有很多很胖的有身分的中年人喜欢使用吊裤带,吊裤带不同质地、颜色的种类很多,用哪一种虽属个人爱好的事,但是切不可让它露在外面,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服饰礼仪。

服饰上的钮扣虽小,但作用却很大。服装上的钮扣的式样很多,可在礼服或西装上衣的口袋里置放,并配合领带、衬衫的颜色进行变化。

装饰手帕不能被当作普通手帕使用,如使用得当,可增添许多体面与斯文。

眼镜选戴得好,可使人显得儒雅端庄。方脸的人要选大圆框、粗线条的镜框;圆脸的人宜选四方宽阔的镜框;椭圆形脸的人最适合选框型宽阔的眼镜。在交谈或行礼时,最好先把眼镜摘下来,过后再戴上。选戴太阳镜时,身份阳镜时,商标要揭下来,不要以商标向他人炫耀,反倒给人一种肤浅的感觉。

男士西装上衣和西裤的口袋是不适合放东西的,因此在公务活动中男士应携带一只公文包,它比那些小型或肩挎的手提包神气多了。公文包以深褐色或棕色皮革制品为上品,不要选择灰色的,也不要选择发光发亮、画满图案或广告的。手提箱只适宜带着去参加午餐约会。

女用手提包应套在手上,不要拎在手里摆来摆去。体态窈窕的女士不宜使用大提包,而身材高大的女士则不适宜用小提包。用挂历制作的小姐包不适合在商务场合使用。

钱夹以皮制为好。又长又大的皮夹子被视为男士的“口袋秘书”,适宜放在西装上衣内侧口袋里。任何类型的钱夹要注意不要塞得满满的。女士用的钱夹可随手携带,也可以放在坤包里。

金笔、手表、打火机被西方人一度看作男士三大配件,并被当作身份的象征。职业男性应携带至少一枝钢笔和一枝铅笔,可放在公文包里,也可放在西装上衣内侧的口袋里,但决不能插在西装上衣外侧的口袋里。有身份的男士在交际中最好带一枝高档、气派一些的钢笔。

手表的佩戴因人而宜,但不论男士还是女士,在涉外交往中最好要戴机械表,不要戴潜水表、太空表或卡通表。

打火机可以当作装饰品,也可作为礼品。但在社交场合好吸烟的人一定要记住,不要只顾夸耀自己的的名牌打火机而冷落了其他人。

无论是房间钥匙,还是汽车钥匙,都应放在钥匙包里,或西装上衣内侧的口袋或公文包里,绝不要把钥匙别在腰带上,走起路来哗哗作响,有失庄重。

墨菲定律

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一个人的仪容将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仪容不仅代表着外在形象,还体现着内在修养。

仪容主要指一个人的容貌,包括一个人的头部和手部,如头发、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仪容是生来就有的,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但后天也是可以改变来实现求美的目的。

头发

头发是人体的制高点,很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因此,要经常洗头,保证头发不粘连、不板结、无发屑、无汗馊气味。入秋之前要对头发精心保养,因为这时会出现皮屑增多、脱发和断发的现象。若发现发尖打岔时,必须及时修剪。男性不但应经常洗发,还应经常梳理和修剪。

洗头 头发暴露在外面,沾染脏东西,而且头皮皮脂腺不断分泌细脂,头皮细胞角化形成头皮屑,因而养护头发的根本方法是洗头,以清除头皮污垢,保持头皮清洁。

洗头前,为了除去灰尘和头屑,先把头发梳通梳顺,然后用温水(水温在36℃~38℃为宜)打湿。擦上洗发剂后,轻轻揉搓,不要用力搔抓头皮,然后用清水将头发上的洗发剂洗去,如需要,可再擦一些护发素,使头发柔软、光亮有弹性。

洗头时,最好用洗发膏和洗发香波,不要用碱性大的肥皂,以免头发变得干燥、发脆,容易脱落。

许多人坚持每天一洗头,这是不必要的,一般而言,每周一两次即可,夏天因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增多,可以多洗几次,冬天洗头的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

梳头 梳头能起按摩作用,而按摩对改善发质作用又很大。经常梳头还可以加速头皮的血液循环和皮脂分泌,促进头部皮肤呼吸,既能除污祛屑,又可以保持发型。

梳头也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头顶和后面的头发向上梳,左右两边的头发应由发根到发梢向两边梳。用力要匀,避免轻重过度。梳头的次数要勤,早晨、中午、晚间等时间都适合。

发型 男女的发型各不相同。男性发型通常有分缝发型、无缝发型和青年式烫发等。分缝发式有左分、右分之分,也可是四六分、三七分、二八分。女性的发型较为丰富,通常如盘头、披肩发等,但无论何种发型都要与本身的条件及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1)发型要与脸型相协调。

圆脸型(又叫娃娃脸)的人,双颊较宽,可选择头前部或顶部略半隆的发式,两侧则要略向后梳,将两颊及两耳稍微留出。

长脸型的人,额前的发际线较高,额、腮成一直线或宽度差不多。发端应当顶部低,适当遮额,两侧的头发适当蓬松,可以留长发,也可以齐耳。若将头发做成自然成型的柔曲状,会更理想。

方脸型的人,额角宽,两腮突出,显得脸型短阔。适宜选择自然的大波纹状发式,两颊头发略显蓬松遮住脸的宽部,冲淡脸部方正刚直的印象。

大脸型的人选择发型时,头发要包住脸廓,使脸庞看起来集中、紧凑。剪短发的要把两侧头发压低,留长发的应当把头发收拢向后。

三角脸型的发型,头顶部分的头发宜具有蓬松感,两侧的头发要紧贴脸部。

(2)发型要与身材相适应。

身材高瘦者,适合留长发型,这样可以增加发型的装饰性,但不要盘高发髻或把头发剪得很短,以免显得更加瘦长。

身材矮小者,适宜留短发或盘发,发型以秀气、精致为主,不宜搞得粗犷、蓬松或者留长发,那样会使身材显得更矮。

身材较胖者,剪成运动式发型,会给人俏丽、健康的美感。但若留长波浪,两侧蓬松,则会显得更胖。

(3)发型要与发质相协调。

头发细软的人,不宜留过长的直发,可选择中长发或俏丽的短发,还可以把头发烫卷,产生蓬松感。发质较硬的人,不宜选择太短的发型,宜采用不到肩的短发或肩以下的长发型。

(4)发型要与服饰相协调。

服装与相应的发式相配,才会显得和谐大方,适宜得体。比如,在正式场合,女性身着套装,可将头发挽在颈后,颈低发髻,显得端庄、干练。着运动服时,可将头发扎成高高束起的马尾,显得青春、活泼和潇洒。着晚礼服时,梳个晚妆,可显得高雅、华丽。

烫发 烫发可以美容,目前流行的有电烫法和冷烫法两种。

电烫法是用碱剂作药水,抹在头发上,然后卷曲上夹,通电加热。这种方法对油性头发适用,干性发质者尽量不用。油性发质者,头皮油脂分泌多,电烫有干燥和收敛功能,从而可以改善头发发质。电烫时的高温对干性发质者损害较大,容易引起头发发焦、变脆、变黄。

冷烫法就是利用化学药水制作的化学烫发剂,使头发软化,改变原形状,形成卷曲头发的方法,它优于电烫,冷烫出的头发不易受损,头发乌黑发亮,既柔润又有弹性,能保持很长时间,但不宜烫得过勤,至少间隔3个月。

染发 可以自己操作,也可去理发店染。染发前一定要清洁头发,洗净油垢。之后,用牙刷配合梳子涂抹染发剂。涂抹完后使头发自然干燥半小时,再用清水把发上的剩余药液冲去,涂上适当的护发剂,使已经变黑的头发增添光泽。

皮肤

脸部皮肤的保养,最主要的是洗脸。除了早上、晚上睡觉前洗脸之外,只要可能,都应抽出时间来洗净脸面。男性的皮肤多为油性或偏油性,更要经常洗脸,以除去体腺排出的皮脂和灰尘等附着物,保持面部皮肤的清洁。

洗脸的正确顺序为先从多油垢的“T”地带洗起,接着是鼻子和下巴,然后再洗面颊与眼部四周,最后清洗耳部、颈部及发际、眉间等。对于不同类型的皮肤,如干性、中性、油性,洗脸可不同对待:干性皮肤,可以在玫瑰浸泡的水中加入少许蜂蜜,湿润整个面部,用手拍至干燥。每晚坚持2~3次,即能让面部肌肤光滑细腻;对待油性皮肤,可在热水中加入少许白醋,能够有效地去除皮肤上过多的皮脂、皮屑和尘埃,皮肤就富有光泽和弹性;中性皮肤,可以在晚上用冷水洗脸后,再用热水捂脸片刻,然后轻轻抹干。

牙齿

牙齿是口腔的门面,牙齿的清洁是仪容美的重要部分,不洁的牙齿常成为交际中的障碍。

保持牙齿的清洁卫生,首先要坚持每天刷牙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是将牙刷毛束尖端放在牙龈和牙冠的交界处,稍微加压按摩牙龈,同时顺着牙缝上下颤动地竖着刷,不能使用在牙齿与腮颊之间来回拉的拉锯或横刷法。

三顿饭后都要刷牙或漱口。早晨口腔中细菌最多,因此早晨起床后要刷牙,吃完早饭再漱口。中午饭后有条件的最好刷牙,如果没有条件,至少得漱口。晚上临睡前一定要刷牙,因为睡眠时,口腔几乎停止活动,唾液分泌减少,细菌容易滋生繁殖,损伤牙齿。切记,每一次刷牙时间不低于3分钟,刷牙除了清洁牙齿,也是一个按摩牙龈、消除疲劳的过程。而且,刷牙和漱口应在饭后3分钟内进行。

其次,要尽量少抽烟,少喝浓茶。如果长期吸烟和喝浓茶,天长日久,牙齿表面会出现一层“烟渍”和“茶锈”,牙齿会变得又黑又黄。在社交场合进餐后一定要剔牙,但切忌当着别人的面剔牙,可以用手掌或餐巾掩住嘴角,然后再剔牙。

口腔

口腔有异味是很失风范的事情。平常最好不吃生葱、生蒜一类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每日清晨,空腹饮一杯淡盐水,平时多以淡盐水漱口,能有效地控制口腔异味。必要时,嚼口香糖可减少异味,但在他人面前嚼口香糖是不礼貌的,特别与人交谈时,更不应嚼口香糖。

手也是仪容的重要部位。一双清洁没有污垢的手,是交往时的最低要求。指甲缝中不能留有污垢。

要经常修剪指甲。指甲的长度,不应超过手指指尖。长指甲不仅不利健康,社交中也容易伤到他人。修指甲时,指甲沟附近的“爆皮”要同时剪去,不能以牙齿啃指甲。另外,在任何公众场所修剪指甲,都是不文明、不雅观的举止。

鼻子和体毛

鼻毛不能过长,过长的鼻毛,非常有碍仪容,可以用小剪刀剪去过长的鼻毛,不要用手拔鼻毛,特别是当着客人的面拔鼻毛更是有失礼仪。

痰、鼻涕一类的“杂物”应及时清理,清理时,要避开众人眼睛。同时,不要用手去挖鼻孔。经常挖鼻孔,会弄掉鼻毛,损伤鼻粘膜,甚至使鼻子变形,鼻孔变大。

体毛必须修整。腋毛在视觉中很不雅观。白领男性和女性应有意识地不穿暴露腋毛的服饰。女性在商务活动中如穿着使腋窝外现的服装,必须事先剃去腋毛,如穿裙装和薄型丝袜,也要事先剃掉外露的体毛,以免败坏整体形象。男性不准穿短裤,不准挽起长裤的裤管。

同类推荐
  •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我相信个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个人对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追求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我相信权利之中必包含责任,机会之中必包含义务,拥有之中必包含职责。我相信法律皆是由人所制定,而非人被法律所掌控;我相信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非人民的主人。我相信人因为工作会变得高贵,不管是用脑力还是体力;我相信世界会给予每个人谋生的机会,但它并不对人类之生存负有义务。
  • 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成功从不是一蹴而就的,财富也不是一天就能积累起来的。对于年轻人来说,成功的模式虽不能复制,成功者的管理方法和经商智慧却永远值得学习。在香火传承的家族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而在基业长青的企业里,应该有怎样一副对联呢?也许这副对联应该是这样:“制度传家久,文化继世长。”任何一个老板要想把公司做大做强,都离不开这两样法宝。
  •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巴尔扎克妙语录

    巴尔扎克妙语录

    本书分品德·情操、爱情·友谊、风雅·生活、婚姻·生理、文学·艺术、政治·宗教等专题,收录了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大量妙语,另外还附有巴尔扎克年谱。
  • 唤醒大脑的巨人

    唤醒大脑的巨人

    人的八种智能的潜力十分巨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在学校里常用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考核学生。学者们对事业成功者的研究发现:事业成功者大多是右脑功能较强者,右半脑起着控制行为、产生情感、艺术欣赏的作用。是发明创造的源泉。甚至有人提出:“人脑有80%的潜能为开发.而开发的重点是右脑。”只有左右脑平衡、沟通和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脑的潜能,左右脑功能开发得都比较好的人是最聪明的人。
热门推荐
  • 薇薇如此多娇

    薇薇如此多娇

    十年前,季薇薇被帅哥的狗狗一路狂追十年后,季薇薇带着狗狗去狂追帅哥十年前,帅哥救她一命却被她大骂流氓十年后,她却把帅哥压在床上,自己耍起了流氓……
  • 浮屠神魔

    浮屠神魔

    听神皇,转世也。九死一生过送葬路,终获封号。一百年苦修,得上古大帝之传承。一百年间,逆天战神出,自由魔皇现,乱世将启。少年百年重登神界,得神兵,灭魔种,杀鬼头。从此,天下无人不知秦洛阳。
  • 海林之森

    海林之森

    爷爷的书架上珍藏了无数的书籍,每当我静静的站在书架前,就会想起爷爷曾经为我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我记忆犹新的是他年轻时与奶奶相遇的那片蓝色森林。
  • 民间饮食宜忌大全

    民间饮食宜忌大全

    饮食除了要讲究科学营养,还必须首先讲究安全放心。饮食无论是烹调还是搭配,都非常讲究,烹调必须注意生熟适宜,搭配必须注意相生相克。
  • 独家妻约

    独家妻约

    她是音乐学院女神,风华绝代,才貌双全,有着身世显赫的富豪男友,本约好一起出国结婚,却在离开的前夕遭逢意外,失身于他人,自此陷入恶魔的怀抱!!他是豪门太子爷,权倾一方,玩世不恭,风月场混迹多年,身边女人无数,却在看见她后,一颗心逐渐沉沦,明知她有喜欢的人却横刀夺爱,硬生生将她虏到自己身边强宠至极,为她做尽这世间疯狂之事。
  • 机枪科技知识(上)

    机枪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低碳农业:引领农业新时尚

    低碳农业:引领农业新时尚

    《低碳农业——引领农业新时尚(典藏版)》由徐帮学主编,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让我们的爱更宽广,更包容,更细致吧!营造一个低碳的交通环境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造福后代。低碳减排,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吧。
  • 源来我爱你

    源来我爱你

    一个普通的女孩,一个明星男孩,从小定下的娃娃亲,长大也坠入爱河。却因为她的闺蜜。从此他和她从此形同陌路,接下来会怎么样呢.......我发誓!是我第一次写小说!文笔不好请多有见谅~
  • 太阳的后裔,誓言

    太阳的后裔,誓言

    感谢有这么美好的电视剧,幕前幕后都这样精彩。网上搜了下原著的资料,似乎没什么信息。只有某个网友说《太阳的后裔》本来是一部讲无国界医生故事,被改编成军人和医生的战地情歌。如果这是真的,感谢原著作者和金编,有了他们的慧眼和才华,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太后。
  • 薄荷泪荼蘼伤

    薄荷泪荼蘼伤

    她,一个单纯如雪的女孩;他,一个冷漠若冰的男孩;她,一个不愿伤害别人的女孩;他,一个曾受过伤男孩。他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他渐渐喜欢上了她,但却又不敢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