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的专栏作家在《达拉斯晨报》头版写了一篇文章,这在玫琳凯公司的员工中引起了很大的骚动。
那位作家说他在开车上班途中,看见一辆汽车后面的玻璃上贴着:“问我有关玫琳凯化妆品的问题。”而那位开车的女士,身上穿着浴袍,头上还缠着发卷,脸上也没化妆。那位作家对此表示怀疑:“这种女人怎能告诉别人如何美容养颜呢?”
这篇文章刊登在星期一,早晨不到七点钟的时候,玫琳凯的电话就响了,已经有人焦急地问她:“你看到头版有关我们的文章了吗?”玫琳凯知道当天上午会有许多美容顾问来公司参加会议,于是她立刻将这篇文章复印数份,贴满了公司的布告栏,然后在文章上端用醒目的粗体字写道:“这是你吗?”不久,玫琳凯公司将这篇文章分送到全美各地的沙龙,问她们同样的问题。
形象自豪
身为美容界的领导人,玫琳凯始终坚持引以为豪的形象。很显然,那位开车的女士并没有考虑到她自己或公司的形象问题。玫琳凯公司的美容顾问都知道,如果她们不是在最整齐、最美观的情况下,是不能在公共场合出现的。身为美容顾问,应当成为别人的榜样,让见到她们的人都愿意和她一样打扮自己。事实上,这篇文章帮了玫琳凯公司的忙,给了那些平时不注意维护公司形象的人当头一棒,让她们开始注意到自己平时并不留心,没能维护自己以及公司的形象。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容貌所作的努力,也能反映出她的自信与骄傲。倘若她从事的是美容行业,这种自豪的表现就更为明显和重要。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销售员工在未加入玫琳凯美容品的行业之前,就已经有了强烈的自豪感。虽然玫琳凯公司并没有明文规定,只有有魅力的女性才能加入美容顾问的行列,但是参加过他们的聚会的人就会知道,他们的美容顾问的确都有着良好的形象。美容顾问主动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不允许任何一位同事以邋遢的面目见人。假如某人在加入玫琳凯的行列时不知道这个规矩,她通常会很快改进自己的仪表和装扮或自动离职。
就如同工厂的员工因整洁的外表自豪一样,玫琳凯公司也以他们高水准的工厂设备为荣。他们认为自己的工厂设备应该是化妆品行业的模范展示厂,应该让所有的同行来参观。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美国工厂和中国杭州的亚太生产中心拥有的大型设备超过150个,总占地面积超过27万平方米。玫琳凯公司以最先进的产品包装线、产品区、实验室和仓库为特色,以高效的生产和强大的功能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点。此外,玫琳凯公司还非常重视企业形象,并希望人们谈到玫琳凯的时候都竖起大拇指。例如,在达拉斯全球总部大楼的大厅里有一个玫琳凯博物馆,在亚太生产中心也有一条观景走廊,参观者可以在那儿俯瞰整个生产过程。在全世界的玫琳凯子公司也有类似的区域,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传统特色。
玫琳凯公司的工厂员工与公司分享荣耀,因为他们知道有很多美容顾问信赖他们生产的高品质产品。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是绝对不允许出售的。当员工眼看着自己辛苦生产出来的成品被销毁时,难免会有些心疼,但这是必需的,不合格的产品绝对不能出售。玫琳凯公司以产品的品质为荣,但他们从来不以此来贬低其他品牌的化妆品。他们认为,当你贬低竞争对手的产品时,每一次批评都会成为对方宣传的手段。他们相信,这种批评和攻击不仅反映出自己在职业上的气度不够,最重要的是,这么做有违玫琳凯公司坚持的黄金法则。
自豪提升士气
一位在一家成衣厂工作的推销员告诉玫琳凯,他所在的公司的经营和运作非常独特。他说:“在衣服完工的前几个月,我们就开始展示我们的样品。因此,我们必须先做好一批特别的样品,给顾客欣赏。但是样品的品质通常比最后的成品好许多,所以买方收到货品后,往往会表现出失望和不满。这对大家的士气造成极大的损害,我们觉得自己和骗子没什么两样。当我们听到客户说‘这不是我要买的货品呀’时实在叫人无言以对。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不仅会让推销人员越来越难做,而且整个公司的形象和信誉也会受到影响。这些都是主管们的错,他们只会花费心思去做好样品,却不肯改善一下成品的质量。”这种经营方式,对公司和个人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这位成衣推销员承受的羞愧感,甚至影响了他身边的人,大家都为他在一家无耻的工厂做事而感到羞辱。
玫琳凯旗下的美容顾问的家人对公司充满信心,这也是她们为公司感到自豪的另一大原因。很多人都因为自己的母亲、父亲或亲人在玫琳凯公司工作而感到无比光荣。每年,玫琳凯都会收到数以百计美容顾问的孩子的来信,其中有封信是这样写的:“再过6年我就满18岁了,我就可以像妈妈一样成为一个美容顾问了。”玫琳凯非常自豪的是,很多美容顾问都愿意与家人分享她们的事业——不管是父母、兄弟姐妹,还是姨妈、外甥女、表妹等。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很多人因为自己的女儿或母亲从事玫琳凯事业而受益匪浅——她们彼此沟通、共同努力,互相学习、帮助,最后共同成功。谢丽·哈顿(shirley Hutton)和伊丽莎白·费茨帕特里克(Elizabeth Fitzpatrick)是玫琳凯公司第一对首席母女。其中,谢丽是1980年5月加入玫琳凯的,伊丽莎白则是在1994年7月加入的。
每当下班时回想一天的工作成就,那种满足感比任何事情都有意义。当你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时,内心那种骄傲感会油然而生,这种感觉就像考试得了满分、打高尔夫25英尺一杆进洞、一次完美的装扮、烤出一个色香味俱全的苹果派或者是装修好一间房间一样。不论职位高低、工作贵贱,管理人员都应该把这种自豪感传递给下属。而业务员、流水线上的工人、档案员、销售人员,都该像管理人员一样,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玫琳凯公司随时都需要赞美。倘若自己的最佳努力被人忽视,人们马上会产生一种“我才不在乎”的想法。被认可、肯定的感觉,让玫琳凯公司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高兴,最终也对自己充满自信和骄傲。
一位广告公司的经理在和玫琳凯交谈时告诉她,她是如何灌输自豪的观念给他人的。她对一名艺术家的作品极力称赞,这位艺术家却对她说:“谢谢你,但是我认为它还没有那么完美,如果再做一点点修改会更好。”然后,艺术家利用午餐时间修改自己的作品。“我可没想到他会利用午餐时间工作,就只因为我的一句赞美,他突然变成了完美主义者,开始对作品精益求精。”那位广告公司的经理说。
玫琳凯公司所有的活动都在追求卓越,不管他们有多大成就,永远不会感到满意,永远在完善自己。这种对卓越的追求,体现在玫琳凯公司做的每一件事情上,包括他们的产品、产品目录以及各种展示会。任何一个跟玫琳凯公司有关的人,都知道玫琳凯公司就是“卓越”的同义词,也正是这种共识,才让公司的所有员工建立起了坚定的信念。
如今,“卓越”这个词太流行了,以至于它在一千个人的口中就有一千种解释。比如,当公司的营销人员在设计一套新的产品目录时,他们的依据就是事先定下的理想中的卓越品质。玫琳凯公司追求的是卓越的标准,倘若没有建立一个标准,那么他们的追求就会没有方向。经过玫琳凯公司全体员工集思广益、有效沟通之后,逐渐产生了一些好主意。这些初步的主意会继续发展成更加完善和成熟的构想,直到最后形成一套卓越的标准。
玫琳凯相信,当人们以团队和整体的方式追求卓越时,他们的层次也可以因此而提高。因为没有人甘心落后,也没人愿意令别人失望。每个人都乐意全力以赴,一旦管理人员向下属灌输这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马上就会成为他们改进自我的最主要因素。纽约扬基棒球队追求卓越的美名是家喻户晓的。一个棒球员只要穿上扬基的条纹制服,他的球马上就会打得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为自己能成为有胜利传统的球队的一员而自豪。
强烈的爱国心
玫琳凯公司以自己的工作和公司为骄傲,就像人们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一样。美国人因自己的国家而感到自豪,玫琳凯公司也很骄傲地让每个人知道这一点。
几年前,玫琳凯的儿子理查在公司的一场年度研讨会的开幕典礼上,表明了玫琳凯公司的爱国心:
过去几年来,我多次以我们的自由企业体制为题,在我们公司发表演讲。我之所以会认为我们的自由企业体制非常重要,是因为倘若没有它的存在,你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我也不会来此演讲,玫琳凯公司也不会存在,而玫琳凯的梦想也不会成为现实。
自由企业的定义因人而异。对玫琳凯公司来说,‘自由’就是指个人自由,更表示个人的财务自由,这也是美国立国先贤们的崇高理想。我们国家最早期的领袖们决定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以供需的自然法则为依据,将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干预减至最低。他们希望每个人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权利,完全依个人的进取心、努力和能力而定。从我们的建国先贤有这种理想以来,我们走过漫长的路,变得更加成熟。我们借着自由经济的体制茁壮成长,达到了一种前人所不能想象的生活水准。
美国的农民在喂饱了全国人民的肚子以后,还输出600%的小麦和稻类作物,供给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食用。世界上大半的麦类作物,是由美国生产的。虽然从1940年以来,农场及农民减少了2/3,美国的农民还是达到了这种惊人的生产效率。事实上,尽管农场及农民大量减少了,美国的农业生产仍然增长了75%。
这段话是从理查早期的演讲中摘抄下来的,其中不同的只是一些数据的变动而已,美国人对国家的信心却永远不会改变。当理查说这些话时,玫琳凯双眼充满泪水,她感到光荣和骄傲,为她的儿子、为身为美国人而感到骄傲。她确信,当时在场的7500名听众也是一样的感觉。
这只是数百篇演讲中的一篇。这些对公司员工发表的演讲,每篇都充满了人们对国家的热爱。玫琳凯深知,在某些圈子里,在公司集会中摇动爱国大旗,会被认为是哗众取宠,但她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她认为那是一种健康的情感表达,其意义是很难用言辞形容的。
在玫琳凯公司全球各地开展业务的市场上,玫琳凯希望这种对企业文化和传统的自豪感能深入人心,就像人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带来的自豪感一样。玫琳凯传递给人们的准则不仅仅是永恒的,而且具有普遍性,因为它超越了语言、文化和地理的界限。
实现美国梦
玫琳凯十分相信美国梦,而她的公司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玫琳凯的故事只有在美国才可能成真。玫琳凯公司于1963年开张,她拒绝聆听那些反对者失败的预言。玫琳凯的会计师告诉她,公司制定的佣金办法太过优厚,对公司的利益有损无益。玫琳凯的律师则写信到华盛顿,寄来一份当年全美化妆品公司的破产名册。玫琳凯公司成立的第二个月,一位加州的化妆品公司的老板向玫琳凯提出一个交换条件,他说:“玫琳凯,我付你一笔钱,买你的配方,反正你也做不出什么来。”公司的财务专家们则坚持,如果公司不给美容顾问提供贷款的话,一定无法生产。与之对应的是,全世界的其他女性只拥有十分之一的财产。在玫琳凯的一生中,她实现了为全世界女性提供事业机会的梦想。现在,玫琳凯公司的产品在全世界超过35个市场销售。她在书中提到的一些成功女性,有的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没有工作经验,但她们都因从事玫琳凯事业学会了如何创业,学会了如何经营管理。从亚洲到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所有的女性都有着同样的目标——让自己和家庭过得更好。
在一些女性备受压制的国家,女性在公众面前摘下面纱都可能会被逮捕。相比之下,美国的女性要自由、幸福得多,她们得到的机会也更多。
怀疑论者对玫琳凯说,她是比较幸运的例子,能抢在当时创业,而当时的创业条件和现在相比容易得多。玫琳凯对此并不赞同,她认为现在的机会反而更多,特别是对女性而言。近年来,教育、科技及艺术的发展给每个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人们常抱怨:“事事不如从前。”对此,玫琳凯认为,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美好的过去”,而10年以后,80年代也变成“美好的过去”了。机会到处都是,而且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看你能不能善加利用。
经常有入不敷出的退休人员对玫琳凯抱怨说:“你知道吗?我这一辈子的运气太差了,如果能给我一个机会,说不定我已经成功了,成了某某大人物了。”
玫琳凯无法接受这种论调。她认为,在美国任何人都有很多机会,但是机会不会自己找上门,人们必须主动去创造机会。假如有能力的人走在这块充满机会的大地上,而不积极地追求等在那儿的机会,等于没有机会。
给予是玫琳凯文化的一部分,公司创始人开创的公益活动不断发展,现在已经遍及全美国。玫琳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身为组织的一分子,远比自身重要,应该为将要取得的成功感到自豪。
首席眼中的玫琳凯
美国的里瑟·克拉克(Lise Clark)曾经当选过“墨西哥小姐”,如今作为一名首席,她学会了玫琳凯的准则。她说:“你的领导方式会传递给你接触到的每一个人。”
中国的首席唐可说:“自豪是表达我们感恩生命的方式。”
阿根廷的首席格蕾萨拉·阿迪勒斯(Graciela Ardiles)在回忆她生活最艰难的时期时说:“我的微笑,我的力量,我的节制影响了我生活的其他方面。作为一名领袖,我的责任是作为榜样去引领别人。在我丈夫离开我的时候,玫琳凯帮助我挺了过来。现在,我也能帮助其他女性变得坚强、相信自己、享受独立,并且获得经济自由。现在,当我听到我的孩子们骄傲地谈到他们的妈妈,谈到我所创造的一切,我知道玫琳凯给了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