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真是苦水多啊!家长们总说现在的老师缺乏爱心,动不动就请家长……是这样的吗?没办法,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家长的期望又高,本来教育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配合,可现在谁都可以告诉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谁都比你更“老师”。一旦出了问题,又谁都不来承担责任了,责任全是老师的……
黎老师是一名刚进重点中学的物理教师。他所担任班主任的班上,有个单身家庭出身的学生,这名学生自从母亲患病去世后就患上了“自闭症”,不愿和同学相处,兴趣狭窄,孤僻被动,学习成绩也日渐下滑。
黎老师一直想和这名学生的父亲沟通一下,帮助他走出困境,健康成长。可是,他的父亲是典型的家长作风,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说了算,对孩子情况不以为然,常常托词工作忙而拒绝老师制订的“帮助方案”,这让黎老师觉得很是无从下手……
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往往靠孩子在维系。孩子,作为教师与家长共同的教育对象,是他们交流的核心内容,甚至全部内容,受到双方的关注。理想的沟通是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建构起三角双向互动模式,使每一方都能够获得另外两方传递的有效信息。特别是教师与家长要通过及时联系,在更高程度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实现互补性与一致性的促动,从而合力推进学生的成长。
遗憾的是,当前许多教师并没有与家长建立起一个以共同目标为基础的良好互动关系,甚至根本就没有发生互动。不少家长只是在家长会时见见班主任,并没有很好地向教师详细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而教师也对大多数家长根本对不上号,这样形成的则是一个“V”形的沟通模式。沟通渠道不畅的结果就是许多信息只能依靠学生进行传递,中间产生的一些障碍很可能会导致双方对学生的要求和态度产生矛盾,有时还会造成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冲突。这样会令学生进退两难、无所适从,时间长了将会慢慢产生反感抵触、厌倦焦虑等情绪。为了让双方满意,自己过关,学生会撒谎,两边隐瞒,这不仅影响其品德修养,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其产生双重人格。
教育学生并使其健康成长是教师同家长合作的出发与归宿点。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往形象,用自己与家长实际交往的行动做出榜样:另一方面应杜绝利用家长爱孩子的心理来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教师节让学生“献爱心”要求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等等,这些都会令教师失去学生的尊重和家长的信任。
另外,要强调沟通和信息的及时反馈。教师和家长无论哪一方发现了问题都应迅速与对方取得联系,认真查找原因,共商解决办法。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克服困难,又能够防止问题进一步加剧,避免因时间拖延而导致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
交往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发挥作用。在与家长的合作中,教师的主动姿态会促进家长交往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来配合教师,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沟通,像家访、家长会、家教专题讲座以及家长委员会等形式都是常用而且有效的。
诚信尊重、平等相待是与家长交往中教师必须恪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对所有的家长一视同仁,合理地对待家长意见。如果对有的家长热情逢迎,对有的家长傲慢冷淡,这种不公平会严重妨碍交往,挫伤家长和学生的热情。而且,厚此薄彼的态度也会暴露出教师的功利心态和不健康的人格。
★专家健康锦囊
1.对待家长的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应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2.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错了,如果确实是自己不对,要诚恳地向家长道歉。
3.要始终尊重家长。家长的嗓门越大,自己讲话的声调就要越轻,速度要越慢。
4.向家长询问一些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如“这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您是我,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尽量不要反问,如“为什么别的家长没意见?”“为什么你要我这样做?”这样会让家长反感。
5.一些教师听到家长的指责和抱怨,往往会本能地为自己辩护,这样只会激化矛盾。所以,教师应把“不可能”、“我绝对没有说过那种话”等辩解词换成“别着急,我查查看”、“让我们看看这件事该怎么解决”、“您放心,我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等等。
6.不能因为家长的过激情绪而影响对孩子的看法,应更加关爱孩子,这样做的效果远远胜于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