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诊治
(一)儿童多动症
这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发病的高峰为8~10岁,男孩多于女孩。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异常表现:①注意力分散,做事漫不经心,常有头无尾,不听活,易分心,完成学校作业或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困难;②冲动性,不经思考就行动,活动变换频繁,工作缺乏计划,需要经常监督,经常在教室大声喊叫,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难于守秩序,不能耐心等待;③多动,翻盆倒罐,拨弄东西,难以静坐或烦躁不安,难以久坐,睡眠时乱动,好活动,犹如身上装上了马达似的。
诊断儿童是否为多动症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正常顽皮儿童在严肃的场合下或看有兴趣的电影电视节目时可以控制多动,多动症患儿则不能控制或仅能控制极短时间。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注意力不易集中。绝大多数患儿因此产生多动,少数则可以不多动。可以静静坐在课堂里,但思想都“在开无轨电车”,完全不在听课。
2.多动。在上课或做作业时特别明显。
3.冲动行为有的事后能承认错误,但不容易改。
4.一般在幼年期即开始多动,但到学龄期开始明显。
5.如多动病史不足半年,不应即刻下诊断。
6.应注意排除可引起多动的其他原因,特别是精神发育迟缓,家庭教育问题以及行为问题等。
儿童多动症一般表现在入学初到十几岁,进入青年期不用治疗,某些症状也会自行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对于家长和教师怀疑为多动症的儿童,可及时到心理门诊或精神科去请医生给予诊断,然后进行个别教育和药物治疗。切忌未经专家诊断给孩子戴上“多动症”的帽子。
(二)儿童神经症
儿童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一般没有任何可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有心理异常表现。儿童神经症一般在持久的精神紧张下产生。如父母不和,分离,死亡,教育方法不当,对儿童的恐吓、打骂、威胁,或受其他精神创伤。
儿童神经症—般常包括儿童恐怖症、儿童强迫症、儿童焦虑症、儿童抑郁症。
1.儿童焦虑症,多发生在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和敏感的儿童,是以莫名的恐惧和心跳,气急,对新环境出现焦虑和紧张,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
婴幼儿期的焦虑恐惧的对象一般都是当时环境中的具体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想象中的事物的恐惧逐渐取代具体的事物,例如怕黑暗、怕孤独、怕被遗弃等。到了学龄期,又增加了对学习成绩、对自己在老师同学眼中的地位的焦虑,甚至还可以对自己的出身(亲生的还是领养的)发生疑虑。到了少年期,又增加了对自己的健康、能力和社会交往的焦虑。幼儿期对动物、黑暗等的焦虑恐惧现已自然消失了。在少年期,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的恐惧焦虑。
2.儿童恐怖症,多表现为对动物、黑暗、噪声、死亡、学校等产生过分的和持续的情感反应,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及大小便次数增多。
3.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在强迫行为上,如反复洗手、核对作业、反复计数台阶、窗户、电线杆,或做一些仪式动作。
4.儿童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情感为突出症状的异常行为,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丧失、睡眠不佳,饮食无心。
儿童神经症的治疗方法以心理治疗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尽量少吃药。家长发现异常可及时到心理门诊或精神科求治。
(三)性格异常
孩子的性格异常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疑:对自己接触的事物持过分的怀疑态度。
2.嫉妒:对品德才能比自己高的同学心怀怨恨,看到别人的进步和成功比看到自己的失败还难受。
3.敏感:神经过敏而失去自我控制,常喜怒无常,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注意力不易集中。
4.抑郁:孤独寡言,愁眉苦脸,动作迟缓,思想呆滞,对各种活动无兴趣。
5.残酷:以玩弄别人为乐,以暴露别人的缺陷为乐,不择手段地打击别人以抬高自己。这种儿童失去对事物的爱,缺乏同情心。
对性格异常的儿童,家长可隔几年到心理门诊或找心理测验专业工作者,给儿童作性格测量,以确定异常的根源和程度,以求帮助,不可轻视。
(四)神经质
神经质是一种非器质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因各种躯体或精神不适感,或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苦恼。病理体验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
神经质的孩子,常会出现脸和眼皮的肌肉不断抖动,咬手指甲,膝部摇动不停。而且,受到强烈不安的影响,会出现心跳、胸闷、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不安反应。如果不安状态持续下去,还会出现肠胃病,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疲劳加重等症状。这些症状,有的是由疾病引起的,有的是由精神不安、烦恼等引起的,也可能会出现以下反应:
1.神经性反应。孩子非常担心自己的健康,实际上不是病也总认为是病。还有失眠、头痛、眼花等神经疲劳症状。也有的是心情忧郁,有疲劳感和不安,失去了活动和生活的热情。
2.心身症状反应。本人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心脏、胃、肠等特定器官的症状上,出现下痢、痉挛、偏头痛、气喘、尿频、荨麻疹等特定器官的症状。
3.考试神经症。临近升学考试时学生总会感到不安紧张,诉说自己的眼皮跳,没有食欲,记忆力差,这是考试神经症的主要表现。造成的原因主要有过度紧张、睡眠不足、运动不足,对成绩差的学科失去了自信心。
4.焦躁。学生为自己的学习一点也没有进步而感到着急。同学们取得了比自己好的成绩时就更加着急,特别是到了期终和升学考试时,总认为“这种进度是不行的”。于是,不是自己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很快地就去看答案,只是一页页往前翻,而实际上学习飘浮在上面,没有用力气。
5.失去自信心。由于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成绩不断下降,于是就认为“自己已经不行了”。因此,对每天的生活不抱希望,尽管老师和家长鼓励他,仍难以克服这种心情。
(五)不安情绪
日常生活中,容易感到不安的孩子每天对学习放不下心。一有事就出现神经质。对自己的事和身体缺乏自信心,每天的生活感到不快活,无缘无故想大声喊叫,心情反复无常。这种不安的情绪过强,会影响学习和身体。精神紧张过度,不安情绪增加,会出现下列症状:
1.逃避。学生认为每天都要去学校学习很厌烦。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功课,因而总想逃避学习,不愿继续升学就读。
2.注意力涣散。—旦想坐下来学习,可坐到桌前,尽管没有去思考什么,头脑中都接连不断地浮现出各种联想。“总是好像听到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越是不想去注意它,越是不能放下,不知不觉地就忘记了学习的事”。有些学生对此感到烦恼。对待情绪不安的孩子,我们要对他进行必要的指导,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除心中的隔阂。不安倾向强的孩子心中总有某些不满或隔阂。因此,要消除学生的隔阂和错误认知。
(2)加强交流。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换意见,孩子心情不佳或心中烦恼时,要和孩子一起散步,不要让他一个人自己闷在家中。
(3)运动和娱乐。鼓励儿女积极到户外活动,参加文体活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以消除心中的紧张。
(4)对孩子不要提过高的要求。要正确地估计孩子的能力,对他的期望不要超过孩子的能力,否则,孩子会感到有精神负担而心神不安。如果父母每次要求孩子都考100分,遇到成绩不好时就认定“自己已经不行了”。这样,孩子就会产生失败感并讨厌学习。
(5)照顾孩子的基础。根据个人能力制订学习计划并切实可行,对提高学习热情是有作用的;相反,只会引起不安。
(6)肯定优点。充分理解孩子,肯定其优点,多鼓励少批评,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增加自信心,相信他会把较差的学科成绩搞上去。
(7)承认孩子自己的努力。有些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家长要去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且,也要使孩子认识到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好好努力,成绩会提高,心情也会舒畅。
(8)改变心情。如果心中老是想着“安不下心来就不会好好学习”,就会更加紧张并使学习效率降低,这时如果告诉他自己去想“有点紧张反而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那就不会闷闷不乐了。例如,认为“学习的房间太小”时,如果想到“房间小,心情会更安定,”就不会不满了,这种事情在每天的生活中是很多的,父母稍加提醒和帮助,孩子就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9)使家庭生活充满欢乐。家庭是生活和学习的基地,家庭生活中经常发生争吵,孩子总感父母处事不平,不满情绪总是存在,就不可能消除精神紧张。孩子不要任性,家长注意改变家庭气氛,孩子的心情也会改变。
(10)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现在许多家长都过分地去保护孩子,使孩子稍遇到有困难的情境,不知如何办,就立刻丧失了自信心,产生无能感、自卑感。因此,家庭教育关键还在于父母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方法问题。要消除子女的不安情绪,就应该让孩子独立地去处理一些事物,增加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六)厌学心理
儿童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教育内部的原因,有来自社会、家庭的原因,有来自学生本身的原因。
1.教育内部的原因,包括陈旧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课程和教材设置不合理,考试制度不合理,教师的素质低下,对所谓差生的忽视。
2.社会方面的不良因素,包括知识贬值,少年儿童处在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教育上的投入少。
3.家庭因素,包括吵架的家庭环境,家长行为不端的家庭环境,结构不完整的家庭环境,重利轻才的家庭环境。
4.学生自身的原因,包括在校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不融洽;自身适应能力较差。
对具有厌学心理的孩子,其矫正对策的制定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学校要立足于培养自立性、主体性的观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变学习方法和指导体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早期发现,及早矫治;重视个别,因材施教;社会开展矫治厌学行为的科学研究;取得家长的配合。
二、儿童心理健康检查的方法
儿童时期出现的性格和行为异常,家长切不可忽视,否则长期下去影响今后的工作、学习。许多成年人出现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都和儿童时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心理学专家用来帮助诊断心理健康测量方法有:
(一)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是用来判断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度量方法,常用的有韦氏儿童智力测验量表、中小学生团体智力测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等方法。通过这些量表的测量,可以判断儿童智力低常或超常的程度,以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性格测验
用来度量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方法,常用于儿童的性格量表有:Y-G性格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主要用于诊断性格异常和性格特点的测量。
(三)心理健康测验
用于心理健康检查的量表较多,儿童心理健康检查的量表有:Y-G性格检查量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可以到心理测验专业机构或心理门诊求助于心理测验的专职研究人员,以便及时教育和治疗。对孩子定期全面检查心理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早矫正,使其心理、身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