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光镜
想到“赖着不走”的情景,就会想到,一个女人头发一散,衣服怎么乱怎么整,然后往地上一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起来。而这等行径,泼妇无赖做做也就罢了,谈不上丢不丢脸的问题。但此事若发生在高贵的皇宫里,可就热闹了。要知道,敢在宫里撒泼的,肯定不是小人物。可宫里的大人物们,怎么可能就由着她撒泼不管呢?她又为何不顾自己尊贵的皇族身份去如此做呢?
这件新鲜事就发生在明朝,不妨追踪下历史去看看那热闹的情景。
公元1620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年头,明神宗和明光宗在两个月内先后死去,大明朝经历了三个皇帝的权力交接。但事情还没完,可能新鲜事年年有,只是那年特别多。就在光宗死后的空挡,发生了“移宫案”。
明光宗朱常洛卒死,皇长子朱由校还没来得及被立为太子。怎么叫没来得及呢?明神宗朱翊钧不喜欢明光宗朱常洛,因此一直迟迟没有给长孙朱由校一个名分,直到临死时才把这事提上议事日程。而明光宗朱常洛也没想到自己会刚登基一个月就驾崩,所以也没有急着找自己的继承人。人算不如天算,新皇帝朱常洛的“三把火”还没有烧完,就莫名其妙地死掉了。而“内定”的太子朱由校就跳过了其他的程序,直接冲到了皇位的跟前。这个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朱由校的养母李选侍身上。李选侍是什么人呢?她就是郑贵妃为了跟明光宗朱常洛拉好关系,挑了8个绝色美女送给他,那8个美女中的一个。
朱常洛有东、西两位选侍,李选侍为西选侍。选侍是级别比较低的妃子,上面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嫔等。想想那李选侍是被郑贵妃调教出来,于是她充分发扬了郑贵妃的行为作风,成为皇宫深处的又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李选侍被作为礼物送到朱常洛那里之后,除了天生丽质以外,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朱常洛的宠爱,并且被委托照顾皇长子朱由校和皇五子朱由检。这个“差使”可不寻常啊!朱由校的母亲生下他之后不久就死了,享受不到“母以子贵”的荣耀。而李选侍“托管”了这两位皇子,可算是终生有靠了。一旦“儿子”做了皇帝,她自己岂不是也就成了皇太后?
随着明光宗的卒死,李选侍的“梦想”也加快了进程。她把自己“生母不如养母”的责任看得甚是重要。明光宗临终之时,曾想提高李选侍在后宫的位置,将之封为贵妃,但李选侍却一直瞄准了皇后的位子,惹得明光宗很不高兴。这个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朱常洛就撒手去了,李选侍的封后美梦也就破灭了。但明光宗死后,李选侍以自己作为母亲要照顾儿子朱由校为由仍旧住在乾清宫,丝毫没有“挪窝”的意思。但此时的朱由校已经不是尚在襁褓的婴孩了,而是16岁的少年。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乾清宫是皇帝专用的。而她作为一个选侍,怎可以无所顾忌地住在那里呢?其实,李选侍就是想坐镇乾清宫,进而掌握朝政。为了控制朱由校,李选侍几乎把他“藏”了起来,外臣想见皇长子也不是轻易能见到的。
而大臣们知道李选侍的心思,便商量着赶快拥戴新皇帝即位。他们一起奔到皇宫,到乾清宫哭祭。正在加紧部署的李选侍也做过安排,太监们拿着棍子在门口堵着不让进。当大臣的毕竟比太监们有头脑,况且也是有备而来,怎么会轻易让一群太监挡住呢?大臣们强行进入了乾清宫门,哭过先皇之后,要求面见皇长子。可朱由校已经被李选侍留在了暖阁,自然也不会轻易让他出来。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趁李选侍不备,就把朱由校抱持而出。经过一番抢夺,朱由校终于逃脱了李选侍的挟制,在大臣们的安排下住进了慈庆宫。
储君既已抢出,接下来就是准备登基了。可是皇帝住的乾清宫还被先皇的妃子李选侍占着,当务之急就是“移宫”了。可李选侍肯定不乐意,她坚持要跟太子一起住在乾清宫,根本没有移宫之意。可能李选侍想,只要她自己坚持不懈就定能换来成功吧!这种持之以恒追求梦想的态度,真是令人敬佩。
而太子朱由校虽不喜欢那个诡计多端的庶母,却似乎也没有足够的魄力去反抗她。大臣杨涟直言上奏说,先帝刚刚过世,天下人心不稳,都在怀疑李选侍假借保护之名图专权之实。移宫之事,势在必行,太子一定要早下决断。而且太子马上要登基了,岂有让天子偏居别宫之理?
御使左光斗也明白指出,殿下已经16岁了,内有忠直老成的内官尽职,外有朝中重臣辅佐,哪里还用得着李选侍像照顾婴儿一般贴身相随呢?恐怕她是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如此一来,武则天之祸就不会太远了。
况且李选侍并不是朱由校的亲生母亲,一个16岁的少年,这一切虽然不能完全看得真切,但个中利益关系也必是心中有数。再加上李选侍对朱由校的“藏匿”,所以他对李选侍更没有什么好感。听大臣们说得有理,他也不再含糊,立即发布上谕,说移宫已有圣旨,册封贵妃一事尊卑难称,着礼部再议。但就连这番“客气”也没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他们直谏说,李选侍并非忠诚爱国之人,万一封典得行,专权用事,恐怕难以抑制。
事已至此,李选侍的春秋大梦也该醒了。朱由校命李选侍移出乾清宫,移住仁寿殿。另外,他还下令收捕了李选侍身边的几个亲信太监,理由是他们涉嫌偷盗大内库藏。这些个太监不知是忠贞不二,还是在这场养子与养母的对弈中,选错了对象?总之,他们成了这场对弈中的“牺牲品”。
这时,已经赖着不走很久的李选侍只得妥协。九月初五,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李选侍抱着女儿,徒步从乾清宫走向了宫中妃嫔“养老院”——仁寿殿哕鸾宫。这件震动宫闱的“移宫案”终于落下了帷幕,朱由校进驻乾清宫,登上了宝座,是为明熹宗。
但是,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案件好像却并未结束。李选侍住进“养老院”之后,哕鸾宫忽然起了大火,经守卫们的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于是,李选侍的余党们四处散播谣言说,“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且还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也就是说朱由校派人做了此事,报复李选侍之前的种种恶行,这些就是想给登基不久的朱由校安个不孝的罪名。但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至此,“移宫”风波才算全部告一段落。
李选侍赖在乾清宫不走,是她自己的计谋,还是一手把她送到明光宗面前的郑贵妃合谋,这已经是一个谜了。但是,她想通过控制朱由校来操纵整个朝政却是事实。如果一旦成功,大明朝可能就会出现另一种气象了吧?不过,按照李选侍的风格来看,她当家做主并不会把末日的大明朝推向复兴,只是另一番败坏罢了。
现代启示录
有智有谋方可制胜
李选侍的“赖着不走”的行径最终失败了。分析下来,也是必然的。她除了“赖着不走”之外,就没出来点其他什么明智的举动,而且又势单力孤,怎么可能成功?其实,这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20世纪90年代,一个带着两个儿子独自生活的农村寡妇遇到了一件难事。她们村要规划通街,而不巧她家正好在规划线上需要拆迁。按照她的想法,只要村里能够妥善安置他们一家,她就同意拆。可是村里给的条件她不同意,因为邻居家大嫂亲口告诉过她村里给的条件,可是到她这里却不一样了。
于是,她便去找支书理论。支书回答她说,那是因为她邻居家“无赖”。她一听更不乐意了,什么叫“无赖”?别人能给,她就不能给?这不是欺负孤儿寡母吗?找村里交涉了几次之后,还是没有达成一致。无奈之下,她只能用了另一种办法。
一天上午,乡政府门口来了三个人。那个农村妇女带着两个儿子坐在乡政府的大门正中央,怎么拉也拉不走。于是,工作人员把她带到了招待室,说有问题可以先跟他们说。那个农村妇女怎么也不说,非得见乡长,还说一天见不到乡长,她就一天不走,天天睡在乡政府门口。工作人员只得向上面汇报,于是乡长就接见了她,并了解了相关情况。最后,事情按照她的要求圆满解决了。
所以说,有些事情在非常时期只能用非常手段,但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找到很好的借力点促使目的实现。
首先,这种作为一种非“正常”、不“高雅”的行为,在舆论上不占优势。那么,就要用智慧,有计划地实施。场合、时间、见证人、步骤等,都要在计划内,你还要明白就地打滚、哭闹、吵嚷根本解决补了问题。另外,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有智有谋方可顺利地达到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