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灰蒙蒙的胡同地带,真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既有骆驼祥子一类贩夫走卒居住的破旧院落,也不乏公子王孙、达官贵人的豪宅。一路走过该怎么区别呢?主要是看它的门楼。由于刻意保护住户隐私的四合院是封闭性的,一旦大门紧锁,则密不透风。即使宅门是虚掩或敞开的,你也很难识得庐山真面目,因为通常还有影壁作为第二道防线,遮挡住外人的视线。
四合院的门楼类别繁多,名称各异,譬如清水脊、道士帽、花墙子门、洋门什么的,但门的建筑形式只有墙垣门和屋宇门两种。墙垣式大门较单薄,无疑是属于贫民阶层的;屋宇门的空间更富于立体感(相当于盖一间房的面积),还有联楹、门簪、门墩、石阶等具有装饰意味的附件。真正的大户人家的宅门,肯定属于后者。如果你发现哪座四合院的门前还设有上马石什么的,那么它原先的主人肯定是当官的,不仅供自用,还可以方便前来做客的同僚,武官在此上马,文官在此坐轿。
大宅门的门墩儿,又叫门枕或门鼓,分别是长方形和鼓形的,一般都为石制,也有少数木制的,雕有形形色色的图案和花纹。偶尔能见到雕有石狮的门枕,说明这是昔日的王府。没有爵位的人家哪怕再有钱,也不敢请石狮守门的,那叫越制,会受到惩罚的,轻则抄家,重则杀头。
所以,即使过其门而不入,仅仅从宅门的规模与气势上,也大致能判断出当年主人的家底与身份。
还需要强调一点:现在人们随口常说的“大宅门”,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大户人家的宅门。宅门还有特定的意义,指具有垂花门等的多进院的住宅(即复合式的高级四合院),与只有东西南北房的一般四合院相区别。大宅门,至少可分为前、后院,甚至更多的院落,豪华点的还有后花园。住在宅门里的,自然是人丁兴旺的大家庭了,有的还四世同堂呢。
什么叫垂花门?它为什么构成了宅门的标志?垂花门由柱端雕有莲蕾状垂珠的垂莲柱出挑屋檐组成,像一座典雅的亭榭,只不过安装有开闭的屏门。它之所以是宅门的核心,因为它划分着内宅与外宅,普通的宾客是不允许穿过垂花门进入后院的,那属于主人家庭的私密空间,大多只能在作为外宅的第一进院里逗留。用现代房地产的概念来说,客厅归客厅,主卧室归主卧室,井然有序、径渭分明。听行家赓昭详细解释过:“俗话说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的宅门中的垂花门。垂花门用垂莲柱加深出檐,不占地面,很符合二门的功能需要。妇女们在此寒暄、行礼、殷殷话别需要一定的空间,如果两根檐柱落了地,那门前活动地面就要受到很大的局限,用不落地的垂莲柱,地面就宽敞多了,上面有遮阳挡雨的屋顶,再加上华美的垂花门的衬托,环境、气氛均极恰当……”
可见,没有垂花门,就称不上是大宅门,它是大宅门诗意最浓的部分,堪称其灵魂。
外地人来北京旅游,别忘了到古朴的胡同里转转。但应该了解什么是普通的四合院,什么才是真正的宅门。假如你有幸走进了一座结构繁复的大宅门,一定要找一找它的垂花门立在哪里,并且慢慢品味那绝妙的造型。那简直像一个尚未完全醒来的华丽的旧梦!
想把老北京的风味给琢磨透了,是要有技巧的:不仅需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应对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充满兴趣。最好是有备而来,但也不妨边参观边补课。
大宅门可比一般的四合院讲究多了。除了垂花门之外,四隅还有抄手廊曲折相连,雨雪天气也不影响主客通行。有的增加了好几组向纵深发展的跨院,最后面甚至盖有两层的后軍楼,加上鱼池、假山什么的,真可谓重峦叠嶂、别有洞天。
天棚鱼缸石榴树,是四合院一景。可最有权势的大宅门就瞧不上石榴树了,种的是海棠树,他们也摒弃了小家子气的金鱼缸,往往就地挖掘仿真的池塘。贵族的做派,是市井人家没法比的。
老舍写的《四世同堂》,应该发生在大宅门里。曹雪芹的《红楼梦》,同样是大宅门荣、宁两府的故事,都是有资格安装石狮门墩儿的大宅门。虎坊桥附近,纪晓岚的阅微草堂(今晋阳饭庄》则属于文化意义上的大宅门了,可谓书香门第,这位颇受乾隆皇帝器重的清代大学士、礼部尚书在此写了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还有恭王府、摄政王府什么的,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宅门。至于皇帝住的紫禁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呢,堪称大宅门中的大宅门了。
只不过,岁月无情、人世变幻,所有的大宅门都已饱经沧桑了。温故而知新。要想了解这座城市的变化,要想重温老北京的生活,又怎么可能绕过胡同深处那一座座残存的大宅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