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之说。“内九”是指内城有九座城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外七”指外城有七座城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外城因是明嘉靖年间后建的,其荒凉有如农村,像广安门和广渠门内,多是坟地。
崇文门位于北京东边,宣武门在西边。“崇文”是崇敬文化的意思,“宣武”是宣扬武威的意思。两座城门并列东西,是取左文右武、文治武安的涵义。按照阴阳五行的学说,东方为木,主生;西方为金,主死,所以进北京赶考的举人要进崇文门,死人出殡要走宣武门,死刑犯押赴刑场在清代也是出宣武门到菜市口刑场。明清两代从南方运来的各种货物经大运河到通州后,都要经陆路从崇文门进城,在崇文门接受检査,交纳税金。朝廷在崇文门设立税关,并且派专人监管。明清时北京的粮食多是从江南地区用船只沿大运河运到通州,再将粮食卸船装车运到北京朝阳门内的海运仓、东门仓和禄米仓,所以朝阳门也有粮门之称。安定门和德胜门是名称对应的两座城门,〔军队出征要走安定门,打了胜仗之后凯旋班师要从德胜门进城据说明初徐达率明军进攻北京时,元顺帝就是从元大都北城西边的健德门逃走的,徐达为纪念这次胜利,将健德门改名得胜门,后来城墙南移,又改称德胜门。东直门以运送木料的车居多,这些木料也是从运河水运而来的。安定门外的粪场比较多,所以粪车多从安定门出入。阜成门多走煤车,因为当时北京西郊的门头沟地区产煤。西直门则多走水车,因为当时北京城内水井的水质不佳,宫廷的饮用水要从西郊玉泉山用水车运到城内。
明、清的北京内城,有相当一部分与元大都城相叠压,东西城墙与城门也与元代的城门、城墙重叠。城门名称虽各异,但城门设定的本义却相同。其各门的含义是:西直门(元和义门),称开门,属皇帝哓喻之门;阜成门(元齐化门),称杜门,是休憩之门;东直门(元崇仁门),商门,为交易之门;德胜门(元健德门),修门,乃品德高尚之门;安定门(元安贞门,生门、丰裕之门,皇帝每年去地坛折祷走此门;崇文门(元哈德门),光明、昌盛之门;宣武门(元顺承门),死门、不幸枯竭之门,送葬多走此门,清代菜市口斩人时犯人走此门;正阳门(元丽正门),国门,只许皇帝经过,城门两侧筑有环抱式东西月城,官民出入于左、右瓮城门。
清代末年,北京城墙逐渐拆除,出现了许多豁口,城门豁口越来越多,如为通火车而开的左安门豁口城门,为让东交民巷洋人方便而在正阳门和崇文门之间开的御河桥城门,为让权贵们从国务院去西长安街方便而在皇城上开的灰厂口城门等,还有1913年在天安门东西两侧皇城所开的南池子和南长街城门,段祺瑞在宣武门和正阳门之间开的和平门,其他还有德胜门豁口、安定门豁口等。
后来,北京城门由内九外七共16门增加到30多门。新中国成立以后,内、外城城圔雪后的城门威武地挺立着如今己没有这样的美丽景色了。城门可以推倒,墙壁可以拆除甚至砖瓦都可能腐烂I惟独美是不朽的。墙被大规模拆除,城门也无所依附,除正阳门德胜门等几处外,大多数城门已名存实亡,而只剩下名称供人们想像其昔日的辉煌了。
若以今天论,内城不止九门,由于社会发展,目前已有12门了。新增的三个城门是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其中和平门开于1926年,原称新华门,因与中南海新华门重复,遂改名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开于上世纪40年代,日伪时期,东为启明门,西为长安门,因具侵略性质,1945年改名为复兴门、建国门。二门之命名乃根据当时流行于校园的歌曲:“……建国一定成功、民族必定复兴,中华康乐无穷。”取其中“建国”、“复兴”二词。然而二门只是简易豁口而已,并无城楼。
1949年,北京开始现代化城市建设。参加北京建设的梁思成等人主张保存古建筑城墙和城楼,“因为它们是一串光彩耀目的中华民族的璎珞,它是我们民族的珍宝,而且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文物……我们必须古今兼顾,新旧两制,北京应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
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并没有采纳梁思成等人的意见,决定拆掉旧有建筑,在其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工业化的首都。随着北京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开展,西便门、东便门、广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广渠门、西直门、安定门、阜成门、朝阳门等各门及城楼相继拆除,至今只有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内城东南角楼、德胜门箭楼保存了下来。1968年之前,北京城的各段城墙基本尚存,后来随着环城地铁的修建,城墙基本上都一被拆除了,只剩下东南角楼西侧的几段残垣。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即使从1368年算起,也有60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正当它刚满600年之际,却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突然消失了。1969年在“深挖洞”的号召下,北京的工人、干部、学生和家庭妇女一齐上阵,打了一场“人民战争”,挖下来的城砖大部分用来修防空洞、院墙和公共厕所,代之而起的是平坦宽阔的二环路。1980年以后,原来北京内城九个城门的原址,除了前三门之外,都建成了立体交叉桥。昔日万夫莫开的雄关,变成了今日车水马龙的通衝。
影片《城南旧事》的同名小说原著者林海音,曾经谈起她的一位也是老北京的朋友,当有人提议请这位朋友回北京看看时,这位朋友沮丧地回答:“北京的城墙都拆了,我回去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