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偏见,是指一领域中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的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阻碍着人们对该领域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如果在构思中克服这种偏见,设计出反常规的产品,这种创新技法称之为“克服偏见”法。
1797年,美国政府急需十万支毛瑟枪,但要在短期内制造出这么多枪,在当时是件很困难的事。
毛瑟枪是18世纪以前很先进的武器,那时,毛瑟枪是由最巧的铁匠师傅一支一支地单独制造的。所以,尽管政府出了高价,但因为能够造枪的铁匠太少,谁也不敢揽下这宗大买卖。
枪火制造商惠特尼为揽下这宗买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反复进行试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这时,惠特尼向政府提出要签订制造4万支毛瑟枪的合同要求,美国总统杰裴逊半疑半信,于是便亲自到他的工厂去考察。
在惠特尼的工厂里,果然有许多毛瑟枪的零件,每一种零件堆成一堆。惠特尼请总统和随从从每一堆里各取出一个零件,然后按照他预先计划好的方式组装起来。短短几分钟,一支崭新的毛瑟枪就组装好了。由此,总统相信惠特尼能够按期完成制造4万支毛瑟枪的任务,并和他签下了合同。
原来,惠特尼为了提高制造毛瑟枪的效率,先把各个部分的零件统一了规格,然后按照各种零件组成制造车间。这样只要汇集各种零件,就能统一组装成枪。
惠特尼的这种方法,即现在所说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给工厂带来了一场革命。
所谓偏见,是指一领域中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的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阻碍着人们对该领域的某一问题进行深人的思考和探索。如果在构思中克服这种偏见,设计出反常规的产品,则这种创新技法称之为“克服偏见”法。
飞机的研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世纪,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设计者开始认真地探索怎样实现人类上天飞行的夙愿。可是,当时有些科学界的名流却站出来横加阻挠。他们认为要制造出一种比空气重的装置去进行飞行是根本不可能的。甚至根据物理学的经典原理证明了“飞机”根本无法离开地面。
这些来自知名专家学者的偏见,在一段时间内严重地束缚了设计者的创新活动。然而,莱特兄弟克服了这种偏见,硬是把比空气重的飞机送上了天空。他们在飞机上的设计可以说是创造性的。
自从自行车发明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总离不开链轮、辐条和车叉。但是,不久前一位设计者,设计出一种新式自行车,它不仅行走十分平稳,而且在结构上别具一格。
这种自行车的中轴上装有一个齿盘,它就像钟表齿轮机构一样,带动一个和车圈齿合的驱动轮,驱使车圈转动。前后轮车圈均在3个滚轮上旋转。滚轮装在支架上,支杆成辐射状,起着辐条的作用。前轮上不需要安装车叉,后轮上的一根滚轮支杆直接固定在车架上。
这种既无辐条又无链轮和车叉的新型自行车,是对传统结构的突破,是违反常规的创造性设计。
克服偏见,违反常规的创新屡见不鲜。如用涡轮机转向的工程机械、用纸造锅、不用车轮的火车、不用电的冰箱等等。
运用克服偏见,关键在于创新者敢于冲破传统对某种事物的普遍看法,甚至是知名学者、专家的论断,从独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