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一)国际分工与生产国际化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着国际分工、生产社会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科技革命,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科技的蓬勃发展,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生产国际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现代科技革命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进一步突破了国家的界限,使科技发展和生产进一步国际化;产业资本大规模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使得企业内部和部门内部的分工发展成国际专业化分工;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发展成为以产品专业化分工、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殖民体系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的国际分工体系,发展中国家日益被卷入世界工业分工体系。上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发展充分表明,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也日益走向国际化,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国际化是指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越出国界,在国际范围内,在各个国家的相互依存过程中发展与运行。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在发达的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在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越出国界,在不同国家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工与经济联系,这就是国际分工与生产国际化。
(二)生产与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资本国际化是指随着生产国际化的发展,垄断资本越出国界,在国际范围运动的过程。资本追求剩余价值是没有国界的,生产国际化必然导致资本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是当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重要方面。国际分工与生产国际化是资本国际化的基础,它提出了资本国际化的要求,并为资本国际化提供物质保证;资本国际化是实现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社会形式,二者统一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也是国际垄断的基础,它把资本主义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生产国际化为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的建立提供物质基础,资本国际化为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提供经济基础。当前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实质上是在生产与资本国际化的条件下,各国垄断资本在国际舞台上力量对比的消长、矛盾斗争与妥协的结果。
从历史上看,生产与资本国际化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表现为三种资本国际化的形态:①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以商品输出和商业资本国际化为主。这是由于第一次产业革命确立了机器大工业,使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工业品的销售和工业生产对原料的需求都遇到了国内市场狭小的矛盾。于是,生产资料的购买和商品的销售越出国界,在国际流通领域内运行,生产和资本国际化通过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间的商品交换形成的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现出来。②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产业革命,给予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以强大的推动力,生产高度集中和垄断的形成,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借贷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而占主导地位,但这一时期资本国际化仍然主要是在国际流通领域。③二战后开始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形成了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工,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出现了新特点,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作为产业资本国际化的组织形式和载体的跨国公司,在国际生产领域和国际流通领域居于主导地位。
(三)推动生产与资本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考察,推动生产与资本国际化的因素主要有: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垄断资本国际化。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国际分工格局,形成了许多新部门、新产品和新工艺,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任何国家都难以在所有生产部门、所有产品和所有生产工艺中占有最优的生产技术。垄断资本集团为了利用最优科技条件和生产条件,形成最佳产品优势,必然加强国际分工和协作,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2.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使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垄断资本与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联系更加密切,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生产与资本国际化发展。
3.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发展是资本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战后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设备的出现,缩短了各国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国家间的交往,为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4.过剩资本的积累和资本输出形成资本国际化的内在动因。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和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迫使资本家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有利的投资场所,形成资本在世界范围的运动。自由竞争时期,扩展海外市场主要通过商品输出的形式,进入垄断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量资本输出首先是“过剩”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需要。垄断组织积累的大量的货币资本,由于本部门垄断的形成而不利于继续大量追加投资,同时国内有利的投资场所已被垄断组织所占领,新资本要转移进去很困难,使国内出现大量过剩资本,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必须把资本输出到国外去。其次,是扩大市场和垄断原料来源的需要。垄断造成的大规模生产使市场和原料来源问题日益尖锐,并由此日益加剧了国际间的竞争。资本输出既可以带动商品输出,又可以越过对方贸易和关税壁垒,在国外就地生产和就地销售。特别是把资本输出到那些经济落后国家,还可以获得稳定的廉价原料、劳动力,加强输出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垄断地位。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干预和调节促进资本国际化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垄断资本在国际间的争夺日益激烈,私人垄断资本仅凭自身的力量已难以实现对外经济扩张并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私人垄断资本迫切需要借助于国家的力量为其开辟道路并提供保护。同时,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依存的程度空前提高,再生产过程的国际化从客观上要求国家出面协调和干预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干预经济就从国内扩展到国际范围,推动了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国际经济进行干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国内垄断资本提供各种优惠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为私人垄断资本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创造条件。国家通过税收、信贷优惠,提供多种补贴;通过外交途径保证海外投资安全,鼓励私人资本输出;通过国家资本输出为私人资本输出扫清道路。70年代末,西方国家又通过存款、放款、利率的自由化等各种金融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业务的相互渗透,允许外国证券公司参与本国证券市场,放宽外汇限制,实行海外贷款自由化等措施,推动国际资本加速流动。另一方面采取国际经济协调的方法,促进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国际经济协调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与冲突,推动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空前发展。当然,这种调节方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国际垄断同盟
(一)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国际垄断同盟形成于19世纪末,是金融资本在国内实行垄断统治的基础上,在尖锐的国际竞争中产生的。当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之后,各国垄断组织首先分割了国内市场。在此基础上,垄断组织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必然要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向外扩张。各国的垄断组织为了争夺国外有利的销售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避免两败俱伤,确保在世界市场上已占有的份额,就会通过签订各种国际性的协定或条约,建立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国际垄断同盟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的生产集中和垄断达到了更高的程度。
国际垄断同盟是指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组织根据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经济组织。它有以下特点:①它的参与者是资本主义各国的大垄断组织,其规模、作用和影响是某个国内垄断组织所不能企及的,它使垄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称其为“超级垄断”。②它是国内垄断越出国界的结果,国内垄断是国际垄断的基础和前提,国内垄断的发展状况,对国际垄断提出了客观要求,并决定了国际垄断的发展状况。③无论国际垄断组织采取什么形式,它仍然是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的工具,它的内容仍然是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其目的仍然是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二)二战后国际垄断同盟的新特点
1.参与国际垄断同盟的垄断资本不再是一般的私人垄断资本,而是国家垄断资本。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持续而迅速地发展,国家通过政府投资与政策的干预和调节,与私人垄断资本密切结合,使私人垄断资本发展成为国家垄断资本(即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国家控股或参股的垄断资本,以及接受国家政策干预与调节的私人垄断资本。
2.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有了发展,联合由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由以国际卡特尔这种比较松散的形式为主,变成以跨国公司等紧密联合的形式为主。
战后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跨国公司是垄断大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它通过遍布国外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业务活动,在经济上控制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则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干预所在国的内政。跨国公司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
3.除了个别垄断资本之间的联合之外,还出现了由政府直接出面,以政策调节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垄断同盟。这种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联合的内容看,既有局限于某个部门或某个经济领域的,也有涉及多个经济领域、以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出现的;从国际垄断同盟涉及的国家看,既有区域性的,也有全球性的。
在国民经济某个特定领域形成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情形,在战后曾相当普遍,尤其是一些原材料与能源生产大国,为了控制产量,维持价格,往往订立各种协议,组成国际垄断同盟。
在国民经济较广泛领域形成区域经济组织被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现时的经济区域化组织,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在现阶段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作为区域性国际垄断同盟,其积极作用表现在: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有助于区域内外贸易的发展,增强区域集团的经济实力;有利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消极作用是实行对内保护、对外排斥,使区域集团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三、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及其矛盾
(一)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尽管会发生各种变化,但是,其性质仍然是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而在国际上的垄断联合。这些垄断联盟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不过它不仅仅是维护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是在不损害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协调与调整,以实现从根本上维护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国际利益。从这些国际垄断同盟的建立给各国垄断资产阶级带来的巨额利润便可清楚地看到国际垄断同盟的本质。以跨国公司为例,美国通过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到1988年为止,累计为768.37亿美元,而仅在1950~1988年的39年间获得的利润就高达1773.59亿美元,为投资的2.3倍。
(二)垄断资本国际化加深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由于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只是垄断资本主义形式的变化,是垄断资本统治的范围,从而垄断资本的经济调节范围从一国扩展到国际,而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变化。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而是使有的矛盾被暂时掩盖起来、积累起来,有的矛盾则采取了新的表现形式,因而使各种矛盾更加深化。具体表现为:
第一,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更为深刻。这个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和资本的日益国际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越来越庞大的世界规模的社会生产,被极少数的各国大金融寡头占有和支配,并为他们狭隘的阶级利益——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不可能真正按照生产国际化的本质要求来协调和组织生产。第二,国际垄断同盟的建立与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世界各经济中心之间的矛盾。战后,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日益发展,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多经济中心。这些区域经济集团各自为本区域集团的利益彼此竞争,矛盾日趋尖锐。第三,国际垄断同盟内部的矛盾日益加剧。参加国际垄断同盟的国家都有着本国垄断资本的自身利益,因而在同盟内部争夺对自己有利条件的斗争必然十分尖锐。第四,国际垄断同盟的建立与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很多国际垄断同盟的国际组织中,控制大权都操纵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因此,发达国家所得到的利益就比发展中国家多,发展中国家受到更多的剥削和掠夺,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