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到目前为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初期。这时只是产生了一些国家经营的铁路、兵工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国有企业以及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某些干预。
第二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各交战国对于本国的生产和分配普遍实行了国家的监督、管制和调节,建立了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战争结束后,随着军事需要的减少和战时措施的取消,一些战时建立的国营工厂卖给了私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回落。
第三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时期。在1929~1933年大危机爆发以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对经济实行紧急“调节”,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迅速发展起来。例如,美国出台了罗斯福新政;英国对邮政、电信、客运实行国有化;德、意、日等国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但当走出危机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转变和让位于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
第四阶段,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得到加强。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各交战国普遍建立了许多直接管制经济的专门机构,国家调节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基本经济部门。例如,日本政府制定了《国家总动员法》,并确立了严格的统治经济制度,国家对工业、农业、金融、医疗、交通、能源等部门实行全面管制;美国政府在大战期间拨款创办了近1600个国营工厂,国家调节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基本经济部门。
第五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迅速、全面、持续发展的时期。英、法、意、奥等国都先后对电力、煤炭、煤气、铁路运输等许多部门和企业实行了国有化。到1972年,国有企业占本国全部资产总额的比重,英、法、意、前联邦德国、奥分别为33%、20%、30%、30%、3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虽然没有搞“国有化”,但国家投资迅速增长,到80年代初期,国有成分在经济中的比重也占到35%。这一时期,法国国有经济成分曾一度在全国企业中占到40%。
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出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带有暂时的、军事的性质,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必然随着这些特定条件的消失而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持续、稳定的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基础上产生的,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是私人垄断与日益社会化的生产力矛盾加深的必然产物。私人垄断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同时,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而私人垄断资本仍然是从其私利的角度作出决策,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他们不可能,也不会考虑社会利益,以及如何在社会范围内协调经济活动的问题,这就必然会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本质要求不断发生越来越激烈的冲突。在这种条件下,必须由国家出面,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具体原因如下:
1.仅靠单个资本包括私人垄断资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兴产业和部门不断涌现,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私人垄断资本维持已有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革新改造旧产业,投资新产业,需要的资本额和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在许多领域,尤其是高精尖的新兴产业部门以及对国民经济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支柱产业和部门,单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实力是很不够的,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来筹集大规模建设所需的巨额资本和减少风险。
2.单个资本包括私人垄断资本或不能或不愿进行公共品投资建设,需要国家投资。公共产品主要是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物质和人力开发等基础设施和国防设施等,准公共产品是公园、公共图书馆、公共住宅、文化体育设施等,它在免费供应社会成员享用时是公共产品,在收费条件下,它又带有某种私人产品的性质。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由于“免费搭车”现象的存在,私人不愿意提供;同时由私人提供公共产品也会导致低效率或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但社会对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这些部门只能由国家来垄断。
3.一些重大、前导性、基础性的科学研究项目,往往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虽然科技成果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之后,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基础研究阶段,是没有立竿见影的投入回报的,私人资本也因此不愿投资于这些领域。而当代世界各国间经济上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不下大力气发展基础科学研究,就有可能落后于人,受制于人。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各国高度重视这些方面科研工作,由政府出面投资和组织有关项目的科研工作。
4.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在当代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两个矛盾的加剧使得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经济波动和危机更为频繁和剧烈。严重地影响到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私人垄断资本由于自身利益的局限性无力解决这两个矛盾,必然要求国家出面,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对私人资本进行引导,甚至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以缓和矛盾,减缓经济波动和危机。
5.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分配不公现象,这必然引起社会的不安定,乃至威胁到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固。这需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调节人们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根源。归根到底是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特别是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介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私人资本不能起的一些作用,以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理想的总资本家”的形式出现的,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由于它具有资本势力雄厚、社会化程度高、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较强等特点,使它在某些方面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私人垄断资本不相适应的矛盾。这样,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的结合日益紧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广泛、高度地发展起来,使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这些具体形式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是,按其结合的程度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和私人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是私人企业,国有经济成分很少。那时国家往往只起一个社会经济秩序维护者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国家必需的公共设施的项目、风险很大的项目、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私人资本无力或不愿投资,这就需要国家直接投资,就形成了国有经济。有些国家必需的产品虽然是私人投资的,但由于各种原因私人无力或不愿继续生产,国家通过“国有化”政策使这些企业变成国有经济。国家投资兴办新企业和实行国有化政策,归根到底是为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在经营方式上,有国有国营的,也有国有民营的。一般说来,一些涉及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如铁路、邮电、航空等,往往需要在整个国家甚至国际间进行协调、组织运转,这种情况下多采取国营的方式,而一些涉及面不大或可以主要通过市场来协调的经济活动,交给民营,可能会效率更高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一定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弊病,如效率较低、浪费严重、官商作风等等。
(二)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就是国私合营经济
其形成途径有: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合办新企业;国家向私人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由国家购买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私合营企业。
从资本主义国家方面看,实行这种结合的目的在于根据宏观经济的需要,安排就业,刺激经济发展或促进科技进步,支持某些私人资本的生存和发展,解决原国有企业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问题;从私人看,其目的是利用国家的力量,形成稳定和高额的利润,降低风险。
这些企业有的是国家控股,有的是私人控股。当国家股份在一个企业中占到了有控股权的比重时,这个企业就可按照国家的意志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相反,如果国家股份占不到控股地位,则这个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方针与一般私人企业大体相同。
(三)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在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战后,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已经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管理和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与调节。政府虽然无权直接干预私人企业的内部决策,但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间接地调节私人企业的经济活动,诱导私人企业向国家要求的方向发展。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
(一)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原因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乃至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都还是很有限的。早期以斯密和萨伊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国家或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应该让私人企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决策,国家至多在企业的外部为其正常运行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当好“守夜人”就够了。但是,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经济危机周而复始,并愈演愈烈,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造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大危机、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出面干预经济生活,在经济理论上也相应出现了为国家干预提供依据的凯恩斯理论,这一理论否定了自动调节和自由放任的理论,提出有效需求理论和宏观分析方法,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以消除经济危机,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可见,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二战后,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也日益发展,对社会的经济调控经常化、制度化,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基本任务和机制
我们知道,社会再生产必须按客观要求的比例进行。在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一定的宏观调控,社会再生产比例将被严重地破坏,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威胁到整个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看,维持和保证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平衡,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如果市场上的供求总量经常不平衡,势必造成价格信号的扭曲,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市场经济不能顺利运行。因此,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成为国家管理和调节经济活动的基本任务。这一基本任务可以分为多重目标:一是保持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二是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如果币值和物价不稳定,市场经济就不能顺利运转,社会就不会安定。三是实现充分就业。创造就业机会,保持较高就业水平,实现“充分就业”是西方政府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四是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国际国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因为,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国家一般不能直接对私人企业发号施令,只有制定一定的经济政策,通过引导市场,也就是通过影响市场信号的变化去引导企业,使企业的行为与国家目标相一致。而企业则在这种引导下,采取对策,向相应的方向发展。这样市场成为国家调节和企业行为的结合点,成为国家目标计划实现的途径和机制。
(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经济手段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则主要起规范经济秩序的作用,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使私人企业的活动纳入国家法制的轨道,整个国民经济可以有序地运行。行政手段就是国家运用行政指令干预经济。经济手段包括经济计划和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措施来引导企业,使企业活动的方向符合国家调控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采取法律和经济手段,个别和特殊情况下,采取某些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国民经济。经济手段包括:
1.经济计划。计划是市场经济的共有经济范畴,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社会经济结构更加复杂多样。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更加突出,不断造成对经济的破坏与震荡。这迫切要求国家制订一定的经济发展计划,以利用国家的力量有计划地集中一定社会资源建设某些重要关键部门,调整经济结构,引导资源优化配置,调节经济周期,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等等。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或规划,实行一定程度的国民经济计划化,计划开始在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制定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增长计划、财政收支计划、货币发行计划、国家重点投资计划、科技教育发展计划、主要产业发展计划等这样一些带有全局性、规划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计划和规划。然后,再通过一定方式,主要是经济手段,引导私人企业向计划规划的方向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这些计划反映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大政方针,指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指示了社会未来的发展目标,每个经济主体和当事人,可以通过这些计划了解政府政策方针,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并在有关利益手段的诱导下向计划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2.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就起作用的方向不同来说,可以分为平衡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部分,通过财政可以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进行再分配,它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对比状态,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人们的经济利益以及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规模越来越大,财政政策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总目标,主要是保持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为特点,目的在于刺激需求的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抽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为特点,目的在于抑制需求的增加。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分别采取这两种不同的货币政策,以缓解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在实践中,这两种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二者的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有效地达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运动与私人垄断资本运动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
1.国家垄断资本运动的目的,是为社会资本再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的价值增值服务。国家投入产品生产部门的资本,虽然也创造了剩余价值,可以使国家垄断资本不断地增值,但这并不是国家垄断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国家垄断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税收。并且,国家垄断资本主要是投向公共工程,这些部门不仅投资大、风险大、周期长,而且收效慢、盈利少,但这些部门对于私人垄断资本和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投资这些部门的国家垄断资本虽然自身一般不能增值,但它却为私人垄断资本增值创造了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
2.国家垄断资本运动的目的,也为私人垄断资本和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不仅以它的直接投资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而且还从资本积累、商品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为私人垄断资本和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以利于私人垄断资本的不断增值。
可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高阶段,也是资本主义的局部质变。我们既要看到它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还要看到它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消极作用,要用发展的矛盾的眼光看待它。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私人垄断的出现,就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因为垄断资本与一般的中小私人资本相比,实力较强,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完善,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但是,私人垄断也有许多局限性,特别是它的发展与社会化大生产本质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范围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这些矛盾和不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主要表现在:①生产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性的条件。一是通过国家拨款和组织,发展高新科技,并将其科研成果低价转让给私人垄断企业,从而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通过社会开支的拨款,直接或间接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②流通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市场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内通过国家订货、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等措施,刺激社会需求,扩大了市场。在国际上通过调整贸易政策,由国家出面组织区域性经济集团等方法,扩大国际市场,增强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能力,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③分配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和普及,它一定程度起到了改进劳动者的生活条件、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④世界经济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加快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外投资,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就业和创汇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由此可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而罗斯福“新政”则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这次空前严重的大危机,从而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和巩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战后,特别是在20世纪50和60年代的20年里,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其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速度,美国是5.4%,日本是15.5%,原联邦德国是5.6%,意大利是8.4%,法国是5.75%。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不但加速实现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而且实现了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了商业服务业的现代化,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现代化。这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和罕见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主要是因为:①可以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投资那些私人资本不愿或无力投资产业和产品部门,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②资产阶级国家作为“理想的总资本家”,可以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就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狭隘界限。③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经济计划化这样一些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综合性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能够相对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以及垄断资本同中小资本的矛盾。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和某些社会福利制度,能使劳动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中小资本能够生存和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当然,这些收入再分配措施,从根本上说还是为垄断资产阶级的长期利益和垄断资本统治的长治久安服务的。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通过国家出面进行国际经济调节,这能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得到一些协调和缓和,从而有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阻碍作用。本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竞争为促进和刺激机制的,但垄断形成后,由于仅凭垄断就可获得高额利润,这就使垄断阶段发展生产、促进技术进步的动因在相当程度上消失了。不仅如此,为了维持垄断地位,垄断资本甚至会人为阻碍可能对获取垄断利润不利的生产和技术进步,从而使生产具有停滞趋势。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某种阻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使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内在矛盾更加复杂和深化。这主要表现在:①国家垄断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财力,主要来自税收。巨额的税负最终会落到劳动人民的头上,加重他们的负担,减少他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又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痼疾——生产相对过剩的根源之一。②国家的巨额财政赤字,也是币值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的源泉之一。③国有经济还长期存在官商作风、管理不善、效率较低、亏损严重等问题,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归根到底,这是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造成的,它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又一次经济关系调整和部分质变,并也起到了缓和经济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它不可能从全社会的角度,特别是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去组织、计划、协调生产,它的所有经济政策和措施说到底是为维持和稳定资产阶级社会秩序服务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全社会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对立。
3.用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是有限的,不是万能和永久的。它的产生并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所以它迟早要被新的社会形式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