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6700000020

第20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一方面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造就着资本主义崩溃所必须具备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也在扩大的规模上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一、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

(一)生产和再生产

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料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此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一个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社会生产总是在不断地重复和更新中进行的,从不断连续的过程来看,每一次生产过程同时就是上一次的再生产过程,这种不断重复和更新的生产,就叫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因为每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同时每一次生产过程又都要生产出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物质条件,并满足人们生活上的需要,因此,社会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这是因为每一次生产过程人们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任何生产和再生产过程都无法进行。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又会把原来的生产关系再生产出来。

由此可见,社会再生产按其内容可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指生产的产品仅够补偿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使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扩大再生产指新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已经消耗的物质资料以外,还生产出更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而使生产在不断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扩大再生产有两种类型: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内含的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依靠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依靠提高活劳动和生产资料的效率取得的。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即依靠增人、增资、增设备、增投料,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内含扩大再生产是一种向生产的深度进军、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的扩大再生产,所以有时也把它叫做“集约型”扩大再生产,而把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叫做“粗放型”扩大再生产,它是以生产向广度发展为特征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往往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在以内含扩大再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再生产中,一般也同时扩大生产规模;在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时,一般都伴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但是,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一般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则内含扩大再生产所占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在进入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的时代后,都必然要经历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转变的历史过程,我国目前正处在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因此,必须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整个经济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但是,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没有简单再生产,也就谈不上扩大再生产,只有在原有的生产规模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分析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通过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虽然可以揭示出生产过程的一般本质,但无法展现再生产的全部特点,因此,需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以发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呈现的新特点。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例如,某一企业资本家垫支资本10000元(8000c+2000v),剩余价值率为100%,在这次生产过程结束时,资本家就获得2000元的剩余价值,这2000元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下一次生产仍然在10000元资本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一个孤立的过程所看不到的一些重要特点:

1.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如果孤立地看一次生产过程,好像是资本家用自己的货币向工人支付工资。但是从再生产的角度考察,就会发现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不过是工人自己在前一次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中的一部分。因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包括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价值被用来支付工人工资,剩余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用作个人消费了。工人得到的工资不过是自己再生产出的价值的一部分。所以“工人今天的劳动或下半年的劳动是用他上星期的劳动或上半年的劳动来支付的。”况且,资本家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工资的。“工人只是在自己的劳动力发挥了作用,把它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实现在商品上以后,才得到报酬。”这说明,不是资本家先把工资预付给工人,而是工人先把劳动力预付给资本家。可见,从再生产过程来看,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而是工人自己养活了自己,并且养活了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孤立地看一次生产过程,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资本家自己预付的,但是,从再生产过程来看,经过若干个生产过程以后,资本家手中的全部资本就都变成了剩余价值的凝结物。例如,某一资本家有资本10000元,其中8000元用于购置厂房,2000元用于购买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率为100%情况下,每年获得2000元剩余价值。如果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同一过程反复五年之后,资本家便一共消费了10000元,同时,现在他手里还有10000元资本,和他原有的资本量正好相等。如果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他原来也有10000元,并与资本家一样每年消费2000元,那么五年以后他就会变得一无所有。可见,资本家在这五年中实际上是把他原来的资本全部消费掉了,他手中现有的10000元只是工人在这五年中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都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所以,不管资本最初的来源如何,只要经过“生产过程的单纯连续或者简单再生产,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以后,必然会使任何资本都转化为积累或资本化的剩余价值。”从这个结论出发,工人阶级实现对资本的剥夺乃是物归原主。

3.工人的个人消费完全从属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工人的个人消费,就是工人用工资购买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己的生活消费,由于这种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以外进行的,所以从一次生产过程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好像纯属于自己的私事,与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无关。但是如果从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时工人进行个人消费,不过是恢复已经消耗的劳动力,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劳动力的过程,他的消费过程完成以后,除了可供出卖的劳动力以外,仍然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仍然必须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他虽然可以更换雇主,但饥饿的威胁使他逃脱不了整个资产阶级的魔掌。“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可见,工人的个人消费完全从属于资本,其消费仅限于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限度内。

总之,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连续进行,不断地再生产出劳动力和劳动条件的分离,不断地生产出剥削工人的条件和雇佣劳动关系。因此,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察,或作为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二、资本积累

考察资本积累过程,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实际上是着眼于考察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

(一)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追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要进行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就不能把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工人个人消费,而是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运用,添置更多的生产资料,雇佣更多的工人,从而使下一个生产过程比前一个生产过程具有更大的规模,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这种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的积累。”因此,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量与剩余价值总量的比率就是积累率。通过对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本质。

1.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而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这是因为离开了剩余价值,不把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资本积累就无从谈起。资本家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追加资本,这些追加资本主要是来自资本家从雇佣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所以,要扩大再生产首先要进行资本积累。如某资本家垫支资本10000元(8000c+2000v),剩余价值率100%,这一次生产过程结束了,获得2000元的剩余价值,第一年商品总价值为8000c+2000v+2000m=12000元。如果积累率是50%,即将1000元剩余价值作为追加资本并按原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分配,则第二年不变资本增加到8800元,可变资本增加到2200元,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第二年生产的商品总价值为8800c+2200v+2200m=13200元,以此类推,资本主义生产规模就会不断扩大,剩余价值会不断增加。

对于原有资本是从哪里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一致回答说,它是通过资本家本人的劳动和他们的祖先的劳动得来的。但是,对于追加的资本,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的产生过程我们是一清二楚的。这是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由此可见,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如果没有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都是不可能的。

2.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剥削工人的手段。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然趋势。在扩大再生产中追加的资本,不外乎是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积累资本的一部分购买追加的劳动力,即使是等价交换,那也不过是用工人过去的无酬劳动再去占用工人更多的活劳动,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可见,资本积累不但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反过来又成为加深和扩大剥削工人的手段。资本家剥削越多,积累越多,积累越多,剥削也就更多。由资本积累而实现的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分析表明,资本和劳动力的等价交换只是一种现象,其实质是资本家用他无偿占有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再来剥削更多的活劳动,以无偿占有工人更多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

1.资本家用来追加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是由他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表面上看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是等价的,实际上他没有付出任何等价物。

2.工人不仅要把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再生产出来,而且还要生产出新的剩余价值。在这里,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已转变成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生产者如果要占有别人的产品,只能按照等价交换的规律,让渡自己的劳动产品,才能换回别人的产品,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在这里,不允许对别人劳动的侵占。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劳动和所有权相分离,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也就是资本积累的实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不断扩大对雇佣工人无酬劳动占有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资本与积累起来的资本相比,是一个近乎消灭的量,所以说,资本就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既是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三)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

资本家为什么要进行资本积累呢?资产阶级认为这是资本家的一种“美德”,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其实,这是由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决定的,积累有其客观必然性:

1.是由资本家不断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本性所决定的,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资本的本性是增值,是不断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只有不断增值,资本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不断扩大资本的规模,才能剥削更多的工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正是这种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婪的本性,促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2.是由资本主义竞争规律所决定,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强制力。资本家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免遭破产的命运,并力争在竞争中打败对手,就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规模,改进技术,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以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这种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由此可见,用资本家的“美德”、“节欲”等来解释资本积累完全是在替资本家辩护,是在美化资本家。实际上,推动资本积累的动因绝不是“节欲”而恰恰是“贪欲”,是为了不断地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用于扩大积累的是资本家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如果没有剩余价值,无论资本家怎样“节欲”,也不会发生资本积累;最后,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剩余价值量的增多,资本家的消费与资本积累会相互促进、并行不悖地发展起来。

(四)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数量以及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既定的条件下,一切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量,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两者同方向变化。如前所述,剩余价值量是由剩余价值率和可变资本决定的,在后者一定的情况下,就取决于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越高,剥削的剩余价值越多,积累率就愈高。所以,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压低工人工资等加强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手段,都可以促进资本积累。在资本主义发展前期就主要采用这种资本积累的手段。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两者同方向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数量增加,价值下降,一定量的剩余价值表现为更大量的剩余产品,这就使资本家可以在不减少甚至增加个人消费的情况下,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变为积累基金;同时,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值下降,同量追加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3.所使用资本和所消耗资本的差额,两者同方向发展。所使用资本是指再生产过程中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所耗费的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资本。由于以机器、设备、建筑物等各种形式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并不是在一次生产过程全部消耗掉的,这些劳动资料在循环往复的再生产过程中,始终是以整体发挥职能的,但却是逐渐磨损的,因此,在所用资本价值和所费资本价值之间形成一个差额,所使用的是全部资本的价值,而所耗费的资本只是磨损和转移的那部分的资本价值。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资料的质量和数量,随着资本量的增长,这个差额会不断增长。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表明,这种劳动资料的价值虽然消耗并转移了一部分,但他们的使用价值并未随之减少,劳动资料的质量越好,经久耐用,所费资本就越少,从而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也就越大。这个差额越大,劳动资料就越像水、空气和自然力一样,为资本家提供了无代价的服务。所以,所使用资本的和所消耗资本差额越大,生产产品的耗费越少,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对资本积累越有利。

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两者同方向变化。在剩余价值率已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可变资本的量,而雇佣工人的人数又是与资本量相适应的。随着资本量的增加,剩余价值总量也会随之增加。所以,预付资本量越多,生产规模越大,积累的规模也越大。

总之,一切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就是积累的方法,而积累的每一次扩大又反过来成为发展这些方法的手段。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和再生产规模的扩大,无产阶级的人数会相应的增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会随之扩大。

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产生重要的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反映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所以,要了解工人阶级命运的变化,必须先弄清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通过学习进一步揭示出资本积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资本构成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马克思的资本构成学说,是他对经济学的一个特殊贡献。资本的构成可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从实物形态上看,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就越多;反之,生产技术水平越低,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就越少。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其次,从价值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同一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通常是资本技术构成的反映。为了表示这种关系,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用c:v表示。例如,某企业的资本,投在生产资料上的部分和投在劳动力上的部分各占50%,其资本有机构成为1c:1v;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投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部分上升到80%,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下降到20%,资本有机构成就变为4c:1v。可见,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反映了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就是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在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愈大,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愈大,资本有机构成愈低。

但是,资本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变化并不总是一致的。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除了取决于资本的技术构成的变化外,还受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本身价值变化的影响。例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技术构成提高了,但由于商品价值普遍降低,资本价值构成提高的程度会低于技术构成提高的程度。可见,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只是近似的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不同的。把一个生产部门内部许多单个资本的有机构成加以平均就得出这个生产部门的总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同样,把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加以总平均,就会得出一个国家社会总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资本积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密切联系、互相推动的。资本积累会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工人推动生产资料数量的增长,从而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技术构成的这种提高,反映在价值构成上,就是资本价值不变部分的相对增加和可变部分相对的减少,即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因此,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具有客观必然性,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是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因此,在考察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之前,有必要分析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个别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基本途径: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的积累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资本积累越多,资本积聚也越快,个别资本总量也就增加得越多。资本积聚受剩余价值量的限制,资本家要突破这种限制,就需要采取资本集中的方式来迅速增大个别资本。

资本集中是指把许多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这是社会总资本在各个资本家之间的重组。资本集中有两个强有力的杠杆:一个是竞争。大企业的实力雄厚,可以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的劳动管理,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生产出更多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大企业凭借自己优越的条件,能够迅速战胜小资本,使中小企业倒闭破产,并通过低价收买其生产设备或清偿债务等形式,把他们吞并过来。另一个是信用。一方面是大资本凭借自己的优越条件,获得大量贷款,进行扩大再生产,增强竞争能力,吞并中小资本;另一个方面又会促使许多中,小资本迅速联合起来,组成庞大的股份公司。因此,资本主义竞争和信用的发展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过程。

资本集中使资本家能够突破剩余价值绝对量的限制,能够使个别资本迅速膨胀,扩大经营的规模。马克思在说明资本集中的作用时曾经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一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资本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资本集中在这种加强和加速资本积累作用的同时,又扩大和加速资本技术构成的变革。因为资本集中和资本积累的发展使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而经营规模的扩大,对于科学的应用和技术的提高,对于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科学化,对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有效使用,从而对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他们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增大,进而扩大生产,增强企业竞争的实力,促进资本集中。而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增大,进而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加快了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积聚。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资本积聚是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个别资本总额;而资本集中只是把社会现有资本重新组合。第二,资本积聚能够增大社会资本总量,资本积累的越多,社会财富也越多,资本积聚越快,社会资本总量也就增加越快;而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第三,资本积聚因受剩余价值量的限制,个别资本扩大的速度较慢;资本集中因为不受剩余价值增长的限制,因而能够使个别资本迅速扩大,个别资本的扩大会促进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三)相对过剩人口

1.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原因。资本主义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阶级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时进行资本积累,可变资本量随资本总量增加,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按相同的比例增加,资本增加的越快,对劳动力的需求就越多。这种情况有利于工人阶级改善生活状况。但这丝毫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也不会改变工人对资本家的从属关系。况且,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具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即不仅不能侵犯资本家阶级的利益,而且还要保证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正常进行。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进行资本积累,不仅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而且原有资本在更新时有机构成也会提高,同时,与资本积累并进的还有资本集中,由资本集中而形成的大资本,其有机构成也要高于原来分散时的中、小资本的有机构成。所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比资本增长的速度还要快。在这种情况下,可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就会相对甚至绝对地下降。由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由全部资本的多少决定的,而是由可变资本的多少决定的,所以随着可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比重的降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为说明这个问题,列表如下:

可以看到原有资本有机构成由原来的1:1提高到3:2时,可变资本比原来减少20%,需要的工人数量减少了200人。当资本总额由原来10万元增加到15万元,增长了1.5倍,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由原来的1:1提高到3:2,可变资本只增长了1.2倍,所需要劳动力也只增长了1.2倍。相对于原有资本来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绝对减少了,而相对于现有资本来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虽然绝对量增加了,但相对量减少了。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方面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又会造成劳动力供给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急剧的绝对的增多。这是因为:第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日益机械化、自动化,使许多操作简单化,大量的妇女儿童也可以进入生产领域,从而雇工队伍不断扩大。第二,在激烈的竞争中,一部分中小企业和手工业者也破了产,加入到雇佣劳动队伍。第三,伴随着农业工业化的进程的加快,资本统治范围的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加入雇佣劳动大军。

这样一来,必然形成一个日益庞大的过剩人口。这种过剩人口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相对于资本需要而言的过剩。可见,“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2.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积累的产物,而且也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①相对过剩人口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收缩和扩张需要的“产业后备军”。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周期性的,对劳动者的需求同资本的扩张和收缩相联系。危机、萧条时要把工人排斥在工厂之外,而在经济复苏和高涨时又需要吸收较多的工人,这就要求存在一个可供资本随时吞吐的产业后备军。产业后备军是劳动力的蓄水池,当资本对劳动力需求减少时,多余的劳动力就进入失业队伍,当资本对劳动力需求增加时,又有产业后备军来补充。②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是资本家加重对工人剥削的手段。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对在业工人造成极大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同时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资本家可以借此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提高他们的劳动强度,从而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3.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形式:①流动的过剩人口。这是指在近代工业中心有时被排斥,有时又被吸收的劳动者。这种过剩人口经常处于流动状态。②潜在的过剩人口。这主要指农村中失业和半失业的人口。这部分过剩人口之所以是潜在的,是因为他们还保留小块土地勉强度日,形式上没有失业,但生活很难维持,他们时刻准备进入城市,加入雇佣工人的队伍。在现代资本主义实行小时工资制的情况下,一部分工人劳动不足,处于半失业状态,也属此类。③停滞的过剩人口。这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职业,被彻底排斥在现代生产之外,只能从事家庭劳动或打零工的劳动者。这部分劳动力的生活降到了工人阶级的平均正常水平以下,他们的劳动条件最差,劳动时间最长,工资最低。此外,处在相对过剩人口最底层的,是那些完全失去工作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如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赤贫阶层等。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真正解决工人的失业问题。

当然,应该看到,失业问题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中呈现的一般现象,不仅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而且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过剩人口规律也会发生作用。这是因为:首先,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总是处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从而导致资源优化配置,从传统过时的产业中游离出来的劳动者如果不能及时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必然会暂时失业。其次,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和流通过程,资本有机构成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也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地甚至绝对地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工业化、社会化的加速发展,会形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再次,在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因经营不善会发生亏损或破产,也会引致一些劳动者失业。最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处于有规律的周期波动之中,这种经济波动必然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波动,对劳动者来说,失业和就业就会交替出现。这些因素在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中都会发生作用,特别是我国历史上人口政策的失误和原有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缺陷,使得就业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但它同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的相对过剩人口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经济是劳动人民自己的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待失业问题上采取了积极、慎重、负责任的态度,一方面,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广开就业门路、实施再就业工程措施尽可能地增加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再就业培训、再就业服务等措施,帮助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切实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条件。我们还应当看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面对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需要经过长期的改革和发展才能逐步实现充分就业。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实质、过程以及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影响的分析,马克思揭示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那就是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他们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马克思亲自校订过的法文版中是:“成正比”。译者注)。最后,工人阶级中贫困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造就的产业后备军越多;产业后备军越多,经常失业的人口也就越多,失业工人虽然不再受劳动折磨,但却更加贫困化。资本积累必然引起无产阶级贫困化,这就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告诉我们,资本积累必然形成对立的两极:一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这一规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

2.无产阶级贫困化。无产阶级贫困化是由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因为资本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扩大和加深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因而资本主义积累的过程,必然是无产阶级的日益贫困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在于工人阶级地位的下降和受剥削程度的加深,工人阶级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积累而日益恶化。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有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两种表现形式。

(1)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是指无产阶级的工资在国民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与资产阶级相比不断下降。或者说,无产阶级在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中得到的工资部分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资产阶级获得的部分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的发展,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相对于资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其差距越来越大。例如二战后的美国,从1948年到1977年这30年中,由于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剩余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70.3%上升到73.7%,提高了4.8%;工人阶级的实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29.7%下降到26.3%,下降了11.4%。这说明在社会财富增加的同时,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贫富的差距越来越悬殊,阶级矛盾日益加深,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化。

(2)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是指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绝对的恶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失业和半失业人数增加。失业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战后,西方国家的失业率,在60年代末有下降的趋势,70年代以后又明显上升了。例如美国1961年非军事部门工人的失业率为6.7%,1969年下降到3.5%。可是70年代以后失业者增加,失业率上升。1970年的失业率为4.9%,1975年上升到8.5%,到1982年竟上升到9.7%。总之,失业问题成为西方经济的一大顽症。自70年代中期西方经济进入“滞涨”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无产阶级的状况。在今天,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普通工人有失业的危险,而且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也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第二,工人的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在认识无产阶级贫困化时,必须用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客观的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生活状况。马克思指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的和享受是以社会的尺度,而不是以满足他们的物品去衡量的。因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所以他们是相对的。”因此,无产阶级是否贫困不能简单地从他所得到的东西比过去多或少来衡量。这里有一个历史的、社会道德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以及劳动者维持和强化劳动力所必需消费资料的构成不断地在变化,不仅其数量和品种增加,而且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劳动力的价值按物质内容来说有增长的趋势。所以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并不在于工人的实际工资多少或具体生活状况如何,而在于工人的实际工资是否符合劳动力价值,生活状况是否与社会应达到的一般水平相适应。事实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经常低于劳动力价值,他们的生活状况依然低于社会应达到的一般水平。就连资产阶级的统计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在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考察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不仅要考虑在业工人的状况,而且要考虑失业工人的状况;不仅要看到生产高涨时的状况,而且要看经济危机时的状况;特别是不仅要看到发达国家工人阶级的状况,而且还要看到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状况,要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全面分析。马克思揭示的资本积累必然带来财富在一极的积累,而贫困在另一极的积累的规律,在南北贫富分化的严酷的现实中继续得到充分显示。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指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运用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并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到后来成为资本家的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由于这一历史过程发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以前,是资本的史前史,所以叫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是从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中产生的。但是,从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中产生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而在欧洲和美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中,货币资本的积累和劳动者被剥夺生产资料变为雇佣工人的过程,都是借助于暴力而大大地加快其速度的。对农民土地的掠夺,使农民变成无产者,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这在英国进行的“圈地运动”中表现的最为彻底,最为典型。

对货币财富的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加强殖民扩张、进行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发行国债和实行近代赋税政策、贩卖毒品、进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所以马克思指出,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起来以后,它一方面把分散的、小规模的小生产,发展成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大生产;另一方面,则把小私有制变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于是便产生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客观上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同占有,生产关系只有适合生产力的社会化性质,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由于竞争的加剧,大资本不断地实现对中小资本的剥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促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断深化和尖锐化。这充分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恩格斯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生产力和由它创立的财富分配制度,已经和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发生激烈的矛盾,而且矛盾达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如果要避免整个现代社会毁灭,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

同类推荐
  • 引爆网上创业

    引爆网上创业

    本书既可作为网上创业人士的业务读物、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本书主要阐述以下7部分内容:1、网创导入:网上创业的基本概念;选择网络创业项目方法;网上创业的商业模式。2、网店商城模式:淘宝C店开设和运营的;B2C购物网站;宣传推广网店的方法。3、线上线下模式:O2O商业模式;选择合作的商家。4、网上技术创业模式:威客网站创业;网商提供服务创业;开发软件创业。5、移动互联创业模式: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方向;开发和推广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6、自媒体创业模式:自媒体的概念和意义;几种典型的自媒体及创业模式。7、自营网站创业模式:网站运营项目,自营网站盈利模式,自营网站宣传与推广。本书既可作为网上创业人士的业务读物、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本书主要阐述以下7部分内容: 1、网创导入:网上创业的基本概念;选择网络创业项目方法;网上创业的商业模式 。 2、网店商城模式:淘宝C店开设和运营的;B2C购物网站;宣传推广网店的方法。 3、线上线下模式:O2O商业模式;选择合作的商家。 4、网上技术创业模式:威客网站创业;网商提供服务创业;开发软件创业。 5、移动互联创业模式: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方向;开发和推广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 6、自媒体创业模式:自媒体的概念和意义;几种典型的自媒体及创业模式 7、自营网站创业模式:网站运营项目,自营网站盈利模式,自营网站宣传与推广。 本书既可作为网上创业人士的业务读物、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本书主要阐述以下7部分内容: 1、网创导入:网上创业的基本概念;选择网络创业项
  • 源与流:西方文化中经济观念的演进

    源与流:西方文化中经济观念的演进

    本书是一项有关西方经济学前史的研究成果,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古希伯来、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这些文化基因中去寻找“劳动”、“价值”、“看不见的手”、“交换”这些观念的历史根据,从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哲学变革中去寻找经济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方法。从古希伯来人的宗教典籍到近代早期的重农学派,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亚当·斯密以前西方文化和经济观念交织生成的思想风貌。
  • 地根经济:一个研究范式及其对土地宏观调控的初步应用

    地根经济:一个研究范式及其对土地宏观调控的初步应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和居民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从109655亿元增长到183085亿元,增长了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860元增加到10493元,增加了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366元增加到3255元,增加了37.6%。此外,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十分明显,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15.2%下降到12.6%,农村人口的比例从2001年的62.3%下降到57%。
  • 马上就上手的96个赚钱小生意

    马上就上手的96个赚钱小生意

    本书从上班族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挑选了96个易做易学的赚钱小生意,告诉上班族们如何利用业余时间来创业致富,为自己增添额外的收入来源,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
  • 保险欺诈与陷阱案例汇编

    保险欺诈与陷阱案例汇编

    书中的案例大部分发生在我国,也有一些国外的经典案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保险欺诈与陷阱的概貌。本书全部以实际案例来展示保险欺诈的手段、方法,揭示欺诈陷阱,是广大保险从业人员必备的业务知识手册,也是广大投保人了解形形色色的骗保案件、避开投保陷阱的有益读物。由于保险欺诈和陷阱的花样翻新,编者根据不同险种的欺诈手段予以分类,以使读者明晰各类保险欺诈和陷阱的方法,便于识别和防范。
热门推荐
  • 以武虐仙

    以武虐仙

    他年少之时因丹田有损,无奈不能用丹田修炼,然而修仙成道本是世间修炼者的根本,但是这世上有九成的修仙者,都是通过内修成仙,虽有外修成仙的例子。但外修成仙说是万中无一都不为过。然而上天只给他这一条路走,但纵然千难万阻他也要以武虐仙,成霸一方传奇。
  • 霸道校草你别拽

    霸道校草你别拽

    第一次见面他强吻了她,第二次见面他们却变成了同居室友。她是全校唯一一个敢顶撞他的人。“叶思澄!你不是男人!”“我是不是男人你马上就知道了。”“喂喂,你干嘛?!放开...唔!!!”
  • 车惑

    车惑

    蒋宇建(报社记者)、叶婷红(医院护士)夫妇两岁半的女儿雨晴的小伙伴娟娟一家买了轿车之后,懵懂的雨晴每天缠着父母买轿车,蒋宇建一家被逼上了买轿车的不归路。蒋宇建饱受“挣外快”、保持记者职业操守煎熬之际,蒋宇建曾经帮助过的红颜知己王铭芳突然以轿车经销商的身份出现。王铭芳真心回报蒋宇建的滴水之恩,叶婷红却认为王铭芳是打着旧怀复燃的幌子……蒋宇建荣获国家新闻奖后,拿着奖金买轿车时,他的父亲却了患尿毒症……当今,中国上千年的文明被唯利是图的思想猛烈冲击着,在全民竞相致富,竞争之风也给儿童造成巨大压力。在这场物质竞争的征途上,蒋宇建、叶婷红属于那种“一边哭泣一边追求的”选手,努力保持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他们一路风尘地奔走,甚至于忘记了休憩;但是,天伦之乐一直伴随在他们的左右——夫妻恩爱、雨晴聪明可爱。
  • 遗恨录

    遗恨录

    白衣墨发逍遥江湖,真真假假其意难辨,是他?还是她?吾之一生唯恨而已恨吗?不论爱恨都只能属于我,只要能留在你心中,是爱是恨又有何区别?
  • 三州四域

    三州四域

    零零散散,写的不过是虚无事坎坎坷坷,做的不过是荒唐梦凄凄惨惨,念的不过是不老情
  • 狂倾天下:鬼魅帝妃

    狂倾天下:鬼魅帝妃

    她本是丞相府的大小姐,然而经脉被封,容貌被毁,日日夜夜遭受唾弃,活的连下人都不如。她是杀手界的王,上天堂下地狱,能从阎王手里杀人,然而却被男友和妹妹背叛。当她穿越成"她",一手使针一手下毒,庶妹姨娘白莲婊什么的毁你容,破你相,让你下嫁痞子。他高贵冷艳,绝世妖娆,却唯独对她柔情似水,百依百顺。"倾儿,我把天下送给你可好?”
  • 天君,快到碗里来

    天君,快到碗里来

    楚歌:师傅,我总爱胡闹闯祸,最后让您来收拾烂摊子,我一点儿也不好。琉言:你不用多好,我喜欢就好。楚歌:师傅,我不像清荷仙子会烹茶煮酒,也不像惊鸿姑娘懂琴棋书画,更不如回雪帝姬的仙姿玉色,可是,你为什么喜欢我啊?琉言:你,就是我不喜欢她们的理由。楚歌:哟哟切克闹,我有天君,勇闯天涯。
  • 九重长明灯未明

    九重长明灯未明

    九重雷劫,她飞升成仙,仙号燃骨,尊位九重长明司君,掌管着世间红尘灯火。她原本是原九重长明司君偶一得到的九重长明灯。上古神器,甚有灵性,而她便是这长明灯自主孕育出来的灵,她便是九重长明灯,九重长明灯便是她。原九重长明司君君焚鹤,寂寞红尘灯火,自甘抛去仙身,堕入凡尘。那时她正受着九重雷劫,身若死灰……
  • TFBOYS致青春的你

    TFBOYS致青春的你

    在你们看这本小说的开头你们可能以为主角是王源。但是喜欢王源的书友对不起了,主角是千玺。这下好啦!高冷寡言的千玺和逗逼的夏洛栺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告白小福利〉“小夏,我喜欢你。”千玺轻轻的说。“呃……千玺,你一定是在逗我,对吧。”夏洛栺道。“我是认真的。”千玺道。“怎么可能,就我这男生般的性格,别人躲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喜欢我,你一定是发烧了。”她说着抬起手要摸他的额头。“你要我说多少遍?!我就是喜欢你,夏洛栺!”千玺一把抓住她的手说道。现在的他就像一个孩子,又气又怕,气是因为夏洛栺一直不相信他喜欢她,怕是因为怕她明白过来又拒绝他……
  • 梦乱世

    梦乱世

    云起,魂醒,身负天下大权,回首,乱世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