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6700000019

第19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分析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和各部类内部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但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这种比例,实际上是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自发地强制地实现的。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就是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维持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危机爆发时,产品积压,大批工厂减产或停工,失业工人剧增,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利息率不断上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所以列宁指出:“危机是什么?是生产过剩,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现象是生产过剩,危机中的其他现象都是从生产过剩派生出来的。但是,这种过剩不是说社会生产出来的东西真的多得超过了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恰恰是由于劳动人民购买力不足,买不起这些东西,因而出现了过剩。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种相对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同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由于自然灾害、瘟疫、战争等原因造成的社会危机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资本主义以前的危机,是以生产不足,特别是粮食不足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不是生产不足而是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深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方面具体表现为下面两组矛盾:

1.资本主义社会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这种特点使各生产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更加密切。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又把整个社会生产割裂开来了。从一个企业来看,企业内部的生产是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督下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但是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一种盲目的无政府状态,每个企业不知道其生产的商品是否适合社会需要,是否适销对路。企业的生产是在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下盲目地进行的,这种盲目性必然造成整个社会生产的比例失调,并导致经济危机。

2.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无限增长的趋势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一方面,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拼命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但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家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使得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比之于生产的增长相对缩小,导致社会总供给超过了社会总需求而失去平衡,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始终存在的,这就决定了经济危机不可避免,但并非时刻处在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性地、每隔若干时间爆发一次。从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经济危机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周期性的爆发,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所决定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它所引起的其它社会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是经常存在的,但只有当这些矛盾达到激化程度、社会生产迅速扩大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出现剧烈冲突、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经济危机才会爆发。经济危机强制性地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深刻矛盾得到暂时缓解,使社会再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得到暂时平衡,从而使社会生产在经过一场极大的动荡和破坏之后,得以继续进行。经济危机过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又会进一步发展和激化,这就势必导致经济危机重新爆发。

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爆发,构成一个再生产周期。每一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危机阶段:这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它既是上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它往往在经济最繁荣时爆发。在危机阶段,商品滞销,物价猛跌,出现商业危机。商业危机所带来的企业规模缩小或倒闭的局面,引起工人大量失业,出现产业危机。商业危机和产业危机表明职能资本周转困难,现金奇缺,资本家纷纷向银行提款或借款引起货币信用危机。整个社会经济处于瘫痪和混乱状态之中。危机发生以后,资本家为了阻止价格继续下跌,不惜采取破坏生产力的手段,毁坏一部分商品和机器设备,人为地强制改变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从而使危机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

萧条阶段:社会生产不再继续下降,企业倒闭现象暂时停止,失业人数不再增加,商品价格停止下跌。但社会购买力水平仍然低下,商品销售仍然困难,社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由于社会消费并没有停止,资本家以低廉的价格把商品慢慢地销售出去,因此,存货逐渐减少,生产恢复的因素在逐步增加,促使萧条阶段逐步转入复苏阶段。

复苏阶段:社会购买力逐渐提高,物价缓慢回升,生产逐渐发展,就业增多,企业利润逐步增加。在危机中没有破产的资本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他们一方面加紧对工人的剥削,另一方面设法改进技术,进行固定资本更新。由于市场需要新的机器设备,从而推动了生产资料部门的恢复和发展,并引起对劳动力的需要的增加。这样就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恢复过来。当整个社会生产恢复或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复苏阶段就过渡到了高涨阶段。

高涨阶段:生产不断扩大,市场商品畅销,企业利润激增,信用投机活跃,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又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是,生产的迅速发展,很快又超过了缓慢发展起来的购买力的限度,当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积累到极为尖锐的程度时,只要有几种主要的商品流通受阻,就会迅速发生连锁反应,使生产过剩的危机重新爆发。随后,整个周期将再次重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有其物质基础,即固定资本更新。所谓固定资本更新,是指以机器、厂房、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而用新的物质形式来更新。一方面,固定资本更新为资本主义暂时摆脱危机提供了物质条件。当危机转入萧条阶段后,资本家为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应付激烈的竞争,获取利润,求得生存,往往开始更换和添置新式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必然相继推动两大部类生产的扩大和就业的增加,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走向复苏和高涨。另一方面,固定资本的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前提。因为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意味着先进技术的广泛采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使生产飞快地发展。但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造成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调,生产和消费脱节。由此,导致经济危机再一次爆发。必须指出,固定资本的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而不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乃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新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资本主义普遍实行了“反危机”的措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危机周期缩短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表明,在自由竞争时期,大概是每10年左右爆发一次经济危机。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约是每七八年左右爆发一次经济危机。战后从1945年到1983年的38年中,美国、英国、日本都发生了7次经济危机,西德、意大利发生了6次,法国发生了5次。与战前相比,经济危机的周期由8~12年缩短到5年左右。

(二)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国际联系日益紧密,因而各资本主义国家再生产周期运动逐渐统一,经济危机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时间日趋一致。即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很明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资本的国际联系更为广泛和密切,这样就会促使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增强。例如1957~1958年、1973~1975年、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就曾把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同时卷进去了。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不同国家造成了不同的经济后果,也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程度不同,所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再生产周期就参差不齐,经济危机的爆发就带有非同期性。例如,1960~1961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生产下降,而西欧却因共同市场的成立,出现了经济增长。尽管也曾出现过几次非典型的危机,但比起美国来说要轻微得多。

(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性模糊

二战前,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顺序交替,每个阶段的特征都很明显。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实行了扩张和紧缩经济政策的“反危机”措施,使得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发生了变形。主要表现在:危机持续的时间缩短,生产下降的幅度不大,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不易明确划分,两者常常表现为较缓慢的回升和生产波动,经济回升乏力,高涨阶段不甚明显。

(四)危机阶段物价上涨

以美国为例,在战后美国爆发的7次危机中,除前两次危机时消费物价稍有下跌外,其余5次危机中的消费物价都上涨了,而且上涨幅度有增大趋势。这种情况在战前的危机史上从未出现过。出现这种情况的首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赤字财政、扩张信用和通货膨胀政策,以及扩大政府采购措施,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周期波动施加了巨大反作用,阻碍了市场需求在危机阶段急剧下降,从而促使物价在危机阶段继续上涨。其次,私人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也对物价上涨起了较大的作用。

自1973~1975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后到80年代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滞胀”使资本主义国家面临顾此失彼的窘境。一方面,要摆脱经济停滞,就必须采取减免税收、降低利息率、增加公共开支等措施,即实行“松”的政策,但这样做又必然加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要制止通货膨胀,就必须采取增加税收、提高利率、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即实行“紧”的政策,但这又必然使经济停滞进一步加深,甚至触发新的危机。“滞胀”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危机”措施已经失灵。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一再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无法驾驭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变成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每一次危机的爆发,都是现代生产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强力反抗,都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重大打击。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其他各种矛盾。

(一)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在经济危机期间,大批中小资本经不起打击,纷纷倒闭破产,为实力雄厚的大资本所吞并;一些中小资本为增强竞争实力,渡过危机,也联合起来组成股份公司,从而大大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又使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从而使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经济危机的爆发,给国内的广大劳动者带来深重灾难。在经济危机期间,资本家缩减生产,大量工人失业,失去了生活资料来源而等待救济,他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而一些在业工人,则面临着延长工作日、加强劳动强度和工资下降的现实,受到更严酷的剥削,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却千方百计把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转嫁给广大劳动者。这必然引起工人阶级的强烈不满,加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还使大批中小企业主和个体生产者破产,加入无产者的行列,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三)经济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在危机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和资本家,通过倾销过剩商品、掠夺廉价原料以及各种关税壁垒、减少或限制进口等手段,向经济落后国家转嫁危机,激起了这些国家的强烈反抗,从而加深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

(四)经济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在危机期间,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转嫁危机,使它们之间的矛盾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矛盾的加剧,有可能引起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的时候发生的。

经济危机促使上述四方面矛盾的尖锐化,这就不仅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而且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经济危机的每一次爆发,都使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极大的混乱,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抗性矛盾,以至只能通过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通过强行破坏一部分生产力,才能使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暂时得到实现,这就充分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同类推荐
  •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862年,晚清经济改革拉开序幕,在执政集团与汉族武装集团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两大军工项目上马。衙门化的国有企业运作效率极低,在1872年开始的一场国企反腐运动中,改革的大门向民营资本开放。自此,1872年成为国有向民营、局部向整体改革的一个起点,也是晚清王朝为自己埋下隐患的起点。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张之洞为首的官方实力派成为改革的主角,以唐廷枢、胡雪岩、盛宣怀、郑观应为首的新旧商人成为改革的先锋。朝廷与商人的较量,国退民进、民进国退的多年交锋,最终使经济改革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场商业势力助推的宪政改革中,1911年晚清走向灭亡。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网上购物小常识

    网上购物小常识

    本书针对农民朋友初次使用互联网购物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按照网上购物的基本流程编写,以通俗易懂、简洁实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讲解。
  • 中国对外金融关系演进分析

    中国对外金融关系演进分析

    本书以系统论和协调论作为观察和研究的支点,把中国金融系统放在世界金融这个大系统之下来研究对外金融关系,研究中国与世界金融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影响等。
  • 财富的规则

    财富的规则

    《财富的规则》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政治是分配财富、经济是创造财富;第二章历史不可重现、人性亘古不变;第三章增长不等于发展;第四章财富不等于幸福;第五章一切从“头”开始;第六章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第七章勤俭与奢靡: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第八章公平与效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第九章市场的帝王:诚信法则;第十章树与草:人治与法制;第十一章消费商品化;第十二章商品的品牌等。
热门推荐
  • 诗人李晨曦的再婚生活

    诗人李晨曦的再婚生活

    本书是一部讲述当代都市人恋爱、婚姻、家庭及道德和伦理的情感小说。它通过一个家庭从父亲到三个子女各自的恋爱、离婚、再婚以及家庭生活当中错综复杂的生活、经济和情感矛盾,折射出当今社会人们情感的脆弱和动荡,反映了人们既渴望得到真情,又不甘心真诚奉献、以经济做筹码的情感现状,并通过主人公克服各种磨难不离不弃照顾重病的爱人、最终两人终成正果的故事传递了热爱家庭、甘于奉献、注重责任的正能量。
  • 因为爱,所以请深爱

    因为爱,所以请深爱

    不是铭心刻骨、死去活来的爱情才叫爱情,不是互相伤害、互相亏欠的青春才叫青春。爱情,是让彼此变成更好的模样。
  • 堕天使之恋

    堕天使之恋

    “我可以为了你万劫不复!因为我爱你!那你呢?你喜欢我吗?”“喜欢,我喜欢你!所以,就算我伤害了全世界的人,我也绝不会伤害你!”
  • 娱乐勋章

    娱乐勋章

    娱乐勋章,它是由全世界的每个国家制作出来的,据说,国家只会把它送给对艺术有贡献的艺人。娱乐勋章一共有12枚,只要有谁收集了这12枚勋章他就可以向国家许一个愿望,国家也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他实现。季小锋,他原是BADBOY的主要成员之一,后来,由于命运的引导,使得他与刘小鸣,游小星踏上了收集娱乐勋章的艺术之路上。
  • 现代应酬心理学

    现代应酬心理学

    按照心理学家所说,应酬当是一种实现行为目的手段或工具。应酬的“峰巅效果”也就是是最佳效果,既在绝无强迫的气氛里,使对方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应酬的全过程,是把人你的一份意思传达给别人,使对方受到感应,从而自动地帮助你、迁就你或同意你的要求,接受你的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因此,应酬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心理概念,应酬的最终目标是为自己的群体营造一个实现目的的良好的通道。
  • 末世求生之暗黑阴谋

    末世求生之暗黑阴谋

    你有没有想过,末日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办?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主角就处在一个末日的时代,丧尸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还是那些心里打着算盘的人类。
  • 逗比神棍混都市

    逗比神棍混都市

    有人笑他是逗比,有人说他是扫把星,也有人说他是社会好青年,实际上他就是人们常说的神棍。不看手相和面向,不抽签不占卜,神奇的望气术足以闯天下。
  • 易烊千玺之高校推理

    易烊千玺之高校推理

    时光让我们相遇命运让我们曾经颠沛流离之后的所有日子我不再放手而是决定于你一同流浪跌跌撞撞我们面临着一件又一件离奇的事件但我们携手同推理小天后和智商少年一起破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高端冷妻,空降老公太腹黑

    高端冷妻,空降老公太腹黑

    她是看似普通的平凡世人他是腹黑到爆的霸道老大一次偶然使二人相遇暗巷一次意外使二人有了牵扯她冷漠淡雅却又重情宠弟他掌控大局拥有忘死之交她遇事淡定如斯厌恶麻烦他碰巧喜爱放长线钓大鱼她有一家书店却从来不管他整天下套钻空拐带冷妻意外偶然再加上暗害,两人相遇他狼狈不堪,思前想后她最终伸出援手,却不想从此老公空降,她深感无奈表示疑惑,这男人从哪弄的她户口本?离婚何时变得如此麻烦?明明事情不断为啥总能神速解决?为何头次见面他浑身带血?仇家追杀还是惹了麻烦?他被人追杀被迫扯她演戏,不想演戏演戏演出了兴趣,他表示十分挫败,这个女人有点别的表情吗?她什么时候能不冷漠淡定?她能不能不总想着和她离婚?媳妇,这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