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在长期的企业管理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们在6个月的时间里,集中对80家企业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写成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该书在1981年7月出版后,就成为最畅销的管理学著作,后又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10本管理学专著之一,成为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它用丰富的例证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即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约定俗成的而非书面的行为规范,同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导致决策的产生、企业中的人事任免,甚至员工们的行为举止、衣着爱好、生活习惯。在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中,其文化的强弱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就完全不同。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对于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目前管理学界基本上认为是由以下观点所组成的:一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新型办公工具如因特网等的普及应用,企业的日常管理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劳动工具的变化要求思想观念的更新;二是劳动中人的智力因素比例提高,脑力劳动者人数相对增长,相应的,企业管理者也不能再把这些高素质的员工视作机器人,而是要给员工以感情尊重、理智尊重;三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需要满足层次攀高,企业必须适应这一新情况,从而制定出适合现代人的管理方法,这一点与“社会人”在管理界的提出有相同的现实基础;四是竞争加剧,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劳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必须提出符合需要的价值观念,如创新、服务、信誉等;五是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跨国公司的出现,成千上万人,甚至是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在一个公司工作,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行为。
当然还有企业文化要素的理论,指的是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或基本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具体来说,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的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与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通过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形象化来生动地宣传和体现本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以及某一特定场合所组成的,它所传递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
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它的战略决策哲学。北京蓝岛商业大厦创办于1994年,它以“诚信为本,情义至上”的经营哲学为指导,“以情显义,以义取利,义利结合”,使之在创办三年的时间内营业额就翻了一番,跃居首都商界第四位。
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价值观不是人们在一时一事上的体现,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观念体系。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只顾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价值观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仅会影响企业形象,还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只顾眼前利益的价值观会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使企业失去后劲,导致灭亡。我国老一代的民族企业家卢作孚(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始人)提倡“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服务是超报酬的,事业的服务是超经济的”,从而树立起“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价值观,这一为民为国的价值观促进了民生公司的发展。北京西单商场的价值观以求实为核心,即“实实在在的商品、实实在在的价格、实实在在的服务”,在经营过程中,严把商品进货关,保证商品质量;控制进货成本,提高商品附加值;提倡“需要理解的总是顾客,需要改进的总是自己”的观念,提高服务档次,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占居支配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如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就是用大楼人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每一颗心,其实质就是奉献服务;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体现了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的。
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中国的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之所以300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都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看成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为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地。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形象称为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为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流通企业主要以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主,与顾客接触较多,所以表层形象显得格外重要,但这绝不是说深层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北京西单商场以“诚实待人、诚心感人、诚信送人、诚恳让人”来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企业形象,而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优美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实实在在的价格基础上的,即以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营实力作为优质服务的保证,达到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的结合,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
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企业文化的结构
企业文化的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即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二、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则具有如下功能:
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即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达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实现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二是企业目标的指引。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的。①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②道德规范的约束。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进行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作用。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会使职工感到受人尊重,职工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也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调适功能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顾客、其他企业、国家、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调适功能实际上也是企业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
辐射功能
文化力不只在企业起作用,它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文化力辐射的渠道很多,主要包括传播媒体、公共关系活动等。社会学家、《工会博览》杂志副主编艾君认为,计划经济、自由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现象是不同的。可以这样理解,自由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是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政治为纲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往往带有意识主导物质的发展痕迹;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前提下,同时又会受到来自上层建筑这种意识的制约的企业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