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6100000028

第28章 跨国企业投资

与企业融资相对应的企业行为即是企业对企业外的投资活动。如果企业经营中的自有资金比例不高的话,那么企业从市场上获得的回报中的一部分则用于偿还借贷款,而借贷款对企业来说是债务。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对企业投资则是企业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应该承认,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大企业的跨国投资已成为全球化的象征。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这显然与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密不可分。因此,现代企业投资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大企业投资的基本情况

发达国家大企业的跨国投资活动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有直接关系。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亚洲政策的调整及石油能源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随之动摇。但冷战结束后,东西方长期对峙的政治经济格局已发生变化,这就对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渗透及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经济援助等形式,促使更多的国家转向市场经济体系。因此,西方大企业的跨国投资不仅是大企业的主要活动,对于接受投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迅速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历史机遇。

(1)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成为跨国公司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动力。一是使跨国公司能更好地将其所有权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相结合,为跨国公司调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和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动力。随着各国关税水平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的中间投入品进口也越来越自由。一方面,这使跨国公司能通过内部贸易,为一些子公司解决因东道国难以提供符合其要求的中间投入品而带来的质量控制问题;另一方面,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还可以使跨国公司根据不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通过直接投资实行区域性专业化生产,从而获取规模经济利益。此外,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还为跨国公司通过转移定价获取额外收益提供了方便。二是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剧了东道国国内的市场竞争,促进了东道国整体市场环境的改善和劳动力市场弹性的增强,为子公司降低在东道国的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特别是服务贸易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国际贸易所引发的金融全球化发展为跨国公司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应该承认,金融市场全球化降低了跨国公司的筹资成本。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套汇、套利活动加剧,全球利率水平进一步趋同并趋于下降,这就降低了跨国公司间接融资的利息成本。而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成本也开始降低。因为金融市场全球化改变了资本供应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使企业的潜在投资者大大增加,而潜在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以及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投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大大降低了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利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由融资产生的争夺企业控制权的竞争日趋激烈,强化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督,给企业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压力:如果他们经营管理不善,企业就很可能成为被兼并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成本;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就会使企业投资者受益,潜在的投资者随之增加,这有利于企业降低进一步融资的成本。至于企业直接融资的成本,则因为证券经纪人、投资银行的内部竞争及彼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他们为争夺客户而不得不降低服务价格,从而降低了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证券交易成本,同时企业也可通过选择效率高的证券交易所降低证券交易的成本,特别是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不同的筹资工具,进而降低融资风险和筹资成本。

(3)从本质上讲,投资全球化是指资本及其相关要素如技术、管理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合理地流动,它主要表现为投资自由化、规范化以及资本大规模跨国流动。投资自由化和规范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其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大大促进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长期以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而占领国际市场一直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目标。因此,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开放程度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对外投资主要向发达国家倾斜。60年代后半期至80年代,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比重大都保持在25%左右的水平。90年代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1990年至1999年,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总额约为2625.7 亿美元,相当于80年代的5.7倍,约占90年代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3.1%,比80年代增长近7%。

但问题在于,贸易全球化迅速发展,所有参与全球贸易的国家都需要对本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其中自然也包括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调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贸易渠道越来越通畅使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贸易环境越来越自由,促使企业降低生产和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的竞争力以适应更激烈的国际竞争。获取发展中国家廉价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知识、技术、技术人才等“创造资产”战略,正是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1983年,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雇员总数为638.3万人,1989年增至662.2万人,雇员年均增长率仅为0.6%。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雇员数增长快得多,由1990年的683.4万人上升至1999年的890.7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3.4%。而且,海外子公司雇员人数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跨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所致,其海外子公司仅在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0个发展中国家的雇员人数就从1983年的124.9万人增加到1999年的211.2万人,在这10个发展中国家的雇员数占其跨国公司体系雇员总数的比重也相应地由1983年的5%上升到1999年的7.3%。在海外子公司雇员人数迅速增加的同时,美国跨国公司总体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却大大下降。海外子公司雇员数占跨国公司体系雇员总数的比重由1983年至1989年的年均25.7%上升到1990年至1999年的29.4%,海外子公司雇员工资年均增长率由1983年至1989年的7.9%降到1990年至1999年的2.7%,相应的,美国跨国公司总体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长率则由1983年至1989年的4.5%降到1990年至1999年的3%。由此可见,9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大量增加确实降低了其总体劳动力成本。另外,9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投入,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科学技术人才进行研究开发,对降低其研发成本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发展中国家来看,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从限制外商直接投资向欢迎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转变,投资自由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投资自由化可以分为单边、双边和多边三个层次。从单边层次上看,投资自由化主要表现为东道国外资政策自由化和投资硬环境的改善。从各国外资政策和法规变化来看,1991年至1999年,发展中国家对外商直接投资管理政策和法规的调整多达1035项,其中的94%对外商直接投资有利。在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管理政策自由化的同时,发展中国家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交通、电力、通信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大大改善了投资硬环境。从双边和多边层次上看,投资自由化主要表现在双边和多边投资保护协定的不断增加。1999年,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达1856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达1982个,分别是1980年的10.3倍和2.8倍。另外,世贸组织多边协定中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及《服务贸易总协定》也大大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管理的自由化。

在不断趋向自由化的同时,国际直接投资管理也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这种规范化主要体现在区域和多边两个层次上的国际直接投资协调。区域层次的协调主要是区域一体化协议中包含的关于投资问题的条款。这些包含在一体化协议中的条款多是具有强制性的,例如欧盟成员国间资本自由流动的协议、《东盟投资协定》(1987年)、《南方共同市场投资议定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区域层次上国际直接投资政策协调的主要内容往往在于放松对国际直接投资进入和开业的限制,进而取消歧视性经营条件以及进行投资保护等。这一层次投资协调的目的一方面是鼓励国际直接投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范和引导投资,促进国际直接投资的有序化。在区域层次的国际直接投资协调不断发展的同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多边层次的国际直接投资协调也在不断加强。作为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的“一揽子”协议中包含了三个与国际直接投资有关的法律文件,即《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及《服务贸易总协定》。尽管这三个文件所涉及的只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待遇问题,但其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其他两个协定对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问题提出了总原则。全球范围内投资管理的自由化和规范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外资政策的自由化和投资硬环境的改善,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这正是9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

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流向变化

“二战”后,美国在将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的同时,其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也日益高级化。其主要表现是矿业、石油业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制造业所占比重基本稳定,服务业的比重迅速提高。例如,1970年至1989年的20年间,矿业、石油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下降了20.2%,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了26.4%,制造业所占比重几乎没有改变,但制造业始终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行业。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相比,9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配置发生了更深刻的变化:1990年至1999年,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高达4255.6亿美元,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3.7%,大大超过制造业所占比重31.2%,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行业。

与制造业相比,美国服务业所拥有的更明显的相对优势及世界各国经济服务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实体基础,而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发展则是90年代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的直接原因。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始于80年代中期,它分为单边、区域性和多边三个层次。单边层次的自由化主要表现在各国对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放宽限制;区域性服务贸易自由化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中关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有关条款及区域经济集团与周边国家签订的服务贸易协定,这些区域集团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澳新自由贸易区及南方共同市场等;而世贸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则是多边层次上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集中体现。首先,《服务贸易总协定》作为世贸组织多边协议之一,所有成员方都必须接受,这使服务贸易自由化真正具有全球意义;其次,《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了以无条件多边最惠国待遇为核心,包括保持透明度、对提供服务所需资格相互承认、实行自由化等一系列成员方必须履行的一般性义务,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环境;再次,就市场准入条款而言,尽管《服务贸易总协定》没有给市场准入下定义,但其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的6个方面的限制性措施(除非成员在其承诺表中明确列出),这六大被禁止使用的限制措施十分清楚,操作性强,能有效减少纠纷并且便于监督;最后,《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世贸组织成员将服务贸易开放的承诺列入承诺表,承诺涵盖12个部门和155个分部门,而且对于每一个分部门,承诺又根据服务贸易的4种方式进行了细分。因此,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世界各国所产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1990年至1999年,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是1982年至1989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5.4倍。1995年至1999年的5年间,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是1990年至1994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2倍,超过了1983年至1994年12年间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和。

三、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变化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并购与新建两种方式。长期以来,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跨国并购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出现加速上升的趋势。进入90年代,美国跨国并购活动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都在60%以上,1998年甚至超过90%。整个90年代,跨国并购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约为57%。90年代跨国并购取代绿地投资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有直接关系。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各国市场与全球大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迫使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企业对经营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和反应速度成为企业生死攸关的问题,而跨国并购正是企业对经营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及提高企业反应速度的最快、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首先,跨国并购是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争夺国际市场最快、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跨国并购能节省绿地投资方式下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所需的时间,使企业在东道国更迅速地建立商业存在;另一方面,跨国并购能使并购企业通过被并购企业迅速了解当地市场情况,获取企业经营决策所需的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而且并购企业还可以通过被并购企业的销售渠道迅速抢占当地市场乃至全球市场,这比通过绿地投资或出口逐步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占领市场的速度更快。其次,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规模的大小比过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迅速扩大经营规模,既可以降低被兼并的风险,又可以通过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另一方面,通过跨国并购扩大企业规模,企业可以更好地应付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降低经营风险。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通过并购一些有长期业务往来的企业,使以往的企业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风险;其二,通过并购扩大经营规模,增强企业对市场环境的控制能力,至少可以降低对市场环境的依赖程度,有效减少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其三,通过跨行业并购,并购企业可以快速开展多样化经营,有效分散经营风险;最后,跨国并购有利于企业巩固和迅速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及技术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80年代末以来,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是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又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又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创新能力有限的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不得不设法改进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一个企业而言,提高技术水平主要有三种途径:加大本身的研究开发投入、谋求战略技术联盟及并购其他企业以获取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和技术开发力量。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研究开发不仅风险大、周期长,而且研究开发所需的巨额资金即使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也难以负担。因此,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增加研究开发投入的同时,更多地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和并购(包括跨国并购)相关企业来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但战略技术联盟这种获取外部技术资源的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在联合研究开发的过程中,由于联盟各方技术的可保密性不同,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联盟成员不愿意看到技术泄密的问题;其二,在战略技术联盟中,联盟一方很难获得联盟其他成员的现有技术,战略协作的规模和范围都会受到限制。但是,通过并购方式获取外部技术资源,一方面可以避免在战略技术联盟中可能出现的泄密问题;另一方面,并购企业还可以获得利用被并购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开发的动态效益,以及获得被并购企业现有技术的静态效益。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国外企业技术及技术开发力量正是90年代美国企业大规模开展跨国并购的重要原因之一。

跨国投资企业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美国的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世界各国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高盛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把中国作为全球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此后,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向中国政府和国内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高盛也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及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

在过去的10年中,高盛在中国的交易有:中国移动于1997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高盛为其筹资40亿美元,使该项目是除日本外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民营化项目之一。中国石油于2000年3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高盛为其筹资29亿美元;中国银行(香港)于2002年7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高盛为其筹资26.7亿美元;平安保险于2004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高盛为其筹资18.4亿美元;中兴通讯于同年在香港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高盛为其筹资4亿美元,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国交通银行于2005年进行的海外上市项目,高盛为其筹资22亿美元,该行成为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银行;中国石油于同年进行的后续股票发售,高盛为其筹资27亿美元。2006年,高盛还成功地完成了中海油价值19.8亿美元的快速建档发行项目以及中国银行111.9亿美元的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中国银行的项目是至发售日止中国最大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开上市项目。在债务融资方面,高盛在中国牵头经办了40多项大型的债务发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分别于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历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高盛在中国同样担当着首选金融顾问的角色,通过其全球网络向客户提供策略顾问服务和广泛的业务支持。近年来,高盛作为金融顾问多次参与中国的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TCL与汤姆逊成立中国合资企业,汇丰银行收购中国交通银行20%的股权,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部;中国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购在尼日利亚的石油资产等。2004年12月,高盛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的股权,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7%的股权。合资公司的成立令高盛从此可以在中国开展本土A股上市业务、人民币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和提供国内金融顾问及其他相关服务。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雷曼公司的破产,美国五大投行如今仅存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金融危机在美国有进一步蔓延开来的趋势。出于对金融危机的担心,人们纷纷猜测:会不会五大投行最后仅剩高盛一家?有分析师表示,摩根斯坦利也有被收购的可能,但收购方很有可能是巴克莱集团等大型外国银行,而不是美国商业银行。他们认为目前美国已经没有哪家大银行有能力收购摩根斯坦利。富国银行或许有能力收购一家投资银行,但两者似乎都没有意愿去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交易。巴克莱集团或许是诸多有意收购摩根斯坦利的外国公司之一。摩根斯坦利也有可能会与高盛合并,这样华尔街就只剩一家大型投资银行了。

1.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什么作为世界五大投资公司之一的高盛还活跃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高盛的经营与其他投资公司有什么不同?

2.查阅网络资料,对美国投资公司在世界各国的投资活动特点进行小结,并写成书面提纲,在课堂讨论时作演讲。

3.投资公司的赢利模式是什么?就高盛在中国地区的投资情况进行分析。

1.现代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什么?

2.企业融资与投资有什么区别?企业融资所形成的企业债务按什么方式偿还?究竟怎样才能规避融资风险?

3.企业国际投资的意义与基本做法是什么?

1.根据投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谈谈招商引资政策下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回报率及其计算方法。

2.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3.为什么有人说间接融资比直接融资容易操作?试比较两种融资方式的利与弊。

1.简述企业融资的商务模式。

2.企业跨国投资战略决策的依据和出发点是什么?请查阅网络资料,选择我国海外投资企业的案例进行模拟分析。

3.跨国投资的东道国投资环境分析的要点是什么?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爱情公寓之赌圣传奇

    爱情公寓之赌圣传奇

    王晨在码字吃泡面由于意外穿越来到了爱情公寓,不仅成了爱情公寓的房东还随身带了一个情圣系统,每天除了和一菲、baby、亦非等美女‘花前月下’,还要写小说、拍电影、开专辑,上节目,拉斯维加斯还要我这个赌王坐镇?魔术城堡要我这个魔术手当堡主?不好意思,我没空,赌圣系统发布的‘闯情关’任务还没完成呢!
  • The Governess

    The Govern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穿越终极一家之夏美

    穿越终极一家之夏美

    醒来就变成夏美,还是坐在沙发上面敷面膜的时候,结果寒就下来晕倒在自己面前,刚刚穿越过来的夏美看了这么久的电视都知道是什么情况了,把任辰文三人组打发掉,异能医生就来了。故事也开始了......
  • 盗梦归来

    盗梦归来

    现实与梦境重合,诡异不断的谋杀案,令邮递员卷入一场杀与被杀的游戏。梦境中是真的,现实反而是假的,真假混乱,三路人马死死盯住铜锣巷37号,想要柳生来杀了他们。找死还是救命?柳生闭上眼,看到的竟然是繁华的大唐盛世沉入地下,顷刻消亡,而他离大唐足有千年。
  • 梦绮怜回

    梦绮怜回

    心中有个梦,所以取名梦绮怜回。坚守本心,再回首不忘初心。
  • 权少的天价蛮妻

    权少的天价蛮妻

    这是一部权倾商界的男神宠妻如命的血泪史。更是一个野蛮美少女征服冷面军王呼风唤雨的荣耀史!一夜缠绵,她从正妻变成了情人:但是,初吻,初恋,她所有的第一次都被他一夜之间无辜而霸道地掠夺了。从此她成了他的宝贝,疼她入骨,宠她如命!
  • 媚欢

    媚欢

    一粒媚药,他冷眼看着饥渴难耐的她朝他爬来。有趣的观赏着她欲火焚身的样子,听着她的低声哀求,薄冷的唇线掀起恶魔般的笑容,冷眸之中夹着报负的快意。 三夜的索取之后,他霸道的宣布婚约无效,曾经风光一时嫁入夜府的林家堡大小姐一夜之间变成了弃妇,更在一时之间成为全城笑柄。十年前,全家被杀的邪恶势力在江湖除名,联合了三帮七派的实力,撤底除去了那股阴冷的邪派组织而在十年后,却渐渐听到各大帮派一夜挖解的惨剧...
  • 卡牌风云

    卡牌风云

    一个孩子因为一身传承,而被追杀。不得不远走他乡,逃必追杀,在逃亡的路上,看到了太多的战争和流离失所,最后决定将一身传承发扬光大,重铸全新秩序的故事。
  • 失忆重生

    失忆重生

    从学生时代就认识的陈皓轩和李雨薇,决定相爱,后来,面临的是车祸,失忆,家庭纠纷,一系列波折,经历了多次的分分合合,决定牵手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