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就像一个家庭,员工是企业的功臣,他们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辈,我们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老板养活员工,是旧式老板的观点,现代企业的观念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
——李嘉诚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社会,许多人都想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但往往在取得一些小利之后,又会自大自满起来,谁也不放在眼中,甚至把一些合作过的人也踢出几丈远。
其实这种思想是最要不得的,中国人自古最讲究“义气”二字,一个人既要有难同当,又要有福同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你今天可以把这个人踢开,但踢过这个人,你的为人必为他人所知,那么明天或后天,你也会为其他某个人所踢开,到最后你只会沦为“孤家寡人”。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首先要顾及对方的利益,尤其是那些曾经为你出过力的人,万不可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就无利。要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这样,最终才能为自己带来较大收益。
跟随李嘉诚创业的“老臣子”盛颂声在1980年谈到长江实业的成功原因时说:“成功是)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同仁上下齐心苦干。李嘉诚先生作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错过人,没有做过错误的决定。”
“长江实业盈利近10亿港元。这么大的生意,公司的工作人员总数不足两百。”
“李先生每天总是8点钟到办公室,过了下班时间仍在做事,公司同仁也都如此,这就使长江实业成为一家最有冲劲的公司。”
“事业有成之后,李嘉诚又尽量宽厚待人,使和他合作过的个人或集团,全赚得盘满钵满。这便奠定了长江实业今后有更大发展的基础。”
员工兢兢业业是一家公司兴旺的基础,而与合作者利益共享,对待员工义字当先更是李嘉诚一贯的精神准则。
李嘉诚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的人,感恩对象甚至包括自己的员工。李嘉诚不仅对曾经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盛颂声和周千和不忘旧情,即使对一般的员工,也非常念旧。
长江大厦既是李嘉诚地产大业的基石,又是他赢得“塑料花大王”盛誉的老根据地。20世纪70年代中期,香港才女林燕妮为她的广告公司租场地,跑到长江大厦看楼,竟然惊奇地发现李嘉诚的一个工厂仍在生产塑料花。
众所周知,此时的塑料花早已是明日黄花,根本无利可图。何况长江产业当时的盈利已非常可观,就算塑料花有些许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来说,也是九牛一毛,增之不多,减之不少,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让林燕妮更惊讶的是她发现李嘉诚之所以仍在维持小批的塑料花生产,“不外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即便到了后来,长江大厦租出去后,塑料花厂停工了,不过,在李嘉诚的安排下,老员工亦获得在大厦里做些管理工作的机会。
一次,有人问李嘉诚为什么还背着老员工这个包袱。李嘉诚真诚地说:“一家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辈,我们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那人赞叹道:“李先生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在当今香港,不少老板待员工老了,便一脚踢开,你却不同。这批员工,过去靠你的厂生活。现在厂没有了,你仍把他们包下来。”
李嘉诚急忙解释道:“千万不能这么说,老板养活员工,是旧式老板的观点。现代企业的观念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商人做生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赚钱。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厂没有效益,关闭是无可厚非的。都说商场如战场,商场最无情,但李嘉诚却能化无情为有情,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人情戏。
确实,如果没有广大员工的卖力苦干,无论多么有本事的老板也是孤掌难鸣,成不了气候。相反,企业富有凝聚力,员工精诚团结,愿意为老板奋斗出力,这个企业就必定大有可为。
也许有人会用“冠冕堂皇”一词形容李嘉诚这番话,并认为他这么说不过是在收买人心。其实,我们可以不必管他怎么说,只看他怎么做。他为老员工安排出路,总是实实在在的事。不管他这么做是真心实意,还是收买人心,都对他的事业有实际的好处,使别人能够真心实意地跟着他干。
一般的老板,只想利用员工,并不愿为员工的利益着想,一有不利,就把员工当包袱甩。这样,员工就不敢将日后的前途托付给老板,挖空心思也得先为自己谋出路,有力也不愿使出来。这样对谁有利呢?不过是一损俱损罢了。
李嘉诚“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的观念符合现代人的管理思想,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值得我们深思。他继承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那就是知恩图报。凡是对他的企业做出过贡献的人,他都不会忘记。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也是能够长远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