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的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李嘉诚
幸运之神往往垂青于那些敢应强手,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百折不回,并且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形成强大的优势力量,李嘉诚正是这样的人。正如战国名将吴起所说:“三军之害,犹豫为大。”
在李嘉诚看来,成大事者都应有一飞冲天的勇气,表现出一种英雄的气派。的确,没有这股勇气,任何人都无法打开成功的局面,商人更是如此。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个气吞山河的英雄,最能说明李嘉诚英雄气度的一件事,就是地铁工程竞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不畏强敌敢于正面交锋、敢于抓住机会及时出击,看准目标就咬住不放,英雄气概一览无余。
1977年开始竞标的地铁工程,是当时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整个工程计划8年完成,需耗资约205亿港元。资金来源,主要是由港府提供担保获得银团的各类长期贷款;地铁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售股集资;地铁公司与地产公司联合发展车站上盖物业的利润充股。首期工程由九龙观塘,穿过海底隧道到达港岛中环,全长15.6公里,共15个站,耗资约56.5亿港元。
中环站和金钟站,是地铁最重要、客流量最大的两座车站。中环站是地铁首段的终点,位于全港最繁华的银行区;金钟站是穿过海底隧道的首站,又是港岛东支线的中转站,附近有香港政府合署、最高法院、海军总部、警察总部、红十字总会、文物馆等著名建筑,与中环银行区近在咫尺。
有人说,中环金钟两站,就像鸡的两只大腿,其上盖将是地铁全线盈利最丰厚的物业。地产商对此莫不“垂涎欲滴”。
李嘉诚何尝不为之心动,不过他更看重的还不是上盖发展的利润,而是长实的声誉。在人们眼里,长实只是一家在偏远效区和荒凉的乡村山地置地建房的地产公司。在寸土尺金、摩天大厦林立的中区,长实尚无半砖片瓦。
李嘉诚涉足地产已二十春秋,盖了不少建筑,积累了不少经验,他觉得是到了改变形象的时候。进军港岛中区,就是一个极好的时机。
早在1976年下半年,香港地铁公司将招标车站上盖发展商的消息,就已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1977年初,消息进一步明朗,地铁公司将于1月14日开始招标,地段是邮政总局原址。原址拆卸后,兴建车站上盖物业。
据追随李嘉诚多年的“老臣子”回忆,李嘉诚极少把工作带回家做,他总是在办公室处理工作,哪怕弄得很晚。李嘉诚在家,除了学英语,翻翻报刊杂志,就是陪太太和儿子。他尽可能放松自己,不思考工作上的事情,保证睡得安隐,以便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去应付工作。如果发现他把文件资料带回了家,那一定是遇到非干不可的大事。
而这天晚上,夜静人寂,寒意沁人,李嘉诚在深水湾住宅的花园散步。他无心观赏月下的花木,陷入沉思之中。如今的地铁车站上盖投标,就是他认定的非干不可的大事。
中环金钟两站的竞标,一定有不乏实力雄厚的大地产商、建筑商竞标。群雄逐鹿,狭路相逢,必有一番你死我活的争斗。
长实竞投的把握有多大?李嘉诚还不知道,但他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全力以赴。
李嘉诚信步走到深水湾的山坡,眼前是海湾的朦胧轮廓。潮声在他胸中激荡,他眼前仿佛看到两座商业大厦,从地铁车站拔地而起。李嘉诚一贯渴望挑战,也乐意应战。
“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是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置地?”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想到这儿,李嘉诚大步回到家中,坐进书房,翻阅研究带回家的有关地铁的材料。
港岛中区,是置地的“老巢”。当年置地创始人保罗·遮打参与中区填海,因而获得港府提供的成片优惠地皮。置地在中区,拥有10多座摩天大厦。置地广场和康乐广场(又名怡和大厦),位于未来的中环地铁车站两翼。中环车站又恰好落在遮打道上,遮打道的南侧,则是遮打花园广场。当时的公众和传媒,习惯把中环站称为遮打站。就凭这些物业和街道的名称及主人,就可知置地在中区的地位。
金钟站离遮打花园广场仅100多米,简直就处在置地的眼皮子底下。夺取中环金钟车站的兴建权,等于打入中区的心脏,到置地这只座山虎的食槽里夺食。
香港商界,有句十分流行的话:“撼山易,撼置地难!”李嘉诚估计,参加竞投的将会有置地、太古、金门等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华资地产建筑公司实力较之稍逊。置地的夺标呼声最高,长实参与竞投,就必须把置地作为竞争对手,与这个庞然大物对峙。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置地还并未公开声称参与竞投,早有报刊唱起置地“志在必得”的高调。舆论普遍认为,谁与置地竞争,无疑“以卵击石”。
李嘉诚却想,“志在必得”的置地,会不会“大意失荆州”呢?他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对手:
置地属怡和系,怡和大班又兼置地大班,现任大班是纽璧坚。纽璧坚没有任何背景,他从20岁起就参加怡和洋行的工作,靠的是自己的勤备和努力,一步步爬上董事局主席高位。
置地的另一个创始人,是凯瑟克家族的杰姆·凯瑟克。凯瑟克家族又是怡和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因此,纽璧坚虽然身兼两局大班,但又得受股东老板的制约。凯瑟克家族力主把发展重点放到海外,这样,势必会干扰纽壁坚的判断,分散纽璧坚坐镇香港抉择的精力。
人们往往会被置地的“貌似强大”迷住双眼,但“无懈可击”的置地却也有不易洞察的薄弱之处。过于自负的置地一贯坐大,也习惯于坐大。一向眼高于顶的置地,未必就会冷静地研究合作方,并“屈尊”去迎合合作方。
研究完对手置地,李嘉诚又研究起地铁公司招标背后的真正意向。
香港地铁公司是一家直属港府的公办公司。香港的公办公司,并不像过去内地国有企业,一切都由政府包揽包办。地铁公司除少许政府特许的专利和优惠外,它的资金筹集、设计施工、运作经营,跟其他公司一样,都必须按市场的运行法则进行。
李嘉诚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港府工务局对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的价值估计,约2.443亿港元,原址用作中环、金钟两地铁车站上盖。另加上九龙湾车厂地皮估价,两者合计约6亿港元。港府将以估价的原价批予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发展地产,弥补地铁兴建经费的不足。
地铁公司为购得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曾与港府多次商谈。地铁公司的意向是: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港府却坚持要全部用现金支付。
由此,李嘉诚明确了一个原则,竞投车站上盖发展权,必须以现金支付为条件。
地铁公司与港府在购地支付问题上产生分歧,说明地铁公司现金严重匮乏。地铁公司以高息贷款支付地皮,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期望获得更大的盈利。
李嘉诚起初在投标书上,主要围绕着将两个地盘设计成一流商业综合大厦的发展计划来作文章。后来他觉得,要想挫败其他竞投对手,仅仅这些还不够。对于任何竞投者来说,兴建高质量高水平的商厦物业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李嘉诚的“致胜之法”是:首先,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由长江实业公司一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次,商厦建成后全部出售,赢利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让地铁公司占大份。
对于长江来说,前期要背上沉重的现金负担。但李嘉诚经过综合权衡,他决定破釜沉舟,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作一次冒险。
1976年冬,长实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1亿港元。大通银行应允长实可以随时取得2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盈利储备,李嘉诚可以调动的现金约4亿港元。
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公开接受邮政总局原址发展权招标竞投。各竞投公司频频与地铁公司接触,刺探地铁公司意图,准备投标书及附件,在限期内呈交上去。参加竞投的财团、公司共30家,超过以往九龙段招标竞投的一倍多。据报界披露,它们是置地公司、长江实业、太古地产、金门建筑、日澳财团、辉百美公司、嘉年集团、霍英东集团、恒隆地产等。
公开招标为各公司提供了一个平等机会,投标书内容则属机密。依照投标中标法则,若过多考虑自己一方的利益,则中标希望太小;若条件过于优惠对方,自己则无利可图。因此,投招标的过程也是一个双方博奕的过程。各家都对投标内容秘而不宣,任凭记者发挥想象力去揣测。
舆论界凭其惯性,一致看好置地,置地优势昭然,中标呼声最高。英文《南华早报》的澳籍记者,采访置地大班纽璧坚,纽璧坚拒绝透露投标内容,亦不对“名花谁属”作预测,但他用自信的口气说:“投标结果,就是最好的答案。”
1977年4月5日,尘埃落定。第二日,香港各报刊的头版头条清一色是:“长实击败置地”!
当时的《工商日报》称:
时值约2.4亿港元,为30个大财团争相竞投的中区地王——旧邮政总局地皮,卒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得。
这幅平均地价为每平方英尺约1万港元的‘地王’,早为大财团觊觎,卒为长江投得。据地下铁路公司透露,主要原因是长江所提交的建议书内列举之条件,异常优厚而吸引,终能脱颖而出,独得与地铁公司经营该地的发展权。
地下铁路公司董事局昨日已经批准协议条款,规限长江实业公司在地铁未来中环站上盖,占地2270公英尺,建造37层高的商厦与办公室混合的单塔型建筑物一座。
“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已同意,在签订协议时,付给地铁公司一笔现金,并继续交付现金若干次,保证地铁公司无论如何都可以获利。”
不久,地铁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与长江实业的李嘉诚首先签订中环站上盖发展物业协议,金钟站上盖,则由日后协议签订。当晚,唐信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与会记者说:
这座建筑物将会逐层售与公众,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分享,地铁公司则占大份。
“若干家公司均对与本公司合作甚感兴趣,因而竞争激烈,所有建议均经详细研究,结果卒为长江获得,因其建议对本公司最具吸引力。”
舆论界称长实此次中标,是“长江实业发展史上里程碑”,自此,地产新秀李嘉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1978年,中环车站上盖建筑——环球大厦和金钟车站上盖建筑——海富中心陆续开盘发售。时值地产高潮,用户购楼踊跃,无论是销售速度或销售额,均打破了香港地产业的纪录。
地铁首期工程,于1979年9月底竣工。中环、金钟两站上盖物业发展利润,大大缓解了地铁公司的财政困难。地铁公司主席唐信,对与长江的合作非常满意,他说:“中环、金钟地铁车站上盖地产发展,将为本公司二期、三期工程的车站上盖合作,树立了样板。”
环球大厦和海富中心两座发展物业,为长江实业获得七亿多毛利,纯利近0.7亿。从当时的行情来看,长实的盈利,要低于地产高潮时地产业的平均利润,但李嘉诚却获得了无法以金钱计算的无形利益——名誉,这才是他参与竞投的主要目的。长实打入中区,改变了自己在大众眼中的印象。长实中标,还为它取得银行的信任,继续在中区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可以产生强大的前进动力。一旦一个人明确了目标,下定了决心,有一种对成功的渴望,就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激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没有什么能阻止他达到目标。李嘉诚地铁中标,正说明了这个简单而深奥的道理。
强者胜于无形间。胜利者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向既定的目标前进,只要看准了目标,就决不放弃。李嘉诚采取的战术是集中一点,全攻全守,然后抓住好局,做深做透,从不以半途而废的心态去做无用功。此等本事就叫“做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