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杂牌军总司令,难道我拿机枪会好得过哪个机枪手吗?难道我可以强过哪个炮手吗?总司令懂得指挥就可以了。
——李嘉诚
长江实业由一家破旧不堪的小工厂,发展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李嘉诚从一个地位低下的打工仔,奋斗成为香港乃至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巨大成功,还得助于他出色的“用将之道”。
李嘉诚虽为人低调,不愿过多谈及自己的人才管理,但人们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仍可感觉到他闪光的管理智慧:
“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的旷达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为长江?只有具有这样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勇于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假如今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80年代中期,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长实管理层基本实现了新老交替,各部门负责人,大都是30-40岁的少壮派。周年茂说:“长实内部新一代与上一代管理人的目标无矛盾,而且上一代的一套并无不妥,有辉煌的战绩可凭。”
长江总部,虽不到2000人,却是个超级商业帝国。每年为长江系工作与服务的人,数以万计;资产市值高峰期达2000多亿港元,业务往来跨越大半个地球。
随着商业帝国的扩张,李嘉诚事必躬亲的习惯与做法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他年岁日高,精力有限,而要处理的事务实在太庞杂了。更为重要的是,李嘉诚的管理之道愈加圆熟,尤其是在人才管理上,培育得力的人来替自己管理,将精力集中在大事上,从“用人”转变为“用将”,成为李嘉诚人才管理的重心。
霍建宁、周年茂、洪小莲,是长实系的三驾马车。洪小莲年龄也不算大,她全面负责楼宇销售时,还不到40岁。洪小莲在60年代末期,长江未上市时,就跟随李嘉诚任其秘书,后来又任长实董事。洪小莲是长实出名的“靓女”,人长得靓,风度好,待人热情,在地产界,在中环各公司,提起洪小莲,无人不晓。公司大小事务,千头万绪,往往都要到洪小莲这里汇总。洪小莲是个彻底的务实派,面试一名信差、会议所需的饮料、境外客户下榻的酒店房间,她都要一竿子插到底。而这些正是李嘉诚所需要的。
曾主持广告公司的林燕妮回忆道:“头一遭去华人行的长江总部商谈广告事宜,李先生还亲自与我协商,而双方做了第一单广告业务后,李嘉诚便减少参与广告事宜,直接由洪小莲出面商谈下一步的售楼广告。”
长江地产刚起步时,无论策划、销售都要由李嘉诚一手负责,而自从收了霍、周、洪这三员大将后,李嘉诚的管理角色,由管事型变为管人型。如商场战场流行的一句话:“指挥千人不如指挥百人,指挥百人不如指挥十人,指挥十人不如指挥一人。”指挥一人,就是抓某一部门的主要责任人。当然,对集团的重大决策与事务,李嘉诚仍得亲力为之。
管理者通常都十分聪明能干,才会满怀信心闯天下。正因为自己太能干,相比之下,下级的才能便黯然失色。因此许多管理者认为下级做事太不周全,不如自己做更放心。事必躬亲的后果,是自己越做越累。
训练下级、激励下级,也是一种才干。懂得处理人事关系的人,即使自己什么都不懂或什么都不会,也可能因会用人而取得胜利。如果不重视用人的技巧,那就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在一个十项全能的经理下面做事的人,即使在某方面有少许才能,也不能发挥或不敢发挥,只要稍微有一点志气的人都会选择离开。十项全能的人到最后,只会变成一个孤独的“英雄”。
事事亲力亲为的管理者,除了做死自己,下级不满外,更糟的是没有精力去考虑更多的事情了,往往只见树林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试想一个人整天的时间全被各种日常琐事占去了,他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一些更重要、更深入的问题呢?自己如果只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打转,那是看不到天地的广阔的。
在唯亲必败的理念下,和黄跳出了香港家族公司的窠臼。高层管理人员的组成极具多样化,既有香港本埠的俊彦,也有来自彼邦的管理专家。在李嘉诚的统帅下,和黄在人才培养和提升方面功力日深,过去10年间,和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流失率始终低于1%。
从哲学上说,“指挥千人不如指挥一人”,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牵住了“牛鼻子”;从公司管理来说,没有智勇双全的将才的辅助,就不能有效地利用身边人才,在残酷的竞争中,就有可能被动挨打。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用将之道,得胜的就可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