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3300000068

第68章 虚怀若谷 魂牵梦萦

成为亿万富翁后,陈弼臣仍然有一颗平常的心,对于135亿美元的银行总资产,他总是谦虚地说:“这是社会的赐予、爱护、支持和合作。”

他严格要求子女,决不能有一副盛气凌人的富豪架子。一次,他的两个儿子对家中的汽车司机说话无礼,大吵大嚷,他知道此事后,将儿子叫到面前,非常严厉地将他们痛骂一顿,然后耐心进行教育,希望他们要平等待人,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以富欺贫。后来,他将两个儿子赶到澳洲读书,不仅让他们学习知识,更让他们学会如何尊重人,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不断奋斗的精神。

当这些孩子学成归来后,他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让他们从基层做起,从不私自给他们加薪,让他们与其他职员靠自己的努力与成就来获得报酬。

他的6子1女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多数投身金融行业,并取得一定的成就。长子陈有庆、次子陈有汉继承父业,是知名的银行家。陈有庆毕业于香港广大会计学院,随后在伦敦雷仁专科学院攻读银行学,毕业后在英格兰皇家银行完成银行业务训练,返泰后任泰京亚洲信托有限公司副经理、常务董事兼助理总裁、盘谷银行副总裁。1980年出任盘谷银行总裁,任泰国银行工会主席和泰中友好协会副主席。1893年,获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金融管理学名誉博士学位。另一个儿子陈永立任曼谷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亿万富翁,陈弼臣仍然保持谦虚、诚恳、热情的态度,对人对事,从不骄横恣肆,而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起居有定,生活有规律,在各种社交场所,往往口角春风,谈吐幽默,有非常好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陈弼臣热心公益事业,是一名积极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活动家,长期担任泰国社会公益基金会主席、盘谷银行慈善基金会主席和佛教大学筹款委员会主席。1978年,陈弼臣慈善基金会成立,每年设奖学金数十万铢,资助全泰国各大中小学贫困而又勤奋好学的学生。他每年都要拿出一笔专款,用于社会保健、文化、体育和赈灾济贫等事业。

由于上述成就,泰王朝向陈弼臣赐一等大绶皇冠勋章和一等白象大绶勋章等,其他所获的奖章,如红十字会一等奖章和自由荣誉奖章等,不胜枚举。

陈弼臣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将少年的陈有庆送到广东汕头市念书,学习中华文化,牢记自己的根。在儿子选择大学时,也极力主张到具有中华文化的香港就读。在泰国,他是旅泰潮阳同乡会名誉主席、旅港潮阳同学会永久名誉会长、泰国中华总商会永久名誉主席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回到故乡,探亲访友,修建宗祠。

1975年,中泰建交,陈弼臣任泰中友好协会副主席,为促进两国友好交往积极努力。他派遣儿子陈有汉专程回中国故土探视,以加强同家乡父老的亲谊关系。

1979年,应中国人民银行的邀请,陈弼臣率泰国金融界代表团来华访问,随后邀请中国银行代表团访问泰国,谋求发展两国银行业务的友好关系。当他69岁时,再次访问中国,表达他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眷念和深厚的感情。他捐赠数百万元在故乡修建一所容纳2 400名学生的校舍与所有现代化设施,还与中国合作创办泰华船务公司,任董事长。

1988年1月3日,泰国、世界金融界一颗巨星殒落。美联社在报道时称:

“陈弼臣是华人企业家的佼佼者,他曾协助把泰国战后经济导入了发展中国家的最高行列。他拥有的盘谷银行,在金融界举足轻重。”

中国驻泰国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葬礼,在表示深深的哀悼后,盛赞陈弼臣的一生:

“他为泰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事业,为泰华社团的团结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为增进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以陈弼臣为代表的泰国华侨,仅占该国人口的3%,但却控制了该国经济的70%左右。这反映出海外华人拥有的巨额财富远远超过他们的人口比例。有经济学家评论:

“东南亚似乎已把经济领地交给华侨掌管,本国人负责的仅仅是政权!”

陈弼臣早期对东南亚中小华人的鼎力支持,反映出海外华侨圈的成员是彼此熟悉、业务是相互独立的,但当某种危机或机遇出现时,他们会紧密团结、通力合作。这种整体协作,又强调独立奋斗精神,使华人如鱼得水,大展宏图。

对于海外华人的强大实力,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说:

“如果我们不利用庞大的华人圈积极拓展,那实在是愚昧不堪。”

(李巧蓉、丘凌)

§§借势生财的豪商———富可敌国的林绍良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户贫寒的农家院落,白壁青灯,无尽的伤愁,母亲在油灯下一边为儿子收拾行李,一边千叮万嘱,最后含着泪说:

“良儿,从此你是外乡人了,一定要牢记古人话:‘退一步,海阔天高;进一步,逼虎伤人’。要与人为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朋友多了路好走。”

儿子望着母亲愁云惨淡的脸,想到父亲早逝,时局动乱,不免心里一阵难过,暗想:今生恐怕不能在她老人家身旁尽力尽孝了,顿时,泪如泉涌。远处,隐隐传来鸡鸣,露冷夜寒,儿子打了一个寒噤,不得不与家人依依告别。雄鸡报晓,月落风轻,亲人们一直凝视着他消失在前途未卜的远方。

远去南洋闯天下的儿子就是林绍良,后来,成为东南亚最大的丁香大王、面粉大王、水泥大王、亚洲冷轧钢板大王、世界最富有的12个银行家之一,拥有财富70亿美元,世界第6大富豪。大富豪向后人讲述了成功的经验:“创基立业,一半靠运气,一半靠自己努力,勤俭奋发是华人的美德;方向、意志和策略是第一要素;不怕失败,奋斗不懈,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和深思熟虑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同类推荐
  • 生活的情趣

    生活的情趣

    本书收有“娘家情结”、“何当共剪西窗烛”、“多余”、“瞧这一片灿烂的风景”等散文。
  • 蚯蚓和羽毛

    蚯蚓和羽毛

    年轻时,我练过长跑。这几年,我作为一个观众,几次立在长跑竞赛的终点,望着向我冲来的冠军。
  • 流逝的纪念

    流逝的纪念

    才你纤纤的手,摘下舞曳的飞机,凝视着叶上凌晨的记忆,但绝不是仅仅因为哭泣,我捧起晨风轻拭你的眼睛,却无法抹去那两颗黎明时分的星星,你盈盈的执着推开了我的手,我稍稍犹疑,却摘到了一朵凝固在你腮畔的歌声……
  • 床尾的兰花

    床尾的兰花

    诗无定法,是写诗写到一定时候,忽然的了脱。了脱形式,如山巅的树,不在乎山风的方向,了脱内容,如大海的潮汐,不在乎岸边浊水。我崇尚自然、自由、自主的快乐写作,用诗的锹镐一天天一点点地挖掘内心的诗意。感而后思,动而后发,以真作我,以情动人。
  • 等一个人的时光

    等一个人的时光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等一个人的时光》精选哲思创刊十年来最走心的情深故事,慰藉所有在等待中孤独的人。等待是孤独的,任何人也无法触碰,任你烦躁,任你恼怒,却依然无法决绝地离开,只为心中那个无法磨灭的信念。等待不是逃避,只为不再错过。只要你足够勇敢,也能像何以琛那样,将所有人都以为的“错过”,变成重新相遇。《等一个人的时光》有等待中的全部思绪:我们曾许下的地老天荒的誓言,成为彼此的一念执着,最后散落在天涯……等待,只为把时间倒回最初的遇见。
热门推荐
  • 危险距离

    危险距离

    “我天!几点了?”说完我马上把在离我千里之外的苹果6S拿过来给摁了摁。“要死了要死了!已经10点了!12点面试就开始了但我简历和报告都还没写完啊!天哪,你让我怎么活啊?我立即拿起手机打给陆朝阳打电话。对了,我是不是忘了介绍自己了,我叫厉映颜,21岁,有一个幸福家庭。爸爸妈妈可谓是郎才女貌,但是我就有点对不起他们的美貌英俊啦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废柴的演变之路

    废柴的演变之路

    一个废柴从一个废物变成一方强者的经历,经历千辛万苦,饱受痛苦,不怕艰辛,最后屹立在这大陆顶峰
  • 无道经

    无道经

    边陲之城走出的少年,以各路天才的尸骨为阶梯,一步一步,登顶神坛。
  • 清宫之旅:钕紫

    清宫之旅:钕紫

    一群被历史遗忘的艺术家一段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女主角因空难穿越至三百年前,成为清宫里的一名布衣画师,一心想要超然洒脱的她,却被强权束缚,难得自由。郑板桥、郎世宁、清代四王,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在她的人生中驻足停留,亦敌亦友、亦师亦徒。康熙末年的皇位之争,将她的宁静彻底打破,爱人变成了仇人,从此蓬山路远。爱情与自由,该如何选择?
  • 风带来的那个她

    风带来的那个她

    两世为人,地球,宇宙,玉佩。这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尽请期待
  • 生命练习生

    生命练习生

    重生异界,掌命运逆境,练洗生命,登大道巅峰,天不存仁,便逆天而行。。。
  • 香浓

    香浓

    看看再说,作者取名无能,所以所有的题目都是即兴取的。
  • 梦落神话

    梦落神话

    人们在内心中渴望着末世,以各种形式将心中所想演示出来,但将末日来临时,身处末世的人们却又陷入了恐荒……对死亡的恐惧,心中的贪欲,对生的渴望,无数人走向堕落的深渊,在人心扭曲的世中,那一群还怀着纯洁之心的人,依旧在努力着存活着……
  • 盘点四十年:孟大鸣散文随笔选

    盘点四十年:孟大鸣散文随笔选

    作者用自己良好的文字功底形象的描绘出那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一读。《大厂》系列叙事体散文——《偷来的生活》发在2009年第二期《散文》杂志,《工作服》发在2009年第五期《文学界》。省内外还有一些刊物,对这个长篇系列叙事体散文也感兴趣,稿件正在终审中。《盘点四十年》这本散文随笔选,没选《大厂》系列散文只言片字,是考虑到《大厂》系列的系列性和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