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
掌握队式论辩的基本技巧
理解队式论辩忌讳的做法
技能目标
能完成队式论辩
“情景导入”
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辩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住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但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问题讨论”
正方运用了哪种辩论技巧?
“理论知识”
队式论辩是论辩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是为真理而辩,又是“游戏”之辩,它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是一种集知识性和技巧性为一体的复杂的语言活动。它涉及逻辑学、修辞学、哲学、交际学等多种学科。与个体的论辩相比,队式论辩常运用以下技巧:
一、高度重视,认真准备
所谓认真准备,是指参赛队员在赛前对“论辩赛”的性质和特点要有所认识。我们知道,属于口头论辩的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专门场合下进行的有特定议题的论辩,如谈判论辩、法庭论辩;一类是由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矛盾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争辩,如邻里争辩、同事间争辩、上下级争辩;再一类就是各种形式的论辩赛。前两种论辩,论辩双方各自有明确的立场和主张,辩论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或争取第三者支持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被对方说服或作出妥协的心理准备。论辩赛则不同,论辩赛是作为比赛项目来进行的模拟论辩(即论辩演习)。这种论辩往往不在乎论辩者本人真实的立场和主张,而侧重于人们的论辩技巧。比赛双方都不是为了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而是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的支持和听众的反响为目的的,所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
(一)析题立论
析题就是对辩题进行分析判断,找出题目的关键点——题眼,以及辩题的攻击点——能最有效地突破对方的立论的关键点。例如,“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其关键点不在旅游业本身的利多利少上,而主要在于“发展”上,正反方必须首先对“发展”作出有利于己方的界定与解释。“错误面前人人平等”,关键点在于对“平等”一词怎么解释。找出这些关键点就可以破题立论了,在理论和逻辑的基础上,将这些“题眼”作用于有利于己方的解释中,确立一个最利于己方的总论点。但析题的目的不止于找出关键点,更重要的是选择攻击点,即找到可以攻击对方立论的突破口。而攻击点的选择,一般都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关键点必须攻击并占领
关键点是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必须列为本方重点攻击目标之一,但攻击点不仅仅是关键点,它还应该出其不意,攻击对方比较薄弱的或容易疏忽的地方。首先要把解释关键词的主动权掌握过来,才谈得上进一步取得优势。例如,对“高消费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的辩题,正方析题后,决定选择“高消费”这个关键词作为重点攻击目标,利用己方率先发言的有利形势,抢先对“高消费”作有利于己方的界定,将之解释为“高质量、高档次、高品位”的消费,而非仅仅是价格高的消费类型,其立论令对手感到出其不意,从而一举掌握了主动权。
2.攻击点避免将论证难度加大
譬如“错误面前人人平等”的辩题,反方可以立论为“错误面前人人平等”,也可以立论为“错误面前并非人人平等”,而选择前者就会增加自己论证的难度,选择后者对自己就较为有利。再加“儒家文化能够抵御西方歪风”这一辩题,反方除了选择“抵御”这个词进行攻击外,还可选择“儒家文化”本身进行攻击,但这样一来,论证就变得复杂化,并且难度加大了,因此最好不要选择“儒家文化”为攻击点。
3.攻击点不应过多
一般来说,只选择一个关键点作为攻击点稍显单薄,因为双方都会关注关键点,因而不会被对方轻易占领。但攻击点过多,东一枪、西一炮,结果不但平均化了攻击力量,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能引起攻击中的前后不一致。例如,反方选择“错误面前并非人人平等”来攻击正方,如果再拿“错误面前人人平等”来攻击,就会给人一种立意混乱的感觉。所以一般选择两个攻击点比较适宜,当然第二个攻击点的选择要尽量不使己方的论证过程复杂化。
总之,析题立论要利攻易守,立意新颖,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例如,前文提过的“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就很难辩,因为它将两个问题对立起来了,其实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而如果反方复旦大学队全盘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会与理相悖。因此复旦大学队大胆提出了“社会系统工程”的概念:判断一个问题属于什么性质有三个标准,即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又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最后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通过什么途径。根据这三个标准,可以认为艾滋病是在社会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在整个社会系统工程解决艾滋病过程的方法策略中,包含了医学这一途径,但这并不能说明它是一个医学问题。这样就等于在肯定艾滋病是在社会问题的前提下谈医学问题。复旦大学队居高临下地包容了对方的立场,扩大了可供回旋的余地,而对方不得不花大力气纠缠在复旦大学队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
(二)试辩准备
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论辩队要想在赛中获胜,一定要在赛前进行尝试性的演练,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践考验。为了达到检验的效果,试辩条件和气氛要尽量逼真些,这就需要在正式参赛队员进入准备阶段的同时,有一支与之实力相当的“假设对手”也进入准备阶段,并且双方都应处于“保密”状态。不过,为了增加难度,正式队员应故意泄露些立论方面的要点,来吸引“假设对手”作有针对性的进攻准备,用于在试辩中检验参赛一方的立论和战略战术是否奏效。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论辩赛的最大特点就是辩题观点不一定与论辩者本人最初的观点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员本身的性格与剧中扮演的角色的性格不一致,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进入角色。论辩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有理论上的正面交锋,还有辩论风度、表达情态等方面的表演。试辩往往能促使参赛队员在理论和情感上完全站在所持的辩题观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现出理直气壮、慷慨激昂、义正词严而又通情达理地维护真理的论辩风貌。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是锻炼上场的胆量,培养临场经验的快捷途径。
试辩一般宜在正式比赛前一两天举行,这类似于赛前的热身赛,能使参赛队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试辩的程序应严格按照正式比赛的程序进行,不管正式比赛是否设有赛后听众提问,试辩赛最好都要有听众提问。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管假设的对手准备得如何充分,总比不上众多听众耳聪目明,能给正式参赛队员更多的参考。
二、合理分工,精诚合作
1.合理分工
辩论比赛一般是以组队的形式进行的,参赛队员不是自己一个,那么就像集体体育运动项目一样,只有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能力,讲究配合方能获胜。有时候,组合的队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才能默契配合,从而形成整体的作战能力。可以看到,如果一支球队只拥有零星几个出色的球星而没有整体有效的合作,或者虽然整体配合得很好,但缺乏天才的射手,都一样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同一支有前锋、前卫、后卫、守门员的球队一样,一支辩论队的几个辩手之间也应各司其职。在新加坡举行的辩论赛中,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冠军得主复旦大学队曾经按照中国古代八股文写作的程序确立了一套经典的辩手定位,即起、承、转、合的顺序,或者说采用逻辑、理论、事实、价值的分工,并以此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复旦大学队为例,当时的一辩姜丰是一个很甜美的女孩,她在场上的风格是亲切可人的大家闺秀型;二辩季翔的风格是情绪稳定,说理透彻;三辩严嘉的热情、活泼与机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四辩蒋昌建的高屋建瓴,善于将辩题价值升华则直逼人性深处,将辩论赛推向了高潮,他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注定要用它寻找光明”,曾经震撼过多少人的心灵!充分考虑每个辩手的长处,安排于合适的位置,以利于各自特长的发挥,给辩手提供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这样会使辩论更加精彩。以复旦大学队的严嘉为例,在选拔赛第三场辩论中,作为“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环境污染问题”中持正方观点的严嘉,因为陈述了因汽车而造成的公害,被对方攻击说,是不是要用毛驴来代替汽车呢?严嘉一本正经地说:“难道毛驴就没有污染了吗?”全场哄堂大笑,掌声不绝,幽默效果奇佳。
2.精诚合作
在赛场上,任何一个辩手的发言质量都会影响全队的水平。人们平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对辩手们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既要勇于挑大梁,又不能缺乏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在辩论赛中一切从整体利益出发,也就是从己方观点出发,立论、论证要统筹一盘棋,一个辩手被攻,别的辩手要想方法“救”,这类似典故中的围魏救赵。讲求团队精神,并不是要求几个辩手都以同一面目出现,事实上,志趣相投的人未必能组成一支最好的辩论队。往往是由不同风格、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专业特长的人组成的队伍方能在辩论中大放异彩,而这就更要求队员把张扬个性与发扬团队精神结合起来。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才能形成整体的战斗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如下要点:一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本方队实力较为平均,辩论就要以团队为主;二是如果本方有一位实力特别突出的选手,就要以这位选手为主,其他人紧密配合;三是要注意团队与个人之间的有机配合,这个“有机”就是时机,即要善于根据时机的变化灵活转换。
三、攻防兼备,以攻为主
高明的辩手,不仅要做到论据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使自己的立论站得住脚,不留漏洞给对方,而且要能够及时发现对方的漏洞,特别是抓住对方的要害,展开猛烈的进攻,给对方的立论以致命的打击。也就是说,在辩论中,必须既注意防御,又要加以进攻,用复旦大学辩论队领队兼教练俞吾金教授的话来说:“这就像踢球一样,光是防守,至多对方进不了球,但球永远不可能滚进对方的球门。”因此,我们在辩论中应当攻防兼备,以攻为主。
我们来回顾一下先前提到的“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的辩论现场。
在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的第二场半决赛上,交战双方是中国复旦大学队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队,辩题是“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通过抽签确定了正方悉尼队的立场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反方复旦队的立场为“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实际上,艾滋病既是社会问题,又是医学问题,这就决定了正反双方的辩论都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自己的攻防机制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了。反方复旦队首先肯定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而绝不单纯是医学问题;然后提出艾滋病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社会问题,需要依靠政治、经济、道德、法律、医学、教育等多种力量来综合治理,医学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这样立论,就把原来的辩题中对立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巧妙地统一到一个外延更加宽泛的社会问题之中,使己方的立论有了严密的逻辑性,显得无懈可击。而正方悉尼队则仍然将艾滋病当做单纯的医学问题去论证,这就势必留下很大的漏洞。所以在后来的舌战中,悉尼队的进攻乏力,防御又显得捉襟见肘。反方复旦大学四辩蒋昌建在总结陈词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在防御上的弱点:“第一是逻辑问题,把医学参与的活动说成是医学问题,把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推到医学身上去;第二是理论上的问题,他们缺乏有效的判断标准,理论上不清,概念上混乱,说艾滋病是一个影响。我想请问,艾滋病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如果是坏的影响的话,难道还不是个社会问题吗?第三个是事实上的问题,对方习惯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始终没有解决为什么化来化去,却从5个患者化成了250万个;第四个是价值判断的问题,对方视艾滋病对人类社会的总体威胁而不见,认为医学所谓治标而不治本的方法不会给社会的文明带来巨大的威胁,我不知道对方是怎么展望我们将来的未来世纪的。今天离世界‘艾滋病日’只有126天了,它的口号就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这难道是社会对医学界的一个独门偈语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犹如排炮一般,一一击中悉尼队的要害,使他们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这一场辩论,复旦队之所以能够战胜悉尼队,根本原因就在于复旦队能够攻防兼备,以攻为主。
四、高屋建瓴,结辩陈词
结辩陈词使论辩进入最高潮,结辩成功与否关系到整场论辩的最终胜负。
(一)结辩的任务
结辩的目的之一是对己方观点作最后总结。如果说前面的定时论辩与自由论辩恰似为盖一座亭子建好了基座和柱石,那么结辩陈词就是加盖高居顶端的那个巍峨的冠盖。也就是将己方所持有的观点放在一个新的高度加以概括,去除论辩中为维护自己观点处处设防的主干之外又生出的枝蔓观点,使中心论点的逻辑关系简洁而有力,让人在“剧终”时对己方的论辩一目了然,留下深刻印象。任务之二是了结论辩中的遗留问题。论辩中受对方攻击时,己方辩手可能因问题太复杂而一时难以说清,也可能因对方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而一时语塞,那么经过一定的思考,就可以在结辩中巧妙地修正、补充、强化本方的观点,剔除旁生枝节,对一些关键问题做出较圆满的回答或说明,尽可能使己方中心论点系统而完善。任务之三是向对方进行致命的攻诘。本着“攘外先安内”的原则,在保全了自己之后,就要向对方进行致命的攻诘,否则只守不攻,便会置己方于消极被动、笨拙挨打的地位。虽然在前面的论辩中也向对方展开进攻,但那常是零散和不系统的,而结辩时已对对方的弱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而且经过了一定的思考,这时就要对其观点进行总体反驳,尖锐、透彻地反击对方。对其防守坚固之处可用四两拨千斤之术一语带过,对其要害破绽则应拉开大决战的架势,集中火力从根本上将其立论体系动摇、瓦解,这样才能大获全胜。
(二)结辩的内容及形式
1.结辩的内容
与立论阶段不同的是,结辩中对己方观点不再作深入的论证,也不用再去探究一个理由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只是点到为止,但一定注意不要有所遗漏。“全面”当是结辩所追求的首要品质,“深刻”倒在其次,至于“具体”,那就不是此时所应探求的境界了。
结辩中使用的语言,非一般论证的语言。它既要各处都点到,又要求以寥寥数语抓住问题最本质和最核心的方面,而不是纠缠于细枝末节。结论要有宏观的全局意识,结论的观点应忠实于立论阶段本方的阐述,不应有所遗漏或有所添加,以免节外生枝。语言上注意将众多小点连接得自然妥帖,不露拼凑痕迹。用语忌生硬,尽量将观点融会在富于感情和文采的语句中,令人在语言美中震撼和陶醉,从而引起共鸣,意犹未尽。
2.结辩的形式
结辩的形式一般包括开场白、结论、驳论和结束语四个部分,有时驳论也可放在结论前,或融入结论中,从而变成三部分。总之万变不离其宗,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最后要指出的是,论辩是为探索、发现、发展真理而以思想和语言形式进行的交锋,因而切忌以下做法:
(1)忌以势压人。论辩双方应遵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心平气和,以理服人。特别是长晚辈间、上下级间,更应该持平等态度,决不可声高气粗地教训别人,理亏时更不能发脾气、耍性子。
(2)忌歪曲事实。任何论辩都应以事实为根据。事实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凡是不尊重事实,企图以主观臆断肢解事实、歪曲事实、制造假象等进行论辩,都是不道德的行为,也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3)忌揭人之短。论辩中应尊重对方的人格。不论双方观点如何尖锐对立,论辩多么激烈,都不能揭人之短,进行人身攻击,特别不能揭人隐私或嘲笑论敌的生理缺陷。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否则便会损害自己的形象,不仅会失去听众的信赖,也会使自己的论辩变得庸俗而无战斗力。
(4)忌争吵不休。古人云:“大辩不争。”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在论辩中能充分地显示出来。论辩时能否沉着、冷静,直接关系到论题阐述的好坏。感情用事,无谓地争吵不休,这是非理智的行为,已经超出论辩的界限。
(5)忌转移论题。在特定的论辩场合下,辩题一般只有一个,论辩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和本旨进行,不可有意无意地转移论题。如发现对方在理屈词穷以后故意偷换论题,这就表明其已自觉失败,应立即指明,以免浪费口舌。
(6)忌强词夺理。论辩中必须坚持真理,服从真理。无论正方还是反方,也无论是为己方观点辩护,还是反驳对方观点,目的都在于辩深论透,求得正确的认识。当对方说出事物真理时,就应停止反驳,而主动转入另一个问题,切不可固执己见,拒不承认。
(7)忌独占论坛。论辩中,既要让对方陈述己见,又要让本方其他成员都有发言机会,要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合作博取论辩的胜利,切记“整体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发挥“整体作战”的作用。任何辩手都不应逞强好胜,独占论坛,以避免孤军深入,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导致全线崩溃。
(8)忌前后矛盾。论辩中要尽量避免事实、数据、观点等前后抵触,甚至自相矛盾的现象。任何论据以及逻辑推理的漏洞或矛盾,都会授对方以把柄,导致己方的被动甚至失败。
(9)忌重复啰唆。论辩语言要简洁精练,切中要害,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论辩时一个人前后不可重复,一个团队辩手发言也不能相互重复。重复不仅浪费时间,使辩驳无力,而且令人感到理屈词穷、啰唆生厌。
(10)忌结论过多。论辩必须有明确的结论。但正确而有力的结论应是在摆事实、讲道理、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得出的。过多地讲结论或只讲结论而无实质性的说理和证明过程,不但不能令人信服,反而会使人越听越不耐烦。
“案例回应”
从前面的辩词来看,反方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然而,正方也不示弱,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提出“愚公所住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辩词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这种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所使用的技巧就是“顺水推舟”。
“实战训练”
正方:“金钱是万能的”。
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
以此辩题设定,组成正反方进行队式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