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时间,余庆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一石三鸟的法则做得淋漓尽致:收统经营的国资增值超过1亿元,为国家创利税1000多万元,投放城建、公路、国企、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不下于1亿元。这家非金融性的国有独资公司,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方式运作市场,不仅保住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使其不断增值,“蛋糕”越做越大。这一有益的经济现象为不少地方的国资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佐证。
土地、房产及其他资产,谁家拥有谁家处理,各自为阵,普遍存在着流失现象。1995年,余庆县政府率先在全市县级政府中成立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公司董事会成员由县人民政府及有关经济职能部门负责人兼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担任董事长的常务副县长陈仕明介绍说,当初,公司从清理全县国有资产存量入手,认真分析研究盘活国有资产,把经营重点放在存量房地产和其他投资项目上,瞄准城镇、交通、市场和农业产业化建设。
在投资小城镇建设中,公司利用土地等资产优势,从1999年开始投入100万元启动资金,通过盘活资产,滚动投资700多万元,新建县城香港路、步行街、澳门路、西门街、下里路、文峰路等街道,使县城增宽了1/3,公司获得土地经营权1万平方米,拥有临街门面46个1000平方米,获取收入51万元,利润103万元。2000年公司筹资150万元建设粮油综合贸易市场,拥有50个门市部,当年产生经营收入近100万元。同时,介入房产开发,投资55万元启动安居工程解决200户职工住房困难,并拉动社会资金6000多万元。投资130余万元开发龙溪集镇、大乌江集镇共计8600平方米,推动了乡镇集镇建设。投资91万元购置石油公司闲置资产2000多平方米。据介绍,仅通过上述几项,国有土地初步增值700万元。很明显,参与小城镇开发,公司使国有资产增值,更大的作用还在于推进了余庆的城市化建设,拉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效应是多方面的。
参与交通大建设,是这家企业的重头戏。据介绍,公司将所属的湄黄公路龙溪收费站收费权质押贷款1000余万元建设龙溪至湄潭的油路后,每年两个收费站可创收300万元。在县城河滨路的建设中,公司通过承贷引资700万元大搞建设,获得了8000多平方米的净土地开发权,获土地增值640万元。
参与国企改革,盘活多家企业,是公司的又一好戏。前些年,县财政投入企业的资金由于各种原因难以收回。受县政府委托,公司主动介入参股经营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公司参股的宏风水泥厂,之前曾一度濒临停产、关闭,实行债转股后,采取外联遵义水泥厂租赁经营的办法,企业得以起死回生,同时使公司拥有的160万元股本实现了保值增值。据介绍,几年来,公司还参股经营白泥机砖厂、余庆宾馆、敖溪酒厂、龙溪酒厂等。公司介入前的龙溪酒厂负债500多万元,酒厂面临倒闭,2000年公司投入200多万元改制建起了龙溪农资市场,不仅带活了企业,解决了80多个下岗职工就业,曾一度已成呆帐的80多万元国有资产也全部收回,如今的这家市场商贸繁荣,每年还为国家创税10余万元。据介绍,通过参与国企改革,公司将剥离出来的国有资产收回,仅以上几家就达300多万元。而且,随着这些企业的盘活,稳定了财源,仅宏风水泥厂、余庆宾馆两家企业每年实现的财政收入就达50万元,为国家直接提供税金近100万元。
一石三鸟的效应随着良性化的运作拓宽拓深。近年来,公司在扶持和参与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针对大乌江镇辣椒富有的地方特色,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公司 农户”的模式让农民获益还创了特产税。投资帮助龙溪牛肉干厂搞技改,年创税10万元左右。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仅在这一点上,既增加了农民收入,涵养税源,又使公司拓宽了广阔的经营空间。
伴随国企改革攻坚历史时期应运而生的余庆县国有投资公司,沿着盘活国有资本存量,优化国有资金投向,不断做大“蛋糕”,向着集农、工、商为一体,上规模、上档次、跨区域的现代企业集团迈进。这些经验,值得不少地方运作县域经济的领导和干部学习和借鉴。
(原载2003年3月12日《遵义日报》第二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