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林立,高楼向上攀升,繁忙的施工景象给春来的正安添上浓浓的希望。
去年以来,以北门为重点的旧城改造撑起了桐乡正安城镇化建议的有力支点。操作这个支点,县城北门改造打了一个漂亮的攻坚战:仅用120天时间,完成拆迁单位40家、居民住户600多家和招商引资组团规模开发。拆迁面积6.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7万多平方米,规模之大创下正安历史之最。
而且,从去年年初工程启动,政府仅投入了15万元的启动资金,包括建北门桥在内总计不过150万元。而引进的资金近1亿元,拉动效应超过4000万元。到去年年底,工程拉动创税就达600万元。小小的“15万”撬动上亿元的“蛋糕”,好大的一份“蛋糕”啊。
靠什么呢?运作的法宝又是什么呢?
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的县建设局局长何德军道出了谜底:“核心的有两点,一是政府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作法,实现了组织方式和开发模式的转变,政府重点管规划、管土地、管政策,不再参与开发和建设,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二是改变过去沿街‘剥皮式’改造的模式,以小区式和组团式开发为重心,引资开发,市场运作。”
至今让正安决策者和普通干部记忆犹新的东西门改造,其教训是深刻的:1996年开始到2001年的东西门改造,政府大事小事全包揽,拆迁、安置、补偿、建设进度缓慢,矛盾纷纷,市民意见大,政府而今背上了1800万元的债务。
于是,痛定思痛挑动了意识的觉醒,“欠债寻主”搞城市建设的点子在萌动中跃然而出。
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考察团到重庆、南川、桐梓、遵义“取经”经过深思熟虑,一条清晰的新思路写在了2002年县委的相关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配套建设,综合开发。”
而且,去年年初伊始,县委、政府把北门改造提高到与烤烟、畜牧并驱的“三大攻坚战”,列为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之首,并通过县人代会、政协会相继确定了北门旧城改造的战略地位。
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相关的决定、拆迁补偿安置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同时利用报纸、电视、巨幅标语、规划彩图、沙盘模型等多形式多渠道让北门改造深入人心,着力营造上下关注城建、支持城建、参与城建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强大合力。
随着“一站式”服务、“一卡式”收费和省内外招商公告的发布,桐乡人诚信招商的具体行为引来了遵义、贵阳、重庆、成都、广西等地的10多家开发商参与竞标,最后重庆金烽、南川三鑫、遵义兴宇三家开发企业分别组成A、B、C三团进场开发。
有数据透露,北门改造拆迁安置资金需要2500万元,包括建设资金共计近亿元,这些资金都是商家投的。而政府的启动资金不过15万元,加上建桥等部分设施也不过150万元。并且,据介绍,与拆迁户的安置补偿的协议都是开发商签的。
这种“小钱换大钱”、依法运作的方式让决策者们津津乐道:政府没有包袱,市民高兴,商家满意,皆大欢喜。
从“15万撬动亿元大蛋糕”看正安县城的北门改造,留给人思索的,不仅仅是巧妙的市场法则,还有不懈奋斗的精气和人气。
(原载2003年2月20日《遵义日报》第二版头条)
如何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如何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余庆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运作7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