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招商引资”、“你发财,我发展”之类的说法,早已家喻户晓。然而现实中,一些具体的人、事,却让人喟然生叹!这表明我们的投资环境难以让人感到乐观。我们希望黄建海的事情能得到妥善解决,祈盼类似的事情不再重现。我们更希望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名城能真正营造出一个上下齐心求发展的良好环境,以不负时代的重托。
9月15日,红花岗区松桃路五金市场的温州商人黄建海打来本报热线电话求助,记者闻讯前去采访。
今年31岁的黄建海1994年11月来到名城遵义做小五金生意,通过一家人苦心经营,生意渐渐上路。老实本分的黄建海守法经营依法纳税,每年要为国家创一两万元的税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兴起,坚定了黄建海等外地客商扎根遵义经商的信心。2000年7月通过他人介绍,与遵义汽车运输公司劳动服务公司汽车修配厂(以下简称汽修厂)签订了购房合同,购买了汽修厂位于延安路正街门面502号附6号门面,总售价33万元。合同签订后,黄建海当即支付给了汽修厂25万元钱。双方约定,余款待汽修厂产权手续办好后付清。合同还规定,汽修厂应在半年之内把房屋产权证及有关手续办好,交给黄建海。打那后,门面交付黄建海使用。半年时间过去了,黄建海还没有得到房产证,多次上门找汽修厂,总被对方一拖再拖。忙于做生意的黄建海只好等。不料,2001年4月的一天,黄建海发现自己买的门面被红花岗区法院查封,愕然之余去找汽修厂问问,有关负责人回答说,查封与你无关。
4月29日,区法院开庭审理,因汽修厂欠省冶建工程款,将松桃路502号的四间门面调解判给了省冶建,其中就有黄建海的一间。当场,黄建海向法院提出异议:自己买的门面怎么判给了省冶建?法院金法官回答说:“你被汽修厂诈骗了,你的合同无效。”法院的裁定使黄建海被迫搬出那间门面。
门面没有了,黄建海找汽修厂退还购房款,可汽修厂负责人推脱说没有钱。这时,黄建海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被人家诈骗了,遂将汽修厂告上法院。
其实,据后来法院查明,黄建海购买的门面早在1999年就被汽修厂因欠债抵押给了银行。汽修厂卖门面给黄建海时有意隐瞒了真相,蒙骗了黄建海。
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追回自己的25万元血汗钱,就在诉讼期间,黄建海用自己店铺里的货作抵押向区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5月28日,区法院查封了汽修厂的三间库房,每间库房都贴了查封公告,告知了红花岗区房管局产权监理处。公告明确指出:查封期间,汽修厂不得对打了封条的三间库房进行买卖、出租、转让、抵押和毁损。
7月29日,区法院作出判决:汽修厂将已经抵押的门面在未告诉真相的情况下卖给黄建海,购房合同无效。汽修厂无条件退还25万元的购房款。
判决生效后,黄建海请求立案执行。9月3日,由于汽修厂不配合,区法院到场执行未果。9月4日,区法院再次执行,强制打开黄建海保全财产的汽修厂三间库房(其中一间未打开),评估人员进行了测量,当天打了封条。法院执行人员告诉黄建海,待评估报告出来后将库房拍卖款退还他的购房款。
焦急等待之中的黄建海,万万没有料到,9月11日他又到区法院时,有关人员告诉他库房已被汽修厂卖给了另外的人,过户产权证等手续都办了。法院的强制执行不得不暂时中止。如雷轰顶的黄建海当天立即找到区房管局产权监理处,王中副处长回答他说,法院查封的财产不可能办证。在黄的再三要求下,黄随同有关工作人员到房管局微机上查询,发现查封的库房有两间已在7月份和8月份被一个名叫周艳和陈建康的人办走了产权证。微机人员小张回忆说,汽修厂在办证前变更了两次房号。
9月17日上午,查验了黄建海提供的有关证据材料后,记者来到区房管局产权监理处,说明来意后陈天蓉副处长和王中副处长告诉记者,他们是5月30日接到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该通知书由陈天蓉签收。他们称,法院提供的14号、16号、18号三间库房没有办证,7号、8号库房办了证。
记者在汽修厂库房现场看到,汽修厂有18间库房,至今没有房号,靠右前边的三间库房封条还在,至今没有解封,区房管局产权监理处办了证的恰恰是查封的库房。据了解,区房管局办证的依据也仅仅是汽修厂提供的没有注明日期的编号(平面图),由于库房被查封他们也没有也不可能到现场测量,产权证却从他们那里办出去了。
据采访了解,法院查封的汽修厂三间库房在送达房管部门的文书中既没有注明是14号、16号、18号,也没有注明是7号和8号。至今仍没有贴号的库房中,查封的三间库房有两间被人办了证。黄建海的代理律师陈光国告诉记者,汽修厂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也没有取得相应的售房资格,汽修厂一骗再骗,把没有实质编号的库房变号后出售他人一再使假,房管部门办证也没有按本来的事实去作处理。另据当地居民反映,汽修厂尚在公开出售库房,行骗的伎俩还在进行。
9月19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该汽修厂副厂长毛荣义,在承认了将已经抵押的门面卖给黄建海的事实后,毛荣义称,自己自始至终没有接触这件事,是厂长钱某在办理,至于是否有欺诈性,他说自己不懂法,并马上告诉记者,钱某已患脑溢血。谈起黄建海的损失,毛荣义说待变卖汽修厂二楼的房屋后,还给黄建海。而记者得知,该楼二楼建筑也同样被抵押给了建设银行。
黄建海的遭遇在留住名城经商的温州商人中引起反响。采访中,温州老乡为此事鸣不平,强烈要求有关部门作出合理处理。商人李志春说,通过黄建海这件事,他感觉到不管是买房子还是扩大经营都有点畏惧思想,像这种事在他们温州那边是不可能出现的。商人黄德兴说,前不久他参加了红花岗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软环境座谈会,区领导非常关心经营的软环境,希望上级部门引起重视,督促有关部门公正处理好黄建海的不公平遭遇。商人王顺杰更是直言快语:黄建海这件事使他感到没有安全感,在家靠政府,出门也要靠政府,相信当地政府会处理好这些事情的。
从4月份以来,黄建海每天都在为官司奔波,耗尽了精力和财力,生意每况愈下。他说,25万元是他的血汗钱,为了讨回这笔购房款,为此支付的诉讼费、律师代理费、强制执行费等已开销了数万元。说着说着,身心疲惫的黄建海泪如泉涌:他想离开遵义回家。
(原载2001年9月21日《遵义日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