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弄清波。
透过日渐深绿的岸柳,阳光向桃花江洒下了薄薄的散碎金子。
中午的时光静得出奇,傍依桃花江畔的桃花山庄,村委主任叶其星和村两委的其他成员为官堰村的发展思谋、酝酿、讨论。合村才半年,这个班子已磨合顺畅,带领村民办了好几桩事:修断头路,修河堤,建桥,通水泥沟,改造进村公路,安装程控电话……这些事,明摆在桃花江人的眼前,像透明得亮人的桃花江水,村民们心里有一杆秤,这在湄潭县的黄家坝镇是不多见的。
坐在村干部中间,细听他们为民造福的那份责任心责任感,就像窗外的暖人春风,静静的沁人心脾。叶其星主任这些天一直在为官堰村的规划奔波。他说,要把桃花江打扮成小江南湄潭县城的后花园。
这是怎样的后花园呢?到县城不过五六里,到黄家坝不过四五里,山清水秀的官堰村更因桃花江而扬名。村官们敏锐地挖掘牵动官堰加快发展的资源优势。而今,在外工作的桃花江人100多个,在外经商的100多个,在外打工的500多个。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官堰村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喝过桃花江水的人。
就是围绕这些人,村官们请他们来出点子想办法,作顾问当参谋。他们已深深领悟了“以人为本”才能干好事情的分量和能量。行走在桃花江两岸,村官们描述着官堰村的蓝图:以500多株有100年时间的大梨树为依托,发展南家坳、水井湾、野猫洞、雷家坪2000亩果园。以官堰大坝、文家场大坝为基地,发展瞄准城市餐桌的菜园。以范家村的立体葡萄观光农业为示范带动,发展壮大已有规模的葡萄园。以桃花山庄农家乐为引子,鼓励农民利用桃花江的水上漂流发展庄园。再把桃花江两岸的生态彻底恢复起来,全栽桃树,让十里桃花重放异彩。几大园合拢来,漂漂亮亮的桃花江就是漂漂亮亮的大后花园了。
(原载2002年5月9日《遵义日报》第二版头条)
牵动人心的红花岗区赴道真自治县棕坪乡对口帮扶的“扶贫车队”,过关隘,穿大山,不辞辛劳奔波五百里山路,为贫困山区人民送去钱粮和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