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访龙头话带动之九
客观地说,苦丁茶并非余庆独有,能把低档次的传统民间饮料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健康饮品走向市场,并作为一个新兴后续支柱产业来搞产业化,余庆率先走出了第一步。
这需要眼光。正是这种眼光,几年时间,余庆县的苦丁茶开始叫响,面积扩大到了2.5万亩,再过两三年时间,目标冲刺到5万亩,力争产值一两个亿。
这种理想化的设计,正逐步变成了现实。记者在余庆采访时,目睹了那里的农民经营苦丁茶获得丰收的喜悦。正是千家万户农民的丰收,加上龙头企业的良性运作,更加坚定了当地决策者的信心。政府、龙头、农民满怀希望走在了一块儿。
但走过了初期的孕育和收获,资源矛盾拦在了余庆人面前。
有数据表明,近年全国上市的苦丁茶产量在1万吨左右,贵州1200吨,余庆呢,才三四百吨。据说,在余庆农村,种苦丁茶的农民亩均收入8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5万元。或许受这一市场信息的诱导,余庆县大规模的扩张开始了,近年来苦丁茶种植面积飙升到了2万亩,其中投产的就达6000余亩。有政府的推动,必然会牵起千家万户的农民加入进来,对于做大做强苦丁茶产业无不好处。
但时下余庆的苦丁茶产业更多是政府行为培育出来的,就目前而言,余庆三家龙头企业,论规模、论市场知名度、论品牌影响力,还撑不起大市场的江山。龙头小,基地发展快,这不协调的事实潜伏着危机。有关人士说,别看现在农民高兴,再过两三年量大了怎么办?据透露,按5万亩的规划,三家龙头仅吃得下1万亩的基地原料,余下的咋办?
很显然,资源矛盾转化为市场矛盾,已摆在了这一产业的新平台上了。业内人士担忧:农民、政府和现行的龙头企业大量投资培育基地,等到投产后,这里的原料会像湄潭茶叶一样仅成为别人的殖民地么?据该县产业办负责人介绍,随着基地的扩大,必须要建加工厂,按300亩建一个加工厂,投资需20万元。5万亩的基地,这笔庞大的资金从哪里来?
七砂绿色产业开发公司的老总王兴荣也表现出类似的忧虑:余庆苦丁茶产业一头忙基地的同时,应调整方向培育市场终端,政府、企业要形成合力培育知名品牌,谁拥有市场谁就是最后的赢家。王还认为,从现在开始,必须要对余庆苦丁茶的优势,包括内在质量品质进行权威认定,加以文化包装,找准定位大力宣传,有了品牌才有市场,有了市场,产业才会兴旺发达。
据了解,余庆苦丁茶迄今仅限于高档次产品的运作,价格高,量不大,形不成大气候。王兴荣建议说,余庆苦丁茶的市场到底有多大要摸清,各种档次产品要并行运作,如何引导出消费群体,培育营销队伍等均显迫切。
有关人士分析说,纵观左右上下,余庆苦丁茶这项产业,开始遇到了“龙头不强”的困境。就当地现有的几家龙头企业来说,从企业的现代化运作管理,到资质到生产设备到开拓市场,都不具备成为真正的龙头。
采访中,不少人士谈到,余庆苦丁茶产业已走好了第一步。但要走好第二步,就要有真正龙头的带动,捷足先登占有市场。(完)
(原载2003年8月8日《遵义日报》第一版)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得民心,催人奋进。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是时代赋予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光荣使命。全面建设我市的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如何在今后20年时间强力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这是关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农村小康建设的道路怎么走?结合十六大精神,本报记者就我市目前农村小康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差距作了采访,现陆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