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农家话增收之二十二
老婆负责酿酒,大儿子负责生产,大儿媳负责养猪,老胡呢,管对外联络销售,一家人分工负责,毫无怨言。
岁末年首,记者来到四世同堂的习水县程寨乡农民胡庆中家。胡庆中是远近闻名的示范户。一家人合心合力养猪、酿酒,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胡家还是县妇联命名的五好文明家庭,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十星级文明示范户。这一家子,过上了小康日子的同时,每年还向国家贡献各种税利上万元。
窗明几净,绿树环绕,宽敞明亮的院坝里,51岁的胡庆中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家庭经济发展历程:全家11口人,五个孩子,老大、老二已成家,三女儿在上大学,老四、老五在县城上高中,加上八十高龄的母亲,全家四世同堂,家庭和睦。干起事情来分工又合作。
还在五年前,胡庆中利用乡镇府提供的3万元扶贫贷款,购来设备,建起小作坊,开始酿造白酒,后又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养猪。酿酒的规模日益扩大,每年酿造白酒达5—6万斤,今年达8万斤,除去各种税收,纯利1万多元。几年来,他利用酿酒的玉米糟发展生猪养殖,每年存栏120多头,年出栏达100多头,经济纯收入高达2万多元,不断的蓄积,胡庆中一家还在程寨建起了一栋价值8万元的房子。他说,他想扩大规模,拓宽领域。
富裕起来的胡庆中,看到周围邻里还有少数特困户家庭经济落后,就无偿送上仔猪,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特别是残疾人。据统计,他家每年送给附近村民的仔猪就达20多头。而且,还负责猪的各种病情防治。农家肥一直无偿提供给附近肥料不足的农户,让他们种好庄稼,增加收成。
在老胡的倡导带动下,村公路不久将动工。村里的农民看到胡家致了富,又忘不了帮助他们,一致推举大儿子胡正平当村委主任。精明的胡正平说,作了村官,要更好地带领村里人致富。(完)
(原载2002年12月10日《遵义日报》第一版)
编者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农业产业结构到底调什么,该怎么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农民十分关心和思考的课题。近年来,我市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有益的尝试,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如技术、信息、市场、龙头企业、后续提升等系列困惑和难题,同时也受观念、政府行为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谓跌跌撞撞,如何总结经验,加强引导,本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文章,以期有所启迪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