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农家话增收之九
“那么好的良田不种庄稼,尽栽些疙蔸,哼……”赶场过往的人议论。“一天弄花弄草,简直不务正业。”村上的人这样评价李华。傍依326国道的湄潭县永兴镇永兴桥村的一块8亩地的大田,李华每亩花了550元租金租来种花卉、盆景。自家的7亩田在弯那边,李华每亩300元又租给了人家。就在村民们各种异样的目光审视下,李华一家去年就卖花卖盆景根雕赚了2万多元。也就是这8亩田,先前的人家种水稻一年才收入4800元。三月的春风袅袅拂来,李华正在花棚里侍弄着花盆。盛开的映山红簇拥在他四周,红艳艳的映得满脸红光。自小就喜欢花木怪石的李华,从县职中毕业后下重庆上遵义贵阳到处转转,有一次外出海南,在花市上看到一棵从贵州拉过去的火棘,卖了1.2万元。当时想到,这样的花木疙蔸当地可谓满山遍野都是。受到启发,他回家后房前屋后种上了花,搞上了根雕、盆景。小敲小打几年,一年七八千元收入觉得不过瘾。
1998年,听说国道边的大坝子要搞综合开发,栽什么种什么都允许。一年后他就把花圃搬到了现在的地方,租金虽说贵了点,图的是那里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
李华还想到,南来北往的人多,在那里种花地势的优越起到了无形的广告宣传效应。2000年改成大棚种花、育苗、做盆景,名声起来了,与外面联系多了,花也好,盆景也好,根雕也好,都好销,一年下来租金、大棚、水电费用全还清了,还剩余一万多块钱。
绕着花棚走一圈,李华告诉记者:今年的花圃场已培育了1000株盆景、4000多盆花卉,1.5亩的花木苗、盆景苗,其余的全种上了葡萄,算下来可管8万多元。在一棵紫薇盆景前,李华说,有人出了1500元他没有卖,他要留着再精心培植卖高价。前年,在谢竹坝修公路时一棵水杨梅被丢弃路边,李华捡回家来打扮成形后现在要值1000多元。正是那些不起眼的疙瘩和花卉,在李华眼里却是值钱的宝贝,为了提高盆景的造型艺术和花卉的繁殖技术,李华不惜花钱外出培训。
前年,李华和妻子张忠仙到昆明参观花卉展,引进茶花、月季等品种,通过培育部分已上市赚钱了。前不久,卖出去的10盆映山红就是从外面走走看看的大市场中引进来的品种。
视野开阔了,信息广了,李华与广东、海南、成都、昆明的业务就有四五处。为便于管理,李华一家已搬到了花圃场,专门弄花弄盆景。明年,李华设想把今年赚的钱再建四个大棚,滚动式发展。“再过两三年,年收入创个五六万不成问题。”李华信心十足地说。七十二行,行行都可挣钱,就看你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农民朋友,你认为呢?
(原载2002年5月9日《遵义日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