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农家话增收之八
春风得意踢落一树梨花,飘洒猪舍屋顶铺陈一片白色。七年前,投资近万元修起的4间大猪舍可关上百头猪而今却空落落的。
马天芬说,仅喂的两头猪是为了自家吃。家住凤冈县何坝乡官庄村的马天芬因养猪出名当过市人大代表,戴过红花出席过县里的表彰大会,如今风光不在。
养鱼养鸡养狗都干过的马天芬,她的养猪事业从顶峰滑落低谷,亏得一塌糊涂。为什么呢?马天芬说:“市场的变化太快了,价格提不上去,像这些年的粮食一样,猪不管钱了。”
据马天芬介绍,1995年修圈喂猪,之后的连续二年都赚了钱。高峰时期一年要出栏商品猪300多头,永兴的、四川的贩子开车来收,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马天芬难掩过去的那份喜悦,朴实地说:“王记者,不瞒你说,那几年刨尽饲料、燃料等投入,一年可赚两三万呢。”“1998年,市场来了个大转变,猪的行情不好,大猪小猪都纷纷垮价。
3.6元一斤的猪儿喂了半年多2.8元一斤就卖出了。加上40头猪的饲料就亏了万多块。”“1999年,估计不到市场风险,继续喂,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仍然亏。”
“2000年,市场价格开始好转,可猪害病死了21头,花了1000多块钱的药也没治好。从此,彻底喂垮了。”
“你懂得猪的防病治病吗?”记者问。
“不懂,都是请畜牧技术人员来帮忙。”
就像喂狗那年不知不觉把狗喂死那样,马天芬可能至今仍不明白,真正的科学养猪不仅靠饲料、添加剂催长催肥,防疫之类以及其他的知识也是必须具备的。
“你现在还想不想喂猪?”“啷个不想,可市场不稳心里慌呀。”苦心惨淡喂了六七年的猪,马天芬一家里里外外欠下了三万元的饲料款,不得已准备把4亩责任地抵租给一家公司,逐年还帐。加入WTO之后,大风大浪的市场将更加逐浪潮高,如何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将是每位农民朋友面临的现实问题。
(原载2002年5月8日《遵义日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