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表示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故名小暑。小暑的到来,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很多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接近30℃,多数地区已是热浪袭人。
小暑后,天气越来越炎热,人们常常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中医认为,此时肝气已渐渐微弱,脾脏正是旺盛之际,所以饮食养生方面宜减苦减咸,少食肥腻食物,补肝助肾,增强筋骨。高温天气中,一些慢性病患者易发生心力衰竭,所以护心尤为重要。应该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疰夏以芒种、夏至、小暑为高峰期。夏季暑气当令,地湿上蒸,人体脾胃、心肺因为一时无法适应导致出现不规则的低热、汗多身重、胃纳欠佳、精神萎靡、恶心呕吐、形体消瘦、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苔厚腻等。所以小暑后依然不能忽视防疰夏。
另外,人们还应该积极防暑降温,饮食上增加营养,多食用清淡解暑的食物。另外,我国很多地方有小暑食用鳝鱼的习惯,有“小暑黄鳝胜人参”之说。黄鳝营养丰富,益血补中、温补脾胃、祛风湿、通脉络,是滋补佳品。
节气食俗
小暑节气后,客家人有食新的习俗。食新,即尝新米,一般是在小暑过后,逢卯日食新。乡下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一同吃新尝酒。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配以新上市的蔬菜同食。
“头伏饺子二伏面”,头伏一般在小暑前后,人们通常在头伏的时候吃饺子,二伏那天要吃面条。
小暑节气前后,还有两个民俗节日,即六月初一和六月初六。在河南等地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人们把这一天当作祈求丰收的节日来庆祝。庆祝的仪式通常是在房中、院内或麦场里供上供桌,放上五种瓜果,用斗盛上新收的小麦,斗上贴上红福字,焚香燃放鞭炮,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之后,人们用肉、青菜、粉条、海带等做成杂烩菜食用。农历六月初六在我国民间是另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旧时,这一天无论帝王士庶还是僧道俗民,都要曝晒书籍衣物以防虫蛀。这一天还有“六月六,看谷秀”的农谚,届时农人会宰牲设供,祭礼虫王,祈求五谷丰登,不受虫灾,获得丰收。通常民间祭祀的供品有香烛、馒头等,也有的地方在这一天吃面条、祭拜土谷神及祖坟。农村的一些地方此日要吃馄饨,据说这样可以避免中暑发烧等时疫。辽南的一些地区,六月初六这天一早要上山采橡树叶,回家洗净,用玉米面加水和成面团,用刀抹在橡树叶子上,包上豆角猪肉制作的馅,入锅蒸熟,味道清香沁人,称为“波罗叶饼”。有的人家孩子疰夏,要在这一天去7个邻家讨要7个饼食用,据说可防疰夏。
食俗菜品
◎ 杂烩菜
材料:水发海参、鱼肚、鱿鱼、熟火腿、海带、腐竹、鸽蛋、鸡肉、猪肚各适量。
调味料:料酒、葱末、姜末、鸡汤、精盐、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① 将水发海参、鱼肚、鱿鱼、熟火腿、海带、腐竹洗净切片;鸽蛋煮熟去壳;鸡肉、猪肚洗净切块,放大碗内,加料酒、葱末、姜末略腌,上笼蒸透取出。
② 锅置火上,注入鸡汤烧开,放入全部材料,加精盐调味,烩煮入味,待熟后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 鸡肉馄饨
材料:馄饨皮75克,鸡脯肉1块,小白菜1棵,鸡蛋清2个。
调味料:料酒30克,精盐3克,淀粉5克,高汤500克,胡椒粉少许。
做法:
① 小白菜洗净,切小段;鸡脯肉洗净剁碎,加入鸡蛋清拌匀,再调入料酒、胡椒粉、淀粉和部分精盐拌匀,做成肉馅。
② 每张馄饨皮包入肉馅少许,捏紧成馄饨状,放入沸水煮至浮起,盛入碗中。
③ 高汤烧开,加剩余精盐调味,放入白菜段烫熟,再盛入馄饨碗中即可。
养生菜
◎ 香菜家乡面
材料:挂面500克,鲜香菜100克,红辣椒1个。
调味料:精盐、味精、高汤各适量。做法:
① 香菜洗净沥水;红辣椒洗净切丝。
② 锅置火上,注入高汤烧开,放入挂面,待煮至八九成熟时,放入香菜、红辣椒丝、精盐、味精,待挂面成熟入味即可。
“养生有道”
此面具有开胃和中、增进食欲的功效,适用于肠胃胀满、不欲饮食、体倦乏力等症的辅助食疗。
◎ 鞭笋鳝段煲
材料:净鞭笋、净黄鳝各250克,净咸肉75克,香菜段适量。
调味料:鲜汤、精盐、料酒、胡椒粉、姜丝各适量。
做法:
① 净黄鳝剞一字花刀,切成段;鞭笋切成滚刀块;咸肉切成条。
② 锅置火上,放油烧热,投入鳝段氽炸,待鳝段略熟即可捞出,装入砂煲内,注入鲜汤,加入精盐和料酒,煲至材料熟烂入味后,放入胡椒粉、姜丝、香菜段,调好口味即可。
“养生有道”
俗话说“小暑黄鳝胜人参”,此菜适合体虚乏力、风寒、痔疮等症的辅助食疗,是夏季中老年人的滋补食品。
◎ 清炒绿豆芽
材料:绿豆芽500克。
调味料:精盐、米醋、料酒、葱丝、姜末、花椒各适量。
做法:
① 将绿豆芽掐去两头,用清水洗净,控干水分。
② 锅置火上,放油烧热,放入花椒炸香,捞出,再投入葱丝、姜末、绿豆芽、米醋、料酒、精盐,翻炒几下,熟后盛出装盘即可。
“养生有道”
绿豆芽富含纤维素,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有预防消化道癌症的功效。绿豆芽是祛痰火湿热的家常蔬菜,多嗜烟酒肥腻者,如果常吃绿豆芽,可起到清肠胃、解热毒、洁牙齿的作用。绿豆芽性寒,烹调时应配上一点姜丝,中和它的寒性,十分适于夏季食用。
◎ 凉拌苦瓜
材料:苦瓜500克。
调味料:酱油、豆瓣酱、精盐、蒜泥各适量。
做法:
① 将苦瓜一剖两半,去瓤洗净,切成细条,在沸水中汆烫熟,放入凉开水中投凉,控净水分。
② 将苦瓜条用精盐稍腌后,控净水分,再放到凉开水中略微浸泡后捞出,加入酱油、豆瓣酱、蒜泥和植物油拌匀即可。
“养生有道”
苦瓜性寒味甘苦,具有清心明目的功效。此菜有清暑、解毒、快速降低血糖的功效,是夏季解暑的佳肴。
◎ 柠檬乳鸽
材料:肥嫩乳鸽2只,鲜柠檬1个。
调味料:料酒、酱油、白糖、味精、高汤各适量。
做法:
① 将乳鸽宰杀后,用开水烫透,去毛及内脏洗净,鸽身腹腔内外用酱油、部分料酒抹匀,腌一会儿后下沸油炸约3分钟捞起;鲜柠檬切片。
② 锅中放入乳鸽、柠檬片、白糖、味精、高汤、剩余料酒,烧开后改小火炖至肉熟烂即可。
“养生有道”
此菜补虚益精,祛暑生津止渴,食用于肾精亏虚,消渴之病人。
养生汤
◎ 冬瓜竹笋汤
材料:冬瓜、竹笋各100克,茯神30克,柏子仁10克,高汤250克。
调味料:精盐适量。
做法:
① 冬瓜洗净,去皮切块;竹笋去壳洗净,切块;茯神、柏子仁洗净,加水煎汤,去药渣备用。
② 将冬瓜块、竹笋块、高汤、药汁、适量清水放入锅中,上火煮开,再转小火煮至材料熟烂,加精盐调味即可。
“养生有道”
冬瓜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去心火、止渴消烦;竹笋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
◎ 冬瓜薏米煲鸭
材料:连皮冬瓜500克,鸭肉250克,薏米50克。
调味料:姜蓉、米酒各10克,精盐、味精各5克,陈皮1克。
做法:
① 姜蓉浸泡入米酒中成姜汁酒;鸭肉洗净切块;连皮冬瓜洗净切块;薏米淘洗净。
② 锅置火上,放油烧热,放入鸭肉块略煎,烹入姜汁酒,盛起。
③ 取大煲一个,放入冬瓜块、薏米、陈皮,加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再放入鸭肉块,改用小火煲至材料熟烂汤汁收浓,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
“养生有道”
薏米性微寒,有健脾、祛湿、利尿的功效,可辅助治疗湿热、腹泻、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本汤清热、祛湿、健脾,是夏季滋补药膳。
◎ 排骨苦瓜汤
材料:苦瓜 500 克,排骨 400 克。
调味料:葱段、姜片、料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 苦瓜去蒂、去瓤,洗净切块;排骨洗净切小块,入沸水汆烫净血沫后捞出冲净。
② 砂锅中放入排骨块,注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后放入葱段、姜片、料酒,改用小火烧至排骨熟烂,再加入苦瓜块同煮约10分钟至熟,加精盐、味精调味即可。
“养生有道”
苦味入心经,苦瓜可降泄心火,防治中暑、肠炎、痢疾、湿疹、风火牙痛等症。此汤具有消暑解热作用,是夏令佳肴。
◎ 什蔬瘦身汤
材料:芹菜50克,猪肉馅30克,白萝卜1小块,卷心菜2片。
调味料:胡椒粉少许,精盐适量。
做法:
① 芹菜择洗净,切细斜段;白萝卜去皮洗净,切丝;卷心菜洗净切丝。
② 锅置火上,放油烧热,把肉馅炒香后倒入半锅清水,加入白萝卜丝、卷心菜丝,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约10分钟,放入芹菜段、精盐、胡椒粉,炖熟即可。
“养生有道”
夏季气温升高,很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随气温而升高,而芹菜可以配合药物来辅助治疗高血压。
◎ 榨菜肉丝汤
材料:猪瘦肉250克,榨菜200克。
调味料:精盐2克,味精1克,葱丝5克,香油少许。
做法:
① 猪瘦肉洗净切丝;榨菜洗净切丝。
② 锅置火上,放水烧开,放入肉丝煮熟,捞出装入汤碗。
③ 撇去锅中汤上的浮沫,放入榨菜丝,加精盐、味精、葱丝,稍煮后也盛入汤碗内,淋入香油即可。
“养生有道”
此汤开胃爽口,对中暑、头晕等症有一定食疗效果。
养生粥
◎ 绿豆粥
材料:绿豆25克,大米100克。
做法:
① 绿豆洗净,用温水浸泡约2小时。
② 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绿豆,上火煮至烂熟,再放入大米,继续熬至豆烂粥稠即可。
“养生有道”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解暑止渴、消肿、降脂的功效,夏日可经常服食此粥,可用于解除暑热烦渴、肢困乏力。
◎ 鹌鹑煲粥
材料:鹌鹑1只,大米150克。
调味料:精盐适量。
做法:
① 鹌鹑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大米淘洗净。
②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上火烧开,投入鹌鹑块,焯去血沫,捞出沥干。
③ 砂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鹌鹑块,上火煮至快熟时,加入大米同熬,加精盐调味,待煮熟成粥即可。
“养生有道”
此粥可用于疰夏、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的辅助食疗。
◎ 麦冬竹叶粥
材料:粳米100克,麦冬30克,竹叶15克,甘草10克,去核红枣6个。
做法:
① 将麦冬、甘草、竹叶洗净,用水煎熬取汁备用;粳米、红枣洗净。
② 将粳米、红枣放入锅中,倒入麦冬甘草竹叶汁,小火煮熟成粥即可。
“养生有道”
此粥具有清热解暑、益气健胃等功效,适合暑热口渴、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者食用。
养生药膳
◎ 莲子山药糊
材料:莲子、茯苓、山药各50克。
调味料:白糖适量。
做法:
① 茯苓、山药洗净沥干;莲子去皮去心,洗净,与茯苓,山药一同研成粉末。
② 每次取30克加水调成糊状,小火煮熟,加白糖调味即可。
“养生有道”
每日2次。可用于治疗疰夏、心烦食少、腹泻等症。
◎ 鲫鱼参椒汤
材料:活鲫鱼1条,橘皮6克,党参3克。
调味料:胡椒5克,姜片10克,精盐适量。
做法:
① 鲫鱼去内脏洗净;党参、橘皮洗净,和胡椒、姜片一同塞入鱼腹内。
② 将鲫鱼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煮汤,熟后加精盐调味即可。
“养生有道”
鲫鱼健脾利湿,可辅助治疗脾胃虚弱、痢疾、便血、水肿等症。此菜适合疰夏、面色少华、大便溏薄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