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有国际化程度测量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批北欧学者如瑞典的JOHANSON、VAHLNE、WIEDER-SHEIMPAUL等人以企业行为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他们对瑞典4家有代表性的制造业公司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在对企业的海外经营过程进行比较研究时他们发现,这些企业在海外经营战略步骤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最初的外国市场联系是从偶然的、零星的产品出口开始;随着出口活动的增加,母公司掌握了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和联系渠道,出口市场开始通过外国代理商而稳定下来;再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海外业务的扩大,母公司决定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子公司;最后,当市场条件成熟以后,母公司开始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
国际化追赶模型认为对于国际化初期的中小企业而言,能否具有学习能力,实现模仿和创新的后发优势,是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关键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具有三个明显特征:第一,它们是快速的跟随者,有明确的追赶目标;第二,它们是技术的模仿者,并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新的组合优势;第三,它们有效的学习吸收消化能力,并结合当地的市场条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MATHEWS AND DONG-SUNG,1999)。一般地,企业通过在国内从事对外签订低成本制造合同(加工贸易)、技术转让、特许经营和国内的合资合作中不断吸收各种资源并进行组合创新打入国际市场的,也就是通过外部特别是已经模仿进入本国市场的外国跨国公司掌握的高端科学技术,通过组织学习过程中的资源杠杆,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如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获得竞争能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从事外向国际化的企业在国际化程度上相对于从事内向国际化的企业要高。
邓宁(J。H。DUNNING)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一国的对外投资地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人均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或地区,对外投资的净额越大。邓宁等按人均生产总值水平将各国的对外投资水平分为4组,其中第1组是人均生产总值在400美元以下的国家,这组国家由于相当贫穷,对外投资的吸引力很小,因此几乎没有对外投资;第2组是人均生产总值介于400~2000美元的国家,这组国家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明显增加,尽管它们仍以资本输入为主,对外投资额仍是负数,但是也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第3组是人均生产总值在2000~4000美元,在该阶段虽然投资净流量仍然为负,但是流出速度要大于流入速度。第4组是人均生产总值在4000美元以上,处于该阶段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出大于流入,净流量是正值。其根据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能力的动态积累过程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会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得到不断优化的原理。
(二)运用现有国际化程度测量理论的结果
根据以上理论,浙江民营科技企业主要是通过代理商出口,而在海外建立销售子公司和海外生产企业的不多,主要是处在阶段理论的第一、二阶段。从内向和外向国际化看,浙江民营科技企业主要是引进国外技术、加工装配、招商引资办合资企业等内向国际化的形式,而在海外技术合作、在海外建立研究和开发中心、在海外建立生产企业等外向国际化的动作幅度不大。浙江2000年、2001年、2002年引进外资分别为250948万美元、501588万美元、698912万美元,浙江省2001年和2002年对外投资总额为3856万美元、6363.67万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在宏观上1999年、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浙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2037元、13309元、14655元、16838元,浙江的对外投资应该处于第二阶段,而且在迈向第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浙江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学习、模仿、吸收和消化创新,逐渐形成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能力,并且开始以全球的视野进行资源配置,开始寻求海外东道国的区位优势;随着浙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作为东道国,区位优势不断得到优化,会形成吸引直接投资的马太效应,对我国企业的成长也会带来一定的外部规模效应和竞争压力。
(三)国际化程度衡量的新观点及其应用
虽然有不少学者对如何衡量国际化程度不仅有理论上的贡献,还有实际指标的设计,如跨国经营指数。跨国经营指数(TRANSNATIONLITY INDEX,TNI)。它是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跨国经营指数可以衡量一个跨国公司对国外资产、国外销售和国外雇员的依赖程度。跨国程度指数高,表明海外企业相对于母国企业,在跨国公司中的地位更重要;跨国程度指数低。
我们认为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外向国际化程度;另一个是内向国际化程度。外向国际化程度和内向国际化程度又都可以分为国际化程度的深度和广度。外向国际化深度可以用外国销售(或净收入)、外国利润、外国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RIAHI-BELKAOUI,1994)、国外员工占总员工的比例、期末在外的人数、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国内外比率等,外向国际化广度可以用产品销售区域的分散程度、海外直接投资区域的分散程度来衡量。内向国际化的深度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浙江总出口额的比例、外国投资者投资的股权比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中本土人员的比例来衡量,另外,本地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国外购买的技术数量、利用外资的数目和金额的横向比较反映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内向国际化的相对深度。内向国际化的广度用外资来源国的地区分布来衡量。另外,世界500强在浙江落户数量的横向比较反映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内向国际化的相对广度。
根据衡量尺度,并结合在本章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现状和环境透视,再加上结合典型的实地调查案例分析,民营科技企业在外向国际化深度上,处于比较浅的层次上。一些数据在目前还很难收集到,如国内外研发投入的比例,因为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机构并不是国内和国外都有的,而且投入的数据没有很好的统计,因此仅仅只能根据少部分指标来粗略的衡量。对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旗帜的万向集团来说,国外资产有10亿元,总资产112亿元,国外资产占总资产的8.93%;国外销售额20亿元,总销售额118亿元,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6.95%;至于国外雇员,万向集团中具有外国国籍的员工数目是560人,总的员工数目是12570人,国外员工占总员工的4.46%。对于浙大网新,在国外的员工有100~200人,主要做技术、营销、招标投标以及项目分析等,而总的员工数目是3000人,占到的比例为3.3%~6.6%。现在在公司里的外国员工数量不确切,但超过4个,负责技术管理以及软件出口营销等,计算外国员工所占总员工的比例是很低的。在国外,虽然有办事机构,服务于国内软件的出口,但是国外资产的数量恐怕极少。在国外销售上,虽然浙大网新提出口号“要做中国软件出口之王”,根据浙大网新的主要负责人知道,在2005年出口总额达1亿美元,营业收入达100亿元,这样其国外销售至多是占到总销售的10%。
在外向国际化的广度上,民营科技企业的产品销售区域是比较广泛的,这可能是源于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目前国际化的动因层次比较低,很大部分是随订单带动有关的。宁波有60家海外企业分布在26个国家,这说明在海外直接投资的分散程度上也是比较广泛的。2002年12月浙江中外合资企业出口累计是620.89万美元,外商独资企业出口累计是283.31万美元,而浙江2002年的总出口额是294.2亿美元,这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浙江总出口额的比例不高。从浙江省利用外资的方式中来看,中外合作企业是最大部分,而不是外商独资企业,这说明外国投资者的股权比例相对较高。世界500强在浙江省投资兴办企业的专职管理人员中,有96.1%来自我国国内,专职技术人员中,有98.7%来自我国国内,另外在兼职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中,也有99.4%为我国本土人员。由此反映了外商投资企业中本土人员的比例相当高的事实。综合以上几个尺度可以得出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内向国际化的深度比较高。
另外,从本地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国外购买的技术数量、利用外资的项目数目和金额的横向比较看,浙江利用外资的深度没有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高。至于内向国际化的广度,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投资来源国的地区分布虽然涉及到五大洲,但是从投资前10位的地区和国家可以发现,仅前10位在合同外资中占到了87.3%,实际外资中占到85.7%,因而可以推测,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投资来源国的地区分布是比较集中的。另外,从世界500强企业到浙江投资的有54家,到上海投资逾300家,到江苏投资逾170家,反映了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内向国际化的相对广度没有上海、江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