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对经济效率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功能日渐成为共识。相应地,县级财政也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目前,教育事业费支出已经成为县级财政最大的支出项目。然而,县级财政教育支出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第一,县级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山东省泰安市2000年县(市、区)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2.01%。被调查的6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区的这一比重不足2%。
第二,教育支出结构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人员经费不断攀升,并且人员经费占教育支出的比重偏高;公用经费、业务费和修缮费明显不足。
第三,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依然严峻。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危房改造资金短缺;正常公用经费也时常捉襟见肘。
第四,县级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差异较大。集中体现在生均教育经费地区差异较大。
第五,现行公共财政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县级义务教育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称,财政体制内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合理,不仅中央和省对县级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而且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中央政府虽已制定并实施过渡时期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办法,但由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几乎全部用于解决人员工资问题,没有明确用于教育运转和建设的份额,就不可能从中拿出一部分,弥补由于政策调整造成的县级教育公用经费与建设经费的刚性缺口。另外,一些地区对中小学收入进行调控,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县的财政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缓解教育经费短缺和不同县级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差异等问题。
第二,进一步调整县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在确保教师工资发放的同时,加大对公用经费、业务费和修缮费的投入力度,逐步保证县级教育正常公用经费需要和危房改造资金需要。
第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审计工作,向管理要经费、要效益。继续对教育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切实发挥教育专项资金的宏观调控功能,保证其使用效益。
第四,在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渠道作用,确立县级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在公共财政中的优先地位,通过“省”和“挤”的办法,千方百计增加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努力增加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同时,广泛动员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为县级教育事业发展筹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