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范围扩大/军事与财政困难
如果摄政王知道了真实的事态,他肯定会彻夜不眠。但报告给他的消息仍是假的,消息说,袁世凯将即刻开赴前线;历数朝廷方面的节节胜利,各省均归于平静。
宜昌和长沙现在已和平光复,落入革命军之手。长江流域的其他城市,如苏州、杭州和南京几乎是公开同情这场运动,单单等候命令实行光复。在苏州如同在南京一样,朝廷怀疑新军对它不忠,新军已被解除武装,以旧时军队代之。
试图去汉口
一个英国陆、海军武官,一个俄国军官和我得到铁路通行证,于周三乘火车驶向南方,希望能到汉口。但当我们到达信阳站时,靠近河南南部边界的荫昌指挥部及其统辖的清军不准我们继续前行,因为政府不能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在信阳站,我们在私下里了解到清军在汉口附近遭到的厄运;萨镇冰的海军因为弹药、煤和大米缺乏不得不驶往下游。然而军咨府交给我们一封有着虚假内容的官方电报,要我们报道叛乱者大败并损失惨重。
赴援清军
赴援清军的先锋部队驻扎在广水,此地距穿过绵延河南和湖北之间山峦的隧道南端40英里,距汉口85英里。到目前为止,铁路运输一直十分顺畅,沿途所有的命令都能传达得到,但各处明显地同情革命党。
全部赴援清军由2万名官兵组成,包括守卫铁路的士兵。具体编制如下:第一镇(满人)的一个步兵标,负责保护黄河大桥和护卫荫昌。荫昌是个满人,不为其汉人下属军官所信任;第二、四、六镇的主体部分;河南混成协的一个步兵标,从中分出两队守卫福公司的矿区;山西一协中的一个营。72门不同型号的野战炮——德国制,日本造和法国造,停放在信阳车站;42门山炮布置在广水,其中24门布置在山下以守卫隧道口。先运送大炮,弹药随后跟上。但是很显然,由于弹药缺乏,将出现困难。军纪良好,没有对外国人不礼貌的行为。
普遍认为,政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因为不仅到处是对叛乱的恐惧,在赴援清军的后方更是如此,而且还有其他危险,如弹药不足,越来越多的起事,困窘的财政。财政问题非常严重,户部得到旨意,除了军事用途和支付外国贷款,不得支出任何款项。
同情造反者
与此同时,革命军在汉口附近的胜利激励了造反者,导致长江下游不断地出现起义。在铁路上又走了四天,我的印象是:人们普遍同情革命党,甚至朝廷的军官讲到革命军领袖黎元洪时都充满了敬意,说他是“一个好人,被他手下的士兵胁迫加入到造反行列”。我还感受到,朝廷将设法与革命党讲和,而不是继续采取军事行动。如果起义在其他省份出现,武力镇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1911年10月23日,星期一(22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