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摄像是最能体现影视本体功能的摄像方法,摄像师不仅要掌握运动摄像的拍摄方法,还要了解运动镜头的内涵和表现力,能在适当的时候运用相应的运动镜头。拍摄运动镜头同样要求稳定,除肩扛式拍摄外,人们还发明了很多运动摄像辅助设备,比如摇臂和斯坦尼康等。
电影与电视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它们能够表现运动和在运动中表现,最能体现影视本体功能的就是操作摄影机在运动中表现客体,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也正是摄影机运动中的表现,我们把在摄影机运动中拍摄的镜头统称为运动镜头。电影诞生之初,所拍的片子(比如《火车进站》、《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都是用固定镜头拍摄的,在电影诞生的第二年即1896年,人们发现了移动摄影的技巧,首先是法国摄影师狄克逊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加以发挥首创了摇镜头的拍摄技巧,用摇镜头技巧进行拍摄时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是镜头变动拍摄的方向,这种拍摄方式与我们站着不动,而用转动头来观看事物的方式是一样的。同年法国摄影师普洛米澳在威尼斯的游艇上拍摄运河两岸的宫殿,这被认为是电影史上实现的第一次镜头推移,普洛米澳并从中受到启发,设想用“移动的电影摄影机来拍摄,使不动的物体发生运动”,于是在电影中他首创了“横移镜头”,也就是把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进行移动拍摄的镜头。
运动摄像,就是利用摄像机的推、拉、摇、移、跟、甩以及综合运动等技巧进行拍摄的方式。运动镜头不仅扩展了画面的视野,而且更重要的是扩展了影视画面的表现力,让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根据内容需要进行镜头的组织。运动摄像更加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人们观看事物的时候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运动画面以镜头的运动反映物体的渐次扩展或者集中、或者快速移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观察事物的心理驱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均由不断运动的画面来完整体现,完全同客观的时空转换以及我们观察事物的方式相吻合。另外在用运动镜头表现固定景物或人物的时候,还可以改变固定景物为活动画面,不光增强了画面的活力,而且可以深刻反映画面主体激烈的内心变化。
我们本节所讲运动镜头主要是指摄像机的运动,也就是摄像机通过自身机位的运动或者光学镜头焦距的改变,使观众从电视画面中直接看到(感知到)镜头的运动。比如,摄像机向后拉出的拉镜头,使观众的视点随着镜头(在画面上显示就是电视机的边框)逐渐向后的运动而后移,我们可以通过画面的变化直接感受到镜头的运动。
所谓运动镜头,就是用运动摄像技巧拍摄的镜头,即在一个镜头中,通过摄像机机位的运动,镜头光轴的移动或者镜头焦距的推拉所拍摄的镜头,运动镜头也被称为运动画面。运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运动不断改变画面主体在屏幕上的景别和观看角度,形成了多变的空间和画面层次,构成了画面运动的美感。下面我们逐一来分析每种运动技巧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本身所独蕴的画面内涵。
4.1.1 运动镜头的拍摄规律
在上一章我们详细介绍了固定镜头的拍摄方法和构图技巧,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运动镜头的拍摄规律。
在运动镜头的拍摄过程中,通常的拍摄方法是先拍摄3~5秒钟起始画面的固定镜头,然后开始运动,拍摄并记录运动过程,运动结束并缓缓停下,最后再多拍摄结束画面的固定镜头,时间要求也是3~5秒钟,这样一个镜头的记录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运动镜头,开始阶段的固定镜头我们称之为起幅,运动阶段的一段我们叫作运动过程,镜头结束的时候的一段固定镜头我们称之为落幅。只要时间允许,可以说每个运动镜头都要求这样拍摄,这有三个原因:
第一,这是拍摄和编辑技术上的要求,摄像机要在运行3~5秒钟后才可能运行平稳,所以在画面的起始部分要多录3~5秒,以使运动部分录制效果更好。结束部分也是一样,多录3~5秒可以保证画面拍摄稳定地结束。
第二,这是拍摄本身的需要,因为任何一个画面都不可能上来就进行运动拍摄,每一个运动的拍摄都要有一个相对静止的开始和结束,在摄像机运动拍摄之前一定要提前开机录制,也就是说要早开机,晚关机。
第三,在拍摄人物时,人物开始讲话或开始表演之前也要提前开机,之后要晚关机;而在主持人进行现场出镜或进行采访的时候,不仅要求摄像记者要早开机、晚关机,还要求主持人不能一上来就开始介绍或采访,而应在摄像机前面对摄像机酝酿一下情绪,心里默数3~5个数,然后再开始讲解或采访,结束后视线和表情也要面对摄像机保持3~5秒,等摄像记者镜头结束后才能离开主持或采访状态。
可以说,在运动镜头的拍摄过程中固定镜头是基础性的,这是因为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完整的运动镜头画面都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即起幅、运动画面和落幅,也就是说每一个完整的运动镜头的拍摄过程都可以分成起幅拍摄阶段、运动画面拍摄阶段和落幅拍摄阶段,起幅画面和落幅画面都遵循固定画面的拍摄规律,也就是说在运动镜头的拍摄过程中,不光要对中间的运动过程和技巧进行构思,还要对开始和结束画面的构图和景别进行设计。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的运动镜头所用时间都要长于固定镜头,而包含信息又略显单一和主观,因此在短片和短新闻当中用的比较少。
4.1.2 运动镜头拍摄的几种方式
运动镜头的拍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分别是:推、拉、摇、移、跟、升降和综合运动等,下面我们分别予以分析。
4.1.2.1 推摄
摄像机的推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把摄像机向被摄主体的方向推进,机位距离主体越来越近;另一种方式是变动镜头焦距,使摄像机镜头焦距由短焦逐渐推向长焦。这两种拍摄方式所获得效果都使我们能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画面主体在画面中不断扩大。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画面,称为推镜头。移动摄像机不断逼近主体的推摄方式是在有了稳定的导轨以后发展起来的,而变焦距镜头的发明和普遍使用则导致了镜头的变焦推摄方式的普及。推镜头由于一个镜头所占时间略长,一般用于专题节目或长片当中。
推镜头的这两种拍摄,无论是利用摄像机向前移动,还是利用变动焦距来完成,其画面特征是:推镜头形成视觉向前移动效果,并且具有明确的主观指向,推摄过程中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推摄给人的感觉是镜头带着我们的眼睛向前推进。从画面看来,镜头以一定的速度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在景别上形成了由较大景别向较小景别连续推进的过程,与分切的从大景别转换为小景别的固定镜头不同,观众从画面中看到的是从大景别到小景别的连续变化过程。推摄在拍摄过程中是有明确的主观指向的,画面向前运动,并非毫无目标,也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推进方向和明确的目标的,最终的落点就是所要强调和表现的被摄主体。而在这一推进过程中,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由小变大,逐渐处于被强调的中心地位。
摄像机是我们人眼的延伸,通过推摄,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和审视画面主体。推摄的画面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寻找并突出主体,满足受众移近细观的心理;在众多的人物当中,总有一个或几个是我们要突出的主体,既是主体,就有一定的特别之处,受众在观看节目过程中就想对主体从近处进行细致观察,推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这个心理。比如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人们看过全景知道了招待会现场的状况后,在听到总理的声音后就渴望从近处仔细观看总理回答问题时的表情,通过近处观察总理的言谈举止来探析总理的所思所想。另外推摄取景范围由大到小,所要突出的主体部分逐渐“放大”并充满画面,有一种引导观众视线、强迫人们观察主体细节的意味。
在进行推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推摄应推之有据,也就是说在拍摄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让观众从画面的推进中感受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应避免那种“漫无目标”,没有任何表现意义仅仅是为推而推或是为了填充画面时间的推摄镜头。一般来说推摄主要是为了突出并引导人们来关注细节、传递某种意念或者是通过推摄的速度来表现节奏等,因此在推摄时一定要搞清楚推摄的目的。虽然运动镜头主要表现的是运动过程,但推摄镜头的最终落点在于推摄的落幅,因此推摄时落幅画面构图一定要事先设计好,恰当地将画面主体和细节有力地突出并表现出来。
(2)推摄镜头的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匹配,也就是说画面形式要和画面内容相统一,推的时候要根据现场主体的表现来调整推进速度,但一定要保证推进速度稳定,不能忽快忽慢,速度不稳;也不能推到一半思考一会再推,而应干脆利落地向前推镜头,应有非常明显的主观意图。一般来说,现场气氛欢快、紧张时,推进速度就快一些;现场气氛、情绪比较沉稳、舒缓、平静时,推进速度应慢一些。
(3)在正式拍摄记录之前,推摄过程应事先演练规划,保证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主体始终处于画面的被关注中心位置,并且速度一定要前后一致。这样在后期编辑的时候,编辑根据内容要求可以对推摄镜头进行任意裁剪,都能保证画面的平稳流畅、主体突出、结构完整。
(4)无论是变焦推摄还是移动机位的推摄,都要始终保证画面主体在画面中处于最清晰的状态。
另外变焦推摄与移动机位推摄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变焦推摄,画面焦点在运动之初就已经定好以落幅画面中的主体为基准,推摄过程中,焦点不再变化;而移动机位推摄焦点要随着画面主体的逐渐移近不断调整。第二,两者在推摄过程中的景深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变焦推摄的画面是从广角变到长焦,画面景深越来越小,被摄主体的背景逐渐模糊;而移动机位推摄镜头的画面景深是没有变化的。
4.1.2.2 拉摄
拉摄与推摄镜头相反,也分为两种,分别是摄像机机位逐渐远离被摄主体和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镜头逐渐由画面主体拉开的拍摄方法。
拉摄与推摄相反,其画面表现力主要体现在由个体到整体、由局部到全部的观察顺序,反映了人们由近及远的观察心理变化。其画面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拉的过程就是视觉连续后移的过程,景别由小景别连续向大景别过渡。比如在惯常的会议新闻的拍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从会议发言人的特写或近景逐渐拉至会场全景,画面从特写到近景、中景、全景、大全景等不同景别画面的变化过程是连续稳定的。
第二,拉摄过程中被摄主体逐渐由大变小,周围环境逐次由小变大,画面意味上有逐渐远离的感觉。
拉摄的画面表现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拉摄是由部分逐渐连续拉开展示全部的过程,既可以表现画面主体与整个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现随着画面展开所展示的画面的多层次意义。比如站在山上俯拍一个乡村小学,镜头从小学校嬉闹的场面逐渐拉开,我们逐次看到小学校的操场、小学校的全貌、小学校所在山村的全貌、环绕小山村的山坡上有层层的梯田、环村的群山等,我们通过画面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一个山村小学以及所处山村和所处环境。另外拉摄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戏剧性的、有时我们意想不到的场面,比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场面,如果用拉摄的手法来拍摄的话,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蝉在树枝上静静地吸食着树汁,随着镜头逐渐拉出,我们依次看到螳螂正欲对蝉发起攻击;镜头再拉,在螳螂的背后,一只黄雀静静地盯着它们;镜头再拉开,在树下,一个少年正举着弹弓在瞄准黄雀,这样的一个拉镜头不光扩展了观众的观看范围、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更重要的是随着镜头的拉开我们得以对整个环境和态势得以把握,在连续拉出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信息补充进来,让人不断出现新感觉,带来视觉上的新奇感。拉摄是从一个局部或细微处开始将视域逐渐拉开,伴随着这种拉开,观众特别想知道的是镜头外面是什么,因此拉摄有助于吸引观众注意力,调动观众的思维和想像力,主动参与到节目当中,将画面结果与自己下意识的想像进行比对。
(2)拉摄的镜头是从小景别到大景别的连续变化,是纪实的,保持了镜头内部时空的完整和连贯,并且拉摄从小景别向大景别过渡的连续景别变化在表意方面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意味。比如我们拍摄一个空中飞人的魔术表演,镜头从飞人的面部特写逐渐拉开,在拉开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飞人果真飞了起来,同样的内容如果用分切的镜头来表现就会感觉不真实,而拉镜头不间断的记录让我们相信魔术表演的真实性。
(3)拉摄在感情表达方面,某种程度上既是人物内部感情的外溢,也是我们站在更深角度对社会的反观。另外拉摄在表意方面还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一般在一条新闻的结束处会用拉镜头结尾。
拉镜头的拍摄在镜头处理上以及一般要求方面与推镜头基本一致,所不同就是运动方向不一致和景别大小变化的顺序不一致,可以与前面有关推镜头的论述相互参照。
4.1.2.3 摇摄
摇摄是摄像机机位不动,通过水平或垂直变动摄像机光轴进行拍摄的方法。用摇摄的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摇镜头。
摇摄的方式很多,可以水平摇摄,也可以垂直摇摄,还可以摇摄中间略作停顿进行间歇摇摄,甚至还可以围绕画面主体进行快速环摇等。不同方式的摇摄镜头相当于不同的画面语汇,蕴涵着不同表达涵义。
摇摄从观察方式上来说相当于我们在水平或垂直方向转动头部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感觉,摇摄过程中镜头焦距、景深是固定的,所发生变化的仅仅是摄像机的光轴扫视。
摇镜头在画面表达上的涵义主要体现在总览整个场面和画面主体的转换,在拍摄过程中,视点不断转换,注视对象也在改变。其画面表现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电视新闻和电视纪录片中,摇镜头多用于交代环境,揭示背景。比如在由陈晓卿、杨小肃导演的纪录片、曾获1995年度四川国际电视节特别奖的《龙脊》当中,有一段是介绍龙脊的位置、环境、龙脊名字的由来以及在这里居住的红瑶的来历等,整段用了两个20秒左右的从右向左的摇镜头,将片中要讲的小寨村的周围环境刻画的非常仔细,观众通过这两个摇镜头对一个处于深山中的瑶族山寨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将人们的视线和思绪一下子通过画面带到了这个群山环绕的小山寨。
(2)在拍摄大型物体时我们可以通过摇镜头的连续拍摄在近处看到物体的全貌。比如我们近处拍摄飞机时就可以用摇摄的方式从机头向机尾进行摇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摇摄看到飞机的整体。
(3)拍摄人物时跟随人物运动进行摇摄,使画面主体始终处于画面中心位置。比如在张艺谋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一片中,“母亲”初见“父亲”那一段画面就是镜头以“母亲”的主观视点始终跟随“父亲”的运动进行摇摄,既表现了“母亲”的观察,也表现了“母亲”当时芳心暗许的心理。
(4)通过摇摄将同一镜头中的两个人物或物体联系起来,观众通过这种镜头视觉上的联系,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创作者的主观意图。比如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有一段“母亲”紧跟“父亲”的镜头,其中一个镜头就是“父亲”在成熟的麦田里走过,然后镜头摇回来,我们看到“母亲”从麦田里站了起来,从这个镜头当中我们能感觉到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招娣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乡村教师。
(5)摇摄还可以表现人们用主观视角来观察事物的状态,比如人们在看桌子上的物品时从桌上摊开的书逐渐转移视线看到书架上的书和墙上挂的照片等,通过这样的摇镜头模拟人物的视线来观看和寻找物体。
摇摄还有很多的表现技巧,需要我们在观摩影视节目的时候予以认真的总结和体会,并加以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
拍摄摇镜头时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摇的时候速度要稳定,并要与画面内部情绪和节奏相一致;摇的速度也具有很强的画面表现力和感情色彩,在电视新闻拍摄的时候,首先要保证人们能看清楚摇镜头的内容,而在电视剧当中,除了要让观众看清画面内容以外,还要跟画面内部的人物情绪相一致。
第二,摇摄的起幅、落幅和摇摄过程都要清晰有序,构图精美。
4.1.2.4 移摄
移摄相当于人们在运动中观察物体的感觉,拍摄方法就是将摄像机固定在移动载体上进行拍摄的方式。移摄是主动移动摄像机进行拍摄,拍摄和造型手段十分丰富,世界上第一个运动镜头就是在船上移动拍摄而得到的,移动摄像丰富了影视的表现手段。
移动摄像首先要强调的是在运动中获得稳定的图像,移动摄像的发展是和摄影机的稳定设备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比如导轨、斯坦尼康等设备都是移动摄像所常用的设备。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追车镜头就是移动摄影的典型。
移动摄影的典型特征就是画面、视点和画面主体都处于运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节目的进程和节奏,在运动中增加画面冲突,使人们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从而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让观众主动参与到故事情节当中。移动摄像的运动方向和方式都很多,可根据不同要求任意选择搭配。
移摄与摄像机运动所依附的移动载体关系很大,比如依附飞机、飞艇进行航拍,依附汽车、火车、轮船的快速摄影,依附导轨的小范围移动拍摄,依附斯坦尼康的行进间拍摄等。
(1)航拍航拍由于对运动载体的要求较高,花费也比较大,因此一般仅应用于大型纪录片或史诗性的影视剧中,比如《话说长江》、《望长城》等都大量运用了航拍,航拍可以增强节目的气势和艺术张力,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角,并带给人们异乎寻常的全新体验。我们在《话说长江》中看到长江穿行于崇山峻岭当中,气势奔腾的千里峡江从空中看下,如一条凌空飞舞的彩练,飘落在千峦万嶂之间,袅娜多姿,雄伟长江的壮丽景色和磅礴气势便由航拍得以体现。
(2)快速移动摄像依附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在水平面或陆地进行拍摄,在电影或电视剧中常用这种方式来组织情节,而在电视新闻当中则主要用于空间位置的过渡等。
(3)慢速或行进速度摄像这是影视节目当中最常见的移动摄影方式,常用导轨、斯坦尼康或推车进行拍摄,主要反映的是摄像机的慢速移动所拍摄的镜头。
移摄的画面表现力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移摄使摄像机也运动了起来,就好像我们人类的移动方式从走路到坐车、骑马,再到后来的轮船、火车、飞机乃至宇宙飞船一样,我们人类能到的地方甚至我们人类到不了的地方,摄像机也可以到达并进行拍摄。摄像机在所能进入的空间里随意运动并通过运动形成的多角度、多景别、多构图画面对一个物体或宏观的环境进行立体的多层次的表现,同时还可以有控制地逐一展现景物。有时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摄像机的位置或角度就能形成一个全新的、引人注目的构图。另外移摄是最灵活的摄像方式,就像我们真的深入现场一样,可以将复杂的场面和场景完整和连贯地展现出来,一些纪实的长镜头就常用移摄的方法进行拍摄。
第二,移动摄像非常适宜表现一个人的主观视角,模拟现场中的人物视线或观察方式进行拍摄,让我们真切地走入一个人的内心,通过他看到的和他相应的行为反观其内心的思想活动。
移动摄像最关键的拍摄要求就是一定要稳,当然一些特殊要求的镜头除外。
4.1.2.5 跟摄
跟摄是移动摄像的一种特殊情况,指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称为跟镜头。
跟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摄像机始终跟随画面主体,画面主体始终处于电视画面的一个位置,跟摄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正面跟摄、背后跟摄和侧面跟摄三种方式。
正面跟摄是摄像机位于被摄主体的正前方,用于拍摄记录被摄主体运动中的状态,比如电视新闻当中常有的领导视察镜头,常用的拍摄方式就是正面跟拍,这样可以从正面完整记录领导的一举一动,不会错失重要镜头。另外在影视剧中也常有汽车中的交流镜头,就是将摄像机固定在汽车的前部,从正面记录主体间的谈话和表情。
侧面跟摄,摄像机位于画面主体的侧面,同样可以拍摄记录画面主体的表情动作,只不过是侧面的,还可以作为正面跟摄的重要补充。另外侧面跟摄除了能看到画面主体的行为举动以外,还可以拍摄到位于被摄主体另一个侧面、而处于摄像机正面的风景和人物,比如在阅兵的时候,摄像机位于侧面进行拍摄,不仅能表现阅兵时领导的状态,同样也可以展示被检阅人员的精神风貌。
背后跟摄是紧紧跟在被摄主体的后面进行拍摄的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展示主体在运动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画面主体本身的动作和语言。比如,在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当中就大量运用了背后跟摄的拍摄方式,完整展示了现场调查人员寻访长城以及长城周边人物的调查过程,这种拍摄方式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可以很自然地调动观众积极参与到节目中,使观众与调查员一起去发现,去探索,谁也无法预知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将观众的思想完全与调查的过程融为一体,观众根据自己所见作出判断,然后再根据现场调查员的讲解来揭开谜底,大大提升了观众参与的满足感。
跟摄是特殊的移动拍摄,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摄像机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人物或物体),与被摄主体相对距离保持不变,运动速度与被摄主体基本一致,运动主体在画面中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位置,而背景环境则始终处在运动的变化中。
(2)在正面和侧面跟摄镜头中,画面构图和景别基本不变,而在背后跟摄镜头中,构图和景别可以根据画面内容予以改变。
拍摄跟镜头时应注意两点:
第一,需要依附运动载体的就将摄像机稳定地固定在运动载体上,并确保运动载体与被摄主体运动方向和速度保持一致,构图完美,稳定拍摄。
第二,斯坦尼康设备可以保证行进间的稳定跟拍,必须肩扛拍摄的,务必行走平稳并与被摄主体速度方向一致,必要的时候尤其是正面跟摄的时候还需摄像助手予以引路扶持,确保摄像师稳定跟拍。
跟摄是纪实性节目拍摄的主要方式,它打破了以往那种单纯为拍镜头片面追求画面的四平八稳、呆板的美感而忽略了摄像机最应该记录真实生活本性的拍摄方式,在生活的自然流程中,许多事情的细节是转瞬即逝的,容不得我们再将摄像机架在三脚架上四平八稳地构图、拍摄,而需要摄像人员在现场随时调整视角和镜头,抓取最关键的细节来表现生活的真谛。尽管这样的镜头可能有些晃动,构图也不尽考究,但这恰恰体现了一个摄像师探究生活真谛的功力。
4.1.2.6 升降拍摄
升降拍摄也是移动摄像的一种特殊的移动摄像方式,是指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比如摇臂等在升或降的过程中进行拍摄的方式,用这种方法拍到的电视画面叫升降镜头。
在电影运动摄影的早期,人们爬上艾菲尔铁塔并在爬行过程中进行拍摄,记录下人们在向上爬和向下行时的观看体验,再比如我们在观光电梯的升降过程中所看到的景物变化就是升降镜头给我们带来的主观感受。
升降镜头给我们带来的主观感受是极富视觉冲击力的,通过升降镜头给我们带来了我们无法达到的观察视角,从而给观众带来新奇、独特的感受。比如在谈话型栏目《艺术人生》当中,在人物非常激动的时候就常用摇臂将摄像机运动到嘉宾的正面拍摄嘉宾的近景镜头,伴随着嘉宾情绪的变化,摇臂逐渐升起并远离嘉宾直到谈话现场的俯拍全景,给电视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看体验。
升降镜头常用于影视剧、晚会、音乐电视和大型演播室电视节目当中,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垂直观察角度的变化,升降镜头中随着摄像机的升降,视域范围会变大或缩小,如果由平拍随着摄像机升高而转变为俯拍镜头的话,画面展示的内容由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转为主体与大地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画面极具象征意义。
升降镜头的魅力还体现在从场面的一个点逐渐匀速升起的过程中所展示的激动人心的从平视到高处俯瞰的变化过程,非常全面地展示场面的宏大,比如在世界杯的开幕式中就有飞艇逐渐飞起,拍摄开幕式全貌的过程,整个过程是那么的撼人心魄。
4.1.2.7 综合运动拍摄
综合运动拍摄不再仅用单一的运动摄像方式,而是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各种拍摄方式,根据内容需要,不同程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拍摄。
综合运动镜头常用于影视剧、音乐电视和大型晚会和大型纪录片中,而在普通的电视新闻中用的较少,综合运动镜头一般是长镜头,场面一般比较宏大,比如拍摄一个大型的宫廷舞会,摄像机就安放在升降机中,升降机从宫廷舞场的内部开始前移并从高处向下降落,直到门口,亲王与刚到的将军寒暄握手并亲切拥抱,将军礼貌地向亲王表达敬意并走入舞场,与将军夫人翩翩起舞,升降机再度升起,展现盛大舞会,摄像机在前移的过程中进行降落,并推镜头到将军的中景,再拉出来,跟拍将军步入舞场,摄像机逐渐后移、拉开并升起,这就是一个综合运动镜头。这样的镜头拍起来难度很大,需要进行复杂的场面调度,才能将这一镜头拍得天衣无缝。但这种镜头又是非常有魅力的,曾几何时,人们将拍摄综合运动的能力作为评价一个导演或摄像师拍摄水平的重要标准,拍好并设计风味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是导演和摄像师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
综合运动拍摄的运动根据主要是画面内容和镜头造型手段设计,其运动方式并没有一定之规,需要摄像人员在掌握以上单一的运动技巧的基础上,加以融会贯通,进行综合设计。
影视节目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影视思维和表现方式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这就使得即便是普通人在一般的内容方面也会想到该用什么角度去拍更能表达画面涵义,而综合运动如果设计巧妙,会给人们展示全新的视觉效果,寻找并展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或想到的视觉体验,综合运动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体验极大地提高了电视画面再现生活、表现生活方面的能力。
在日常的拍摄中虽然不可能时时进行大型的综合运动拍摄,但一些小型的还是经常有的,比如在移动拍摄过程中推拉镜头,在摇镜头的过程中发生位移等都是经常见到的,也就是说任何拍摄活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我们学习几大运动方式,其最终目的就是综合运用,达到随心所欲进行拍摄的自由状态。
综合运动镜头运用得当就会有很强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
(1)在纪实性的电视节目中,长镜头利用综合运动有利于表现典型场面中每个人的动作、表情和状态,以达到综合表意的目的,并通过画面内部的综合调度,完成画面内部蒙太奇。
(2)综合运动才是真实的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运用得当可以真实地还原生活状态,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3)综合运动镜头更为生活化,而不是像其他单一运动方式那样略显机械,因此综合运动镜头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本身所蕴涵的韵味,从而给电视画面带来一种外在造型形式上的美感。
拍摄大型综合运动镜头时需要所有工作人员通力配合才能拍好,我们这里重点讲一下肩扛拍摄综合运动镜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了拍到持续稳定的运动镜头,一般用斯坦尼康来辅助拍摄,这样拍摄最大的优点就是基本上按照人的视点来拍摄现场画面,容易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容易融入画面内部情节,设身处地地来思考画面人物的现实命运;并且拍摄者在拍摄时操控十分方便,镜头调度自由、灵活,应变能力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肩扛拍摄时应尽量使用斯坦尼康等减震设备,如果没有这样的设备,在拍摄时要尽量运动平稳,使用广角进行拍摄。虽然综合运动镜头有很多优点,但也不能毫无根据地滥用,盲目追求运动而损害了画面本身的涵义。其实最好的运动就是让观众感觉不到镜头在运动,感到镜头的每次运动都是必须和必要的。